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世人對於勞思光先生之認識,多以其對哲學的鑽研而有極大的學術貢獻;同時,對於其具有主體自由「承擔精神」的文化人格而推崇備至。然而,勞先生旅居香港,參與芳洲詩社,實為一具有詩創文人身分,卻未被普遍認識。
二○○四年三月六日,作者參與《思光詩選》首次讀書會,自此感受勞先生詩歌之生命活動;二○一二年五月,與林碧玲等十一位教授述解《勞思光韋齋詩存述解新編》一書出版;二○一五年八月至二○一九年一月,執行「勞思光哲學與詩文研究:勞思光哲學與詩文研究」之子計畫「勞思光韋齋詩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學價值」。此期間針對勞先生詩詞創作進行研討,本書即作者近年來探討勞思光韋齋詩詞發表的論文集成,彰顯勞先生詩學的深厚蘊致而燭照生命的價值。
二○○四年三月六日,作者參與《思光詩選》首次讀書會,自此感受勞先生詩歌之生命活動;二○一二年五月,與林碧玲等十一位教授述解《勞思光韋齋詩存述解新編》一書出版;二○一五年八月至二○一九年一月,執行「勞思光哲學與詩文研究:勞思光哲學與詩文研究」之子計畫「勞思光韋齋詩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學價值」。此期間針對勞先生詩詞創作進行研討,本書即作者近年來探討勞思光韋齋詩詞發表的論文集成,彰顯勞先生詩學的深厚蘊致而燭照生命的價值。
目錄
文化人的情意與詞心──論韋齋詞的生命情境與懷抱 1
一 前言 2
二 研究緣起與研究範圍—「韋齋」詞與韋齋「詞」 3
三 韋齋詞文本之詮釋 6
四 韋齋詞之內涵 15
五 韋齋詞之形式表現 20
六 結論—展露主體的生命情調 29
試論韋齋詞的生命情懷──以感傷為基調的呈現 33
一 前言 34
二 韋齋詞的情感內涵—感傷的基調 40
三 韋齋詞的感傷表現手法 54
四 韋齋詞的感傷意義 62
五 結論 63
試論韋齋詞的文化心靈與意涵 67
一 前言 68
二 勞先生內在生命的價值取向 69
三 感悟—生命之痛與文化之悲 77
四 韋齋詞的文化心靈與意涵 84
五 結論 91
勞思光韋齋詞的寫作手法與生命情調再探 95
一 前言 96
二 韋齋詞展現之生命情調 100
三 韋齋詞之寫作手法 110
四 結論—一生的漂泊,孤高的情懷 119
試論勞思光韋齋詞的孤高意涵 123
一 前言 124
二 孤高形象的展現—凝望的姿態與行為 127
三 孤高主體的揭櫫—收結的傷感與豪氣 131
四 孤高情懷的透顯—形式的疑問與肯定 134
五 孤高生命的意義—自覺的放逐與回歸 138
六 結論 145
勞思光韋齋詞的詮釋回顧 149
一 前言 150
二 韋齋詞詮釋之回顧與體悟 152
三 結論 164
時差的超越:論勞思光韋齋詩的時空感興 169
一 前言 170
二 時空感興與飄零之思 171
三 時空感興中的光陰之慨—白髮形象 175
四 時空感興中的鄉園意象—中原追尋 178
五 時差的超越—白髮形象與中原追尋 182
六 結論—文人的時空感知與生命情懷 186
清透與孤寒的雙重況味──從「勞思光文學」的討論出發,論韋齋詩的生命印記 189
一 前言 191
二 從對於「勞思光哲學」到「勞思光文學」的討論說起 192
三 「勞思光詩歌」呈顯的生命狀態──殘缺與寒意的現實孤獨 202
四 「勞思光詩歌」呈顯的生命意義──清透而敞亮的人生理想 207
五 結論 209
一 前言 2
二 研究緣起與研究範圍—「韋齋」詞與韋齋「詞」 3
三 韋齋詞文本之詮釋 6
四 韋齋詞之內涵 15
五 韋齋詞之形式表現 20
六 結論—展露主體的生命情調 29
試論韋齋詞的生命情懷──以感傷為基調的呈現 33
一 前言 34
二 韋齋詞的情感內涵—感傷的基調 40
三 韋齋詞的感傷表現手法 54
四 韋齋詞的感傷意義 62
五 結論 63
試論韋齋詞的文化心靈與意涵 67
一 前言 68
二 勞先生內在生命的價值取向 69
三 感悟—生命之痛與文化之悲 77
四 韋齋詞的文化心靈與意涵 84
五 結論 91
勞思光韋齋詞的寫作手法與生命情調再探 95
一 前言 96
二 韋齋詞展現之生命情調 100
三 韋齋詞之寫作手法 110
四 結論—一生的漂泊,孤高的情懷 119
試論勞思光韋齋詞的孤高意涵 123
一 前言 124
二 孤高形象的展現—凝望的姿態與行為 127
三 孤高主體的揭櫫—收結的傷感與豪氣 131
四 孤高情懷的透顯—形式的疑問與肯定 134
五 孤高生命的意義—自覺的放逐與回歸 138
六 結論 145
勞思光韋齋詞的詮釋回顧 149
一 前言 150
二 韋齋詞詮釋之回顧與體悟 152
三 結論 164
時差的超越:論勞思光韋齋詩的時空感興 169
一 前言 170
二 時空感興與飄零之思 171
三 時空感興中的光陰之慨—白髮形象 175
四 時空感興中的鄉園意象—中原追尋 178
五 時差的超越—白髮形象與中原追尋 182
六 結論—文人的時空感知與生命情懷 186
清透與孤寒的雙重況味──從「勞思光文學」的討論出發,論韋齋詩的生命印記 189
一 前言 191
二 從對於「勞思光哲學」到「勞思光文學」的討論說起 192
三 「勞思光詩歌」呈顯的生命狀態──殘缺與寒意的現實孤獨 202
四 「勞思光詩歌」呈顯的生命意義──清透而敞亮的人生理想 207
五 結論 209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