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美國埃默里大學坎德勒神學院2019年指定教材╳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2019年指定閱讀教科書╳
╳著作已被131個世界著名的大學圖書館收藏╳
環保的責任,從家庭開始!
以台灣本土多元文化下的「生態家庭」觀點與西方的環境主義進行新對話、提供新視野,改變人與環境關係的態度與實踐,並推廣到全世界。
本書志在廣傳「生態家庭」有意義的新觀念。當生態女性主義在西方強調性別與環境的理論近半個世紀之後,一個新表述,「生態家庭主義」展開了,它能更準確描述台灣從事環境保護的婦女, 也能成為一個新的學術論點,與生態女性主義開啟新對話。生態家庭理論提供了一個新視野,也就是「生命網」與 「一體觀」的生態家庭觀點,可以改變人與環境關係的態度與實踐。環保的責任從家庭開始,推廣到社群,一直到整個地球。
本書用台灣六個非營利組織來表述生態家庭的意義:慈濟基金會、關懷生命協會、生態關懷者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高雄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最後是太魯閣族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從各個環保團體的發起、理念、運作及成果,看到台灣婦女參與社會運動的單純,務實與堅持。如此就更能了解「生態家庭主義」中蘊含的中國哲學、環境倫理、人文精神及其別於西方「生態女性主義」之所在。追溯六個團體個案的歷史,呈現不同志工團體分別奉獻心力的努力過程。希望透過介紹六個團體的義務工作,喚起民眾對愛護地球、追求環境正義、對動物的保護等議題的關心,進而身體力行,改善環境、尊重生命。
在生態家庭裡,人類應該更與動物、植物、土地、地球相互依存共生;當家庭是一個互相依賴的系統時,家庭裡所有成員應不分性別,把自己當成大地的一份子;每個人都要把對自己的愛周轉到社群、社會、大自然,分享一份大家庭的無私之愛與責任。本書將台灣婦女與環境保護留下珍貴的紀錄,並以台灣本土多元文化下「生態家庭」的觀點與西方的環境主義進行對話。
目錄
推薦序 歡迎搭上在地的聚「樂」部愛之船 丘引
推薦序 生態家庭概念是解決氣候暖化問題的一個良方 汪中和
譯者序 文中蘊含人對自然的關懷及人對生命的尊敬與堅持
作者序 以生態家庭的建構與歐美的環境主義進行對話
導論 一顆心愛地球,一雙手做環保
Chapter 1 開展新願景:生態家庭主義的出現
Chapter 2 垃圾變黃金:慈濟基金會
Chapter 3為弱中之弱發聲:關懷生命協會
Chapter 4廚房的完整生態:生態關懷者協會
Chapter 5 從家庭走向環保世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Chapter 6 母親的社會運動: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
Chapter 7 還我土地: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
結論
參考書目
序/導讀
作者序
以生態家庭的建構與歐美的環境主義進行對話
我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中長大,但是父母親竭盡能力讓七個孩子受最高等的教育。每個人認真學習,也得在家務上貢獻力量。當時家庭副業主要是照養幾百隻的雞。平日勞動帶來的最大的報償就是,每一年的春天帶我們去陽明山郊遊一次,夏天帶我們去八里游泳一次。父親希望孩子們能享受大自然與家庭帶來的美好。
可是當時年少不更事,並不能領略自然之美,反而覺得耽誤了我準備大考小考的時間,甚至抱怨說:「山和樹不是到處都一樣嗎?」父親開始教導我觀察每片葉子的不同顏色,指出每棵樹特有的形狀,而每座山的陵線都不一般高。父親進而教導我們欣賞日常生活的美。他的美學觀是,一個人或一件事若能與大自然協調,就能增強自然所賜予的天性。我大學時主修中國文學,他常常提醒我將來如果要成為一個作家,我一定也要是個懂得生活的藝術家、內在外在都要與自然調諧。
就這樣,對自然的愛逐漸滲透到我的學術領域了。行年愈長,愈對環境保護產生了使命感,不但希望後代能享受永續美好的自然環境,自己也越來越沉浸到環境相關的主題研究,如倫理學、宗教學、女性主義、和生態女性主義等。身為女性主義者和環境主義者,生態女性主義的書最吸引我。在美國唸博士班期間,當我大量閱讀歐美這方面的著作,就發覺生態女性主義完全是西方哲學思潮所產生的,我不禁自問,如果從東方思想出發,會有什麼不同的面向產生呢?
於是我回到自己的國家──台灣,去觀察研究女性怎樣投入環境保護的工作。經過前後三十年的時間,我觀察研究了台灣女性在六個環保民間團體如何從事環境保護。這些團體的創立者與大部分的領導者都是女性。在這個學術之旅的終點,我總結最好描述台灣女性做環保的語詞是:「生態家庭主義」,而不是西方所說的:「生態女性主義」。我希望「生態家庭主義」作為一個新的學術論點,與生態女性主義開啟創新、 富有成效的對話。同時從台灣六個環保民間團體的生態家庭的實踐中可以看出這個生態家庭的理論所提供的一個新視野:生態家庭的觀點,思考在生態家庭裡,人類應該如何更與動物、植物、土地、海洋互賴共生、共存共榮;而且在一個互相依靠的生態家庭系統裡,家庭中所有成員不分性別,如何實踐出無私之愛與環境責任。
如此理念下,發表相關的論文論述(資料見於參考書目),亦完成了英文版 Ecofamilism: Women, Relig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aiwan 的著作,於 2016 年由 Three Pines 出版社出版,並且得到不錯的評價。不少友人建議翻譯成中文,以饗更多華文讀者群,並可以一起廣傳「生態家庭」有意義的新觀念。好友魏念怡更是不辭勞苦接下翻譯工作,本人則由於英文版出書已時隔數年,能與時俱進更新資料,並且對以前的觀點論述能再做檢視與補充,同時增添新的歷史性照片,因此動念與念怡聯手合作,玉成中文版的面世。
這本書能夠出版,除了感謝魏念怡準確完整、順暢達意的翻譯之外,最要感謝所有接受我深度訪談的受訪者,因為她們在環保路上感人的見證,讓有我有動機、有毅力完成此書;也是她們的貢獻使得台灣的環保做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啟發未來。我與這些受訪者從起初蒐集資料,到往後來來回回的訪談,看到她們不改其志,始終如一的做環保,深受感動,因之成為好朋友,或回台的探望或越洋的關懷支持,始終不斷。在此尤其感謝多年來不斷協助更新資料的謝逸韋(佛教慈濟基金會資深志工)、傳法法師(關懷生命協會)、陳慈美(生態關懷者協會)、林貴瑛(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周春娣(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鍾寶珠(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
其次,回顧從醞釀新視野到英文、中文成書的歲月中,非常感謝曾經閱讀、討論並提供真知灼見的老師輩與好友們:Professor Sydney D. White(Temple University),Professor Meg Rithmire(Harvard University), 張守玉教授(North Carolina Agricultural and Technical State University),徐東風教授(Colgate University), 張嘉蘭教授(Winthrop University),Professor Anne
Kelley、Laura Hunt 、 Tsondue Samphel(Emory University),Paige Wilson(Gunderson Dettmer Law Firm),程柯(英國中金公司)與紀有容(Kresge Foundation)。台灣的蕭新煌研究員與汪中和研究員(中央研究院),王俊秀教授(清華大學),張維安教授(交通大學),張學文教授(中山大學),紀駿傑教授(東華大學),林安梧教授(慈濟大學),他們所提供的思考方向均使我深得啟發、獲益良多。
當然,成書不可少的貢獻來自於我「環保之家」的家人,從事環境工程研究的先生張守玉、投入環境政策女兒紀有容與環保節能工程的女婿 Tim Cook,所提供的評論、諮商與協助,使我對環境運動有不同的角度思考。並且特別感謝舍妹何醇麗,從一開始的訪談、通訊等聯繫、相關資料的更新種種協助,一直都是我長年以來不可或缺的支持夥伴。同時,感謝中央研究院汪中和研究員與名作家丘引女士百忙中為本書作序,還有本書能得到時報出版社以中文呈現,始能回餽當初的受訪團體與熱情志工,陳萱宇編輯精彩的文字編輯,及陳文德設計師出色的封面設計,都令我再再感激。最後,感謝神無法勝數的祝福,使我完成一生心願,能將台灣婦女與環境保護留下珍貴的紀錄,並以之與西方的環境主義進行對話,期使為台灣本土「生態家庭」發聲。
何婉麗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