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有人說,變老不是一個過程,而是在某一個瞬間,突然意識到自己真的「老了」。
拿掉年齡、外貌、體能變化,我們都是最普通、最一樣的「人」,同樣渴望有品質的生活、受到尊重,以及被愛。
長期關注高齡政策的周傳久,走訪各國實際觀察、體驗照顧觀念與方法,帶給臺灣長照領域更多想像空間。
‧日本由「照顧經理」執行長照任務,背景多元,可能是牙科助理、柔道整復師、視能訓練士、指壓師等,必須有五年工作經驗,通過醫學常識、一般常識、法律知識等考試,試後接受訓練、每兩年再進修,才得以具備資格;評估客戶時,照顧經理與主治醫師的評估與意見,將一起送至專業評估小組,過程嚴謹又細緻。
‧以色列輔具借用中心「撒拉之手」有近三百種輔具,包括:氧氣筒、床、拐杖、輪椅、生活用品等,以低廉租金或購買金,在全國流通;若需長期使用、購買,則可至「米勒巴」諮詢,該機構除職能、物理、語言、呼吸等各種治療師參與,還有國防科技武器專家以志工身分協助研發個別化輔具。
‧瑞士「時間銀行」,建立初老志工服務高齡長輩模式,互助完成洗衣、買菜等事,交換所長得到回饋。透過機構專業媒合配對,提供適切服務,增加生活中的人際相處,並同時肯定自我能力。
作者也針對臺灣照顧領域現況提出建言,綜合國內外經驗,希望臺灣發展因地制宜的照顧模式,營造令人嚮往的高齡友善社會。
目錄
推薦序
你想要什麼樣的老後生活呢?/蔡淑鳳
保有尊嚴 活躍老化/王英偉
媒體的「長照傳教士」/曹文傑
以人為中心的照顧文化/簡月娥
從「腳」開始的長照反思/邱家宜
「願意多做一點」的服侍精神/高英茂
好評推薦
林依瑩、陳乃菁、余嬪
Chapter1 建立照顧新思維
1.自己的健康自己顧
2.熟年要理人生福
3.同理心啊!同理心
4.如何突破長照屎尿情結
5.照顧不是軍隊管理
6.打破病房式長照思維
7.高齡就業新思維
8.高齡者的性倫理
9.安樂死,真安樂?
Chapter2 兼顧生理與心理
1.嚇壞荷蘭護理師的「臺灣腳」
2.請重視老人的腳
3.吃飯可以配豆腐乳嗎?
4.美食與健康如何兼顧?
5.非藥物照顧的重要性
6.專職活動帶領者 啟動老人心
7.荷蘭農場善用自然療癒 失智、休養一起來
Chapter3 改善機構制度與照顧者素養
1.創造多贏的丹麥急後照顧
2.芬蘭機構改造教練分享I:從換位思考開始
3.芬蘭機構改造教練分享II:長照機構的訓練課程
4.挪威失智照顧創新實驗
5.專業養成落實長照新制
6.從歐洲照顧經驗看臺灣社區安寧照顧
7.與失智者溝通的關鍵
8.溝通不良如何做好照顧服務?
9.照顧者的「專業言語」
10.有感居服品質首重溝通
11.推長照靠社政、衛政合作
12.長照評鑑大點評
Chapter4 點亮生活價值
1.芬蘭家族月曆:凝聚家族向心力
2.誰掐住失智者的生命力?
3.聖加侖仿古嘉年華:宗教改革傳承生活價值
4.奧地利遊博物館:從糞便塗牆到學古畫
5.樂齡教學有竅門
6.自給自足的樂齡大學
7.銀髮志工體系大挑戰
Chapter5 走訪各國集思廣益
1.日本:「照顧經理」與嚴謹的評估制度
2.以色列:重視跨域合作 輔具物美價廉
3.奧地利:護理之家重視失智失能生活自主權
4.芬蘭:長照升級典範 長輩們的第二個家
5.荷蘭:失智友善訓練公司掀幸福效應
6.瑞士I:聖加侖時間銀行現場直擊
7.瑞士II: 民營時間銀行重建鄰里互助精神
8.瑞士III:聖加侖快樂旅館 有愛關懷 服務無礙
後記
序/導讀
序
你想要什麼樣的老後生活呢?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
認識傳久兄超過十五個年頭,初遇是在臺灣護理史展的採訪,印象深刻的是周記者不斷會問「為什麼」。十五年來從各種管道,我看見傳久兄對「照顧」這議題鍥而不捨的報導,不只老遠多次往返北歐國家,為能專業報導,還潛入完成「照顧服務」及「照顧管理專員」的正式訓練,對他Crazy探索的行動力,我相信對臺灣「未來的照顧」一定能發揮影響力!
這本書累積他十多年國內外經驗對照顧議題的「看見」與「聽見」。從「建立照顧新思維」、「兼顧生理與心理」、「改善機構制度與照顧者素養」、「點亮生命價值」及「走訪各國集思廣益」分為五章共四十三節,內容以國內外交流的「對話」及「實例」鋪陳對失能與失智議題中「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運用「同理心」與「溝通」解決問題,並指出「如何透過有效的教與學」才能讓照顧在人力及財力的限制上找到出口,倡議「照顧」意義的反思與練習!
看完這本書,讓我想起在比利時訪問Hilda Van Hoolst(何華珍)護士修女的場景,她二十六歲來臺灣從事護理工作,比利時到臺灣約九千五百八十五公里,她在臺灣五十三年。二○一三年返回比利時天主教聖母聖心傳教修女會(Zusters Missionarissen De Jacht, Cultes)。該修女會目前約有一百五十位修女,都是年輕時到各國奉獻,年老返家安養。一百五十位修女年齡介於七十九至九十九歲,以自我照顧為主,其中約百分之三十需要被照顧,由教會派人支援照顧,但修女們也互相照顧,何修女已八十多歲,負責四十二位失能失智比較嚴重的修女。她說:「我每天幫忙巡視修女們的健康狀況,了解她們的需求,協助協調問題處理。」修女院的照顧情境比家更像家,比社區更像社區,是平靜、自然又安心的住所!何修女說她很思念臺灣,臺灣很美麗,希望帶給臺灣護理姐妹一句話:「一定要快樂做護理工作!」
臺灣正面臨快速老化,加上少子化衝擊,讓「照顧議題」備受關注與挑戰。我喜歡這本書提到的幾個重要觀念:照顧的目的是為支持生活品質,所以照顧的原則是協助被照顧者維持獨立。什麼是照顧?或許要從認識自己開始,每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的老年負責,自我照顧是一種公民素養,我們需要更多「未來式思考」與「設計式對話」,想想什麼是美好的老年生活?什麼是快樂的一天?而對於照顧與被照顧實務情境中尚未面對的「難」與「結」,我們需要用「換位思考」,用討論來解題。另外本書提到的「未來委員會」的政策設計、機構評鑑創新及失智教育系統,也讓我特別有感,因為衛福部照護司的相關政策也有類似的理念與行動正在進行式翻轉中!
專業生活化,照顧專業化,讓我們一起透過學習與教育持續反思與行動,共創美麗的未來式!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