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你有「識人的眼光」嗎?~
	想知道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嗎?
	認識「思考傾向」才能知道何時會判斷失準!
	
	面試、商談、報告、聯誼、約會⋯⋯
	生活中時常要扮演不同角色、與人面對面,
	該怎麼瞭解對方的心思?
	該如何讓自己呈現好的一面?
	一直是困擾人的世紀難題。
	
	其實,人往往是憑感覺做決定的!
	錯誤共識➤往往以為別人和自己有相同的看法或感受。
	黑羊效應➤對內團體的劣質成員評價,比對外團體的更低。
	確認偏誤➤以符合自己的信念、期待或假設為前提搜尋資訊。
	
	本書從思考傾向著手,
	藉由各種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以及心理學家的研究,
	探討心理問題的同時,鍛鍊識人眼光。
	幫助你做出適當判斷、利用偏誤打造完美形象!
	
	認識自己的「思考傾向」,設想會造成判斷失準的情況,
	才能在親身經歷時提醒自己!
	
	本書特色
	
	◎面試、商談、報告、聯誼不再失誤連連!
	◎藉由實例與實證,瞭解多項判斷失準的偏誤!
	◎解析如何建立自己、他人、團體印象,識破人設祕密!
目錄
	前言
	 
	PART1 人的判斷方式
	CHAPTER1 人在判斷時的認知框架
	.他人的印象
	.印象的形成方式
	.以基模處理資訊
	.以直覺或深思進行判斷
	.擁有印象時的自動歷程和控制歷程-機能模型-
	形成印象的雙重歷程模型
	形成印象的連續體模型
	雙重歷程模型與連續體模型的差異
	.行動時的系統一和系統二-順序模型-
	.我們的認知依靠自動化,就能順利無誤嗎?
	CHAPTER2 名為偏誤的思考傾向
	.首先,要明白偏誤必定存在
	.思考傾向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
	①歸因過程中產生的偏誤
	特性推論過程的二階段模型─皺眉頭的的上司(是什麼樣的人?)─
	特性推論過程的三階段模型─讓文件散落一地的客戶公司業務員(是什麼樣的人?)─
	基本歸因謬誤─「在工作中犯錯的下屬」與「以上司身分見證錯誤的我」之間的歧異─
	行為者─觀察者效應─「以下屬身分在工作中犯錯的我」與「見證錯誤的上司」之間的歧異─
	自利性偏誤─以團隊從事的工作獲得成功時─
	②預測將來和回想過去時產生的偏誤
	事情一定會順利─預測將來─
	時間應該綽綽有餘─計畫錯誤─
	我早就知道了─回想過去─
	③有團體類別時的偏誤
	我們和我們之外─團體歸類─
	我是哪裡的什麼人─自我歸類─
	讓自己所屬的團體得利─內團體偏私─
	外團體的成員都是同類型的人─團體同質性─
	扯後腿的成員─黑羊效應─
	 
	PART2 如何建立「他人」的印象
	CHAPTER3 你有識人的能力嗎?
	.人際認知中容易發生確認偏誤
	.你想要找什麼?─搜尋資訊階段─
	.你記得自己都在注意什麼嗎?─編碼記憶階段─
	.你會回顧哪些事?─檢索記憶階段─
	.你理解了哪些事?─解釋資訊階段─
	.你預見了什麼?─預測階段─
	CHAPTER4 你能夠瞭解別人的心思嗎?
	.人會如何推論他人的心理狀態?
	.這個人應該是這麼想的─推論時的常民理論策略─
	.那個人應該也是這麼想的─推論時的模擬性策略─
	.分別運用理論策略和模擬性策略
	.自認「我瞭解了」的後續影響
	CHAPTER5 你為什麼會喜歡對方?
	.當人擁有好感時的思考傾向
	.喜歡長得好看的人─外貌吸引力─
	.喜歡與你相似的人─態度相似性─
	.喜歡經常見到的人─熟悉性─
	CHAPTER6 你會怎麼向別人敘述第三者?
	.共享第三者的印象時,會發生什麼事?
	.分辨氣氛再說話─與聽者協調─
	.自己也開始這麼認為─相信自己所言─
	.為什麼我們會想共享自己的想法?
	.共享對第三者印象的敘述方式
	.解釋預期行動對聽者的影響─語言預期偏誤─
	 
	PART3  如何建立「自己」的印象
	CHAPTER7 你如何看待自己?
	.你多瞭解自己?
	.自我基模的作用
	判斷他人印象時的自我基模作用
	對他人記憶的自我基模作用
	.你想要怎麼看待自己?
	我就是個〇〇的人─自我驗證動機─
	我是怎樣的人?─自我評定動機─
	我想要成長─自我改善動機─
	我想變得更出色─自我提升動機─
	.與「過去的自己」比較
	CHAPTER8 你希望別人怎麼看待你?
	.人會希望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自我呈現的理由─
	.自我評價變差時,往往會呈現「理想自我」
	.自我呈現的兩個方向
	肯定性自我呈現
	防衛性自我呈現
	.自我呈現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影響
	CHAPTER9 你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模樣?
	.我在人群中很醒目嗎?─聚光燈效應─
	.我被看穿了嗎?─透明度錯覺─
	.我被選中了嗎?─自我意識與過度目標化─
	CHAPTER10 你「眼中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嗎?
	.重要他人會改變對自己的觀點
	.自我反思的極限
	.如何發現難以察覺的自己
	 
	PART4  如何建立「團體」的印象
	CHAPTER11 你怎麼看待其他群體?
	.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
	.刻板印象是如何建立的?─刻板印象的形成─
	歸類的影響
	錯覺相關的影響
	.刻板印象難以改變或消除─刻板印象的維持─
	確認偏誤的影響
	子類別化的影響
	刻板印象內容模型中的團體定位
	團體定位造成的矛盾性別歧視
	制度正當化動機的影響
	針對團體偏見與行動的偏差圖
	CHAPTER12 你會怎麼向同伴敘述其他群體?
	.大家應該都有同感 ─共享刻板印象─
	.如何擴大共享信念?
	共享現實會強化信念、連結同伴
	符合刻板印象的資訊容易成為話題
	不符合刻板印象的資訊有時也很重要
	 
	PART5  這個印象真的好嗎?
	CHAPTER13 偏誤如何影響既定印象?
	.思考傾向的影響
	.思考傾向的好與壞
	CHAPTER14 面對思考傾向的方法
	.為什麼瞭解思考傾向很重要?
	.思考傾向會造成多少問題?
	對「他人」的思考傾向實際造成的影響
	對「自己」的思考傾向實際造成的影響
	對「團體」的思考傾向實際造成的影響
	.偏誤沒有正確與否
	 
	後記
	參考文獻
	索引
序/導讀
	前言
	
	請問你翻開這本書的理由,是下列哪一項呢?
	
	1.自認沒有識人的能力,想知道原因。
	2.自認擁有識人的能力,想透過本書確認自己是否判斷錯誤。
	3.不確定自己給人的印象,想知道原因。
	4.想知道為什麼預期自己的行動沒問體,卻常招致失敗。
	5.覺得自己的團體比對方的更出色,想知道對方是不是這麼認為。
	6.想知道為什麼自己就是無法喜歡上對方的團體。
	7.想知道如何建立對他人、自己、團體的印象,瞭解其中的心理機制。
	
	這當中有沒有哪個選項最接近你的想法呢?
	
	其實這都與我們的「心理作用」有關,攸關我們如何看待周遭的人、自己及其他團體成員。
	
	以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簡單說明本書內容,就是「幫助各位理解這7項疑問」,主要探究生活中與人相處時所體會到的疑惑。
	
	本書由5個章節構成,根據社會心理學研究已經釐清的現象,分析關於「印象」的心理機制。
	
	PART1「人的判斷方式」中,會介紹建立印象的過程,以及過程中常見的思考傾向。由接收的資訊建立起印象時,有時會憑直覺判斷,有時則會深思熟慮再判斷。充分瞭解此一現象後,才會正式進入主題。
	
	接下來的章節,都是關於前面提到的7項疑問。
	
	有第1項和第2項疑問的人,可以參考PART2「如何建立他人的印象」;有第3項和第4項疑問的人,可以參考PART3「如何建立自己的印象」;有第5項和第6項疑問的人,可以參考PART4「如何建立團體的印象」。
	
	這些章節談論的現象都有關聯性,無法切割開來思考,我會在各個章節裡解釋這點。
	
	最後的PART5「這個印象真的好嗎?」,會談到哪些情況受到思考傾向影響後,反而會做出更適當的判斷,並探討其中的意義。
	
	希望各位閱讀本書後,可以重新看待周遭的人、自己、所屬團體以及他人的團體。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