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行旅‧地誌‧社會記憶: 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
內容簡介
行旅,幾乎已成為現代人追尋自我、觀看世界的一個名詞,藉由空間的移動,擴大了個人的生活疆界,延伸了想像的界域。地誌則指涉著地方書寫,其間包含了對地方的定位、觀看,乃至於「書寫」及「如何書寫」。至於記憶,則又可視為一種「重要的文化選擇」。行旅記事既有地誌書寫的面向,書寫行旅經驗亦為社會記憶之積累。 本書以行旅、地誌、社會記憶三則向度詮釋王士性之紀遊書寫,並非僅為「專人」研究,而是以其為詮釋座標,透過其地域經驗的書寫,考察其對於人、地關係的思索,並就其治理經驗,思辨漢族與異族的民俗與文化。 王士性之著作《五嶽遊草》、《廣志繹》、《廣遊志》涵蓋了遊記、詩歌、筆記、雜錄,就內容而言則又有方志、行記之質素。在仕宦與世情之網中,王士性跨越了大地山川,演繹日常生活及地理想像,譜寫一曲浪遊之歌;以依違於紀實之筆與抒情之眼的文學表述,開展多重而豐富的文化視野。透過本書之考察與抉發,應可重新審視明代「遊的文學史」,還原王士性一個獨特的位置。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發現」王士性 * 第一節 《明史》與地方志書寫中的王士性形象 * 第二節 從書序看王士性「地理書三種」之刻印與閱讀效應 * 第三節 《五嶽遊草》、《廣遊志》、《廣志繹》三書之內容 * 第四節 王士性之遊觀及其行旅實踐 第二章 遊的文學表述與文體特徵 * 第一節 王士性之遊蹤及其書寫 * 第二節 《五嶽遊草》之詩文對讀 * 第三節 山水構圖的紀實特徵與抒情向度 第三章 地景江南:空間記憶的文化詮釋 * 第一節 何處是江南 * 第二節 空間意象的知覺與體驗 * 第三節 光影染動的山水容顏 * 第四節 文化記憶的內涵與書寫形貌 第四章 地方知識:文化景觀的形構 * 第一節 「風土」觀點下的地方敘述 * 第二節 地域性與人文風貌共構的文化圖景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