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和好(三版)
一行禪師提供讀者有效的法門,讓我們與受苦的人生經歷達成和解。內容簡介
 ★2010年出版,至今仍名列美國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書單!
 ★當今國際社會最具影響力的精神導師之一
 ★一行禪師首度講述內在小孩、最溫柔寬厚的一本書
 
 ※本書是將佛法實際應用在心靈健康最徹底的一本書,藉由具體的方法導引,讓你一步步回到自己內在最深處、擁抱內在小孩,與自己達成最徹底的和解。
 
 每個人內在都有一位年幼的受傷的小孩。
 所有人在童年都經歷過困難,甚至是創傷。
 爲了保護自己以及防備將來再受痛苦,
 我們嘗試忘記從前的苦痛、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在小孩。
 
 然而憤怒、悲傷、嫉妒、恐懼,甚至開懷、
 興奮等等我們時常感受到的這些多變情緒,
 其實都是內在小孩在發聲、提醒你他的存在。
 
 受傷的小孩存在於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內。
 身體沒有一個細胞不存在這個受傷的小孩。
 我們不需要追憶從前尋找這個小孩,只要深入觀察自己,就能接觸到他。
 受傷小孩的痛苦當下就在我們之內。
 
 然而,正如痛苦存在於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覺醒、理解與幸福的種子同樣存在,我們需要運用它們。
 我們內在有一盞燈——正念的燈,我們隨時可以點亮它。
 我們的呼吸、我們的腳步及我們平靜的微笑,就是點亮這盞燈所需要的油。
 
 當我們開始「察覺」自己遺忘了內在受傷的小孩,
 我們會對這位小孩充滿慈悲,也因此生起正念的能量。
 正念步行、正念靜坐和正念呼吸的修習是我們的基礎。
 通過正念呼吸和正念的步伐,我們能夠滋養正念的能量,
 並回到存在於身體細胞內的覺醒智慧。
 「正念的能量」將擁抱和療癒我們,並療癒我們內在受傷的小孩。
 
 ───試著聆聽你的內在小孩吧。
 每天聆聽內在的受傷小孩五至十分鐘,療癒的效果就會顯現。
 當你攀登美麗的山,邀請你的內在小孩同往;
 當你對著落日靜思,邀請他與你一起享受日落之美……
 
 ───回來照顧自己吧,你內在的受傷小孩需要你,
 你的痛苦需要你承認它的存在。
 以正念做每一件事,你因此能夠真正活著,你因此懂得愛。
 
 本書特色
 
 ★書中附錄情緒療癒七大練習法,包括十六項呼吸練習。
 ★忙碌現代人不能或缺的療癒之書。
 
 名人好評推薦
 
 ◆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小馬丁.路德.金提名一行禪師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宣稱:「我不知道還有誰比這位來自越南的溫和僧侶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一本簡潔卻深具感染力的著作,將我們童年的傷痛及困境轉化為力量同時得到淨化。——湯瑪斯.摩爾(Thomas Moore),《隨心所欲》作者、心理治療師
 
 我們這一代最慈悲的精神導師之一,啟示了一條療癒內在創傷、重新和內在以及周遭生命連結的清明之路。讓人深深浸淫在一行禪師的智慧之語中。——丹尼爾.席格(Daniel Siegel),《第七感》作者、精神醫學專家
 
 一行禪師提供讀者有效的法門,讓我們與受苦的人生經歷達成和解。這些指引的愛語,扎根於深刻的智慧之中,那是關於人生無法逃避的挑戰,以及每個人都可能實現的真實幸福。——瑞克.韓森(Rick Hanson),《像佛陀一樣快樂》作者、神經心理學家
目錄
 序:內在的小孩  
 
 ◇第一部份  療癒之道◇
 第一章 正念的能量
 第二章 與祖先及後代一體
 第三章 原始恐懼, 原始欲望
 第四章 呼吸,行走,放下
 第五章 轉化痛苦
 第六章 療癒內在的小孩
 第七章 和解
 第八章 成爲一位菩薩
 
 ◇第二部分  療癒的故事◇
 小眼睛 ——Lillian Alnev
 我可以幫到什麽?—— Joanne Friday
 真正的我——Glen Schneider
 與友人同坐—— Elmar Vogt
 
 ◇第三部份  療癒練習◇
 練習一 移除心的對象 —— Buckeye 共修團
 練習二 十六項呼吸練習
 練習三 來自你的内在小孩的信—— Glen Schneider
 練習四 五項觸地法
 練習五 和平便條
 練習六 重新開始
 練習七 釋放情緒與肢體運動——法印法師
序/導讀
 序
 
 內在小孩
 
 每個人內在都有一位年幼的受傷的小孩。所有人在童年都經歷過困難,甚至是創傷。爲了保護自己以及防備將來再受痛苦,我們嘗試忘記從前的苦痛。每次觸及痛苦的經歷,我們以爲自己會無法忍受,因而將感受與記憶深深地埋藏在潛意識內。幾十年來,我們可能因此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在的小孩。
 
 但是忽視這個小孩並不表示他不存在。這位受傷的小孩一直在那裏,期待著我們的關注。小孩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你不能避開我,你不能逃離我。」我們將小孩遣送到內在深處,並盡量遠離,希望藉此停止我們的痛苦。但逃離並不能停止我們的痛苦,而是在延續痛苦。
 
 受傷的內在小孩請求關愛,但我們卻做著相違背的事情。因害怕面對痛苦,我們選擇逃避。我們無法面對內在糾結的痛苦和悲傷,即使有時間,我們也不願返回自己的內在。我們讓自己持續接觸外在的刺激:看電視或電影、參加社交活動、喝酒或吸毒——因爲我們不想再次感受以前的痛苦。
 
 受傷的小孩就在那裏,但我們並不知道。受傷的小孩在我們之內是事實,但我們覺察不到他的存在。無法覺察即是無明。那小孩嚴重受傷害,他或她急切需要我們回到內在,但我們選擇了遠離。
 
 無明存在於我們的身體和意識的每一個細胞內,就像是一滴墨溶入一杯水之中。無明導致我們看不到實相;它驅使我們做愚蠢的事情,這些行爲讓我們受到更多的痛苦,也令內在的小孩再次受到傷害。
 
 受傷的小孩也存在於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內。身體沒有一個細胞不存在這個受傷的小孩。我們不需要追憶從前尋找這個小孩,只要深入觀察自己,就能接觸到他。受傷小孩的痛苦當下就在我們之內。
 
 然而,正如痛苦存在於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祖先傳遞給我們的覺醒、理解與幸福的種子同樣存在,我們需要運用它們。我們內在有一盞燈——正念的燈,我們隨時可以點亮它。我們的呼吸、我們的腳步及我們平靜的微笑,就是點亮這盞燈所需要的油。我們必須點亮正念的燈,讓燈的光明驅散和終止黑暗。我們的修習就是要點亮這盞燈。
 
 當我們開始察覺自己遺忘了內在受傷的小孩,我們會對這位小孩充滿慈悲,也因此生起正念的能量。正念步行、正念靜坐和正念呼吸的修習是我們的基礎。通過正念呼吸和正念的步伐,我們能夠滋養正念的能量,並回到存在於身體細胞內的覺醒智慧。正念的能量將擁抱和療癒我們,並療癒我們內在的受傷的小孩。
 
 聆聽
 
 當我們說到慈悲聆聽,我們通常會想到聆聽別人的講話。但我們也必須聆聽內在受傷的小孩。有時候,受傷小孩需要我們全神關注。這小孩可能會從心識的深處浮現,向你索求關注。如果你有正念,你會聽到他的呼救聲。這個時候,你應放下一切在你面前的事情,轉而返回內在,溫柔地擁抱那個受傷的小孩。你可以用愛的語言直接跟小孩説:「過去,我遠離你,令你孤單;現在,我感到很抱歉。我要擁抱你。」你也可以說:「親愛的,我為你而在此。我會好好照顧你。我知道你受了很多苦。我一直很忙,因而忽略了你,現在我懂得回到你的身邊。」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和小孩一起哭。無論什麽時候,只要有需要,你可以坐下來和小孩一起呼吸。「吸氣,我回到我的受傷小孩;呼氣,我照顧我的受傷小孩。」
 
 你需要每天多次與內在小孩傾談,這樣才能達到療癒之效。溫柔地擁抱內在的小孩,你告訴他,你不會再令他失望,或者忽視他。內在的小孩已被遺棄了很長時間,因此你需要立即開始這個修習。如果你現在不修習,甚麽時候才開始修習呢?
 
 如果你知道怎樣回到內在的小孩身邊,每天聆聽他五至十分鐘,療癒的效果就會顯現。當你攀登美麗的山,邀請你的內在小孩同往;當你對著落日靜思,邀請他與你一起享受日落之美。如此修習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在受傷的小孩就能得到療癒。
 
 通過修習,我們會瞭解到內在的受傷小孩不僅是自己,他可能代表了幾個世代。我們的母親可能在一生中經歷許多痛苦,我們的父親也受苦。他們也許不懂得照顧內在的小孩,因而當我們擁抱內在受傷的小孩時,也是在擁抱我們祖先的受傷小孩。修習不只是爲了自己,也是爲了無數代的祖先和後代。
 
 我們的祖先可能不懂得照顧內在受傷的小孩,因而把他們的受傷的小孩遺傳了給我們。我們的修習就是要停止這樣的循環。如果我們能夠治療內在受傷的小孩,我們不單釋放了自己,也釋放了傷害過我們甚至是虐待過我們的人。虐待者曾經可能是被虐待者。有很多人與內在小孩一起修習一段時期後,減輕了痛苦並得到轉化,他們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變得更和諧。
 
 我們受苦,是因爲沒有接觸到慈悲和理解。如果我們能夠為受傷的小孩生起正念、理解和慈悲,我們的痛苦就會減少。當我們能夠滋養正念、慈悲和理解,我們就能夠讓別人愛我們。從前,我們可能猜疑所有人和事,慈悲助我們與別人連繫,並恢復溝通。
 
 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內在可能都有一位嚴重受傷害的小孩。如果我們能夠幫助自己,我們就能夠幫助他們。當我們療癒了自己,人際關係自然能恢復和諧,我們的內在會有更多的平安和慈愛。
 
 回來照顧自己吧。你的身體需要你、你的感覺需要你、你的認知需要你、你內在的受傷小孩需要你,你的痛苦需要你承認它的存在。返回內在的家吧,為所有這些安住在當下。修習正念步行和正念呼吸 ,以正念做每一件事,你因此能夠真正活著,你因此懂得愛。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