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開一間鼓勵交流的社群咖啡館!Community Cafe經營實戰指南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在地創業、長照關懷、育兒交流、社區再造、地產地銷……可以怎麼開始呢?
答案統統是:「開一間社群咖啡館!」
◆場域的力量,最高!
「社群咖啡館」一字源於Community Café,是一個由在地居民負責經營的開放式公共空間。所有人都可以來這裡放空或與人相聚,進而創造形形色色的邂逅,為自己的生活場域與地區帶來各式新契機。
不論出發點是長照關懷、育兒交流,亦或推廣在地農特產、活化老舊社區、里山經濟,也不論最後發展得多麼多元,對於凝聚人群與力量、持續且具體推動社區意識或議題,社群咖啡館都是最實際可行、也最貼近日常的方式。
◆一本具體教導如何經營社群咖啡館的實戰指南
本書作者創立的「港南台城市咖啡館」如今已邁向第十五年,對於開咖啡館的錢從哪來?養得起多少位正職員工?怎麼找地點?房租的占比如何拿捏?有多少志工可以幫忙?訓練員工和志工的待客小祕訣是什麼?又該怎樣讓人聚集、流動?等問題,他將在書中手把手地大方分享關於社群咖啡館的所有know-how!
目錄
序/導讀
推薦序
Community Cafe,一處讓人與人、人與地重新鏈結的魅力之境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
無論是已經在日本或臺灣實踐已久的社區總體營造,或是因少子高齡等城鄉差距而從日本吹向臺灣的創生浪潮,也許兩者的實踐方法、策略與模式有那麼一點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何讓人與人能夠再度鏈結,破除無緣社會、地方過疏等夢魘,重新讓人地串連,風土滋味、地域魅力的擦亮及找回,行動及實踐的關鍵,確實還是在「人」。
「所以要怎麼開始啊?」在各地演講結束後的交流時間,我經常被前來聆聽的熱血鄉民這樣問。
我通常會問對方三個問題,第一個是「你有家鄉可回嗎?」如果答案是「有」,就接著問第二個問題「你有家業可接嗎?」如果答案是「沒有」,那就是第三題,通常我也會直接建議,如果沒有什麼想法,那就回鄉去開一家酒Bar!
「林老師你是開玩笑的吧!我們家那種鄉下誰會去啊!」其實我是認真的,走過臺灣與日本,看過那麼多不同案例,老實說許多地方有個共同問題,那就是沒有地方可以有效地讓人聚集在一起,尤其是夜晚,這也是許多想要返鄉的年輕人的顧慮。他們也許過慣了都會生活,帶著決心返回家鄉,卻發現生活是這樣的單一,晚上無處可去,所以改變常常就從夜晚一間營業中的酒Bar開始。
不要小看一家酒Bar,在人口不多的地方,旱地拔蔥般的存在也許本身就帶有些許違和感,但當店開起來,持續營運,慢慢地你就會看到一些不認識的人,默默地來喝一杯,這時如果有一個充滿魅力的店主前來招呼,進行人脈串連,熱絡的酒場就將成為在地夜晚的人群聚集點,不只從都會區回來的年輕人找回昔日回憶,當地生活多時的中壯年也從這樣的體驗當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魅力。人群的交流就從這而起,而屬於這樣的真實故事,近年也真的散見於全日本各地,如同本書所提出的コミュニティカフェ(社群咖啡館)般,成為活化街區或地域的一帖經典武器!
而無論是社群咖啡館或地方酒Bar,也許兩者鎖定的目標客群不同,但共同點都是在創造一種「聚」,讓人與人、讓人與地,可以在此相互交會。唯有鏈結人的關係,當對於地方的真實,依戀及課題日漸深刻,許多的行動才會因此而起。地方報、地方網站,甚至一場又一場的交流會、分享會、小市集、音樂會等,都是在情感交匯下的集體創作,如此以人為本,以在地為歸依的據點(Hub),讓人在此找到舞臺、找到自信、找到同伴,建立跨世代的支持系統。
書中「港南台town café」的真實案例,再度讓我們見識到,改變往往就從一個人開始,十多年前齋藤保先生懷抱著夢想與信念,義無反顧地投入,如今「社群咖啡館」的概念與模式早已擴散到日本許多角落,而這些點,就猶如是隱藏區域之中的關係催化劑,聚集著不同的年齡層,展開多樣性的活動。
這也讓我想起近幾年青年發展署推動的青據點、國發會推動的青年工作站,以及經濟部推動的在地青年創育坊,當我們先撇開「青年」兩個字,這些計畫背後的目的,不就同樣是「聚」嗎?因此,關鍵還是在於,你可以用什麼樣的模式,營造什麼樣的氣氛,透過什麼樣的活動,還有以怎麼樣的計畫來吸引人。
創生要成功,地區要共榮,城鄉要翻轉,實質的改變,往往就從這樣的行動開始,期待屬於臺灣style的社群咖啡館遍地開花,而在實踐之路上,請別忘了隨手帶上這本祕笈前行!
推薦序
再怎麼說,融入社區最好的方法就是開一間店
高耀威(臺東長濱書店「書粥」老闆)
這幾年,每次參與各地單位討論如何與地區建立關係時,我都會建議:「何不在裡面開一間店看看?」無論對方是研究單位、地方協力組織、行銷策展公司,我都給予同樣的意見。開一間店代表著某種破釜沉舟的決心,店是必須透過良好的經營才能持續,也因為在最前線與消費市場接觸,能如肌膚接觸空氣一般,實際感受到環境的脈動。
由於我自己本身就是透過開店連結社區,開過的店的類型,無論是服飾店、食堂、書店或複合工作室,都帶著開放成為一個交流基地的想法而經營,所以本書作者齊藤保先生所描述的畫面與他的思維邏輯,讓我非常的感同身受,連突然莫名其妙地幫客人帶小孩的場景,我也同樣經歷過,深深明白那種「把自己的尾巴連結到店,店再連結到鄰里」(電影《阿凡達》裡納美人藉由尾巴與其他物種連結)的生命共同體狀態。
書中描述關於「超越金錢交流的價值」、「即興的演奏家」、「水到渠成的人才仲介」,以及各種為了促進交流所發展出的基地核心理念「育兒中心」、「銀髮族照護聚會所」,或是為了兼顧生存及而設計出的經營模式「可帶外食,賣門票做為協助基金的咖啡館」、「以看護為主體,自由切換主題的咖啡館」,這些種種帶著想要改變小鎮的社會實踐精神,結合「非得把店好好經營下去」的頑強生存鬥志,實在讓人敬佩又欣賞。
文中有一段,描述某次活動中,高中生直接對商店組織嗆聲「這刊物很無聊」、「沒辦法讓知道這個小鎮的有趣」,最後演變成高中生主導刊物的編輯與設計,還自己騎腳踏車去發送,讓人感到生猛的民間力量,地方就是該這樣充滿蠻性又幽默的創生才好玩嘛〜
開一間能創造各種連結的店,藉著微小的力量促成陣陣漣漪似的傳遞效益,小小的社群咖啡館幾乎可以說什麼都做得到啊!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