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傳統的學習中,重要的是我們在學「什麼」。但學習如何學習是更高等的功能。學習如何學習牽涉到大腦功能本身的改善,能讓大腦發揮尚未展現的潛能。──摩謝‧費登奎斯
《身體的智慧》集結14篇費登奎斯歷年發表的文章或演講,以及對他的訪談,筆觸溫暖親切,可說是原汁原味呈現這位思想巨人的理路與脈絡,並可一窺大師的真性情。書中談到他對學習、教育、人性、自我意象等重要而獨樹一格的觀念。從他對大腦、神經系統的看法,已可看見他具有近一、二十年才受到重視的「神經可塑性」的觀念,而他也確實在實務中實踐他的遠見。
目錄
譯序 身心合一的實踐 易之新
英文版序
編者簡介
Part 1 文集
第1章 身體的表達
第2章 心與身
第3章 聽覺的重要性
第4章 論健康
第5章 人與世界
第6章 動中覺察
第7章 透過有機學習而有的自我實現
Part 2 訪談
第8章 意象、動作與演員:潛能的恢復
第9章 重訪費登奎斯:緊繃、天賦與童年的遺緒
第10章 摩謝.費登奎斯與柔道
第11章 摩謝.費登奎斯與艾朗.卡吉爾談覺察與意識
第12章 動作與心智
第13章 前腦:睡眠、意識、覺察與學習
第14章 訪問摩謝.費登奎斯 /《新日》月刊
摩謝.費登奎斯小傳
編者小傳 關於伊莉莎白.貝林傑
本書序文作者小傳 關於大衛.紀馬赫-柏辛
中文參考書目與資料
序/導讀
譯序
身心合一的實踐
一九六○、七○年代是心理學諸子百家盛起的時代,有些學派從身心一體或身心合一的角度把身體的面向也放進心理、意識與潛意識的探索,統稱為身心學(Somatics)。費登奎斯方法就是當時興起的身心學中非常重要的學派。
創始人摩謝.費登奎斯(Moshé Feldenkrais)從自身的病痛、失能開始研究身心的運作,運用物理學、心理學、生理學、解剖學、神經科學、發展理論、學習理論等專業,並潛心研究與身心相關的許多不同學派(包括柔道),發展出他獨創的方法,不但恢復自己的功能,也用來幫助許多身心痛苦的人,並促進人性與潛能的發揮。
費登奎斯方法在實務中分成兩種取向,一種是以口語引導,在動作中體驗身心各面向探索的「動中覺察」(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通常以團體的方式進行。另一種是一對一的方式,透過手的碰觸、身體的動覺來探索身心奧祕的「功能整合」(Functional Integration®)。不論何種方式,都強調親身的經驗、有機的學習、人性的統合、自我的成長、潛能的發揮。
本書的組成是十四篇摩謝.費登奎斯歷年來發表的文章或演講(第一到七篇),以及對他的訪談或對話(第八到十四篇),可說是原汁原味呈現這位思想巨人的想法與經驗。英文版的編者是費登奎斯晚年很親近的弟子,她已在序言對各篇內容做了簡介,譯者不再贅述。但由於各篇章是獨立的,讀者不必照順序閱讀,所以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介紹這本書:
有幾篇文章以簡明的方式介紹費登奎斯方法的核心觀念,並穿插一些讀者可以實際去做、親身體驗的簡短練習,可說是小型的「動中覺察」課程,如第一、二、七、八章,這幾章的來源有重疊之處,所以有部分內容是重複的。第六章的標題就是「動中覺察」,但沒有具體的課程,而是描述這種課程的性質。
有些文章談到摩謝.費登奎斯的經歷或趣事,或是在言談中反映出他的人格特質與個人風格,可以輕鬆閱讀,甚至會心一笑。如第八、十、十二、十四章。
好幾篇文章談到他的一些特定觀念,甚至呈現出他的思辨歷程,以及超越他那個時代的宏觀遠見。其中有兩篇文章較不易讀(第十一、十三章),但大部分是深入淺出的文章(第三、四、五、九章),談到他對學習、教育、人性、自我意象等重要而獨樹一格的觀念,甚至從他對大腦、神經系統的看法,已可看見他具有近一、二十年才受到重視的「神經可塑性」的觀念,而他也確實在實務中實踐他的遠見。
本書的英文書名是Embodied Wisdom,Embodied這個字在此是雙關語,一方面是指「具體呈現」,另一方面也是指「透過身體來表現」,所以是指透過自己的身體而具體經驗、呈現出來的智慧。費登奎斯方法在台灣的老師逐漸增多,台灣的讀者也會越來越有機會親身體驗「動中覺察」與「功能整合」的探索,祝願大家都能透過自己的身體,漸漸學習、體會身心合一的實踐。
易之新
英文版序
我相信身心一體是一種客觀的真實,身與心不僅僅是互有關聯的兩部分,而是在功能運作時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沒有身體的大腦是無法思考的……肌肉本身就是我們的高等功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摩謝.費登奎斯,出自文章〈心與身〉,1964年
動作就是生命,生命是一種歷程。改善歷程的品質,就改善了生命本身的品質。――摩謝.費登奎斯,出自《動中覺察》一書,1973年
摩謝.費登奎斯是二十世紀最具獨創性與整合性的思想家之一,他和一些開創性的人物,如艾達.羅夫(Ida Rolf)、韓瑞赫.雅科比(Heinrich Jacoby)、亞歷山大(F. M. Alexander)和愛莎.金德勒(Elsa Gindler),共同被視為今日稱為「身心學」(Somatics)領域的創始者。《身體的智慧》的文章原本散見於1964到1998年之間各種不同的期刊。時至今日,這本文集提出的許多概念仍像當初被提出時一樣重要、根本而富含原創性,這個事實證明了費登奎斯的先見之明。費登奎斯在這些出色的文章與訪談中,向我們提出一些最中肯而細緻的論據,說明身與心在生物面與功能面的一體性。
二十世紀主流醫學與學術界的大腦模式,大多認為我們的習慣是固定的或先天設定好的,大腦的各個區域都具有預先決定好的特定功能,且在成人後,大腦每一天都會逐漸失去神經元與學習新技巧的能力。摩謝.費登奎斯從1949年到1981年之間,在書籍、文章與演講中,都強烈挑戰這個觀點,不只是單純挑戰其背後的理論,也從實務提出挑戰。他發展出創新的方法與臨床的應用,有效地顯示出,大腦即使受到損壞,仍具有快速改變的能力,可以學習新的技巧,並恢復失去的功能。
今日的神經科學、心理學與復健醫學已出現新的典範:大腦可塑性或神經可塑性的概念。這個觀點認為我們的整個人生中,大腦透過經驗與學習,一直具有修改其組成與反應的能力。如果費登奎斯仍在世,就會發現今日的研究支持的神經可塑性,可說是對他的觀點提出美好的證實。
我最早是在1973年4月觀察費登奎斯博士的工作,他顯然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學習與改變的能力。當時費登奎斯在柏克萊帶領長達一個月的研討會,我那時是加州大學醫預科的學生,正規課程之餘,會溜到他教學的教室旁聽,因此看見了非比尋常的事。
費登奎斯在研討會的每一天都會花一個小時和一位名叫愛德華(Edward)的中年男子一起工作(譯註:費登奎斯方法很強調雙方是一起探索,而不是由一方在另一方身上做什麼,所以會說work with某人,而不是work on某人,故中文直譯為「一起工作」),愛德華有嚴重的痙攣性腦性麻痺。根據我第一天的觀察,愛德華的言語是幾乎無法讓人了解的,兩隻手臂過度彎曲、貼在胸前,雙掌向內扭轉,步態遲緩而費力,移動時非常緩慢。他從幼年就接受最好的物理治療與所有可能的醫療。
費登奎斯與他一起「工作」時,會讓他躺在附有堅硬墊子的工作檯上,用難以理解但帶著極度關懷、靈巧、聰明與慎重的方式,輕柔移動他的身體。費登奎斯解釋他是運用輕柔、功能導向的動作幫助愛德華的神經系統學習去改變傳送到肌肉組織的訊息。幾週後,愛德華的進步簡直就是奇蹟,他的言語變得容易了解,手臂可以放在身體兩側休息,走路也變得更為舒適而有效率。簡言之,他組織自己的整個方式都改變了。我無法理解這種「療癒」是如何發生的,然而所見所聞令我非常興奮、感動。當年年底,我一從柏克萊畢業,就飛到以色列的台拉維夫,走入費登奎斯博士的大門,熱切想要了解他如何創造出我在柏克萊親眼目睹的「轉化」。
《身體的智慧》探討的革命性觀念,可以為費登奎斯與愛德華一起進行的工作提供理論的架構。這些獨特的文章關係到非常多樣化的領域,如神經科學與劇場、心理學與舞蹈、物理治療與音樂、教育與復健,以及嬰兒發展與運動員的表現。
這本書以最溫暖而家常談話的語氣,呈現出費登奎斯對其工作背後的理論最簡潔有力的陳述。此外,你還會發現費登奎斯在訪談中談到柔道在歐洲的早期歷史、他的觀念在劇場表演的應用,以及費登奎斯和以色列知名科學家艾朗.卡吉爾(Aharon Katzir)之間發人深省的對話。
費登奎斯原本是站在物理學尖端工作的科學家,也是大量閱讀、涉獵廣泛的思想家。他在這些文章與訪談中,從物理學、生物學、胚胎學、心理學、語意學和神經科學淬取出許多洞見,對大腦與學習的觀念做出前瞻性的躍進,並得到當代神經科學研究的證實。你會發現費登奎斯總是會向你透露他的思考過程,分享他的邏輯理路,這些思考往往導出令人驚訝的結論。他有時會採取高度抽象或理論性的觀念,然後像魔術方塊一樣轉動,以幫助我們從每一種可能的角度來觀看,而他也幾乎總是向我們顯示出這些觀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意含。有些人可能會把他的寫作風格稱為蘇格拉底式或甚至塔木德式的風格,兩者可能都是事實,但這也呈現出費登奎斯身為嚴謹科學家的背景。當他解構一些非常普通、常見的字眼或概念時,比如「意識」或「思考」或「自我意象」或「能量」或「實現」,他會邀請我們加入,一起用極度清晰的方式思考,這時特別可以看見他的嚴謹科學家背景。這些時刻中,我們見到的是一個具有第一流見識與熱情的分析心靈,要求我們精確地界定我們的用語,並向我們顯示出,對具體細節的這種專注往往會引領我們走上未曾探索的道路。
這本獨一無二的文集裡的每一篇文章和訪談中,常可見到費登奎斯抱持的樂觀態度,他認為我們每一個人,不論遇到什麼環境或具有什麼限制,都有成長、改變、進步,以及更為自主的能力。這個充滿希望的前景並不是一種策略性的說法,而是出於強烈的證據,證據顯示我們的大腦擁有一千億個神經元,但只運用了很小的一部分,其餘部分都可用來
試閱
身心合一的實踐
一九六○、七○年代是心理學諸子百家盛起的時代,有些學派從身心一體或身心合一的角度把身體的面向也放進心理、意識與潛意識的探索,統稱為身心學(Somatics)。費登奎斯方法就是當時興起的身心學中非常重要的學派。
創始人摩謝.費登奎斯(Moshé Feldenkrais)從自身的病痛、失能開始研究身心的運作,運用物理學、心理學、生理學、解剖學、神經科學、發展理論、學習理論等專業,並潛心研究與身心相關的許多不同學派(包括柔道),發展出他獨創的方法,不但恢復自己的功能,也用來幫助許多身心痛苦的人,並促進人性與潛能的發揮。
費登奎斯方法在實務中分成兩種取向,一種是以口語引導,在動作中體驗身心各面向探索的「動中覺察」(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通常以團體的方式進行。另一種是一對一的方式,透過手的碰觸、身體的動覺來探索身心奧祕的「功能整合」(Functional Integration®)。不論何種方式,都強調親身的經驗、有機的學習、人性的統合、自我的成長、潛能的發揮。
本書的組成是十四篇摩謝.費登奎斯歷年來發表的文章或演講(第一到七篇),以及對他的訪談或對話(第八到十四篇),可說是原汁原味呈現這位思想巨人的想法與經驗。英文版的編者是費登奎斯晚年很親近的弟子,她已在序言對各篇內容做了簡介,譯者不再贅述。但由於各篇章是獨立的,讀者不必照順序閱讀,所以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介紹這本書:
有幾篇文章以簡明的方式介紹費登奎斯方法的核心觀念,並穿插一些讀者可以實際去做、親身體驗的簡短練習,可說是小型的「動中覺察」課程,如第一、二、七、八章,這幾章的來源有重疊之處,所以有部分內容是重複的。第六章的標題就是「動中覺察」,但沒有具體的課程,而是描述這種課程的性質。
有些文章談到摩謝.費登奎斯的經歷或趣事,或是在言談中反映出他的人格特質與個人風格,可以輕鬆閱讀,甚至會心一笑。如第八、十、十二、十四章。
好幾篇文章談到他的一些特定觀念,甚至呈現出他的思辨歷程,以及超越他那個時代的宏觀遠見。其中有兩篇文章較不易讀(第十一、十三章),但大部分是深入淺出的文章(第三、四、五、九章),談到他對學習、教育、人性、自我意象等重要而獨樹一格的觀念,甚至從他對大腦、神經系統的看法,已可看見他具有近一、二十年才受到重視的「神經可塑性」的觀念,而他也確實在實務中實踐他的遠見。
本書的英文書名是Embodied Wisdom,Embodied這個字在此是雙關語,一方面是指「具體呈現」,另一方面也是指「透過身體來表現」,所以是指透過自己的身體而具體經驗、呈現出來的智慧。費登奎斯方法在台灣的老師逐漸增多,台灣的讀者也會越來越有機會親身體驗「動中覺察」與「功能整合」的探索,祝願大家都能透過自己的身體,漸漸學習、體會身心合一的實踐。
易之新
英文版序
我相信身心一體是一種客觀的真實,身與心不僅僅是互有關聯的兩部分,而是在功能運作時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沒有身體的大腦是無法思考的……肌肉本身就是我們的高等功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摩謝.費登奎斯,出自文章〈心與身〉,1964年
動作就是生命,生命是一種歷程。改善歷程的品質,就改善了生命本身的品質。――摩謝.費登奎斯,出自《動中覺察》一書,1973年
摩謝.費登奎斯是二十世紀最具獨創性與整合性的思想家之一,他和一些開創性的人物,如艾達.羅夫(Ida Rolf)、韓瑞赫.雅科比(Heinrich Jacoby)、亞歷山大(F. M. Alexander)和愛莎.金德勒(Elsa Gindler),共同被視為今日稱為「身心學」(Somatics)領域的創始者。《身體的智慧》的文章原本散見於1964到1998年之間各種不同的期刊。時至今日,這本文集提出的許多概念仍像當初被提出時一樣重要、根本而富含原創性,這個事實證明了費登奎斯的先見之明。費登奎斯在這些出色的文章與訪談中,向我們提出一些最中肯而細緻的論據,說明身與心在生物面與功能面的一體性。
二十世紀主流醫學與學術界的大腦模式,大多認為我們的習慣是固定的或先天設定好的,大腦的各個區域都具有預先決定好的特定功能,且在成人後,大腦每一天都會逐漸失去神經元與學習新技巧的能力。摩謝.費登奎斯從1949年到1981年之間,在書籍、文章與演講中,都強烈挑戰這個觀點,不只是單純挑戰其背後的理論,也從實務提出挑戰。他發展出創新的方法與臨床的應用,有效地顯示出,大腦即使受到損壞,仍具有快速改變的能力,可以學習新的技巧,並恢復失去的功能。
今日的神經科學、心理學與復健醫學已出現新的典範:大腦可塑性或神經可塑性的概念。這個觀點認為我們的整個人生中,大腦透過經驗與學習,一直具有修改其組成與反應的能力。如果費登奎斯仍在世,就會發現今日的研究支持的神經可塑性,可說是對他的觀點提出美好的證實。
我最早是在1973年4月觀察費登奎斯博士的工作,他顯然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學習與改變的能力。當時費登奎斯在柏克萊帶領長達一個月的研討會,我那時是加州大學醫預科的學生,正規課程之餘,會溜到他教學的教室旁聽,因此看見了非比尋常的事。
費登奎斯在研討會的每一天都會花一個小時和一位名叫愛德華(Edward)的中年男子一起工作(譯註:費登奎斯方法很強調雙方是一起探索,而不是由一方在另一方身上做什麼,所以會說work with某人,而不是work on某人,故中文直譯為「一起工作」),愛德華有嚴重的痙攣性腦性麻痺。根據我第一天的觀察,愛德華的言語是幾乎無法讓人了解的,兩隻手臂過度彎曲、貼在胸前,雙掌向內扭轉,步態遲緩而費力,移動時非常緩慢。他從幼年就接受最好的物理治療與所有可能的醫療。
費登奎斯與他一起「工作」時,會讓他躺在附有堅硬墊子的工作檯上,用難以理解但帶著極度關懷、靈巧、聰明與慎重的方式,輕柔移動他的身體。費登奎斯解釋他是運用輕柔、功能導向的動作幫助愛德華的神經系統學習去改變傳送到肌肉組織的訊息。幾週後,愛德華的進步簡直就是奇蹟,他的言語變得容易了解,手臂可以放在身體兩側休息,走路也變得更為舒適而有效率。簡言之,他組織自己的整個方式都改變了。我無法理解這種「療癒」是如何發生的,然而所見所聞令我非常興奮、感動。當年年底,我一從柏克萊畢業,就飛到以色列的台拉維夫,走入費登奎斯博士的大門,熱切想要了解他如何創造出我在柏克萊親眼目睹的「轉化」。
《身體的智慧》探討的革命性觀念,可以為費登奎斯與愛德華一起進行的工作提供理論的架構。這些獨特的文章關係到非常多樣化的領域,如神經科學與劇場、心理學與舞蹈、物理治療與音樂、教育與復健,以及嬰兒發展與運動員的表現。
這本書以最溫暖而家常談話的語氣,呈現出費登奎斯對其工作背後的理論最簡潔有力的陳述。此外,你還會發現費登奎斯在訪談中談到柔道在歐洲的早期歷史、他的觀念在劇場表演的應用,以及費登奎斯和以色列知名科學家艾朗.卡吉爾(Aharon Katzir)之間發人深省的對話。
費登奎斯原本是站在物理學尖端工作的科學家,也是大量閱讀、涉獵廣泛的思想家。他在這些文章與訪談中,從物理學、生物學、胚胎學、心理學、語意學和神經科學淬取出許多洞見,對大腦與學習的觀念做出前瞻性的躍進,並得到當代神經科學研究的證實。你會發現費登奎斯總是會向你透露他的思考過程,分享他的邏輯理路,這些思考往往導出令人驚訝的結論。他有時會採取高度抽象或理論性的觀念,然後像魔術方塊一樣轉動,以幫助我們從每一種可能的角度來觀看,而他也幾乎總是向我們顯示出這些觀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意含。有些人可能會把他的寫作風格稱為蘇格拉底式或甚至塔木德式的風格,兩者可能都是事實,但這也呈現出費登奎斯身為嚴謹科學家的背景。當他解構一些非常普通、常見的字眼或概念時,比如「意識」或「思考」或「自我意象」或「能量」或「實現」,他會邀請我們加入,一起用極度清晰的方式思考,這時特別可以看見他的嚴謹科學家背景。這些時刻中,我們見到的是一個具有第一流見識與熱情的分析心靈,要求我們精確地界定我們的用語,並向我們顯示出,對具體細節的這種專注往往會引領我們走上未曾探索的道路。
這本獨一無二的文集裡的每一篇文章和訪談中,常可見到費登奎斯抱持的樂觀態度,他認為我們每一個人,不論遇到什麼環境或具有什麼限制,都有成長、改變、進步,以及更為自主的能力。這個充滿希望的前景並不是一種策略性的說法,而是出於強烈的證據,證據顯示我們的大腦擁有一千億個神經元,但只運用了很小的一部分,其餘部分都可用來學習新的動作、感受、思考與行動的方式。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