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
這本寫給照護年邁父母的子女們的心靈撫慰之書。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隨著人生進程,我們將面臨哪些心理課題?
成年後,家人間的最適距離該如何拿捏?
擁有十年以上專業諮商經驗的心理師,以真實案例解析,
陪你理解家人這種病,一起突破相處上的困境。
他們是第一次當父母,而我們也是第一次為人子女。
「我就是我,而你是你。」──即使是家人,也不存在理所當然的應該。
「沒有你,我什麼也做不了。」
「如果沒有我的幫助,你能有今天嗎?」
「你要是知道我為你犠牲多少,就不會這樣對待我。」
你曾因父母的一句話,感到罪惡不已,
進而讓你不得不捨棄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嗎?
這本寫給照護年邁父母的子女們的心靈撫慰之書,
希望能陪伴讀者探索以下的課題:
1→理解父母進入「退休期」的失落,而他們的現狀,就是你的未來。
2→看見成年子女正背負的重擔,給予同理與自我覺察。
3→親子間的界線何在?如何建立起彼此心理的安全距離?
4→學習修復關係:自我表達對話法、停止責怪、找出自我價值。
以「先理解,後獨立」的客觀態度,化解親子間長年累積的衝突,
從此擺脫好兒子、好女兒的枷鎖,不再無止盡地討好與付出。
也在給予關愛的同時,尊重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
允許各自有重新找回幸福人生的選擇,而成為真正的家人。
目錄
前言
Part 1 理解父母的心情,他們怎麼想?
不做人生的退休者,要做新舞台的主角
心中的失落,謝幕後的主角
什麼都沒有改變──接受衰老
聰明老化──為體力做好規劃
衰敗無可避免,但仍可找到對應人生的法則
理解這些變化,將對老年生活大有幫助
老人不是一具空殼
拒絕年齡歧視(Ageism)
不必為了年紀大,而感到抱歉
別讓老人變成不受歡迎的人物
為人子女,別裝做什麼都不知道
滿嘴抱怨,處於叛逆期的年邁父母
未被消化的不滿情緒
步入老年,隨之而來的叛逆期
沒有人想聽的抱怨
「孩子比不上別人」,父母的心聲真是如此嗎?
【關係修復處方】心中的兩個聲音:理解父母矛盾的心理
老化,不是問題的開始
讓人不自在的監視器
逐漸喪失自己存在的價值
該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失落?
難道上了年紀都會這樣?
陪伴喪失自律性的年邁父母
父母也需要自立
沒有永遠的回應
他們需要能夠給予同理的人
試著走進他們的生活經驗裡
自立,陪伴而非孤單的生活
我真正的情緒是什麼?
面對自己真正的情緒
故障的情緒信號
發現真正的情緒
【關係修復處方】面對痛苦,接受痛苦,放下痛苦
Part 2 成年子女和年邁父母的角色
想要隨心所欲的自由
孩子,可以放著不管嗎?
無法擺脫的心理債
好兒子/好女兒vs壞兒子/壞女兒
母親的淚水使我善良
【關係修復處方】不受兩種聲音左右
放棄扶養也未嘗不可
要是陌生人就好了
我要放棄扶養的義務
切斷心理臍帶
【關係修復處方】過度的關愛和責任感反而有害
我們需要一些時間放下
從無條件付出到放下
沒有被消化的情緒
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眼不見,心仍念
適當的責任分配
沒有理所當然的角色
長子,也可以遞出辭呈嗎?
扶養的角色不分兒子女兒
克服扶養的低潮
和父母一起慢慢變老
成年孤兒
罪惡感和厭煩,兩種情緒的拉扯
各式各樣的情緒
【關係修復處方】發現真正的聲音
Part 3 在父母和子女之間,看清自己的心
不理所當然要求愛的回報
將愛的價值,折合為現金
從失望開始,彼此鎖上心門
不存在「父母就應該要」或「子女就應該要」的道理
父母和孩子之間,無法單方面付出
【關係修復處方】改變觀點,就能填補衝突的鴻溝
想牢牢抓住的心
製造問題是誰的錯?
子女不是冤親債主
用子女的人生當武器,設下情緒圈套的父母
【關係修復處方】解開情緒的枷鎖
錯綜複雜的怨恨
再次出現的噩夢
人生至今累積的怨恨情緒
什麼都做不了,我已經沒用了
試著與失落和解
小小的誤會,累積成巨大的不信任
難道家不能是避風港嗎?
家人既是支持的源泉,也是衝突的原因
令人身心俱疲的不成熟父母
【關係修復處方】傾聽彼此的真心話
不應產生疏離和孤立感
失去人生的快樂
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不是沒有立足之地,而是我們的位置變了
我們是流著相同血脈的家人,尊重彼此的自主和獨立
Part 4 我們都是彼此的陌生人
撰寫屬於自己的人生回憶錄
整理人生的時間歷程
父母是子女的鏡子
子女必須扮演的最後角色
發現有意義的人生
我們依然對關係感到棘手
深入理解自己想要逃離的心情
改變以往僵化的溝通習慣
停止責怪彼此的心
學習表達自我的對話方式
讓我們成為溫暖的陌生人
子女是體外的心臟
當個溫暖的陌生人
宣告心理上的獨立
排除情緒的毒素
序/導讀
前言
在定義人際關係的詞語中,
有什麼形容比「流著相同的血液」更溫暖的?
又有什麼詞彙比「陌生人」更冰冷的呢?
本書探討的是年邁父母與成年子女間的相處,這樣的關係本該熱絡,如今卻逐漸變得冰冷。這不僅是我的故事,也會是你的故事。
我在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曾無數次見到了將近八十高齡的母親,和想起已經辭世的父親。在我小時候,每到大年初一母親接受孩子們的拜年時,總會說自己又老了一歲,非常抗拒拜年,對年齡相當敏感。但是現在,母親已變成了老奶奶,即使還要好一陣子才過新年,也會提早準備好給孫子、孫女的壓歲錢,臉上藏不住激動、興奮的情緒。
這雖然是我至今出版的第七本書,寫作順序卻是第六本。對我而言,寫作依然是陌生且令人痛苦的工作,但這次抱著稿子那麼久不放,證明這本書尤其折磨我。我想,原因或許在於「逐漸的老化」吧!這是無論再怎麼想像,也不可能真正經歷的感受。所以我想告訴各位,這本書談的並不是我個人的老去,而是希望能深入了解比我更早步入老年的父母,是在這樣的心情之下所彙整出來的。
書中有心理諮商案例的分析,還有其他朋友們的真實經驗。一些個案中的父母令人感到不捨;而另一些則是忙著照顧父母和子女,成了身心俱疲的三明治族,也讓人揪心。有時,我腦中甚至會浮現父母的生活和死亡的影像,使我不得不面對難以消化的情緒。或許在父母眼中,我還是個不成熟的孩子,所以在寫這本書的期間,我不斷經歷了祈求原諒、獲得體諒,也重啟了被延誤許久的心理修復。
希望正在閱讀本書的各位,都能擁有和我一樣的省思機會,如此一來,才能避免我們即使上了年紀,同樣為人父母以後,卻依然用孩子的心態去理解關係,因而讓關係變得惡化。
本書所談論的,是一個人在進入老年生命週期時必然經歷的心理問題,以及年邁父母和成年子女間,可能出現的矛盾與解決辦法。Part1以理解年邁父母的心情為出發,他們已經進入人生的退休期,正處於「失落的歲月」中;Part2道出了身為三明治族子女的心情,儘管已經身心俱疲,卻依然揹著責任感的枷鎖,勉強撐過每一天;Part3則是分析親子之間必須遵守的界線,以保持心理上的安全距離;Part4提出有助於改善關係的方案,能讓彼此成為最溫暖的陌生人,而不是冰冷的陌生人。這本書中最終想傳達的概念,是完形治療法(Gestalt Therapy)創始人波爾斯(Fritz Perls)的祈禱文──「我就是我,你就是你」。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不是為了實現你的期望而活在這世界,
而你也不是為了我的期望而活在這世界。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如果我們偶然發現彼此心意相通,
那是很美好的事。
如果沒有,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摘自波爾斯〈完形祈禱文(Gestalt Prayer)〉
所有人生來就是某人的子女,接著在某一天為人父母,而不久的將來,又將成為子女的孩子,繼續生活下去。因此,「衰老」自然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課題。閱讀本書時,如果某些段落能體會到子女們無法理解父母的心聲、能讀出父母厭惡子女的心聲,或許就能理解為什麼親子間會彼此反目,成為冰冷的他人,那時也才能看見雙方互相同理的可能。
一旦關係變得密切,我們就可能將父母或子女的行為視為理所當然,因而疏於遵守彼此的界線,或是隨意侵犯個人的空間。如果不想繼續犯錯,就必須認知到父母與子女之間,比世界上任何一種關係更需要努力守住界線。
希望本書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為父母和子女提供成熟的人生方向和心靈慰藉,讓他們知道彼此是獨立的個體,儘管關係親密,體內流著同樣溫暖的血液,但是在給予關愛的同時,也應懂得尊重彼此的個體差異性。
孫廷沇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