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理學傳統上,將宇宙分為形上與形下兩層。氣論除重視元氣與太極,心性與氣質的論述外,亦注意到由無「而」有,由微「而」著的作為中介階段的「而」。中介的「而」指精神魂魄。神魂為元氣的生生不測之妙,精魄為感官的無形作用。元氣透過神魂、精魄的階段,漸凝漸滯而為人物。於是元氣、神魂、精魄在人而為人之體質。因氣化萬端所以氣質亦各各有異,而性為善或為惡之論紛呈。人要復歸元氣,便逆向逐步消泯精魄、神魂的限制,可上達元氣之道。本書即著重詮釋由元氣太極,陰陽五行、神魂、精魄、凝結、氣種有定、幾、性、心、情等體段,進而構建一整體的氣論模式。
目錄
緒言 1
壹 周敦頤《太極圖說》的氣論 1
一 前言 1
二 儒、道共法的氣化論 2
三 氣即太極 8
四 由理氣合、理氣分說圖 16
五 五層實是一層 21
六 結語 26
貳 論張載的「氣質之性」及其譜系的開展──由分解與圓融二義為詮釋進路 29
一 前言 29
二 張載的氣質之性 30
三 程明道的「生之謂性」 42
四 伊川、朱子的氣質之性 46
五 陽明的「生之謂性」 51
六 以氣為本的氣質之性 53
七 理氣是一的氣質之性 59
八 心理氣是一的氣質之性 62
九 氣質之性的三種惡 67
十 結語 69
參 由氣詮釋司馬光的性情觀 71
一 前言 71
二 性兼善惡 74
三 道情一體 81
四 結論 84
肆 由氣之進路論王安石的性情說──兼及對孟、荀、揚、韓之評論 87
一 前言 87
二 道通一氣 87
三 太極與性 93
四 對孟、荀、揚、韓「性」之批評 96
五 性情一也 101
六 結論 104
伍 由司馬光與王安石「性情觀」的比較,看宋初氣學的面貌 107
一 前言 107
二 道 111
三 性 113
四 情 115
五 結論 119
陸 由氣論張栻的心主性情論 121
一 前言 121
二 太極 122
三 性 127
四 心 131
五 結論 133
柒 羅欽順的「理氣心性」論──以「理氣是一的本體觀」為詮釋進路 135
一 前言 135
二 理一分殊 137
三 理氣為一物 143
四 心性之辨 148
五 心性是一 152
六 結論 158
捌 王廷相的「性者、氣之生理」論 161
一 前言 161
二 性是氣之靈能而生之理 162
三 各正性命 173
四 性有善有不善 183
五 結語 194
玖 吳廷翰「以氣即理,以性即氣」的思想 195
一 前言 195
二 氣 196
三 道 202
四 理 210
五 太極 217
六 陰陽 224
七 性 228
八 心 239
九 結語 245
拾 陽明心學與氣學的關涉及開展──兼及與羅欽順論學之書信 247
一 前言 247
二 良知合著氣說 248
三 良知即太極 254
四 心與氣通以別仙佛 257
五 欽順對陽明三個疑問 259
六 結論 266
拾壹 陳確的性善論與明清氣學 269
一 前言 269
二 道即日用 270
三 工夫即本體 275
四 氣性善 280
五 氣情才皆善 286
六 理在欲中 289
七 擴充盡才以全性 294
拾貳 戴震的氣化整體論 303
一 前言 303
二 氣化之整體 303
三 氣質之性 312
四 氣之精爽為心 323
五 合內外之學 327
六 結語 332
拾參 焦循《孟子正義》的氣論 333
一 前言 333
二 天 334
三 氣性 337
四 性善 341
五 氣性善 343
六 情欲才 345
七 性相近 349
八 心 351
九 結語 354
拾肆 呂緝熙「氣生於氣」之思想 357
一 前言 357
二 氣生於氣 358
三 理乃氣之理 364
四 道即氣之作用 370
五 性情皆心 372
六 性即氣質之性 375
七 性相近 385
八 結語 393
壹 周敦頤《太極圖說》的氣論 1
一 前言 1
二 儒、道共法的氣化論 2
三 氣即太極 8
四 由理氣合、理氣分說圖 16
五 五層實是一層 21
六 結語 26
貳 論張載的「氣質之性」及其譜系的開展──由分解與圓融二義為詮釋進路 29
一 前言 29
二 張載的氣質之性 30
三 程明道的「生之謂性」 42
四 伊川、朱子的氣質之性 46
五 陽明的「生之謂性」 51
六 以氣為本的氣質之性 53
七 理氣是一的氣質之性 59
八 心理氣是一的氣質之性 62
九 氣質之性的三種惡 67
十 結語 69
參 由氣詮釋司馬光的性情觀 71
一 前言 71
二 性兼善惡 74
三 道情一體 81
四 結論 84
肆 由氣之進路論王安石的性情說──兼及對孟、荀、揚、韓之評論 87
一 前言 87
二 道通一氣 87
三 太極與性 93
四 對孟、荀、揚、韓「性」之批評 96
五 性情一也 101
六 結論 104
伍 由司馬光與王安石「性情觀」的比較,看宋初氣學的面貌 107
一 前言 107
二 道 111
三 性 113
四 情 115
五 結論 119
陸 由氣論張栻的心主性情論 121
一 前言 121
二 太極 122
三 性 127
四 心 131
五 結論 133
柒 羅欽順的「理氣心性」論──以「理氣是一的本體觀」為詮釋進路 135
一 前言 135
二 理一分殊 137
三 理氣為一物 143
四 心性之辨 148
五 心性是一 152
六 結論 158
捌 王廷相的「性者、氣之生理」論 161
一 前言 161
二 性是氣之靈能而生之理 162
三 各正性命 173
四 性有善有不善 183
五 結語 194
玖 吳廷翰「以氣即理,以性即氣」的思想 195
一 前言 195
二 氣 196
三 道 202
四 理 210
五 太極 217
六 陰陽 224
七 性 228
八 心 239
九 結語 245
拾 陽明心學與氣學的關涉及開展──兼及與羅欽順論學之書信 247
一 前言 247
二 良知合著氣說 248
三 良知即太極 254
四 心與氣通以別仙佛 257
五 欽順對陽明三個疑問 259
六 結論 266
拾壹 陳確的性善論與明清氣學 269
一 前言 269
二 道即日用 270
三 工夫即本體 275
四 氣性善 280
五 氣情才皆善 286
六 理在欲中 289
七 擴充盡才以全性 294
拾貳 戴震的氣化整體論 303
一 前言 303
二 氣化之整體 303
三 氣質之性 312
四 氣之精爽為心 323
五 合內外之學 327
六 結語 332
拾參 焦循《孟子正義》的氣論 333
一 前言 333
二 天 334
三 氣性 337
四 性善 341
五 氣性善 343
六 情欲才 345
七 性相近 349
八 心 351
九 結語 354
拾肆 呂緝熙「氣生於氣」之思想 357
一 前言 357
二 氣生於氣 358
三 理乃氣之理 364
四 道即氣之作用 370
五 性情皆心 372
六 性即氣質之性 375
七 性相近 385
八 結語 393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