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給曾經害怕數學、不知道學數學有什麼用的你--
學數學,讓你「多擁有一種靈魂」。
東京大學博士、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大栗博司,
帶你用生活的眼光認識、理解重要數學概念,不再害怕數學,
更發現世界隱藏在數學背後的真實面貌。
學數學其實就像學一種新的語言,是一扇帶你進入未知世界的門。而這本數學書,就像一本實用的生活會話書,而非硬邦邦的文法課本,以輕鬆而深入淺出的筆法,讓我們體會數學的趣味與美──由最基本的算術、方程式、基本幾何、畢氏定理、機率等國高中數學,到大學的微積分,以及更進階的複數系統、群論,透過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及歷史軼事,讓我們拋開對數學的刻板印象,真正認識數學的本質,進而能夠用數學這個「語言」與世界對話。
■ 為什麼美國政府會向大眾宣告「不建議女性每年接受乳癌篩檢」?
■ 「納皮爾常數」可以用來挑選戀人,現代天文學之父克卜勒甚至以它來挑選再婚對象!
■ 畢達哥拉斯的弟子發現了無法化為分數的數,卻因此惹來殺身之禍?
■ 不能理解「負數」概念別擔心,因為連帕斯卡、笛卡兒等偉大數學家也都沒辦法接受!
■ 如果少了質數,我們可能再也沒辦法網路購物?
■ 「對數函數」的發明,讓天文學家壽命延長了兩倍!
■ 古希臘人如何在西元前3世紀就知道「地球是圓的」,甚至算出地球的大小?
……
不論你過去是否討厭數學,本書將讓你看見它的本質,
以及它在歷史上及現代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發現學習數學的意義及樂趣!
目錄
導 讀 一本用數學寫下的經典童話(賴以威)
前 言 送給女兒的數學課
第一話 利用不確定的資訊來判斷
序 O.J. 辛普森(O.J. Simpson)判決案辯護方教授的主張
1 首先來擲骰子吧
2 不會輸的必勝法
3 條件機率以及貝氏定理
4 接受乳癌診斷到底有沒有意義呢
5 從經驗中學習變成從數學學習
6 重大核能事故再次發生的機率
7 O.J. 辛普森有罪嗎?
第二話 回歸基本原理
序 為了創新所需要的能力
1 加法、乘法的三項規則
2 有了減法,然後發現了「零」
3 為什麼負負得正
4 只要有分數,什麼都能分割
5 假分數→帶分數→連分數
6 利用連分數來製作曆法
7 其實不想承認的無理數
8 二次方程式的華麗歷史
第三話 天文數字也不可怕
序 世界初次的原子彈核爆實驗與費米推定
1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到底增加了多少呢
1.1 人類究竟消耗了多少能量呢
1.2 人類排放出了多少二氧化碳呢
2 出現天文數字也不可怕
3 讓天文學家的壽命延長兩倍的祕密武器
4 什麼樣的儲蓄方法能讓複利效果最大化呢?
5 銀行存款要幾年才會變成兩倍呢?
6 尋找自然法則中的對數
第四話 不可思議的質數
序 純粹數學之花
1 用「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篩法」尋找質數
2 質數有無限多個
3 質數的出現是有規律的
4 利用「巴斯卡三角形」判定質數
5 通過費馬測試就是質數?
6 守護通訊祕密的「公開金鑰密碼」是什麼?
7 「公開金鑰密碼」的鑰匙─歐拉定理
8 信用卡號碼的傳送與接收
第五話 無限世界與不完備定理
序 歡迎光臨「加州旅館」
1 「1=0.99999…」是無法認同的嗎?
2 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嗎
3 「現在,我正在說謊」
4 「不在場證明」是「反證法」
5 這就是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
第六話 測量宇宙的樣貌
序 古希臘人要怎樣測量地球的大小呢
1 基本中的基本──三角形的性質
1.1 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度
1.2 一輩子也忘不了的「畢達哥拉斯定理」証明法
2 劃時代的想法「笛卡兒座標系」
3 6 維空間、9 維空間、甚至10 維空間
4 歐幾里德定理不成立的世界
5 僅僅只有平行線公理不成立的世界
6 不需從外面觀察就可以知道二維面形狀的「絕妙定理」
7 畫一個邊長100億光年的三角形
第七話 微積分從積分開始
序 阿基米德的信
1 為什麼「從積分開始」呢
2 說到底,面積到底要怎樣計算
3 什麼圖形都ok 的、「阿基米德逼近法」
4 積分究竟在算什麼呢
5 試著積分各式各樣的函數吧
6 飛行中的箭是靜止的嗎
7 微分是積分的逆算
8 指數函數的微分與積分
第八話 真實存在的「幻想的數」
序 幻想的朋友、幻想的數
1 不管怎樣都會出現「平方之後變成負數」
2 從一維的實數到二維的複數
3 複數的乘法是「回轉延伸」
4 利用乘法推導的「加法定理」
5 幾何問題,用方程式來解答!
6 連結三角函數與指數函數的歐拉公式
第九話 測量難度與美
序 伽羅瓦、20 年的生涯與不滅的功績
1 什麼是圖形的對稱性
2 「群」的發現
3 二次方程式「公式解」的祕密
4 三次方程式、為什麼有解
5 「方程式有解」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6 五次方程式與正20 面體
7 伽羅瓦最後的信
8 算式的難度與形式的美
9 多擁有一種靈魂
後記
序/導讀
導讀一本用數學寫下的經典童話
賴以威(臺師大電機系副教授、臉譜「數感書系」特約主編)
如果用法語來譬喻的話,這本書不是從最初級的文法開始教的教科書,反而像是去法國旅行時能派上用場的會話書。
──〈前言.送給女兒的數學課〉
讀完序再翻回封面看書名,你大概就知道這是一本怎樣的數學書了。作者大栗博司教授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這是一本站在知識頂端的學者,低首寫給女兒的一本數學童話書。
有涉獵數學科普書的朋友,一定對書中某幾個數學故事不陌生:無限個房間的旅館,某天來了無限多位客人;從辛普森殺人案件中討論機率;質數在加密解密上的應用……。事實上,書中所用的都是相當經典的數學故事。
但看過不代表就沒意思,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在於它能讓人印象深刻。所以我們看到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不斷被改編,金庸小說每隔幾年就被拿上銀幕重拍一次。透過不同的詮釋,經典會被賦予不同的感受。
大栗博司教授就是一位能充分發揮數學經典魅力的作家。
1900年,德國大數學家希爾伯特(D. Hilbert)在巴黎的國際數學會議上引用了一位法國老數學家的話:「如果你無法將一個數學理論弄清楚到可以解釋給街上任何一個人聽,那麼這個數學理論就不算完成。」把一個很難的問題說得很複雜沒什麼了不起,只要照著網路上找到的資料唸就好;但想要用自己的語言,清楚地對他人解釋,那就需要對整套知識的通盤了解。
§ 差一點就差很多的機率推理
大栗博司教授具備這樣的本事,他對每個經典的數學故事和背後理論有著透徹的認識,在表達闡述上也下過一番苦心(照他自己的說法是,專欄寫一遍,集結成冊時再重新大改一次)。例如第一章講到機率時的「量化可能性」。在辛普森殺妻命案中,辯護團律師有這麼一段論述:「2500位虐待妻子的丈夫之中,只有1人會因此而殺了妻子。」低到只有萬分之四的機率,因此對辛普森「既然會家暴,也可能會殺了妻子」的控訴自然不成立。
看起來相當合理,但大栗博司教授指出其中推理的重大缺陷。先看另一個事實:美國兩萬名已婚婦女中,只有1人會遭到丈夫以外的人殺害。換句話說,如果是十萬名被家暴的婦女,平均有5位會遭到丈夫以外的人殺害。但同時,因為萬分之四的機率,有40位婦女會被丈夫殺害。所以家暴殺害妻子的機率高達40/(40+5),將近90%。
為什麼同樣的一件事從不同角度來看,機率會差這麼多?
關鍵在於辛普森妻子此刻的死活。
辯護團律師的計算過程,是建立在只遭到家暴的前提下。但擺在眼前的現實是她已經死亡,因此計算機率時,必須將妻子遭到殺害這個事件作為前提。兩者都是在計算條件機率,只是條件有所不同,大栗博司教授的考量顯然更符合當下的狀況。
僅僅是一個條件的不同(有沒有考慮到妻子已遭他殺),就讓數據大翻轉。好比原本以為只有一面是六點,打開骰盅才發現有五面都是六點。大栗博司教授透過這個例子,讓讀者感受到精算機率的威力,也更認識條件機率。
§ 不接受負數的數學家
我另一個喜歡本書的原因是,書中提到一些數學發展演進的過程。如果你唯一的數學讀物是課本,那麼,儘管你知道不是這樣,但還是會常常覺得數學彷彿一開始就長得跟現在一模一樣,每一條公式、定理都是數學家們信奉的真理。
「從零減去四的話,依然是零!」
這句話很荒謬吧,聽起來就像是哪個試圖在數學課跟老師唱反調的同學會說的話。但它其實是出自於法國偉大的數學家帕斯卡(B. Pascal)之口。帕斯卡製作了全世界第一台計算機,氣壓常用單位「百帕」也是以他來命名,學校上課會提到的帕斯卡三角形,同樣是在指這位數學家(雖然這個三角形其實不是他發明的)。這麼一位天才數學家,對負數的了解真的不如一位國小學生嗎?其實不是,只是在那個時代數學知識的演進與觀念,還不足以讓數學家們接受「負」,他們覺得零就是無,不存在比無還更小的事物。
從數學史的演進裡我們可以看到,現在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數學知識,在過去可能曾經被視為錯誤,是經過許多數學家們辯證、思考後才被接受,納入數學體系。
從這個角度來看,小朋友學數學時有問題是再理所當然不過了,畢竟連帕斯卡都對負數感到疑惑,我們更不應該用「公式就是這樣啊」的回答去敷衍他們,是要開心於他們有自己的思辨能力,不會只因為課本這樣寫,就決定相信。
我想大栗博司教授被女兒問到數學問題時,心裡必然也有類似的想法吧。
§ 語言乘載思考
每當腦海裡浮現一個想法時,我們會挑選適當的詞彙與句型,將想法裝入名為「語言」的容器中。但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完全貼合的容器,有時候會有空隙,有時候得用力擠一下才能放進去。也因為這樣,如果長期使用同一種語言作為容器,我想會反過來影響到一個人的思考。
伽利略說過:「自然界的書是用數學的語言寫成。」把學校課本視為文法書,這本書視為旅遊會話書,重新以語言的角度來看待數學,活用數學。相信習慣後,你的思維也會被數學固有的特質雕塑得更加精確,更有邏輯性。
現在,準備好閱讀這本用數學寫下的經典童話了嗎?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