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把太陽系帶到你眼前(暢銷新版)
內容簡介
	美國太空總署(NASA)、歐洲太空總署(ESA)、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等全球頂尖天文機構通力合作提供。
	
	《看得到的化學》臺灣暢銷超過60,000冊!
	作者,科學家、創業家西奧多.葛雷(Theodore Gray)又一獨步全球製作鉅獻。
	
	我們終於——
	可以用眼睛直視太陽、知道哪個行星一天才10小時、星球未必是圓的、
	人類可能移民哪些星球、「愛神」撞上地球時咱們連10秒鐘的逃命時間都沒有……。
	
	暢銷新版增添內容:
	◎探索火星的最新進展:
	形成生命的條件──水、有機物和來自火山活動的能量,都曾存在火星上?
	2021年無人直升機在火星起飛,是人類首次在另一個星球成功飛行。
	
	◎部分照片更清晰:
	NASA新視野號於2015年飛掠冥王星,拍攝到清晰樣貌;
	NASA曙光號於2015年接近穀神星時,在隕石坑內發現白點,
	有兩種可能的解釋:暴露在地表的冰或鹽類。
	
	太陽系,顧名思義就是由太陽重力所主導,聚集形成的一個天體系統。
	八大行星(咦?不是九大嗎?)──四塊岩石、四團氣體──由距離太陽最近算起,
	最前面是四顆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距離較遠的後面四顆是氣態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至於在這兩群星之間的,是一大群繞行太陽的岩石塊。
	
	這些行星跟你的生活很遙遠嗎?一點也不。本書讓你知道,
	太陽系絕非闇黑無界,而是絢麗多彩,激發了文學與藝術無盡的想像力:
	
	◎行星決定你的性格。不信?行星運行的軌道叫做黃道。
	黃道有12區,分別代表12星座。你是哪個星座呢?
	◎英國倫敦地鐵的標誌,為什麼要以土星環為構想來源?
	◎美國科幻小說《一日之夏》筆下描繪之霧氣氤氳的火山國度,竟然和金星一樣。
	◎哪顆行星最能激發文學家的創作想像?火星。
	英裔愛爾蘭作家強納森.史威夫特在《格列佛遊記》中,
	竟然準確預言了火星兩顆衛星的公轉期,比人類科技還早150年。
	◎你知道行星也有氣色好壞嗎?英國搖滾音樂家大衛.鮑伊
	在〈太空怪人〉的歌詞寫道:地球這顆行星好藍好藍,我卻只能靜靜的看……。
	
	光是這些就夠有趣了吧!還有更多出乎想像的事:
	◎6,500萬年前,到底是哪一個天體撞擊了地球,讓恐龍只剩10秒鐘可以逃?
	◎地球與火星的軌道間有顆小行星「愛神星」,名字有「愛」卻代表毀滅,因為如果撞上地球……。
	◎如果要移民太空,哪個天體最有可能?是曾經有水又有大氣層的火星、地表下可能有海洋的木衛,還是位於外太陽系適居帶的土衛?
	◎世界上如果真有外星人,他們可能來自哪個天體?
	◎地球的溫室效應繼續提升,我們會成為下一個金星嗎?那裡溫度高到可以融化鉛!
	◎天上的太陽將於50億年後耗盡,晚年將變成一顆水蜜桃般的恆星。天啊!會有新太陽產生嗎?
	◎原來八大行星也要爭排行,有「星」還因此落榜摔出太陽系?
	◎為什麼有些行星如此古老,卻看起來很年輕?怎麼保養的?
	◎發現星星可不是天文學家的專利,天王星居然是德國音樂家赫歇爾發現的,所以愛看星星的我也可以囉?
	
	本書照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華麗的視覺饗宴,
	你可以站在地球看到太陽系的所有天體,也可以像太空人一樣在太空看地球:
	目睹中國的沙塵暴跨越太平洋「侵略」北美五大湖;
	地球的埃及尼羅河畔夜晚,竟然美如繁星密布的星河;
	看見南極半島的拉森冰棚如何崩裂,恐怖特效絕非電腦合成……。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頂尖天文學家馬克斯.尚恩,暫時離開地球表面吧!
	
	(隨書附贈八大行星拉頁海報。)
目錄
	導 讀 星夜激發你的動力,挖掘宇宙的奧祕/葉永烜
	推薦序 天文觀測入門,先從了解太陽系開始/蔡元生
	序 言 人類科技所能做到的最真實影像
	
	I.一顆恆星、八大行星、無數衛星和小天體
	我們住的地球,是岩石行星
	彗星撞地球,是這樣造成的
	初誕的混沌,像是調酒師手上的搖杯
	太陽系之外,還有其他行星系嗎?
	想上太空?請準備:空氣瓶、加溫兼排熱又會加壓的太空衣
	適居帶:行星表面擁有液態水
	如果有外星人,那他們在哪裡?
	離開地球表面,造訪天文實驗室
	
	II.地球所處的內太陽系
	足夠裝下百萬顆地球:太陽
	熱到像有10顆太陽:水星
	科幻小說筆下,霧氣氤氳的世界:金星
	不冷不熱最適生存:地球
	太空人唯一登陸過的天體:月球
	可(渴)望成為人類第二個家?:火星
	格列佛遊記的準確預言:火衛一(福波思)
	在這裡,你可以成為跳高高手:火衛二(戴摩思)
	
	III.太陽底下還有新鮮事:小行星帶
	不夠格當行星,只配當「矮行星」:穀神星
	無關愛神,可能是毀滅:愛神星
	「迷你磁層」隔離太陽風:小行星951(蓋斯普拉)
	小行星也有衛星:艾女星(伊達)
	首次採集小行星土壤樣本:糸川星
	
	IV.挑戰你的想像:外太陽系
	沒有表面的巨大氣球:木星
	外表像披薩的衛星:木衛一(埃歐)
	太陽系最大的溜冰場:木衛二(歐羅巴)
	這顆衛星,居然比水星大:木衛三(蓋尼米德)
	人類建立新基地的有利據點:木衛四(卡利斯多)
	倫敦地鐵標誌的藍本:土星
	像是黑膠唱片聲槽:土星環
	比水星還巨大的衛星:土衛六(泰坦)
	外太陽系也有適居帶:土衛二(恩克拉多斯)
	雙面天體:土衛八(伊阿珀托斯)
	曾受嚴重撞擊的死星:土衛一(米瑪斯)
	會翻筋斗的衛星:土衛七(許珀里翁)
	土星最奇特的衛星群:像迷你太陽系、會換位跳舞、捕捉來的衛星
	赤道在南北的行星:天王星
	被敲碎後,再拼裝起來?:天衛五(米蘭達)
	天王星的衛星群:拋開神話,用文豪筆下的人物命名
	數學天才的偉大天文發現:海王星
	在軌道上走錯了方向:海衛一(崔頓)
	
	V.柯伊伯帶
	內太陽系有小行星帶,海王星外有柯伊伯帶
	農家小孩的發現:冥王星
	害冥王星降級的凶手:鬩神星
	復活節島的神話:鳥神星
	長軸是短軸2倍,像鵝卵石:妊神星
	
	VI.來到了太陽系邊界:歐特雲,聚集著數兆顆彗星
	髒汙的雪球:彗星
	圖片來源
序/導讀
	推薦序
	
	天文觀測入門,先從了解太陽系開始
	臺灣首位SOHO彗星發現者/蔡元生
	
	了解太陽系的天體,是天文觀測者入門的最佳途徑,這些太陽系的天體及特殊的天象一直深深吸引我到現在,從什麼都不懂到買望遠鏡觀察星空、在自己家蓋天文臺到發現SOHO彗星、超新星及小行星,之後能再發現幾個宇宙中的新天體或彗星,是我的夢想。
	
	早在1984年我國中時期,當時的九星連珠事件深深吸引著我,開始對星空產生了興趣;當然,當時我什麼都沒看到,別說九星了,連個月亮都沒看到,這完全是因為資訊不發達,沒有真正用對方法。
	
	到了1986年的哈雷彗星時期更是到了瘋狂的地步,在當時媒體資訊並不發達的時代,無人不知哈雷彗星,也造成了望遠鏡市場的大崛起,各電視臺、各報章雜誌⋯⋯相關與不相關的媒體都大肆報導哈雷彗星;各大天文學會、鳥會及其他社團同時辦理哈雷彗星的觀測活動,在那個年代可說是相當大的一個全民運動,之後也帶領了非常多人進入天文領域,包括本人及現在活躍於業餘天文界的多位同好。
	
	1994年的舒梅克-李維9號彗星撞木星又是另一個高潮。業餘的天文學家於1993年發現了彗星並預測會撞上木星,那時幾乎全世界的望遠鏡都指向木星。
	
	1996年百武彗星的彗尾劃過半個夜空,不需要任何儀器就可以看到,那時距離地球只有1,500萬公里,算是跟地球相當接近,之後更有電影說明彗星撞地球。1997年,海爾鮑普彗星更是誇張到在市區都看得到。
	
	2001年,獅子座流星雨當晚數萬顆流星的震撼,應該讓許多人永生難忘。2003年,火星世紀大接近,在高雄市的觀測活動吸引超過3萬人擠進文化中心。2004年及2012年的金星凌日可說是百年的特殊天象。2012年5月21日的臺北日環食,更吸引了非常多東
	南亞天文愛好者來臺追逐。
	
	這其中一定還有一些我遺漏的重要天象,不過,2013年底令人期待的世紀大彗星,仍是當時不可錯過的天文景象。當然,這些一直會持續下去的天文現象正等著我們去探索,從現在開始也都不會太晚。
	
	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做出將冥王星分類為矮行星的決定後,雖然引起一片譁然,但整個太陽系的分類已經明確,《把太陽系帶到你眼前》這本書將太陽系仔細分類,並以精美的圖片及簡單的文字詳細說明了太陽系,內容十分精彩豐富,是值得收藏的一本天文好書。
	
	序
	
	人類科技所能做到的最真實影像
	
	距今約40年前,太空探測船陸續從地球上發射升空,展開探索鄰近行星的任務。本書影像皆來自人造衛星、探測船,以及天文臺所拍攝的天體、天空照片,還有其他行星的探測車,上頭搭載的顯微鏡所記錄的細微岩石結構影像。每張都是從數以千計的照片之中,精挑細選而出。這些照片的光波波長,涵蓋範圍從大家熟知的可見光到高能量的紫外線、X光,甚至更低能量的紅外線及無線電波。藉由透過不同波長的影像,就能夠更清楚窺見行星大氣、地貌與磁場的狀況。
	
	本書行星與衛星的圖片,某些是經過合成處理,數百張來自繞行行星的人造衛星或探測船經過時,所拍攝的影像,再以電腦幾何校正,並且調整每張照片的明暗後,展現星球表面的地圖影像。
	
	內太陽系中的行星,目前已有許多探測船造訪過,包含造訪水星的水手10號與信使號;造訪金星的金星計畫、麥哲倫號與金星特快車;以及一系列登陸火星的探測器、繞行火星的人造衛星等。
	
	至於外太陽系中巨大行星的探索,則是有曾經繞行木星的伽利略號;曾經在土星軌道上執行任務的卡西尼號;以及降落在土衛六泰坦星的惠更斯號。而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測,目前只有航海家2號(Voyager-2,或稱航行家2號、旅行者2號)完成這項任務。
	
	如今,新視野號(New Horizons)飛越冥王星並且繼續進入柯伊伯帶。此外,對於小行星帶的探測計畫,也已經成功將岩石樣本帶回地球,甚至有些樣本是透過撞擊而採集到的。
	
	由於地球表面超過70%覆蓋在水面下,因此在其他無水的行星上,科學家反而能將無水行星的地貌看得比地球更清楚。此外,若書中某顆行星的照片有些空白的區域,那是因為探測的飛船只有飛掠經過,沒有完整繞行該行星。請各位讀者相信,這並非不可告人的神祕區域,單純只是沒有圖像資料而已。
	
	最後,目前人類所發現最遙遠、尚未探索過的太陽系內矮行星,即便使用最強大的望遠鏡,也只能勉強看見它們的蹤影,就算以最頂尖的天文數位相機配合望遠鏡拍攝,這些天體呈現的影像只有幾個像素(pixels)而已。
	
	一顆恆星、八大行星、無數衛星和小天體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是辛苦的,甚至有些人忙亂度日。我們會陷入這樣庸碌的生活中,是因為我們「看下不看上」,於是忽略了我們所居住的地方,其實只是一粒微塵,懸浮在巨大廣闊到難以言喻的宇宙中。
	
	在人們所倚賴生存的這片環境之外,有著意想不到的世界:有的地方正被一個存在百年的颱風蹂躪;有的火山噴發物質都是冰;甚至有些地方的閃電,是從母行星的雲層上方打向它的衛星。直到今天,我們才有機會如此近距離探勘與觀察這些已經存在數十億年的現象。
	
	我們何等幸運能身處在這個行星探索時代的開端,這裡有一顆恆星和八大行星,除此之外,還有衛星、彗星與一大堆各式各樣、像石塊一樣的小型天體。
	
	歡迎蒞臨太陽系!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