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特色】
	★詳細解說金、木、水、火、土,五行望診的重點
	★如何透過觀察眼、耳、鼻、舌等部位先行判斷病徵
	★分辨什麼樣的面相才是健康
	★藉由身體反映出的外在表徵找出健康隱患
	★收錄近百張面相圖插畫精解
	★提供三十餘個調理身體疾病的按摩穴位圖例
	★閱讀本書,瞭解中醫望診的奧義,並體會它的神奇與實用
	
	「木瘦金方水主肥,土形敦厚背如龜,上尖下闊名為火」金、木、水、火、土五行中你是屬於那類人?容易有什麼病症?該如何調理?
	眼睛是人的命門,眼睛發紅、發黃、發青代表身體出了什麼狀況?
	鼻又稱明堂,鼻為肺之竅,與肺臟功能密切相關,鼻頭的顏色各代表什麼意義?
	什麼樣的臉色不健康?不同的臉色,反映出身體什麼問題?
	印堂是指那個部位?印堂發紅、發黑、發黃表示什麼?
	看人中,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腎功能和生殖功能如何?
	「耳者,腎之官也」刺激耳朵就可以補腎?「口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也」口和舌的異狀反映身體什麼疾病?
	如何透過頭髮來判斷人的健康?看咽喉能看出身體什麼問題?為什麼喉嚨痛會引起這麼多疾病?
	
	解析《黃帝內經》裡的數十種望診智慧,
	根據自身的形態特點、面部特徵、性格特色等,
	學會看眼識病,看耳識病,看面色識病,
	以及看牙、看人中、看皺紋、看印堂、看眼袋、
	看眉形、看頭髮、看咽喉識病的智慧與方法。
	不僅知面,更能知身體五臟六腑的盛衰!
	
	人之所以會生病,是體內氣血、陰陽、內心不平衡及外在病毒等引起。中醫認為,人體面部的絡脈豐富,為臟腑氣血之外榮,經脈之所聚,人體的五臟六腑在面部都有一定的反射區,面部就是臟腑的「外衣」。而疾病會先見於色,而不知於身,會先透過面相和體表顯露出來,學會望診,則能透過觀察面部中各反射區的神、色、形態等變化,判斷五臟六腑各個部位的健康狀況,如果你能望而知之其深意,就能針對性地預防疾病,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全書近百張面相、穴位插畫精解,提供最完整的望診精髓。
	
	‧學習《黃帝內經》中望診的知識有什麼好處?
	古人說,「望而知之謂之神」,一旦掌握望診的常識和方法,就可以未病先知,學習中醫傳承千年的經典《黃帝內經》中的望診智慧,能預知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狀況,未雨綢繆,及時做好各種防治。
	本書深入淺出講解了《黃帝內經》中數十種望診法。如,瞳孔是腎的反射區、黑睛是肝的反射區、白睛是肺的反射區、眼瞼是脾的反射區、內外眼角是心的反射區,仔細觀察,可以了解五臟的健康情況;根據人中的深淺,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腎功能和生殖功能;根據鼻頭的顏色,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脾胃是否健康。
	
	‧如何看自己是哪形人,會得什麼病?
	中醫將人分為五類,分別對應金、木、水、火、土。每一種類型的人都有他們的特點和易感疾病。比如說木形人身體修長,臉、舌頭、手、肚臍都長。性格往往很倔強、情緒化,較容易有乳腺、肝膽、消化系統等與情緒相關的疾病;土形人整體肉乎乎的,後背和前胸很敦厚,肉很多,肚子很大,但性格比較穩重,較容易得消化系統疾病……可以通過形態特點、面部特徵、性格特點等判斷自己是哪種人,從而有針對性地預防疾病。
	
	‧近百張面相、穴位全彩插畫精解
	書中收錄了近百張全彩面相、穴位特徵圖,包括五形人的面部特徵圖,當身體不適時反映在眼睛、鼻子、眉毛等面部徵兆圖,還包含30餘個調理身體疾病的按摩穴位圖等,一看就懂。
	
	聯合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俏女巫的古中藥秘方/中國中醫師
	孫茂峰/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特聘教授‧顧問醫師
	葉鳳凰/《養氣經絡瑜伽》作者
目錄
	目次
	
	作者序
	
	面部反射區與人體疾病對照圖
	五形人的特點/看眼識病/看臉色識病/看鼻識病/鼻部反射區對照圖/耳部反射區對照圖/眼部反射區對照圖/口部反射區對照圖/舌部反射區對照圖/牙齒反射區對照圖
	
	第一章  中醫的診斷術:望、聞、問、切神奇在哪?
	01望而知之謂之神:看一眼臉和耳朵就知道腎虛
	【延伸閱讀】腎虛以後,要怎麼補腎呢?
	02聞而知之謂之聖:聽聲音、聞氣味,就能判斷病症
	03問而知之謂之工:真正的大醫,只需聽你說兩句話就能開方
	04切而知之謂之巧:一摸脈,就知道患腫瘤的人癒後如何
	
	第二章  望診是一門科學
	01神醫張仲景如何看人生死?
	02很多人得病後,身體沒什麼感覺,但氣色卻會暴露
	03望診其實是望「象」
	04如何用「取象」原理來診病?
	
	第三章  如何看自己是哪形人,容易有什麼病症?
	01如何知道自己是較真的木形人,容易有什麼病症?
	02如何知道自己是聰明的火形人,容易有什麼病症?
	03如何知道自己是敦厚的土形人,容易有什麼病症?
	04如何知道自己是仗義的金形人,容易有什麼病症?
	05如何知道自己是心寬的水形人,容易有什麼病症?
	06五行的特點既可以是優點,也可以是缺點
	
	第四章  看眼識病
	01眼睛也是我們的命門
	02望診以全息原理為依據
	【延伸閱讀】為什麼按壓眼球可以調節心律不整?
	03望診分三個層次:望形、望氣、望神
	04看眼識病
	
	第五章  看鼻識病
	01氣色好不好,首先看鼻子—明堂
	02鼻子真的能被氣歪嗎?
	【延伸閱讀】在素髎穴扎針或點刺四縫穴,能快速緩解哮喘症狀
	【延伸閱讀】為什麼現在得頸椎病的人那麼多?
	
	第六章  看耳識病
	01耳朵大有福嗎?
	02耳朵與五臟有什麼緊密聯繫?
	【延伸閱讀】梅尼爾氏症如何調治?
	
	第七章  什麼樣的面相是健康的?
	01四種長壽之相,你是哪一種?
	【延伸閱讀】耳毛瘋長,是身體裡有腫瘤嗎?
	02不同的臉色,可以反映出身體什麼問題?
	【延伸閱讀】五臟的顏色顯露於外,表示此人的壽命不長了
	03人的臉色發紅,有什麼問題?
	04人的臉色發白,有什麼問題?
	05人的臉色發青,有什麼問題?
	06人的臉色發黃,有什麼問題?
	【延伸閱讀】脾胃好不好,可以觀察舌頭和五官輪廓/「黃臉婆」是什麼原因?/ 病態的黃也分陰陽嗎?
	07人的臉色發黑,有什麼問題?
	【延伸閱讀】和對方握個手就能分辨出他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
	
	第八章  看不見這些健康隱患,身體可能會出大問題
	01女性長鬍鬚有什麼問題?
	02如何透過看眉形來判斷一個人的健康?
	03印堂代表肺,又叫命宮
	04山根是心臟的反射區
	05眼袋發黑的人非常容易得濕疹、風濕類病
	06眼角周圍長皺紋,太陽穴凹陷表示什麼問題?
	07如何透過頭髮來判斷人的健康?
	08看人中可以看出什麼問題?
	09看孩子頭的形狀,可以判斷是否先天腎虛
	10牙不好的人,表示腎和脾胃有問題
	11嘴唇厚的人脾胃好:「口唇者,脾之官」
	【延伸閱讀】脾虛之人的嘴唇容易爆皮
	12看舌頭,可以瞭解心臟的功能,「舌者,心之官也」
	13看咽喉能看出身體什麼問題? 
	14奇人奇貌,身上都會有普通人沒有的東西
	15鬼扭青真的是遇見鬼了嗎?
序/導讀
	【作者序】
	學習望診,可以改自己的形,改自己的命運
	
	望診是中醫四診之首,有「望而知之謂之神」之謂,我學醫之初便對其充滿了好奇,尤其當我讀到《針灸甲乙經》中記載醫聖張仲景透過望診準確預測王仲宣二十年後當眉落,又半年當死的案例,這個記載充滿神祕感,讓初入中醫藥之門的我對望診醫術十分嚮往。
	
	後來,我在學校學完《中醫診斷學》後,對望診無比失望。因為學完診斷學,幾乎沒有人可以透過患者的面相或舌象得出任何神奇的判斷。直到二○○四年我去菏澤市中醫院實習期間,偶遇到一名志願者,她是一位退休職員,竟然透過手相準確判斷出我同學身上的諸多疾患,甚至他當天的口腔潰瘍都被診斷出來了。
	
	經此事後,我對望診重拾了信心,先後學習了張延生手診、王大有手診、王晨霞手診。讀研究所期間我跟隨導師高樹中先生學習,老師在傳統中醫方面造詣頗高,尤其是對《黃帝內經‧靈樞》、《難經》等望診典籍的解讀,深刻影響了我,並為我以後學習望診之路打下了基礎,真正讓我走進望診的大門。透過跟隨高老師學習,我在臨床上見證了中醫望診的神奇。例如,有一名老年婦女的人中溝常年毛囊發炎,根據《黃帝內經‧靈樞》:「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我判斷出她有泌尿系統及婦科的炎症;再如,一名老年男性鼻梁長出黑色菜花狀物,透過《黃帝內經‧靈樞》:「直下者,肝也」,我判斷他有肝癌。
	
	為了將望診學得更好,我又師從楊春志先生學習了《麻衣神相》、《柳莊相法》、《奇門相法》等。
	
	自此,我愈加發現每一現象背後一定有它的物質基礎,中醫的望診也一樣—「象」的背後,有其自然科學的規律。
	
	什麼是「象」呢?它是氣血、陰陽、五臟六腑狀態的顯現。比方說眼睛紅、鼻子大等很直觀能讓人看見的「象」。
	
	曾有一位女性患者因體弱多病來就診,因為被中西醫診治多次效果不顯,經人介紹找到了我。由於反覆醫治無效,她對醫師有一種不信任感,當時我看到她的瞳孔較正常人大,就隨口說出「您是否嚴重失眠」,她當即被中醫的診斷所征服,原來最困擾她的問題就是失眠。
	
	為什麼觀察瞳孔變大能夠診斷出失眠的結果呢?
	
	瞳孔的大小受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調控,當交感神經興奮時瞳孔會變大,而交感神經異常興奮的表現之一就是失眠。在《黃帝內經‧靈樞》中稱瞳孔為命門,指陽氣出入之門,當瞳孔變大時陽氣的出大於入,陽不入陰故而失眠。我就是透過這個「象」,判斷出患者有失眠的症狀,從而對症下藥,調理好了她的疾患。
	
	一旦掌握望診的方法,就可以執簡馭繁,準確判斷出所需要的資訊,掌握規律和事物的走向。例如當一個物體被拋出時,它的起點就決定了它的終點(拋物線原理)。我們人也是這樣,你找到他的「象」,就找到「象」的起點了,那你就知道「象」的終點在哪了。
	
	為什麼知道「象」就能找出產生「象」的原因呢?
	
	因為有其氣必有其形,有其形一定有其氣。例如,看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他的印堂可能比較寬;心胸特別狹窄的人,他的印堂會非常窄。面相是人長時間心理活動表現在外的徵象。學習望診能讓我們對問題本質認識得更加清晰。
	
	中醫的望診包含面診、手診、舌診等,本書主要講解《黃帝內經》面診的內容。
	
	人體面部的絡脈豐富,為臟腑氣血之外榮,經脈之所聚。《黃帝內經‧靈樞》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在面部都有一定的反射區,面部就是臟腑的「外衣」。
	
	在古代,中醫透過觀察患者的身體特徵來確定這個人是否患病,患的什麼病,以及患病輕重。一個普通人學會望診,也能透過觀察面部中各反射區的神、色、形態等變化,判斷自己或家人五臟六腑各個部位的健康狀況。
	
	本書的內容,包含看眼識病,看耳識病,看面色識病,以及看牙、看人中、看皺紋、看印堂、看眼袋、看眉形、看頭髮、看咽喉識病等,大家掌握了這些知識,則可以輕鬆預知自己或家人健康與否。
	
	人之所以會得病,是因為身體的氣血、陰陽不平衡。而氣血、陰陽之所以不平衡,是因為內心世界不平衡。
	
	所以,身體上的「象」(症狀)是一個人內心以及生活方式的顯現。我們應該感恩疾病,因為它在用特殊的方式喚醒我們—透過調理來喚醒內心,從而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改自己的形、改自己的命運,這才是我們學習望診的用處。
	
	願朋友們學習了本書中面診的知識之後,可以助人助己,引人歸於正途。
	 
	王棟
	二○二一年十月八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