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全仕事:隈研吾的建築人生〔臺灣版限定附「作者的話&數位簽名」〕

徹底解析55件代表作,完整了解隈研吾心中的美學世界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455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臺灣版限定】作者的話&簽名印刷扉頁

希望能讓臺灣的讀者們知道,
不管是大型建築、都市計畫,
還是小案子,對我來說都很有趣,
都是相關聯的。
── 隈研吾

始終都朝著夢想奔跑!建築大師隈研吾親自執筆
「建築師以外的人,也應該閱讀這本關於人生的書」
徹底解析55件代表作,完整了解大師心中的美學世界

這是一本坦承無私的分享,
也是一位大師回望30年工作軌跡,
對建築及人生的叩問。

不願意就這樣成為「社會人士」,
在混亂充滿對立的新世界,保持挑戰精神,開始奔跑。

「建築是信用的產物,倘若不一塊一塊細心堆築名為信用的磚頭,就不會有人請我打造建築,無法一蹴可幾或越級而上。所以建築師必須有著長跑選手般的體力、跑法、意志力,才能咬緊牙關,持續創造出好的作品、讓人喜悅的建築。」

隈研吾從不拘泥於作品的大或小,在他眼中,建築物的大小都是構築成日常風景再重要不過的存在,他的作品呈現中沒有框架,更極力打造貼近人心,融入背景的建築,兼具獨創與尊重自然的特質。

《全仕事》不僅記錄了他對建築的想法,同時也是他完成工作後的自我省思,更是他重新梳理截至今日職人生涯的回首。曾經年少,衝撞體制創造實驗性極強的作品,到如今更關懷人與人之間、自然與永續的未來。

身為一名國際建築師,他所有的建築作品、全部的工作,見證也映照了時代。

作者

隈研吾(KUMA KENGO)

1954年生。畢業於東京大學研究所建築學系。1990年成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座研究員、慶應義塾大學教授、東京大學教授,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1964年東京奧運時,在看了丹下健三設計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後,深受震撼,立志成為建築師。在大學期間師從原廣司和内田祥哉,研究所時期横越了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調查聚落,對聚落的美與力量產生了興趣。

至今已在超過三十個國家設計建築,曾獲義大利國際石造建築獎、芬蘭國際木質建築獎等國內外各種獎項。

著作有《隈研吾東京論》、《隈研吾:成為夢想的實踐者,勇於超越框架、創造自由想像》、《負建築》、《隈研吾擬聲.擬態建築》、《十宅論》、《隈研吾奔跑的負建築家》、《小建築》、《自然的建築》等。

譯者

林書嫻

臺灣大學城鄉所、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研究科建築專攻碩士,專長為都市計畫與社區營造。
研究所時期因緣際會下開始翻譯工作,就此一隻腳踏入譯界,兼職口、筆譯,涉獵範圍以藝術、建築、都市計畫為主。

目錄

[序]
邊緣建築家
網際網路連結鄉村與世界
三輪車

[全仕事]
[第I期—1986─1991]
基督教與任意妄為
邊緣人與反禁慾主義
不裝飾的破舊
破舊幾何學
[自撰55件作品—01─03]
01— 10宅論
02—伊豆風呂小屋
03—M2

[第Ⅱ期—1992─2000]
建築是罪惡
消除建築
從消除到庭院
不是數位形態,而是創造體驗
布魯諾.陶特教會我關係與物質
在紐約邂逅日本
因泡沫經濟崩壞而認識小地方
在檮原與工匠直接對話
在東北對戶外空間開竅
低成本才是建築的課題
[自撰55件作品—04─13]
04 — 龜老山展望臺
05 — 自動庭園
06 — 水/玻璃
07 — 一九九五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展場空間規劃
08 — 森舞臺/宮城縣登米町傳統藝能傳承館094
09 — 二〇〇五年日本國際博覽會基本構想
10 — 北上川.運河交流館 水之洞窟
11 — 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
12 — 石之美術館
13 — 反物質

[第Ⅲ期—2001─2015]
以木建築連接大地方
在中國發現雜訊
從冷戰建築到美中對立建築
找到丟棄的貓
開孔注入生命
[自撰55件作品—14─41]
14 — 竹屋
15 — One表參道
16 — 負建築
17 — 村井正誠記念美術館
18 — 織部的茶室
19 — Lotus House
20 — Krug×Kuma
21 — 直藏廣場
22 — Tee Haus
23 — Casa Umbrella
24 — Water Branch House
25 — 根津美術館
26 — GC Prostho Museum Research Center
27 — Glass/Wood House
28 — 陶瓷雲
29 — 檮原木橋博物館
30 — Memu Meadows
31 — 星巴克咖啡 太宰府天滿宮表參道店
32 — Aore長岡
33 — 淺草文化觀光中心
34 — 八百年後的方丈庵
35 — 馬賽當代藝術中心
36 — 貝桑松藝術文化中心
37 — 歌舞伎座
38 — 日本微熱山丘
39 — 米堯音樂學校
40 — 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學環 大和無所不在學術研究館
41 — 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

[第Ⅳ期—2016─2022]
發現方法
青山與森林
關係不斷而繼續
木之方法
從粒子到量子
從合建到共享住宅
從工作室到研究室
圖像、景觀、織品
鄉村的網絡

[自撰55件作品—42─55]
42 — 住箱
43 — 波特蘭日本庭園
44 — V & A丹地
45 — The Exchange
46 — 明治神宮博物館
47 — 國立競技場
48 — 點.線.面
49 — 高輪Gateway站
50 — 所澤SakuraTown 角川武藏野博物館.武藏野坐令和神社
51 — 東京工業大學 Hisao & Hiroko Taki Plaza
52 — 村上春樹圖書館
53 — GREENable HIRUZEN
54 — 境町的「小建築」造街
55 — 南三陸町重建計畫

[後記]
[出處]

試閱

三輪車

能以同樣速度持續奔跑的我,跑法有著什麼樣的秘密和樂趣,是《全仕事》這本書最重要的主題。所以本書不採用一般建築作品集的作法,依時間來排列建築作品,而是嘗試用綜合且沒有順序的方式來梳理,將不論是大型建築、小建築或工藝品等小作品,還有每個時期的隨筆都一字排開。

以這種方式整理「全仕事」後,我意識到我有三種「跑法」,形成如三輪車的穩定狀態,而能長跑不輟。三輪車或許是我身為建築師的特殊之處,是我從村上春樹的散文集《身為職業小說家》中學到的。

村上先生說:「短篇小說是可臨機應變、機敏的手段,用來表現長篇小說所無法完整描寫的細節。文章、情節上得以執行許多大膽的實驗,能夠處理只有短篇這種形式才適用的題材。」他也經常將在短編中發現的題材,以長篇這樣大的篇幅加以發展。所以村上認為,無論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對他來說都不可或缺。

他的這種感覺正如我的日常感受,我總是同步進行大型建築、小型建築的設計。大型建築中,確實存在著只有大建築才能實現的世界。大型建築可影響有一定涵蓋範圍的地區,能夠改變某地的氣氛、人際關係等,具有改變都市、社區形象的潛能。大型建築完成後會有許多人使用,變成他們生活的場域,能在許多層面影響許多的人,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人生觀。我理所當然希望建築的影響是好的,人們會因建築而幸福、有活力,在設計時也對此費心。換句話說,我相信因大而產生的可能性。

然而,大型建築會有眾多的人與組織參與,因為不這樣的話,就無法實現。這些人與組織等都有其想藉由這個大建築實現的事,他們各有各的想法、感情。即便不是親身參與建設,周邊受建築影響的人、組織之多,在大型建築時也是極其龐大。光是要協調這些人的想法就需要大費周章,耗時許久。在過程中,必須對許多事妥協,也可能削弱了最初的概念,是種壓力也是挫敗。所以撰寫長篇小說(大型建案)時,就自然會想寫寫短篇小說(小型建案)。

反過來說,在創作短篇小說(小型建案)之中,也會突然有如村上春樹的靈光乍現,發現可供長篇小說使用的構想。小型建案的參與者寡,時間也寬裕,較容易可以挑戰實驗性的大膽作為。一般可能會認為大型建案的時間較多,確實以整體長度來看,要花費漫長的五年、十年時間。然而,那是每天被利息、繁雜的審議追趕的十年,毫無喘息的空間。尤其在大型建案中,不可輕忽利息,所有人看起來就像一群家畜,受名為利息的經濟之鞭驅策而奔馳。

小型建案卻存在於社會中的各種體制之外,就像是附屬的存在。不受體制束縛,也不會被體制追趕。相較之下,可以更從容不迫,慢條斯理地思考與嘗試。例如本書中的浮庵、Memu Meadows等,是使用薄膜的有趣小案子,在這類案件中反覆實驗後,成就了高輪Gateway站的膜屋頂。為解決各種不得不面對的課題,進化成大尺度、性能卓越的膜屋頂。

我在失落的九〇年代的清閒時期,使用在地木材建造小建築,後來更延續到國立競技場的表現形式,使用來自四十七都道府縣的細木。在栃木深山裡的小建案石之美術館,我跟兩位爺爺級工匠不斷嘗試堆疊石塊的方法,後來也促成宛如石塊的角川武藏野美術館的誕生。要是沒有這些小小實驗的累積,就無法大有成就。

要不是有短篇這樣自由的實驗,就寫不出有趣的長篇。長篇將被眾多讀者閱讀,還可能改變世界的氛圍。撰寫長篇時,又會因為壓力,回頭創作短篇。大型建案與小建築就這樣互補,如車子的兩個輪子般支持著我。

支持著我的第三個車輪,則是書寫這樣的行為。不是兩輪,而是三輪,這也是同時享受創作實體與寫作的我,與村上春樹先生的迥異之處。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087047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4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