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宋人於唐詩之後,追求新變,致力自得。或學唐拓唐,或會通化成,或盡心創意造語,或標榜深遠精巧。於是在唐詩繁榮之後,發展出陌生而獨到之宋詩特色,蔚為「詩分唐宋」之文學事實。平議唐宋詩之爭,持文學語言新探清初宗唐詩話;強調新巧深遠,自成一家,以評價清初宗宋詩學、《甌北詩話》、《石洲詩話》、《昭昧詹言》,而唐宋詩之異同顯然可見,宋詩宋調之風格特色昭然若揭。日本京都學派有「唐宋變革」論、「宋代近世」說,以及「宋清千年一脈」論。持以觀桐城詩學、同光詩派、乃至於五四詩學、臺灣現代詩,一切文學大多「近宋詩,而遠唐詩」。本書後半,援引清初臺灣海洋詩賦、日本江戶時代之漢詩詩話,從傳播接受之視角作論證,要皆遠離唐詩唐音,而接近宋詩宋調之本色風格。
目錄
	自序  1
	
	第一章 緒論  1
	一 學唐變唐與唐音宋調  1
	二 「唐宋變革」論與宋詩宋調  6
	三 清代詩話、海洋詩賦、江戶漢詩與唐宋詩之爭  9
	四 研究方法  11
	
	第二章 清初宗唐詩話與唐宋詩之爭—以「宋詩得失論」為考察重點  15
	第一節 學唐變唐與唐音宋調之形成  17
	一 學古通變與自成一家  18
	二 宋詩體派與學唐變唐  22
	三 宋明詩學與唐音宋調之消長  25
	第二節 從文學語言新探清初宗唐詩話  31
	一 清初詩話與唐宋詩之爭  31
	二 文學語言與清初宗唐詩話  43
	(一)變異與陌生化  45
	(二)獨到與創發性  52
	(三)三體與詩家語  61
	第三節 結語  71
	
	第三章 清初尊宋詩學與唐宋詩之異同  75
	第一節 唐音宋調與唐宋詩之爭  76
	第二節 清初宋詩學之議題與特色  83
	一 標榜新變之風格  84
	二 辨析唐宋之異同  97
	(一)反對擬古之失真  97
	(二)強調唐宋詩之殊異  102
	三 強調宋詩之本色  109
	(一)宋詩得失  110
	(二)自成一家  112
	(三)宋詩特色  116
	第三節 結語  127
	
	第四章 趙翼《甌北詩話》論蘇、黃與宋詩—以蘇軾、黃庭堅詩為討論核心  129
	第一節 趙翼詩風與宋詩宋調  130
	第二節 評價蘇軾、黃庭堅詩之優劣  132
	一 稱揚蘇軾之人格與風格  132
	二 批判黃庭堅詩之得失  140
	第三節 標榜宋調之風格特質  149
	一 因難見巧  150
	二 詩家能新  152
	三 破體為詩  156
	四 文字遊戲  159
	第四節 結語  163
	
	第五章 翁方綱《石洲詩話》祧蘇、祖黃與宗宋—以蘇軾、黃庭堅詩為核心  169
	第一節 《石洲詩話》與宋代詩學  170
	第二節 《石洲詩話》論蘇軾、黃庭堅  172
	一 推崇蘇軾之品格與詩風  173
	二 評騭黃庭堅詩之造詣  183
	第三節 《石洲詩話》說宋詩特色  193
	一 凸顯宋詩之特色  193
	二 揭示唐宋詩之異同  199
	第四節 結語  206
	
	第六章 方東樹《昭昧詹言》論創意造語—兼論宋詩之獨創性與陌生化  211
	第一節 唐宋詩之爭與清初詩學之大凡  212
	第二節 《昭昧詹言》論創意與造語  218
	一 論避熟脫凡與作者面目  220
	二 論宋詩之變異與言意之創造性  229
	三 論宋詩之命意深遠與造語清新  241
	第三節 結語  251
	
	第七章 海洋詩賦與海洋性格—明末清初之臺灣文學  255
	第一節 海洋文化與海洋文學  256
	第二節 明末清初詠海詩賦與海洋文學  259
	一 海洋冒險  261
	二 海上征戰  268
	第三節 結語  276
	
	第八章 詩情畫意與清初臺灣之海洋詩賦  279
	第一節 《全臺詩》、《全臺賦》與臺灣古典文學  279
	第二節 清初臺灣之海洋詩賦與海洋書寫  280
	一 海洋風景  282
	二 海洋圖畫  295
	三 海洋詩情  301
	四 海洋之生態與傳說  305
	第三節 結語  312
	
	第九章 清初臺灣海洋詩與宋調特徵  315
	第一節 唐音宋調與清初海洋的創作路線  315
	一 清初之海洋詩歌與唐音宋調  315
	二 清初海洋詩之創作路線  319
	第二節 清初海洋詩風與宋調趨向  325
	一 同題競作  326
	二 以俗為雅  327
	三 以文為詩  330
	四 以賦為詩  336
	第三節 結語  342
	
	第十章 海上書籍之路與日本之圖書傳播—兼論五山、江戶時代之日本詩學  345
	第一節 漢籍之輸入回傳與日宋文化交流  348
	一 海上書籍之路:從明州杭州到長崎博多  348
	二 寫本宋刊本之輸入與和刻本之刊行  350
	(一)唐寫本在日本之傳播  350
	(二)宋刊本對日本雕版印刷之影響  352
	(三)和刻本與日本佛典、漢籍之雕印  354
	三 從入宋僧看日宋文化交流  357
	(一)奝然、成尋、俊芿、榮西、圓爾辨圓、南浦紹明  357
	(二)從《全宋詩》看日宋文化交流  360
	第二節 圖書之傳媒效應與日本詩學  361
	一 圖書監控,看詳禁毀  362
	二 文藝創作講究法度,詩話詩格提倡技巧  363
	三 學術風尚之轉變:日本詩話師法宋詩宋調  365
	(一)學習詩格詩法  367
	(二)推尊宋詩宋調  370
	第三節 結語  374
	
	第十一章 結論  377
	附錄一 唐代讀詩詩與閱讀接受  383
	第一節 著述之繁盛與唐代讀書詩之興起  384
	第二節 唐代讀詩詩與文學批評  389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