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唯思史觀認爲:與完全憑藉本能唯物地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的其他物種不同,人類社會主要是依靠思想力推動前行的──人類社會的每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進步和長期繁榮,都是思想解放、文化進步、觀念更新、制度創新的結果。置身於同樣社會存在的人們會産生不同思想,推動社會發展變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不同思想博弈的結果──所以,人類歷史發展沒有必然性可言。舊史觀即唯心與唯物史觀,貌似針鋒相對,本質上完全相同──都屬於歷史决定論,認同歷史必然性。即它們都認爲人類歷史發展不是人類自身能够掌握的,而是被某種外在於人類的力量所支配。作爲對舊史觀所代表的歷史必然論的否定,唯思史觀爲人文社會科學諸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更具解釋力的理論思想。
目錄
序 1
從西周時代的社會變革看制度創新思想的歷史意義 1
一 宗法分封制──新的政治統治制度 2
二 井田制──針對異族的土地及賦稅制度 5
三 禮樂文化──增強政治統治效果的制度創新 8
四 結語 10
漢武帝的政治遺產──中國一體化專制制度的全面確立 13
一 強化中央君主集權的專制主義政治制度 13
二 推行中央集權的財經政策和官營壟斷重要工商業的專制主義經濟制度 17
三 確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專制主義思想文化制度 21
四 中國特色專制主義的制度模式(一體化專制制度)及其歷史意義 24
論王安石與司馬光義利觀之差異 27
還歷史本來面目──重新審視日本明治維新 39
一 並不保守的德川幕府政權 39
二 主張復古排外的尊攘武士 41
三 缺乏政治遠見的倒幕運動 44
四 幾近失敗的殖產興業 47
五 意義深遠的岩倉使節團出訪 49
六 走上正軌的維新事業 51
七 結語 53
城民、市民、市民社會與市民主義經濟 55
一 中國古代的城市 55
二 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城堡及自治城市 57
三 市民社會及市民主義經濟 60
四 結語 63
唯思史觀──人類認識自身何以發展的新的思想方法 65
一 辯證法、唯物論與唯物史觀 65
二 人本主義的回歸──唯思史觀(智創史觀) 73
三 唯思史觀(智創史觀)的時代意義 83
對二十世紀五○年代臺灣經濟改革的再思考──基於唯思史觀的視角 93
一 為什麼用唯思史觀分析臺灣經濟改革? 93
二 唯思史觀看上世紀五○年代臺灣經濟改革 95
三 幾點啟示 110
是什麼推動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與進步? 117
一 唯物史觀的解讀 117
二 唯思史觀(智創史觀)的解讀 124
三 結語 130
交換開啟人類文明進步之路──基於唯思史觀的考察 131
一 交換是人類獨有的能促進並加速精神及物質財富的生產和積累的社會行為 132
二 交換促進了生產及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 141
三 交換促進了人類和平 148
四 交換增進了人類文明 157
五 結語 165
對未來中國之斷想──基於唯思史觀的思考 169
一 華夏文明復興與作新民 169
二 權重民主制將使中國有機會改進人類制度文明 177
跋 183
圖版 189
從西周時代的社會變革看制度創新思想的歷史意義 1
一 宗法分封制──新的政治統治制度 2
二 井田制──針對異族的土地及賦稅制度 5
三 禮樂文化──增強政治統治效果的制度創新 8
四 結語 10
漢武帝的政治遺產──中國一體化專制制度的全面確立 13
一 強化中央君主集權的專制主義政治制度 13
二 推行中央集權的財經政策和官營壟斷重要工商業的專制主義經濟制度 17
三 確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專制主義思想文化制度 21
四 中國特色專制主義的制度模式(一體化專制制度)及其歷史意義 24
論王安石與司馬光義利觀之差異 27
還歷史本來面目──重新審視日本明治維新 39
一 並不保守的德川幕府政權 39
二 主張復古排外的尊攘武士 41
三 缺乏政治遠見的倒幕運動 44
四 幾近失敗的殖產興業 47
五 意義深遠的岩倉使節團出訪 49
六 走上正軌的維新事業 51
七 結語 53
城民、市民、市民社會與市民主義經濟 55
一 中國古代的城市 55
二 歐洲中世紀的封建城堡及自治城市 57
三 市民社會及市民主義經濟 60
四 結語 63
唯思史觀──人類認識自身何以發展的新的思想方法 65
一 辯證法、唯物論與唯物史觀 65
二 人本主義的回歸──唯思史觀(智創史觀) 73
三 唯思史觀(智創史觀)的時代意義 83
對二十世紀五○年代臺灣經濟改革的再思考──基於唯思史觀的視角 93
一 為什麼用唯思史觀分析臺灣經濟改革? 93
二 唯思史觀看上世紀五○年代臺灣經濟改革 95
三 幾點啟示 110
是什麼推動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與進步? 117
一 唯物史觀的解讀 117
二 唯思史觀(智創史觀)的解讀 124
三 結語 130
交換開啟人類文明進步之路──基於唯思史觀的考察 131
一 交換是人類獨有的能促進並加速精神及物質財富的生產和積累的社會行為 132
二 交換促進了生產及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 141
三 交換促進了人類和平 148
四 交換增進了人類文明 157
五 結語 165
對未來中國之斷想──基於唯思史觀的思考 169
一 華夏文明復興與作新民 169
二 權重民主制將使中國有機會改進人類制度文明 177
跋 183
圖版 189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