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國共內戰,國民黨失敗是歷史的必然。因為在抗戰期間,日軍的真正對手是國軍,日軍盡其全力,要消滅國軍,中共軍隊微不足道,根本不在日軍眼中裡。所以中國共產黨實施毛澤東之「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之策略,日本投降時,中共在西北控制大約一百個縣,人口將近一億人。
日本投降之後,俄國將所接收之日本關東軍武器裝備等交給林彪第四野戰軍,由東北南下,與被日軍打得慘破不堪的國軍展開國共內戰。而且,國軍總參謀次長是共產黨間諜,指揮國共內戰國軍優勢時叫共軍趕緊逃;國軍弱勢時,令共軍將其剿滅。胡宗南將軍公子,曾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之胡維真告訴我說,他父親曾經告訴他:胡宗南報告老總統之作戰,全部打敗仗,自己決定所打的都打勝,這證明了共諜劉斐之關鍵角色和真面目。這方面的論述,國史大師蔣永敬教授之『蔣介石毛澤東的談打與決戰』(民國103年1月,台灣商務印書館)一書,寫得非常客觀而詳細。此外,毛共之文藝宣傳奏功,許多青年學生跟著中共跑,棄國民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而部分國民黨大官之貪污,也是國民政府失去大陸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述各種各樣因素使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一敗塗地。
難怪戰後毛澤東接見日本社會黨委員會長佐佐木更三一行,佐佐木對於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中國一事向毛澤東道歉時,毛澤東反而說,你不但不必道歉,我還要感謝日本軍國主義者,如果沒有日本人打中國,我們老早就被蔣介石消滅了…。可見日本軍國主義者替中共打倒了國民黨,使中共在國共內戰中取得勝利。所以我說,國共內戰,國民黨失敗是歷史的必然。
目錄
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文燮將軍序 . . . . .. . . . . . . . . . .2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主委陳鵬仁博士序 . . . . . . . . . . .7
自序. . . . . .. . . . .9
導言-天下大事一局棋. . . . . . . . . . . . . . . .18
第一章 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的兩黨布局 . . . . . .21
第一節:從聯俄容共到國共合作. . . . . . . . . . .22
第二節: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容共狀況 . . . . . . . . .. . . . . .24
第三節:創立黃埔軍校建立黨的革命軍不能不用蔣介石 . . . . . . . . .26
第四節:黃埔軍校是國民革命軍的發源地:
從萌芽到成長共黨隨之紮根 . . . . . . . . . . . . .31
第五節、共產第三國際與中共掌握了國民革命軍的命脈與蔣中正
的反擊. . . .41
第六節、從中山艦事件、黨政改組到發動北伐 . . . . . . . . . . . .45
第七節、清黨與「寧漢分裂」到第一次國共合作告終 . . .. . . . .52
第二章 兩次國共合作之間的奮戰 . . . . . . .59
第一節、中共從農民暴動到「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 . . . . . . . .60
第二節、中共從城市工人革命路線轉變為農村農民革命路線…………..62
第三節、五次圍剿與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 . . . . . . . . . .67
第三章 西安事變與國共二次合作的演變 . . . .77
第一節、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與西安事變的形成 . . .. . . . . . . . . . . .78
第二節、國共兩黨的秘密接觸與談判. . . . . . . . . .81
第三節、國共談判在蘇共操控之下曲折多變 . . . . . . . . . . . . . .84
第四節、蔣與蘇、共間的矛盾鬥爭及無張的知終導致張的劫蔣行. . . . . . . .89
第五節、西安事變對全國的影響及蔣脫險歸來內幕 . . . . . . . . . . . . .94
第四章 第二次國共合作與抗日戰爭. . . . . . . . . .105
第一節、中共合作抗日的真正意圖. . . . . . . . . . .107
第二節、中共發表共赴國難宣言. . . . . . . . . .109
第三節、中共「七分發展、兩分應付、一分抗日」真相 . . . . . . .114
第一款、從太原會戰分析. . . . . . . . . . . . . . . . . .116
第二款、中共「七分發展」與其抗戰基本任務─發展根據地和擴
大紅軍 . . . . . . . . . . . . . . 125
第三款、以「國共合作」抗日為名的山西根據地發展過程 ………….. 126
第四款、以合法的政治手段和非法的武力攻奪併用,在華北建立紅
政權與根據地. . . . . . . . . . . . . . . . . .134
第五款、山東的「摩擦」與中共的奪權策略 . . . . .. . . . .146
第六款、新四軍事件與中共向華中擴展 . . . .. . . . .152
第五章 抗戰勝利前後國共雙方的戰略佈局. . . . . . . . . . . . . . . . .165
第一節、國共雙方勝利前和平與戰爭對立佈局的決策過程 . . . . .166
第二節、抗戰勝利後,雙方和戰對立佈局與協商談判 . . . . . . .178
第三節、馬歇爾使華調處與政治協商會議. . . . . . . . . .197
第六章 國共內戰-戡亂對「解放」戰爭 . . . . . . . . .205
第一節、「師出有名」與「師出無名」的交戰 . . . . . . . . . .206
第二節、國共雙方戰爭與戰略態勢評比. . . . . . . . . .209
第三節、國共四大會戰(戰役)的戰史評述 . . . . . . . . .216
第一款、魯南作戰(共軍萊蕪戰役) . . . . . . . . .216
第二款、遼西會戰(遼瀋戰役). . . . . . . . . .218
第三款、平津會戰(平津戰役). . . . . . . . . .. . . . . .223
第四款、徐蚌會戰(淮海戰役). . . . . . . . .228
第四節、國民政府向台灣轉進的戰略. . . . . . . . .238
第七章 總結論 . . . . . . . . . . . . . . . . 241
序/導讀
序
李啟明將軍的大作《被掩蓋的歷史真相》,是追述「兩次國共合作的歷史真相」,與拙著《中國抗日戰爭真相》相呼應,甚有價值。
李將軍為什麼從兩岸及國際已解密或揭密的資訊中追尋真相呢?因為這是中華民國,也是中華民族興亡的大事,都被大陸的宣傳扭曲了史實,讓後代子孫錯認了大是大非的真理,盲目地貶抑了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及蔣委員長,孤軍奮戰,艱苦獲致的東征、北伐、抗戰的輝煌勝利,與對國家民族的偉大貢獻。所以必須翻閱舊檔案,認證解密的新資訊,找出足以明確辯證大是大非的歷史真相。韓非子有言:「安危在是非,不在強弱」,偉哉斯言!
李將軍是參加反侵略的抗戰,和「內戰」戡亂,兩場戰爭的黃埔老同學,也是國民革命軍的一員。箇中最使他經一甲子不能釋懷的就是國民革命軍八年抗戰、犧牲奮戰,以極劣勢兵力,終能擊敗優勢兵力的強敵日本,榮獲最後勝利。使中華民國躍登世界四強之一的地位;收復了日軍侵佔的一切失土;廢除了各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國軍應該人人都是受國人崇敬的民族英雄。然而卻在抗戰勝利後的戡亂內戰中一敗塗地,甚至被污為失去大陸的「民族罪人」!
以李將軍在本書中的研究,認為關鍵問題就出在「兩次國共合作」,尤其第二次合作,中共是高舉「合作抗日、統一戰線」的大旗,卻做了八年的反蔣奪權鬥爭的內戰戰爭準備。抗戰初起,蔣委員長全神貫注在抗日戰爭指導上,誠心「停止剿共,合作抗日」,並親自兼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指導淞滬會戰。然而毛澤東卻在其洛川會議中警告會眾:「不要為愛國主義所迷惑,不要到前線去充當英雄;(我們)主要任務是擴充八路軍的實力,並在敵人(日軍)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抗日游擊根據地。」會中並決定了抗戰總方針是「為了發展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我們黨必須嚴格遵循的總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得違背這個總體方針」。
這一個總方針的重點當然是「七分發展」,不過實際執行的程度卻是百分之百的。「一分抗日」不過是象徵性,而短暫的。例如平型關戰鬥,完全供中共「打小仗、大宣傳」用,惟在宣傳上卻是持久不變的。「二分應付」,是不用武力的,經常利用媒體、書信等向國民黨中央、政府機構,表達中共對「合作抗日、統一戰線」的堅持。最能表達柔軟身段、低姿態的,還是周恩來親撰,並在民國26年9月22日的廬山會議中親自呈給蔣委員長的「共赴國難宣言」,內含具體而足以代表共產黨向國民黨中央輸誠的「四項諾言」。其中第四項與本書最有關係:「四、取消紅軍番號名義,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這是最能代表中共恪遵「合作抗日、統一戰線」的一項諾言。但卻未遵守並反其道而行。
至於「七分發展」是中共抗戰期間的主要任務,包括發展敵後根據地(最後擴展為內戰的「戰爭面」),和發展紅軍武裝力量。這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在發展敵後根據地最成功的是山西根據地。根據中共的歷史經驗記錄:「抗戰開始的時候,閻錫山同共產黨已經建立起統一戰線關係。共產黨通過犧盟會在山西打著閻錫山的旗號,廣泛發動組織民眾進行『抗日活動』,開闢創建抗日根據地。」在山西對紅軍武裝力量的發展方面,中共最大的收穫還是以「國共合作」名義,把閻錫山辛苦建立起來的四萬多新軍,悄悄的編入了18集團軍。
中共六中全會,決議要從山西根據地向東發展,到河北、山東建立根據地,但河北、山東方面中央軍留置三分之一部隊於敵後游擊,並發展有地方民間游擊隊,計有數十萬之眾。但中共又不願放棄「國共合作與統一戰線」的羊皮外衣,所以決定向河北、山東發展前,先向國民政府中央領袖蔣委員長輸誠,以表達他們對國共合作抗日的忠心不二,於是毛澤東依其向六中全會的長篇報告(全文106頁),摘要寫給正在武漢指揮武漢會戰的蔣委員長的信件(於民國27年9月29日由周恩來面呈蔣委員長)。信中極為恭敬、讚譽,但部隊進入河北、山東卻專門製造摩擦,襲擊殲滅國軍軍政單位。徐向前有所謂「先斬後奏」或「斬而不奏」的說詞,楊尚昆並曾說「反對頑固勢力的鬥爭」「要作到有理、有利、有節的政治藝術,即消滅了國民黨,還要國民黨有苦說不出。」
中共的抗戰是以「合作抗日、統一戰線」為口號,採取「自主作戰」全力發展其敵後根據地,初期國民政府雖不滿意其行為,但仍未高估其發展。直到華北:晉、冀、魯、察、豫北、蘇北、陝北等地,已布滿根據地,並開始向華中發展時,首先發生了新四軍事件,軍事委員會在忍無可忍的狀況下,制裁了新四軍,逮捕軍長葉挺。但惹來全國輿論及英美盟邦的「撻伐」。最後中共不但重編了新四軍,而且從此控制了華中大片根據地,增長了敵後中共的氣勢,公開要求與國民政府隔江分治。
所以李將軍在評比國共雙方內戰的「戰爭與戰略態勢」中,關於中共的所有極有利態勢(國民革命軍的極不利態勢)都是因為中共從敵後游擊根據地,擴大發展成全國全面性的「戰爭面」所造成。在此有關政、經、心之戰略及大戰略方面,由於受戰爭面影響較少,可以不談。僅就其軍事戰略及野戰用兵戰略,以孫子兵法的觀點簡明評比如下:
一、「以虞待不虞者勝」:國軍無戰備,共軍有八年戰備(以發展戰爭面為主)。
二、「致人而不致於人」者勝:國軍從「綏靖」到「戡亂」皆以被動的保衛各大城市為主。共軍以其戰爭面為根據,以「先處戰地之利」主動取攻勢,以擊滅國軍有生力量為主。所以就國共雙方整體戰爭而言,是被動對主動的。國軍在被動狀況下一切戰略戰術都不能發揮功能。
三、國軍(被動的)先戰而後求勝;共軍(主動的)先勝而後求戰。(兩軍在中共的戰爭面上開戰,中共已立於「不敗之地」)。
四、兩軍在中共建立的戰爭面上交戰,中共佔三大利益:
(一)中共有全民後勤支援,不受補給線的限制,國軍則相反。
(二)中共有可靠的面式情報網與反情報的結合,在用兵上可以創造無形有利態勢,而國軍只能被動的以有形態勢應戰。
(三)共軍部隊保有戰略行動之自由,國軍則完全沒有自由,這是戰爭面的總和效應,包括上述(一)(二)兩項。
基於以上各項戰爭與戰略態勢評比,所以中共在內戰各大戰役中,能做到孫子在虛實篇所說的用兵藝術:(見李將軍在書中所指出的四大戰役評述)。
(一)「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二)「兵因敵而致勝,水因地而致流;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以上是李將軍對兩次國共合作歷史真相的分析,完全是從戡亂失敗的痛苦經驗中得來的教訓與靈感,彌足珍貴。故樂為之序。
王文燮謹誌
序
李啟明將軍的大作《被掩蓋的歷史真相》,是追述「兩次國共合作的歷史真相」,與拙著《中國抗日戰爭真相》相呼應,甚有價值。
李將軍為什麼從兩岸及國際已解密或揭密的資訊中追尋真相呢?因為這是中華民國,也是中華民族興亡的大事,都被大陸的宣傳扭曲了史實,讓後代子孫錯認了大是大非的真理,盲目地貶抑了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及蔣委員長,孤軍奮戰,艱苦獲致的東征、北伐、抗戰的輝煌勝利,與對國家民族的偉大貢獻。所以必須翻閱舊檔案,認證解密的新資訊,找出足以明確辯證大是大非的歷史真相。韓非子有言:「安危在是非,不在強弱」,偉哉斯言!
李將軍是參加反侵略的抗戰,和「內戰」戡亂,兩場戰爭的黃埔老同學,也是國民革命軍的一員。箇中最使他經一甲子不能釋懷的就是國民革命軍八年抗戰、犧牲奮戰,以極劣勢兵力,終能擊敗優勢兵力的強敵日本,榮獲最後勝利。使中華民國躍登世界四強之一的地位;收復了日軍侵佔的一切失土;廢除了各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國軍應該人人都是受國人崇敬的民族英雄。然而卻在抗戰勝利後的戡亂內戰中一敗塗地,甚至被污為失去大陸的「民族罪人」!
以李將軍在本書中的研究,認為關鍵問題就出在「兩次國共合作」,尤其第二次合作,中共是高舉「合作抗日、統一戰線」的大旗,卻做了八年的反蔣奪權鬥爭的內戰戰爭準備。抗戰初起,蔣委員長全神貫注在抗日戰爭指導上,誠心「停止剿共,合作抗日」,並親自兼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指導淞滬會戰。然而毛澤東卻在其洛川會議中警告會眾:「不要為愛國主義所迷惑,不要到前線去充當英雄;(我們)主要任務是擴充八路軍的實力,並在敵人(日軍)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抗日游擊根據地。」會中並決定了抗戰總方針是「為了發展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我們黨必須嚴格遵循的總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得違背這個總體方針」。
這一個總方針的重點當然是「七分發展」,不過實際執行的程度卻是百分之百的。「一分抗日」不過是象徵性,而短暫的。例如平型關戰鬥,完全供中共「打小仗、大宣傳」用,惟在宣傳上卻是持久不變的。「二分應付」,是不用武力的,經常利用媒
試閱
何以國共既「合作建校、建軍」、「合作北伐」、「合作抗日」,怎會陷國民革命軍於「孤軍奮戰」呢?甚至抗戰勝利後的「內戰」中,連二次大戰的盟友美國,也放棄了對我們國民革命軍的同情與支援。轉而公開同情並讚揚共產黨的「革命鬥爭」,使得並未參加二次大戰聯盟抗日的中共軍隊,卻能在美國的盟友蘇聯支援下,澈底擊敗孤軍奮戰的國民革命軍,奪得中國政權。而且使憑犧牲奮戰終獲抗戰勝利的國民革命軍、勇敢善戰的民族英雄,一夕之間變成了「殘兵敗將」甚至被污為失去大陸的「民族罪人」。
為什麼?筆者願以黃埔老同學(21期90高齡),也是國民革命軍一分子的身份,為讀者解答這個複雜而令人痛心的問題。筆者試從1924(民13)年,國父孫中山提出「聯俄容共」政策起,並在國共(蘇)合作之下,建立了黃埔軍校與國民革命軍以發動北伐之戰,展開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合作」本是好事,而且是國父深切期望的,但它卻使中國國民黨在理念上造成左右兩派的分裂,且終導致全黨組織上的「寧漢分裂」,影響所及、全國震動,蔣總司令下野,北伐中止,國民黨不得不於民國16年發動「清黨」,政府並與蘇聯斷交,終止了第一次的國共合作,國民革命軍隨後不得不孤軍奮戰繼續完成北伐統一任務。
清黨後,中共開始擴大叛亂,從南昌暴動到佔領江西井崗山,從落草為寇到建立蘇維埃政府,形成國中之國;且與日本侵華行動相呼應.形成嚴重的內憂外患威脅。蔣委員長乃宣示「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決心發動武力剿共,但經江西一至四次圍剿,一方面對共軍的作戰特性認識不清,二方面受日軍侵華行動所影響,致四次圍剿均未奏效,反造成莫大損失。經研究後,決改變戰略,以政治、經濟、心理,配合軍事戰略,先以強大兵力對江西形成戰略包圍,然後以攻勢圍堵戰略,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逐漸縮小包圍圈,終迫使共軍喪失機動及生存空間,乃率殘餘勢力突圍西竄,抵陝北拘處於一隅之地,但也累積成了國共之間的「深仇大恨」。
此時日軍侵華,已從東北到華北,步步進逼;但剿共戰事卻到了不可能澈底殲滅共軍的狀況,因為若繼續追剿,毛澤東勢必退向蒙古,公開接受蘇聯第三國際的支援。同時蘇聯已主動向蔣委員長提出秘密談判「停止剿共、合作抗日」,並以軍事援助中國抗日的優厚條件促成談判成功。就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受中共利用,引誘蔣到西安視察,乘機劫持蔣。毛本欲殺蔣報仇,後經史達林基於蘇聯利益-必需蔣領導抗日,以牽制日本,乃迫毛釋蔣以達成原已談判成功的「停止剿共,合作抗日」,但毛澤東仍宣稱是他「逼蔣抗日」策略的成功。
不過,無論如何宣傳,但總是從此展開了「國共二次合作」,蔣委員長於7月17日在廬山發表「停止剿共,合作抗日」宣言,毛澤東於是高舉「合作抗日、統一戰線」的大旗,進行了八年的「假合作抗日、真反蔣奪權」的備戰行動。抗戰初起,中共在洛川會議1937(民26)年8月25日中,決定了抗戰指導方針,但有公開的與秘密的兩種;公開的是用來「應付」國民政府和欺騙一般民眾的,例如由周恩來執筆的「共赴國難宣言」(含有名的『四項諾言』重點為:『實現三民主義;取消推翻國民黨的行動;撤銷蘇維埃政府;取消紅軍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待命抗日』),和毛澤東起草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等。至於秘密的,我們從事後中共解密資料中,選取兩段「毛澤東言論」做代表性的說明:
一、「為了發展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我們黨必須嚴格遵循的總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得違背這個總體方針。」所謂「一分抗日」,不過是象徵性的抗日行動,例如「平型關戰鬥」,規模雖小,卻要「小打仗,大宣傳」。至於「二分應付」是不用武力的,例如不斷表達「合作抗日,統一戰線的誠意,及效忠國民政府,擁護蔣委員長的宣傳等」。其重點是「七分發展」,一是發展敵後游擊根據地;二是發展壯大武裝力量,這兩種又是相輔相成的。
二、「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避開與日本的正面衝突,繞到日軍後方去打游擊;要想辦法擴充八路軍,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要千方百計的積蓄和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對政府方面(按即國民政府)摧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要以各種藉口予以推拖,只有在日軍大大殺傷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奪取國民黨的政權。」
從以上兩則毛澤東言論,我們可以十分肯定的說:八年抗戰,毛澤東「假合作抗日」之名,做了八年的戰後奪權內戰的戰爭準備。蔣中正則為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率國民革命軍孤軍奮戰,經八年持久、消耗、犧牲,雖嬴得艱苦勝利,但孫子曰:「久暴師,則國用不足,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孫子好像在2500年前就對中共乘國民黨抗戰疲弊,一舉奪取政權,提出預言。
1945(民34)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國民黨、國民革命軍)和全國民眾,正展開狂熱地慶祝勝利活動,沒有人想到血淋淋的內戰就要臨頭。
日本先於8月10日,向盟國發出請降書,願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蘇聯卻提前於8月8日夜,得悉此一情報,乃突然(自謂依雅爾達密約)對日宣戰,並進軍「中國東北」(日本關東軍尚未接獲投降命令)。毛澤東趁此發表一紙聲明稱:「由於蘇聯這一行動,最後戰勝日本侵略,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到來了,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猛烈地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全國人民必須注意制止內戰的危機,努力促成民主聯合政府的建立」。
接著朱德於8月10日,以「中共延安總部總司令」名義,連續發布「七道命令」給中共駐各地部隊,分路向淪陷區進發,搶接收、搶地盤、以原游擊根地為基礎、擴大解放區、擴大「戰爭面」。無視中央軍事委員會「就地待命」之命令,並於8月17日,又以朱德名義向國民政府提出六項要求,霸道地要求接收權、受降權,有權選出代表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並要求召開各黨派會議成立聯合政府,開始實行一切政治、經濟之民主改革。還有最讓人好笑的,竟然要求蔣委員長制止內戰,真是做賊的喊捉賊。
然而就在這些無理要求的狀況下,國共雙方展開和平談判;政府及軍政各界、尤其一般民眾對國共和談,無不寄以和平厚望,然而中共卻是利用和談,進行他邊談邊打的內戰行動。美國一方面參與和談,一面向政府施壓,「如果政府無誠意和談,一旦引起內戰,則停止一切美援」,所以政府陷於「和既不得,戰亦不能」的狀態下,聽任中共在各地製造「摩擦」轉嫁國軍,在此期間,居然被中共以此手段搶佔了200多座大小城鎮。尤其東北地區,在蘇俄掩護並扼阻國軍接收東北的強力干預下,赤化了東北的鄉村,孤立了各大城市。當美國馬歇爾特使看透了蘇聯的企圖,乃轉而令其海軍支援國民政府向東北運送部隊,但已遲了。事實上毛澤東已於1946(民35)年7月9日下達了全面叛亂的攻勢部署命令。而蔣中正直到1948(民37)年5月20日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之後,應國民政府國務會議於7月18日通過全國總動員方案,才算戡亂戰爭正式開打。而毛澤東居然又於1947(民36)年10月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也等於他的正式宣戰。
筆者特在此作詳細的國共雙方戰爭與戰略態勢評比,並引證孫子兵法,說明國共雙方是無備對有備;被動對主動;先戰而後求勝,對先勝而後求戰;無民眾組織與支援,對嚴密全民組織的「戰爭面」支援;以及由此延伸的有情報與反情報對無情報與反情報;有全民後勤支援,對無後勤支援。以至於政治、經濟、心理方面的態勢,綜合而為被動的「形以應形」對「無形而制形」的用兵藝術。中共這些優勢,都來自他抗戰總方針的「七分發展」-擴大發展紅軍武裝力量,與發展敵後游擊根據地,後者尤為制勝關鍵。
最後還得說明,本書之寫作宗旨,並非欲加深兩岸仇恨,而是希望兩岸人民與執政者,瞭解兩黨兩次合作的歷史真相後,能放下仇恨,如今兩黨雙方當時的領導人皆已作古,我們不能讓八、九十年前的蔣毛仇恨永遠延讀下去,應該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利益,真誠再合作,一圓民族復興壯大的「中國夢」。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