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skmt 坂本龍一是誰
呈現隨心所欲、不接受定義的坂本龍一內容簡介
	★坂本龍一長達十年的深刻思想紀錄,絕無僅有的珍貴集結。
	★256則訪談全收錄,毫無保留、全面剖析教授的音樂世界。
	★深入坂本龍一的哲思,討論範圍極廣,緊扣時代脈搏。
	★「反傳記」書寫體,呈現坂本龍一最真實、直接的話語&思緒。
	★繁中版沿用坂本龍一御用設計師中島英樹原版書衣,極具收藏價值。
	
	坂本龍一是誰,而「我」又是誰?
	音樂、疾病、環境、人生⋯⋯一場跨越十年的對談
	赤誠地呈現隨心所欲、不接受定義的坂本龍一
「我幾乎已經沒有對後藤繁雄隱瞞的事了,這太厲害了。」——坂本龍一
「收在本書裡的語言是過去的語言。他已經不在這個『時間點』了,也不為其發言負責⋯⋯教授的回答,是簡潔而美麗的道德律。一切都是為了完美地成就現在這個瞬間,是這樣的連續,造就了這本書。」——後藤繁雄
10 年的光陰,1000+1000個問題。256段思想的樂句。
陳珊妮、蔡明亮、藍祖蔚——推薦
【反傳記,卻更為靠近】
1996年,天才編輯後藤繁雄帶著1000個問題前往紐約採訪音樂藝術家坂本龍一,提問過程持續了兩年,後結集為《skmt1》。三年之後,二人又展開了第二次對談,直到2006年結束並收入《skmt2》,整場對話足足進行了十年之久。二書集結成《skmt:坂本龍一是誰》一書。
	「可以的話,直到最後,都想維持不定形的狀態。
	無論是思考或是生活,都不想維持一貫性。
	人生充滿了矛盾,其中尤以自己最不可信。」
本書集結了從1996年到2006年,十年間不間斷的採訪、對話,同時也收錄了坂本龍一的部分日記、隨心雜感、部落格文章等。與一般常見的自傳形式不同,全書均不見傳統的介紹、說明、評析;而是與之相反,一個個篇章往往從一個簡單的主題帶出,然後圍繞主題,如同朋友閒聊般,即興地步步深入其中。因此各章均相當零碎散落,卻又沿著坂本龍一自身的核心思想,巧妙地維持著連貫的一體性。正如後藤繁雄所言——「人是不斷持續運動的綜合有機體。」透過這些片段式的檔案與筆記,本書精準的記錄下不同時空中,為人所熟知的坂本龍一。使讀者得以更靠近其創作脈絡與生命歷程外,同時更能發現未曾想像的坂本龍一之新面貌。可以說,本書每一篇章都以極為深刻的方式,反覆叩問著「坂本龍一是誰」此命題。
【藝術千秋,人生朝露。skmt仍將繼續。 】
從世紀末到新世紀,二人的話題內容包羅萬有,由童年時代、音樂啟蒙、藝術養成,到時局變遷、戰爭、疫病,再到人類與死亡。這些林林總總的話題,無一不牽動坂本龍一對於創作的思考,以及他對於生命的反思。透過這場十年的對談,我們得以捕捉到坂本龍一所身置的每一個時代脈絡,從而更為了解是何種環境構成當下的坂本龍一,以及出自其手筆的那些經典作品。
例如身處於二十世紀末的坂本龍一,受到伊朗空襲、海灣戰爭、後現代思潮的影響,對於「崩壞」與「共生」有了深刻的感悟及未解的疑問。進而採取回歸過去的反思性態度,創作出樂迷們追棒至今的經典專輯《BTTB》;及後又創作出《Life》歌劇,以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在原子彈投下後的講話,作為貫穿整部劇作的獨白。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因911事件及後續的影響,對於美國與自由民主產生失望和反思,在種種的困惑中創作出「裂痕式的音樂」,從而造就出《Chasm》專輯。對於坂本龍一對於音樂本質的思考,本書有著鉅細靡遺的展現,並同時與其時代脈絡與生活經驗緊密地扣連,相互對話。對於理解其創作思維,尤其晚期以極簡主義風格為主導的作品,絕對是別有一番啟示。
	「即使人類如此互相殺戮,鳥兒依舊悅耳鳴叫,天空依然美麗。
	同理,音樂應該也還存在吧?」
沉重的歷史與哲思外,就如教授一向給人的形象般,本書也不乏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趣聞軼事。你是否能想像坂本龍一守在螢幕前沉迷韓劇的樣子?又或者青少年時期曾自稱「克勞德」,認真地以為自己是德布西轉世,甚至在簽名本上練習華麗的簽名方法?甚至是《BTTB》的取名原由竟然只源自於「排列起來很對稱」這個簡單的想法。然而在記述這些詼諧趣事的同時,教授卻又會把我們引領到發人深省的主題上。觀賞韓劇的同時,又會不禁聯想到古日語的研究上,從而談論語言的互通性;「德布西轉世」的往事則是帶到音樂類型的國際性探討,甚至連與孩子渡假旅遊之際,也會對土地本身的殖民歷史有深切的反思。這些故事妙趣橫生之餘又耐人尋味,更為豐富了我們對於坂本龍一的認識與想像。除了這些小故事外,本書更收錄了如與電子音樂家卡斯頓.尼古拉(Alva Noto)的巡演雜談、與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對話回憶錄、為作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所舉辦的追悼會小記等。透過閱讀坂本龍一與這些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的合作追記,一方面可使讀者更為全面地進入坂本龍一自身的創作世界,另一方面更能掌握到創作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從此掌握到創作背後所蘊含的文化脈動。
	「我這個人,放著不管的話很容易變成「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的狀態,
	為了治療這種行為,我強烈希望他者的入侵。」
《skmt:坂本龍一是誰?》以其獨特的書寫策略,拉近了讀者與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的距離,使得我們能以比起過往都更要靠近的方式,進一步打開對於他的認識。對於身處此時此刻的我們而言,重回1996,透過坂本龍一的視角,跟隨其足跡,步步走過長達十年的旅程,看見那些餘音繚繞的經典名作背後的創作歷程,以及那永不止步,永遠思考著「我能做些甚麼」的坂本龍一,無疑是延續其思想的最好方式。
目錄
	寫給此書1
	寫給此書2
skmt1
	001計畫/這本書是怎麼寫出來的?製作過程為何?
	002會這麼說是因為⋯⋯
	003關於skmt的二三事
	004問與答
	005無根據
	006違和感
	007記憶
	008盲目之事
	009右手和左手
	010自己的臉
	011不明白
	012在教室
	013想起的迴路
	014電影院
	015紅蜻蜓
	016他把這件事稱為「少女趣味」⋯⋯
	017德布西
	018BastaPasta
	019不知身在何方
	020旅途所帶之物其一
	021避難場所
	022史達林大道
	023人格/Schizo
	024局外人
	025問題/答案
	026WorldTour1996
	027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
	028心之聲/腦中的音樂
	029在音樂深處的事物
	030演奏是?
	031情感/強度的音樂
	032瞬間移動
	033在希臘
	034鄉愁
	035因為沒被滿足
	036哀傷之井
	037三重奏
	038討厭旅行/痛苦
	039中國
	040毫不猶豫
	041在北京
	042偏差
	043即興/討厭即興
	044某天,在夢中
	045悲慘
	046「f」untitled01
	047二十世紀的安魂曲
	048二十世紀的終結
	049過濾器
	050我的音樂「單位」
	051音樂的恩寵
	052重複與變化
	053祈禱的音樂
	054情感
	055是動人的嗎?
	056獨白
	057震懾
	058虛擬/現實
	059什麼樣的音樂?
	060危機
	061白痴狀態
	062開朗
	063不解決的狀態
	064歷史
	065柄谷行人
	066波灣戰爭之後
	067戰爭
	068致他者/致網路
	069一筆寫就般的演奏⋯⋯
	070義大利/泡菜
	071逃離吧
	072小小的奇蹟
	073歌劇
	074電影的瞬間
	075片段/蒙太奇
	076差異與重複
	077Techno文化/故事性
	078創新
	079逃脫
	080電腦與音樂
	081超異象之謎
	082感冒
	083想像力
	084感官的
	085想睡的時候就睡/想起床的時候就起床
	086自己
	087愛
	088創新/即興
	089詩
	090法布爾/晨間讀書
	091埴谷雄高/屍體
	092靈魂的殘缺者
	093原始音樂
	094指揮/圖像
	095快閃記憶
	096高橋悠治的手
	097電腦/骰子
	098治療行為
	099最愛老爸
	100戰爭遊戲
	101懶惰鬼/討人厭的小鬼
	102朋友
	103韓波和伽羅瓦
	104父親/書
	105搖滾體驗
	106鋼琴
	107不找工作
	108貝托魯奇導演的話
	109形象的混血性
	110在旅館的房間
	111自體免疫力/自體治癒力
	112療癒音樂
	113病人⋯⋯
	114致野蠻
	115敏感/鈍感
	116讀史記
	117希望
	118DNA
	119聲響複雜,音樂極簡
	120訊息?
	121重啟/重新開始
	122過敏
	123直排輪
	124選擇
	125假聲男高音
	126蒙古
	127皇帝的墓碑
	128蒙古包之夜
	129沙漠飛行
	130日常的奉獻
	131成吉思汗/文學
	132貧窮的平衡
	133輪迴
	134羊骨的骰子
	135呼麥/長調
	136TV和道路
	137地球上的地方⋯⋯
	138歌劇式的事物
	139二十世紀的總結/共生
	140微生物的一課
	141片段
	142羅伯.威爾森/米爾福德.格雷夫斯
	143摩斯.康寧漢之夜
	144BTTB#1
	145即興
	146幾千張類比的唱片在倉庫裡沉睡⋯⋯
	147之一
	148門把般的/克勞德
	149馬太受難曲
	150炭之音樂/詩
	151標本
	152破壞法
	153BTTB#2
	154細菌會睡覺嗎?
	155引自skmt的舊稿
	156沒有才華
	157六〇年代
	158BTTB#3
	159戰爭
	160再會了絕望醜陋的人類
	161救贖是什麼?
	162惡與衰弱
	163光
	164人類呢?
	165我們的意念⋯⋯
	166未來/希望
	167陰/陽
	168不整齊/Lo-FiGroove
	169end
	170其後⋯⋯
skmt2
	171計畫2/這本書是怎麼寫出來的?製作過程為何?
	172從世紀末到新世紀Ⅰ(DISC及BOOK)
	173從世紀末到新世紀II
	174美國幻想的終結
	175從帝國逃難
	176非戰/逃吧
	177音樂/人類的終局/希望
	178場所
	179想像力
	180關於CodeExhibition:NewVillage
	181薩爾加多的照片
	182人類的幼年期/讓倫斯斐那種人也⋯⋯
	183泛靈的力量
	184殖民地
	185原住民這件事
	186哲學的終焉/日本
	187失落感/希望力
	188在相關聯的世界中/將資訊的不對等調整為對等
	189NewVillage會議的發言紀錄
	190ELEPHANTISM/巴諾布猿/動物的一課
	191世界的盡頭
	192看這個
	193以實瑪利/大猩猩的一課
	194蘇珊.桑塔格的《在美國》/關於平易
	195郵件採訪/九一一/非戰/自然能源/世界巡演
	196父親的死
	197裘賓/深度/開悟/詩
	198鳥人
	199來自對話
	200獻給詩1
	201獻給詩2
	202給詩歌的隨機筆記
	203中斷/美伊戰爭
	204那天結束時⋯⋯
	205不唱歌的人
	206漢字/謎
	207日本的原住民
	208大約一萬年前
	209笛子/薩滿教/通往自然力的領域
	210音/oto
	211卡通之國,美國
	212冬/fuyu
	213韓劇/古層的日語
	214母親的詞彙
	215關於語言/關於木村紀子《古層日本語的融合構造》
	216語感/音感
	217阿伊努人/澳洲原住民
	218語言與音樂之旅
	219於是所有的語詞都混融交雜
	220童謠/小泉文夫
	221傳說故事
	222等長到十歲、十五歲之時⋯⋯
	223文明與壽命
	224為了孩子創作的音樂
	225避難
序/導讀
	【後記1】
	關於此書
	/後藤繁雄
	
	我是編輯。我採訪,寫文章。
	寫人物,寫事件。
	因為天生口吃,原本我只是一個人畫畫,
	或拍攝八釐米電影,不知何時當了編輯。
	明明不拿手,卻成了問問題的人。
	因為和非常多人碰面,大家好像都以為我很喜歡人。
	但我其實很怕生,採訪不管做了幾次都無法得心應手。
	人是反覆無常的。在突如其來的瞬間,
	會脫口說出從未跟別人說過的話,
	或是連自己都沒想過的事,
	或放下自己一貫的想法。
	讀人心很困難,讀得過深,
	就連深讀的自己都起了嫌惡感。
	我想做的事,就是當對方第一次開口、
	當他脫口而出的瞬間,我在現場。
	作家卡波提(Truman Capote)被問到「你想變成什麼?」時,
	回答了「透明人」,
	我非常懂那種心情。我曾經想變成眼珠,飛到天空裡,
	或是變成竊聽器,潛到床下,
	像我這種人如果消失也不錯。
	安迪.沃荷也是這種人,所以我很喜歡。
	採訪這件事,是在有限的時間中,
	引導出對方連極親近的人也沒告白過的話語,
	跟調查報告很像。能站上世界的第一個現場,
	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同時也沒有比這更有犯罪感的工作了。
	所以,大部分情況都是一次限定,思考怎麼深入他人。
	不會再見,今生僅此一回,
	做得好的瞬間,老實說,就會想逃出來。
	那是因為我知道,與人往來是極恐怖的事情。
	(略)
	在某個大雪夜,坂本先生曾經一個人來到我住宿的旅館聊天。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失去了「火星來的人類學家」的距離。沒辦法好好說清楚,但那對我來說是十分特別的體驗。無關喜惡或利害關係,我發現了自己生命中一段重要關係的形成。那是因坂本先生也沒覺察到的特殊力學作用而發生的。連他也不知道他帶給我那種體驗。之後,我一直想著要製作一本「坂本龍一」的書,並且開始工作。
	當時我想到的版本是,由我這個「他者」去書寫坂本龍一的「自傳」。
	當然聽起來很僭越,而且其實做不到,但也不想寫一般所謂的「評傳」,將別人的生平編整成故事。「坂本龍一」,並非坂本龍一個人所擁有,而是分裂著,充滿了矛盾,且持續運轉的整體。
	正因如此,分解為碎片,讓其可以成為接下來的「種子」一般,也就是採取了散播種子的敘述式風格寫作。很多非虛構寫作的寫手,捕捉一個對象,加以說明,那只是小型的私有。我想做的不是說明,是記錄和敘述。試驗與觀察。在這四年裡,不,從更早以前,坂本先生從未問過「為什麼要採訪?」或是「目的是?」但是採訪和被採訪,都並非理所當然。我總是緊張不已。那是因為坂本先生總是言無不盡地完全開放。這件事,至今對我而言仍是個謎,對坂本先生而言,可能也很謎。
	現在,除了這本書,我也參與了坂本先生的歌劇《LIFE》的文本和書的工作。有時候也會去他的工作場所。放下手邊的作曲工作,他會讓我在電腦上聽他完成的部分。編輯和敘述的工作,只要坂本先生活著,只要我還活著,我想會以某種形式持續下去。
	他是誰呢?
	我是誰呢?
	變成了不可思議的關係。
	(後略)
	
	【文庫版後記】
	坂本龍一是運動體
	/後藤繁雄
	
	閱讀《skmt》的讀者,會目擊到坂本龍一這個人,他堅持不定性的不被固定的狀態,敏銳地投身於時代,一邊思考,一邊輕盈地到處活動著。
	但是收在本書裡的語言是過去的語言。他已經不在這個「時間點」了,也不為其發言負責。「人生的目的是?」「沒有。只為了成全人生而已。」他這個回答,是簡潔而美麗的道德律。
	一切都是為了完美地成就現在這個瞬間,是這樣的連續,造就了這本書。本書蒐集了從一九九六年到二〇〇六年這段時期內語言的斷簡殘篇,越過世紀末,經過了九一一,世界一點一滴地通往不對稱的經濟矛盾泥沼中,在這段期間,做出了這本書。這段日子,穿行過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分子們接連死滅,所有的意識形態和話語失去效力,陷於功能不整中,如何能摸索出不被回收至「單純化」的風格(生活方式)呢?
	這本書既非哲學思想書,也不是記者寫的書,如今,再次重讀,很驚訝其中充滿了「預示」。預示之書。我想大概新的讀者也會這麼認為。當事事物物都處於流動狀態,人們暴露於放棄或無力感時,如何抱持希望地思考,打破舊道德,同時持續重組、再生的努力呢?這裡提示出很多「生存線索」。
	將《skmt1》與《skmt2》合為一本,以文庫本發行,是認為將這些「預示」和新人類連結比什麼都重要。我長年從事編輯工作,最近深切感覺,也深深被鼓舞,作為同時代人,坂本龍一這個人的基進性,最能帶給世人希望的願景。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有著與過去所有藝術家都不同的獨特氣質。獨創容易流於孤立。不抵抗流動性,反而持續產出堅韌的不定性和全新道德觀,這是何等基進而動人的人生 !
	從今往後他也會保持著不可取代的運動體狀態吧。
	坂本先生癌症發病後過了一年多,我幾乎沒和他聯絡。自己的個性不擅長同情的話語,只好選擇在遠方祈禱。但是這本《skmt》出了文庫本,現在感覺很積極,心情也爽快多了。在坂本先生病情好轉的時機得以刊行,我打從心底開心。
	昨天,參加了在國會正門前的集會,坂本先生事前沒通知,突然加入集會,還發表了簡短演說,那時候我感動到想哭。比演說內容更為重要的是,在正確的時候置身於正確的地方。那一往直前的勇氣,是當今最富創造性的事物了。
	如同被解放了一般。為了抗議而齊聚的數萬人海之中,我抬頭看著天空,聽著坂本先生演講。那天的事,一輩子都無法忘懷吧。
	20150901   TOKYO
	
	【自序】
	寫給此書 1 /坂本龍一
	
	後藤繁雄這個人,每當有什麼事情發生,就會出現在任何地方。掌握狀況的直覺很敏銳。
	在我的情緒、感情和想法快要發生變化的時期,他總會出現,迅速地捕捉「獵物」。
	也許是個優秀的獵人吧。
	話雖如此,他並非長著一副兇惡的臉孔。
	相反地,他的眼睛很溫和,一副睡眼惺忪的樣子。
	和一般優等生類型的採訪者相比,他話很多,關於我的話題,他也像是自己的事一樣說著。
	於是,我也被牽引進去。連我都跟著說了很多,我明明本來不愛說話的。
	像是長時間的定點觀測般,總之,我是被觀測的那方。
	稍微習慣了被觀測,並不表示我照著他喜歡的方式說話。
	我,以我任性的心情、感情和想法,任性地說著。
	他,對我說的內容不加以分類。這點很好。
	但是,他到底為什麼對我的話感興趣,我就不知道了。
	我對他來說,到底是什麼呢?我沒說過這種事。因為說出來大概也沒意思吧。
	我想對話的對象並不多,一個國家裡大概有一個。
	漸漸地,有意思的人變少了。不太有我想聽他講話的人。在日本尤其少。
	我想傾聽的對象,大概都死了,不在了。今後,我也會偶爾跟後藤繁雄說說話吧?
	
	RYUICHI SAKAMOTO
	
	寫給此書 2 /坂本龍一
	
	說話和寫作我都不拿手。聽歌的時候,歌詞也進不到腦子裡。最近在想,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失語症(音樂家和失語症的關係很有意思)。雖然總是在思考著什麼,但那是語言呢?還是什麼呢?自己也不太清楚。所以,像這樣與人對話,因為必得藉助語言,剛好能賦予不定形(amorphous)的思考狀態一個形狀。一旦化為語言之後,因為有助記憶,對自己來說也很有用。可是另一方面,一旦化為語言,其根本的不定形狀態經常會被遺忘,似乎也覺得有點可惜。如果可以的話,直到最後,都想維持不定形的狀態。無論是思考或生活,都不想維持一貫性。人生充滿了矛盾,其中尤以自己最不可信。昨天明明還愛著的,今天已經討厭。所以,曾經說出的話語,我也不想負責。為了保持一貫性,對現在這個瞬間的想法或感覺說謊,這種事我可受不了。
	
	20061122 New York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