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原爆詩集(2023全新翻譯文庫本)

  • 2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經典反戰詩集  正體中文版
歷經劫難,終於問世

峠三吉:「這本詩集,既是給愛全人類的人們的贈禮,同時也是給那些對全人類採取敵對行動的人的警告之書。」

▲ 廣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 川口隆行 教授 專文導讀。
▲ 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 翁稷安 副教授 專文導讀。
▲ 詩人 沈眠 專文賞析。

「這是我,不,是來自廣島的我們,給全世界的人們、給那些在人群當中,無論什麼情況下都靜靜地閃爍著與生俱來的雙眼,給那些身為人類、因對自己與他人的同理心,而不自覺地伸出的溫柔的手,所能夠獻上的最大贈禮。還請收下這份心意。」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與九日,日本廣島與長崎的上空分別被投下一枚原子彈。這是人類史上至今唯一一次使用核武器,帶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形式上的結束,以及數十萬平民生命的終結。

人類史上第一顆原子彈落下的時候,峠三吉不在別的地方,就在那裡,也在每一個災後現場。他帶著千瘡百孔的心與身體倖存下來,在原爆之後深受後遺症所苦的不到十年內,以詩與自己的靈魂大聲疾呼,拚命突破戰後避談原爆的輿論,渴望用他們的遭遇喚醒世界。

詩句中不僅僅有原爆所帶來的痛苦,無法忽視的還有與醜惡人禍截然相反的詩歌之美,更有對受難者、對遺屬、對這個傷害他們的世界懷抱著的深深的愛。

「閉著眼睛張開手腕  河岸的風中/鋪滿一地白骨的這城市之上/我們也是/活生生的  墓碑」

「你映著澄澈天空的眼眸背後/突然/升起紅黑色的雲/在天際翻騰擴散/那無聲的光的異變/在永不停止的稚嫩探問前/誰能來說那天發生的事」

峠三吉逝世七十年後,臺灣讀者終於迎來這本多舛的詩集,提醒我們:詩與戰爭,離我們都不算太遠。

還請收下這份心意。

本書特色

★ 2023年全新譯本!以更好的翻譯品質向經典反戰詩集致敬。
★ 峠三吉以詩句抵抗原爆之惡、重現原爆現場,帶讀者回望戰爭史最殘酷的一頁。
★ 與末日小說《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相互呼應,直面原子彈與輻射塵對全人類的致命威脅。

 

作者

峠三吉 (1917-1953)

一九一七年生於大阪,年幼時即與家人移居廣島。

自小熱愛文學,中學時開始寫作,創作類型廣泛,及於俳句、詩,甚至短歌、童話與小說。十八歲被診斷出肺結核後,便開始了與疾病的漫長拉鋸戰。

原子彈落在廣島的一九四五年,詩人正值青春少壯的二十八歲,心中難忍之慟全傾注紙筆之間;一九五一年,自費印刷《原爆詩集》五百冊,翌年由青木文庫正式出版。一九五三年,詩人於手術台上結束了與個人病症之苦、人類殺戮之惡苦苦搏鬥的三十六年人生。

譯者簡介

劉怡臻

明治大學教養設計研究科博士候選人,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現任職於東京語文學院日本語中心擔任招生。撰有日本近代詩、現代詩譯介約三十餘篇,刊載於《幼獅文藝》、《笠詩刊》、《圈外》等雜誌。

馮啓斌

高雄人,現居東京。政治大學新聞系、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畢業,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肄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佳作,並出版數篇哲學、社會學領域譯作。目前於《笠》詩刊連載當代日本女性詩人作品翻譯。

李文茹監譯

名古屋大學大學院博士。曾任教慈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現為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日本近現代文學、殖民地台灣文學文化研究等。「原爆文學研究會」會員。譯有《紅頭嶼研究第一本文獻》(主編、翻譯,2017)、《茶與美》(合譯,2018)等。

 

目錄

跨越對立與分斷的詩的想像力——峠三吉《原爆詩集》正體中文版推薦序 ●川口隆行

八月六日

火焰
盲目
臨時包紮所

倉庫的紀錄
年邁的母親
火焰的季節
幼小的孩子
墓碑
影子
朋友
有河的風景
早晨
微笑
一九五〇年的八月六日

巷弄裡
給某婦人
景觀
呼籲
總有一天
希冀—觀「原爆之圖」有感—

編輯室報告
導讀——現實惡臭土壤中所綻放的「非現實」花朵 ●翁稷安
賞析——我居住在爆炸裡 ●沈眠

序/導讀

推薦序

跨越對立與分斷的詩的想像力——峠三吉《原爆詩集》正體中文版 推薦序
/川口隆行 (廣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教授)

峠三吉的《原爆詩集》至今在日本仍是一本廣為人知的詩集。峠於一九五三年逝世,今年正好是他逝世七十週年。這本詩集於一九五一年九月在廣島出版,最初只是一本收錄二十篇詩作、僅印行五百本的詩集,卻在出版後引起廣泛討論與共鳴,因此,隔年的一九五二年,由東京的出版社追加五篇詩作後重新出版。本次的正體中文版便依據一九五二年的版本翻譯。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廣島遭原子彈化為灰燼。其後以美國為中心的聯合國軍隊占領日本,並進行民主化改革。在創造新社會的時代氛圍下,由民眾親手創造新文化的運動亦隨之興盛,廣島原爆的受害者峠三吉也是這個文化運動的旗手之一。峠在戰前、戰爭期間是一名書寫古風抒情詩的詩人,在日本敗戰後,隨即參與各種文化活動,創作活動方面則延續他原本就參與文學雜誌、擔任編輯,此外也擔任演講或音樂會的主持人。

儘管如此,峠在四〇年代後半幾乎並未以原爆為主題進行創作。雖然他留下遭原子彈轟炸的詳實紀錄,卻並未將之與創作結合,雖然這可能是基於他個人的動機,但無疑也受到當時的社會情勢影響。當時占領日本的 GHQ(General Headquarters,駐日盟軍總司令部)所制定的新聞報導準則(Press Code for Japan),將與原爆相關的題材列為審查對象。GHQ 對於追究美國投下原子彈的責任並進一步導向批判占領制度有所警戒,市民或媒體並沒有太多空間得以談論原爆受害的議題。儘管早期有原民喜或大田洋子等文學家將受災體驗寫成小說,但這些作家的作品也都成為審查對象。

峠等人參與的文化運動在四〇年代末迎來第一個高峰,此時東亞的冷戰情勢也日漸嚴峻。因日本戰敗甫脫離殖民地支配的台灣與朝鮮半島,隨即捲入冷戰的風暴。台灣二二八事件、韓國濟州島四三事件等,皆是由支配者發動、虐殺民眾的悲劇。朝鮮半島的南北分斷成為既定事實,台灣則因國民黨在中國大陸戰敗,於一九四九年夏天以後再次宣布戒嚴。

在日本推動非軍事化與民主化的GHQ,其占領政策也出現大幅變動。為了將日本建設為反共防波堤,經濟復甦被視為最優先事項。偏袒企業老闆的政策,導致勞工失業或遭解僱的狀況遍及日本全國各地。民眾則以社會運動與文化運動作為對抗手段,然而,政府也因此日益增強取締這類運動。一九四九年六月,廣島發生大規模勞資糾紛:「日本製鋼廣島事件」,警察與勞工之間更加針鋒相對。以這個事件為導火線,因政治立場不同產生分裂的文化運動一時失去氣勢。峠為了突破這個困境,於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創立名為「吾等詩會」(われらの詩の会)的詩社團,並發行詩刊《吾等之詩》(われらの詩)。以峠為中心的《吾等之詩》,係由廣島的勞動者、主婦及學生組成,成為一個新的集體創作媒介。

「吾等詩會」最初以廣泛發掘、培育廣島和廣島近郊的職場、地域與學校裡的作家為目標,雜誌刊載了許多以日常生活中悲歡喜樂為主題的詩,由於是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廣島在地雜誌,《吾等之詩》也刊載了以原爆為主題的詩,然而,要到一九五〇年六月朝鮮戰爭開戰前後,詩的數量才開始增加、品質開始深化。峠和他的夥伴們沒辦法無視這場即將在鄰國發生的戰爭:韓戰,他們試圖將這場戰爭視為自己的問題,以更主動的方式面對這個問題。他們採取的這個態度成為一股原動力,推動他們召喚並重構遭原子彈轟炸的記憶,使之成為創作題材。構思並執筆《原爆詩集》,也是對一種對韓戰的回應,如果以時代脈絡來思考,「原爆詩人」峠三吉,其實也是「韓戰詩人」。

收錄在《原爆詩集》的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系列,第一個系列的作品直接描寫一九四五年八月廣島人們的體驗。〈八月六日〉、〈死〉、〈火焰〉、〈臨時包紮所〉、〈倉庫的紀錄〉等作品即屬於這個系統。將這批作品當作白描式的原爆體驗紀錄來讀並不完整,理由在於,這些作品蘊含著「如何才能將無法言語的體驗透過語言呈現」的強烈問題意識。

舉例來說,〈死〉這首詩的第一行只有一個驚嘆號「!」。我們即使想朗誦這首詩,看到開頭「!」的瞬間,會猶豫不曉得到底該發出什麼聲音,可能會對「發出聲音」這個行為感到挫折。這個「!」,是一個以視覺呈現無法成聲的聲音的手法。讀者透過這個記號間接體驗、想像那些面對眼前的原爆慘狀而喪失言語的人們的心理。此外,這首詩最後將句子切碎斷行、使語言成為斷片:「=為什麼/得死/在/這/?=^1」用以展現人類瀕死時,逐漸無法言語的過程。因此在閱讀《原爆詩集》時,除了以「詩裡呈現了什麼?」的觀點外,也希望讀者能帶著「詩是如何呈現」的觀點來讀。

《原爆詩集》另一個系列的作品,是描寫從原子彈轟炸中生存下來的廣島人們日後的樣貌與感受。換句話說,是在處理書寫詩集的那個當下的問題。詩集最後一首〈希冀―觀「原爆之圖」有感―〉是以描繪廣島原爆慘狀的繪畫系列:「原爆之圖」為題材,峠與創作「原爆之圖」的丸木位里、丸木俊夫婦頗有深交。在GHQ占領下無法談論原爆,且韓戰正在進行,卻藉由民眾的力量讓「原爆之圖」在日本國內的大規模全國巡迴展得以實現,這無疑是一場抵抗運動,抵抗那股試圖讓人們忘卻原爆記憶的力量。

〈一九五〇年八月六日〉這首詩以原子彈投下滿第五年的那天,在廣島發生的事件為題材。一九五〇年八月,韓戰爆發不久,GHQ為了避免民眾因反對韓戰進一步演變為反美運動,禁止廣島市內無論規模大小、所有以「和平」為名的大小集會。然而,因有人在廣島市內的百貨公司和電影院裡散佈大量反戰傳單,引發警民衝突。〈一九五〇年八月六日〉這首詩是傳達當天事件的重要歷史證言,透過充滿躍動感的文體,令人重省「和平」的涵義,是一篇十分優秀的文學作品。然而,即使在廣島也鮮為人知的是:被當作題材的這個事件,最後有四名民眾遭到逮捕,而這四名民眾都是在日朝鮮人。有些經歷原子彈轟炸的在日朝鮮人,當天也幫忙發傳單,幸好未遭逮捕,爾後受到《原爆詩集》感動,自發地上街叫賣詩集。也有朝鮮人老太太特意前來支持發傳單行動。〈墓碑〉這首詩描寫為了禁止原爆的連署運動而四處奔走的小孩們。在這首詩裡率先站出來呼籲連署的是「朝鮮的朋友們」,爾後響應他們呼籲的「日本的孩子們」也站出來、大家一起呼喊「我們是廣島的/廣島的孩子」,當中呼喊的對象也包括遭原子彈炸死的孩童亡靈。補充說明一下,在廣島遭到原子彈轟炸的人,十人當中有一人是朝鮮人。遭到轟炸的當然也有台灣人、被強制從中國帶來的人以及為了求學從東南亞來到廣島的人,就算是投下原子彈的是美軍,也有投下當時是日軍俘虜的美國士兵遭到轟炸。

當時有傳言指出原子彈可能再次使用於韓戰。相信對於峠他們而言,除了絕對不想看到原爆的悲劇再次發生外,與身旁的朝鮮人來往時,原爆記憶也作為一種集體記憶被喚醒。峠的「吾等詩會」活動,可以說是與在日朝鮮人連帶和共同奮戰之中成立。儘管《原爆詩集》描寫的是廣島當地的事,卻同時也是一個意圖跨越國族框架、連結東亞人們的嘗試。
 
在包含日本的東亞地區,一九五〇年代前半是所謂「韓戰體系」的地區秩序成型的時代。朝鮮半島的分斷、中國與台灣的對峙、沖繩的美軍基地等,直到現在,東亞還處於這個戰爭的痕跡上。《原爆詩集》也沒有脫離美蘇意識形態的對立結構。舉例來說,〈早晨〉這首詩描寫人類和平使用核能的夢想。提到「和平利用核能」,或許會令人想到一九五三年三月美國總統的演講,但這首詩卻是以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蘇聯聯合國代表的演說為基底寫成。峠等人也有因反對美國占領政策與韓戰,而遵循於其他意識形態的傾向。

基於前述,可知透過《原爆詩集》的詩的想像力,即便時至今日,依舊能讓我們所獲良多:抵抗蠻橫的暴力與對歷史記憶的遺忘、共感他者的痛苦、以更主動的方式和歷史證言對話,以及不可無視輕賤人命的支配性權力。這些都不只是侷限於日本國內的課題,對立與分斷的構造,至今仍舊以不同形式持續存在於世界各地,為了跨越這個結構,我十分期待《原爆詩集》能有更多跨越國境和語言、被重新閱讀的機會。衷心期待正體中文版能成為其中一個契機。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954869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10.5*14.5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