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0930_開學語言展

【電子書】學會知止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175
    250
  •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內容簡介

知止是中國人的最佳慢活哲學。

知止是一門研究人生如何出處、進退、行止的學問。知止也是研究一個人如何安身立命的學問,深諳此道,則在立身處世的各個層面都能優游自在、俯仰自得,否則進退失據,動輒得咎,一定痛苦不堪。

本書分知止的修養功夫、知止的生活哲理、知止的經典智慧三大單元。作者從孔、孟、老、莊與禪學的思想精髓,融合現代人生的理想追求,亦古亦今,理論配合實務,懂得知止、知足,自能淨化心靈,提升人生的境界。

作者

朱榮智 教授

一九八一年七月,榮獲文學博士學位。曾榮獲教育部一九八O年度青年研究發明獎助研究著作優等獎、第九屆中興文藝獎、第六屆優秀訓導工作人員獎。曾任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退休後轉任元培科技大學教授。著有:《改變一生的52個字》、《改變一生的人生三書》、《善待自己寬待別人》、《改變一生的孔子名言》、《改變一生的孟子名言》、《改變一生的老子名言》、《改變一生的莊子名言》、《改變一生的100個觀念》、《逆中求勝》等三十餘本書。其書已在大陸出版簡體字版本。

目錄

第一篇、知止的修養功夫
一、知止與人生
二、知止是心靈淨化的重要課程
三、止字釋意
四、知其所止
五、淺嚐而止
六、適可而止
七、唯止不殆
八、知止的對象
九、知止的修養
十、知止的功夫
十一、知止與修己
十二、知止與待人
十三、知止與處世
十四、知止與企業管理

第二篇、知止的生活哲理
一、知止才能掌握人生方向
二、知止才能追求生活品味
三、知止才能體認生命價值
四、知止才能求得身心安頓
五、知止才能珍惜殊勝因緣
六、知止才能接納人生無奈
七、知止才能忍受孤單寂寞
八、知止才能面對憂患災難
九、知止才能順應自然本性
十、知止才能了悟半半就好
十一、知止才能感受歡喜彌勒
十二、知止才能享受快樂自在
十三、知止才能選擇美好環境
十四、知止才能增進養生健康
十五、知止才能體物養心哲理
十六、知止才能熱心行善佈施
十七、知止才能盡力服務助人
十八、知止才能學習尊重體諒
十九、知止才能放下此身我執
二十、知止才能放下包袱布袋
二十一、知止才能放下恐怖罣礙
二十二、知止才能放下得失禍福
二十三、知止才能放下生氣難過
二十四、知止才能積極活在當下
二十五、知止才能擁有自由心靈
二十六、知止才能欣賞人生美景

第三篇、知止的經典智慧
一、《大學》的知止思想
二、《中庸》的知止思想
三、《論語》的知止思想
四、《孟子》的知止思想
五、《老子》的知止思想
六、《莊子》的知止思想

序/導讀

自序

  隨著科技的發達、資訊的日新月異,大家都好像得了「時間病」,這是1982年美國醫師勞瑞.鐸西(Larry Dossey)所創出的名詞,意思是現代人都執著地認為「時間不斷流逝,怎麼也不夠用,你必須不斷加快腳步,才能追趕得上。」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暨主席施偉伯(Klous Schwab)也說:「我們已經從一個大吃小的世界,轉變成一個快吃慢的世界。」正當大家沉迷於快速還要更快的世界時,我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品質,已經非常嚴重的受到傷害,各種的文明疾病,如頭痛、失眠、高血壓、胃潰瘍,甚至精神躁鬱症,都是起因於生活太忙碌、太緊張、求好、求快、求效率。

  工作是為了生活,很多人工作一百分、生活不及格,追求生存有尊嚴、生活有品質、生命有價值,是人生奮鬥的三項指標,優質的健康、優質的家庭、優質的生活,是人人所企盼的,忙碌(Busy)、急促(Hurry)、憂慮(Worry)是現代人的共病,面對煩苦的人生,我們應該輕鬆以對(Take easy)。

  十多年來,在歐洲,尤其是義大利,已有許多團體、人士,提出「慢活」的主張,從生活上、工作上,放慢腳步,要慢食、慢動、慢療、慢性、慢工、慢閒、慢市,讓生活的步調、工作的步調,不要再那麼急促、緊張、繁忙、雜亂,而能優游自得,細細品味人生的美好風景。2004年加拿大籍記者作家歐諾黑(Carl Aonore)出版《慢活》(In praise of slow)一書,提供讀者許多自省的角度,什麼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生活?不過,在中國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提出「慢活」這樣的觀念,只是名詞不同、說法不同而已。《大學》:「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是儒家的止學之說。《老子》第三十二章:「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又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是道家的止學之說。知止是中國式慢活哲學。

  知止的涵義,不只有停止、禁止的意思,也有居止、止境的意思。談停止、禁止,是知止的消極意義,談居止、止境,是知止的積極意義。知止的消極意義,是提醒世人不能有太多的貪念,凡事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止字不是停滯不進,而是要保持一顆清明的心,知所進退,該進則進,該退才退。知止,才能專注,專注才能看到問題的核心、事情的緩急輕重,也才能講求工作效率,事半功倍,享受成功。

  知止的意涵,一方面是研究如何自制,學習自我約束,不管是在物質生活上的追求,或是人生各種欲望的滿足,都要適可而止,不可貪求不已,以免遭惹禍患。另一方面則是鼓舞上進的心,不能畫地自限。路是無限的寬廣,止於不止,苟日新,又日新,日新又新。知止是淨化心靈,提升人生境界的一門重要學問,知止這門學問,主要在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人生在世,一輩子辛辛苦苦,汲汲營營,到底目的在那裡?人生有許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種種誘惑,除非是修養很好的人,自制力很強,否則很難抗拒誘惑,而不陷溺於情欲的追求。研究知止,第一層的意義,是要知其所止,知道人生是有限的,求不完,就苦不完。知止的第二層意義,是要止其所止。

  人生像一趟行旅,身上背負太多、太重的行囊,如何能夠走得輕鬆、走得快樂呢?放下,是人生永不止息都在學習的精神修煉,因為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嚴峻的考驗。如果把人生比喻為一件藝術品的創作,那麼,就是要割拾掉不該留下的東西,才能留下最珍貴的部分。

  痛苦的產生,主要是來自不正確的思維模式,或者說是我們對付挑戰的方式不對了。人常常是是自己困住自己,走出自己預設的牢籠,才能重見天日。不會飛的蜘蛛,如何能在空中結網呢?因為牠懂得繞道而行。動物園的門不關,柵欄再高都沒用,袋鼠一樣會跑出來。對任何事物緊抓著不放,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該放手時就要放手。

  人的一生非常短暫,人生所能擁有的財富、體力,也很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人生要懂得割捨,割捨是一種智慧。放下煩瑣,是為了輕便前行。布袋和尚詩:「布袋,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布袋象徵人生的包袱、人生的負擔,放下了包袱、負擔,當然是件很快樂的事。

  我們要獲得快樂的人生,要先學習知其所止、止其所止、學習放下。學習放下,是一種精神的修煉,我們不能緊抓著痛苦不放,卻又不斷在叫苦。中國人講放下、講割捨、講知止,其實與現代人主張「慢活」是同義的。快樂是人生第一要義,每個人都想得到快樂,可是很多人活的不快樂。快樂其實很簡單,想快樂就能快樂,只是有的人捨本逐末、捨近求遠而已。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615349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