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我們從何而來?
讓我們一起解密姓氏起源、遷徙流布、郡望堂號、宗祠祖譜、族規家訓、門榜堂聯與字輩排行的來龍去脈
★從開始之初、姓氏分類、後代繁衍、古籍專書等,
一一剖析「姓氏」這重要而多變的古老結晶。
★追溯典故淵源,細數脈絡,發現有趣的錯縱關係,
原來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
姓氏含意
常聽到「您貴姓?」,「姓氏」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先秦時期,先有姓,後有氏。姓代表血緣關係;氏著重於地域地位。
「姓」與「氏」實大不同
遷徙流布
「你的老家在哪裡?」
從各個族群的開墾拓荒、開枝散葉,一起探尋家族的發源地與遷徙軌跡。
原來我從這裡來
郡望堂號
「板橋林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等大家族究竟如何形成?
姓氏前放郡望,姓氏後放堂號,一看就知道起源發祥、支派族屬的基本脈絡。
大家族是這麼形成的
宗祠祖譜
「建古厝,修宗祠」緬懷祖先
古厝、宗祠、縝密的祖譜,都是珍貴歲月痕跡,更是家族凝聚力的重要象徵。
傳承,讓家族更團結
族規家訓
「我的家訓是:誠實」
族規家訓,是長輩對晚輩的期許,更代表著家教。
遵循教誨,傳承家族理念
門榜堂聯
周家楹聯「愛蓮世澤,細柳家聲。」
出自周敦頤愛蓮、周亞夫治軍嚴整。
刻於家門的重要字句,是為了紀念家族功業,彰顯血統高貴,留訓激勵後人。
看門榜楹聯(對聯),知家族故事
字輩排行
「我大姑姑二十歲,表哥大爸爸五歲」
許多家庭取名字時,會翻族譜看這一輩用哪個字,使人一看名字就知道輩分。
取名字,看字輩排行
多變的姓氏文化,涵蓋政治、歷史、文學,
是豐富的文化傳承,更是珍貴的歲月遺產,
讓我們從「姓氏」──這家族血緣的開始,
看偉大的文明延續。
本書特色
從姓氏看中華歷史與文化
本書經由七大章節介紹中華姓氏文化,囊括各個朝代的姓氏發展,包含:姓氏的起源、發展及姓氏制度的確立;姓氏的類別、特色及傳承演變;姓氏的遷徙流布及支派繁衍;姓氏的郡望、堂號及其文化內涵;宗祠、族譜、族規、家訓;姓氏楹聯與字輩排行;歷代姓氏學概述及著錄提要,以及百家姓與堂號表,包括《世本》、《百家姓》、《通志.氏族略》、《古今萬姓統譜》等多部古籍介紹,讓讀者從姓氏文化讀中華歷史。
好評推薦
楊蓮福 博士|臺灣民俗文化專家、內政部宗教諮詢委員
賴貴三 教授兼系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曾暐傑 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目錄
中華大姓堂號表
序/導讀
前言
認知歷史,傳承文明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這讀來琅琅上口的《百家姓》讀本,是傳統的啟蒙讀物,也是中華姓氏的經典之作,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人們常說的「百家姓」,實際上是中華姓氏的泛指和總稱。冠以「百家」之名,表示數量眾多,涵蓋廣博之義。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古代曾經使用和目前使用的姓氏究竟有多少,很難有準確的統計。流傳至今的宋代《百家姓》讀本,收錄姓氏四百四十個,清代《增廣百家姓》增至五百零四個。
中華姓氏源於上古,延續至當代。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華姓氏發展演變,延續傳承,昇華凝練,形成了一種內涵豐富、體例完備、超越歷史時空、跨越地域、包容社會各個層面的文化體系,並以其人人皆知的普及性、世代傳承的持續性、相容並包的統一性、博大精深的系統性,縱貫了中華文明的進程,涵蓋了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從某種意義上講,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就是不同血緣姓氏的宗族,在各個歷史時期繁衍生息、播遷交融、興衰更替的總匯。以血緣姓氏為脈絡的姓氏譜系,正是具體而微地載錄各姓氏宗族的淵源世系、興衰榮辱及其歷史功業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文獻,是中華文明進化的軌跡,社會歷史發展的縮影。因而中華姓氏成為傳承文明、解讀歷史、透視社會的獨特視角和微觀視窗。
中華姓氏是傳統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強、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結,是認同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基石。中華民族歷來以炎黃子孫自居,把炎、黃二帝作為共同的人文初祖和精神偶像。無論是偏處一隅的少數民族,還是散居異域的華裔僑胞,時時處處都流傳著炎、黃二帝的傳說,人人都以炎黃子孫為榮。這種以血緣、姓氏為傳承紐帶,對共同祖先形象的塑造,對民族淵源的追述,構成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化和連續傳承性的認同基石,它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橋樑紐帶,也是當今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
時至今日,中華姓氏已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滄桑,但其世代相承的延續性,與時俱進的生命力,仍然是現實生活中人人必備、無時不用的重要標記和社交工具。舉凡訂立合約、簽署書證、信函往來,交流溝通,無一不以姓氏作為重要憑信。「按姓氏拼音排列」、「按姓氏筆劃排序」,已經成為重要的社交場合、家國大事、學術活動中組合,排列有關人士的慣例。「貴姓」一詞,更是日常社交必備的第一用語和禮儀之詞。
凡此種種,都足以說明,姓氏不僅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人類文明的積澱,是我們認知歷史、傳承文明的文化瑰寶,也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事事皆用的重要工具和資訊體系。因而普及姓氏知識,拓展姓氏研究領域,就成為我們認知歷史、傳承文明、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