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

字在江湖,必有迴響
固定
版型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294
    42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臺灣的出版史上有許多傳奇,

他們或獨自練功、或義氣結盟,有時還須共同抵抗強權,

猶如闖蕩江湖的高手——滿懷經綸、渾身膽識!

 

字在江湖,必有迴響

16篇專文+6篇特寫,22位作者合寫的島嶼未竟之書

 

出版,即是向世間推廣一本書。因為字是作者思想的化身,當文字經由編輯出版,便能聚集同志,引起海嘯。臺灣的出版史,從壓抑到自由,真的不容易;臺灣的出版人,相濡以沫、相忘江湖,只為文字的存在——這種名為「出版」的勇氣,必須致敬。

 

《出版島讀》回顧清領至日治、冷戰前期、冷戰後期,以及九○年代《著作權法》修訂以來等四個歷史階段的江湖風雨,並指認前行者的百年追求之路。二十二位作者以臺灣重要的人文出版事件、代表性出版社/出版人與其成果為核心,描繪臺灣人文出版的面貌,繼之以文學、哲學、人文思潮之出版社、雜誌刊物、報紙副刊等載體為範圍,同時介紹出版史上獨特而不可忽視的「出版現象」,綜合呈現此一議題的時代意義,導讀人文出版在這座島嶼從禁錮到開拓的故事。

 

作者

編者簡介

 

張俐璇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博士,現任臺大臺文所副教授、文化研究學會祕書長。曾任台灣文學學會創會祕書長、《台灣男子葉石濤》紀錄片企劃、《台灣文學英譯叢刊》第五十期客座主編。研究領域為戰後臺灣文學場域、白色恐怖時期文藝報刊。著有《兩大報文學獎與台灣文學生態之形構》、《建構與流變:「寫實主義」與臺灣小說生產》,並與臺大臺文所研究生合作桌遊《文壇封鎖中》,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

 

策劃單位簡介

 

國立臺灣文學館

 

臺灣文學的發展,從早期原住民、荷西、鄭氏、清領、日治、戰後,世代更迭,族群交融,累積大量文學作品,孕育出豐厚多元的內涵。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我國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除蒐藏、保存、研究的功能外,更將透過展覽、活動、推廣教育等方式,使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

 

作者簡介(依文章順序排列)

 

蘇碩斌

 

現任臺大臺文所教授。臺大社會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研究領域為文學社會學、臺灣文化史、非虛構寫作等。著有《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專書、期刊論文〈文學的時空批判:由〈現此時先生〉論黃春明的老人系列小說〉等文章,另主編《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與張文薰)及《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譯有《博覽會的政治學》(共譯)、《媒介文化論》、《都市的社會學》等作品。

 

蔡易澄

 

東華華文系畢業,現就讀臺大臺文所博士班。碩士論文《千禧年後台灣文學社群的生產與介入——以「小說家讀者」為觀察核心》獲楊牧文學獎。著有〈葉笛與他的吉他〉、〈楊雲萍與他的戰爭時代〉等臺文館藏品轉譯文章。另曾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打狗鳳邑文學獎、後生文學獎等獎項,預備出版個人第一部小說集。

 

劉柳書琴

 

柳書琴,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專攻日治時期臺灣文學。專著有《荊棘之道》(二○○九)、《殖民地文學的生態系》(二○一二)等二本;編著有《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二○一九)、《東亞文學場》(二○一八)、《戰爭與分界》(二○一一)等三本;共同編著有《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二○○六)、《台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二○○六)、《帝國裡的「地方文化」》(二○○八)等三本圖書。曾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清華大學新進人員研究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中山學術著作獎等、TSAA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牌獎。

 

林月先

 

臺大生化科技系畢業,臺大臺灣文學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碩士論文《殖民地臺灣出版業的誕生:思想戰與「國民╱島民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獲國立臺灣圖書館、文化研究學會等論文獎,改編影視提案《假面的編輯術》(共創)入圍第三屆野草計畫。合著有《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臺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小說、評論散見自由副刊、報導者、放映週報等。

 

張文薫

 

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博士。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臺灣文學史,關注東亞文化交涉、中日臺比較文學,並從事日本近現代文學譯介工作。近年論文〈從「異國情調」到「文人意識」:佐藤春夫之「支那趣味」研究)〉(二○一九),譯作《被擺布的台灣文學:審查與抵抗的系譜》(河原功著、共譯,二○一七)、《花街、廢園、烏托邦:都市空間中的日本文學》(前田愛著,二○一九)。

 

楊佳嫻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研究領域為上海文學文化、文學學與性別、文學與城市等等。並長年擔任臺北詩歌節策展人、性別運動組織「伴侶盟」理事。著有詩集《你的聲音充滿時間》、《金烏》等四種,散文集《雲和》、《瑪德蓮》、《小火山群》等五種。另編有《當我們重返書桌:當代多元散文讀本》、《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等選集多種。

 

張俐璇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博士,現任臺大臺文所副教授、文化研究學會祕書長。曾任台灣文學學會創會祕書長、《台灣男子葉石濤》紀錄片企劃、《台灣文學英譯叢刊》第五十期客座主編。研究領域為戰後臺灣文學場域、白色恐怖時期文藝報刊。著有《兩大報文學獎與台灣文學生態之形構》、《建構與流變:「寫實主義」與臺灣小說生產》,並與臺大臺文所研究生合作桌遊《文壇封鎖中》,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

 

王梅香

 

清華大學社會學博士。目前任教於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同時也是文化研究學會的理事。專業領域是東南亞文化冷戰、文化社會學和藝術社會學。教授「閱讀與寫作」、「藝術社會學」、「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和「報導文學與社區發展」等課程。博士論文是《隱蔽權力: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一九五○—一九六二)》,主要探討美國新聞處在臺港的文化宣傳與文學生產。近幾年,將研究重心轉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與泰國,透過冷戰時期東南亞各國文化冷戰不同個案的比較,回應美國權力在東南亞的運作邏輯。著有〈冷戰時期非政府組織的中介與介入〉(二○二○)。

 

王鈺婷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臺灣戰後女性文學、散文研究及臺港文藝交流。著有專書《女聲合唱:戰後台灣女性作家群的崛起》、《身體、性別、政治與歷史》,編有《性別島讀: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並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31:艾雯》、《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64:鍾梅音》、《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08:郭良蕙》。

 

金瑾

 

清大人社系畢業,主修社會學。清大台文所碩士,研究領域為後殖民與現代性關聯,碩士論文《女作家的越界書寫與現代性想像:以徐鍾珮、吉錚、三毛為例》。

 

金儒農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文化研究學會副祕書長。研究專長有臺灣現當代小說、社會實踐與地方創生、文化研究理論、全球流行文化與產業分析、東亞大眾文學與出版。曾擔任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史數位編纂暨建置計畫(三)」共同主持人、亦曾獲文化部「一一○年度青年創作獎勵」。另以筆名曲辰撰寫評論,散見於近百本出版品。

 

李淑君

 

現任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博士。研究興趣為臺灣文史與性別研究。著有專書《黨外女性的他者敘述與自我敘述:民主與性別的歧義分析》、期刊論文〈國家不想要的人:《超級大國民》的哀悼政治〉、〈一九五○年代白色恐怖左翼女性政治受難者:女性身分、女性系譜、政治行動〉、〈「告密者」的「戰爭之框」:施明正、李喬、鄭清文、葉石濤筆下「告密者」的框架認知與滑動〉、〈言說之困境與家╱國「冗餘者」:論胡淑雯的白色恐怖書寫與政治批判〉等。

 

楊宗翰

 

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並與孟樊合著《台灣新詩史》。曾主編《話說文學編輯》等七部圖書,合編《逾越:台灣跨界詩歌選》等八部圖書,與策劃「台灣七年級文學金典」等五種系列出版品。

 

趙慶華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現為國立臺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南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台南社區大學講師。靜如宅宅,動如肉腳,熱愛汪星人(也愛喵星人),夢想走

目錄

推薦語
導論 合寫島嶼的未竟之書╱張俐璇

在島嶼種字 一八八○—一九四五
1出版的威力——作家必須擁抱不認識的讀者╱蘇碩斌
2識另一種字,印第一份報——《臺灣府城教會報》╱蔡易澄
3大報與小報——一九三○至四○年代的不同通俗與相異流行╱劉柳書琴
4出版也參戰——四〇年代思想戰下的動員商機與啟蒙事業╱林月先
特寫 愛書人西川滿的一天╱張文薫

字的遍地生根 一九四六—一九七八
5國共逆勢下落島生根、風聲鶴唳中無辜牽連——上海出版社來臺之後╱楊佳嫻
6文壇封鎖中——戰後臺灣報刊與文學生產╱張俐璇
7開拓「現代」的版圖——戰後臺灣人文書籍出版與美國角色╱王梅香
8所謂五小——「純文學」,以及文學史的締造╱王鈺婷
特寫 放下嚴肅,走入日常——回看「瓊瑤傳奇」與「三毛旋風」╱金瑾

字的繁花盛開 一九七九—一九九一
9跨越的文學地貌——類型市場的浮現╱金儒農
10禁忌與逃逸——美麗島事件前後的禁書故事╱李淑君
11現實感與小奇蹟——從新興詩刊到文學雜誌╱楊宗翰
12從個人到集團——他們如何用書本改變視界╱趙慶華
特寫 市場從屬——暢銷書排行榜的文學新秩序╱徐國明
特寫 南方從屬——高雄出版的「曙光」與「春暉」╱潘憶玉

寫給未來的字 一九九二—二○二二
13大限年代的愛情——六一二大限與翻譯羅曼史的美好年代╱賴慈芸
14文學書系的誕生與衰落╱黃崇凱
15沒有做不到的出版,也就沒有出版做不到的——臺灣獨立出版、小誌創作的嘉年華時代╱郭正偉
16全球與在地知識共振的時代——新世紀人文出版的典範轉移與挑戰╱陳國偉
特寫 政治、升學與教育理想——五十年來的國文教科書╱吳昌政
特寫 「捌字」(bat-jī)的百年進行曲——臺語文出版的回顧與前瞻╱鄭清鴻

後記 百年出版江湖,持續更新中╱林巾力
作者簡介
展覽資訊
臺灣人文出版大事年表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353187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2025金石強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