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佛學次第統編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630
    90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佛學,名相浩繁、義類奧博,往往令一般讀者望而興嘆,感到學之難所適從。雖然前有《佛學大辭典》、《佛爾雅》、《大明三藏法數》、《教乘法數》、《諸乘法數》等書,但其或僅僅解釋佛學名句,或僅將次第錄列部帙之名題,或僅略序部類少提綱要,不便於一般人閱讀。本《佛學次第統編》的編撰者明代佛教居士楊卓有感於此,於是綜括佛學之歷史、教義及有關名詞,匯成一編,並做詳細解說,為佛學法義之匯總,總結一切佛學之名詞、要義,全面闡述佛學之法統。既綜合,又列舉,有顯有密。為人們了解,研究佛教提供了一個比較系統而又通俗適用的讀本。太虛法師謂之「但貫攝編次,使法義有一系統,而不加批判焉」,「將大有功於佛法之宏明」。

目錄

太虛法師論《佛學次第統編》
凡例
佛學次第統編
總敘
正編敘言

第一篇 世間相
 第一章 六趣
   第一節 妄惑為因
   第二節 作業為緣
   第三節 受報為果
 第二章 三界
   第一節 妄惑
   第二節 作業
   第三節 報趣
 第三章 世間
   第一節 妄惑為因
   第二節 作業為緣
   第三節 成報為果
 第四章 生滅相
   第一節 生滅四相
   第二節 有情四有
   第三節 世界四劫
 第五章 因果理
   第一節 因果各義
   第二節 人類因果
 第六章 世間義
   第一節 輪迴
   第二節 有漏果報四相及不淨
   第三節 因緣相續

第二篇 出世間相
 第一章 四聖
   第一節 轉妄歸真
   第二節 轉染依淨
   第三節 轉凡成聖
 第二章 十界
   第一節 迷悟為因
   第二節 二漏為緣
   第三節 十界為果
 第三章 十界依正
   第一節 染淨心
   第二節 自在不自在
   第三節 凡聖依正
 第四章 生死與涅槃
   第一節 二種生死
   第二節 二種涅槃
   第三節 三種涅槃
 第五章 十界因果
 第六章 出世間義
   第一節 解脫
   第二節 真實四相
   第三節 真常

第三篇 小乘
 第一章 總說
   第一節 小乘之宗要
   第二節 就果位上明小乘之趨向
   第三節 小乘之四分
 第二章 信分
   第一節 能信之心根力
   第二節 所信之事理因果
   第三節 信所依止之三寶
   第四節 信己
 第三章 解分
   第一節 辨惑
   第二節 明法
   第三節 申義
   第四節 決擇
 第四章 行分
   第一節 慧學
   第二節 定學
   第三節 戒
   第四節 三無漏學
   第五節 一切行
   第六節 不應行
   第七節 利弊
 第五章 證分
   第一節 位次
   第二節 德用

第四篇 大乘
 第一章 總綱
   第一節 大乘之宗要
   第二節 就果位上明大乘之趨向
   第三節 大乘之四分
 第二章 信分
   第一節 能信之心根力
   第二節 所信之事理因果
   第三節 信所依止之根本及三寶
   第四節 信己
 第三章 解分
   第一節 辨惑
   第二節 法相
   第三節 無相
   第四節 緣起
   第五節 寂滅
   第六節 一心圓融
   第七節 法界圓融
   第八節 雜明
 第四章 行分
   第一節 三學
   第二節 六度
   第三節 止觀
   第四節 雜明
   第五節 不應行
 第五章 證分
   第一節 利弊
   第二節 發相
   第三節 魔障
   第四節 斷得
   第五節 位次
   第六節 果位

第五篇 金剛乘(密教)
 第一章 信分
   第一節 宗綱
   第二節 各義
 第二章 解分
   第一節 明義(十住心)
   第二節 明法
 第三章 行分
   第一節 總綱
   第二節 各種觀法
   第三節 戒
   第四節 灌頂
   第五節 檀法
 第四章 證分
   第一節 修因
   第二節 果位

第六篇 人天乘
 第一章 人天(欲天)乘
   第一節 信分
   第二節 解分
   第三節 行分
   第四節 報分(欲天)
 第二章 天(上二天)乘
   第一節 信分
   第二節 解分
   第三節 行分
   第四節 報分(色無色天)

第七篇 綜合
 第一章 總說迷晤
 第二章 著與信
   第一節 著
   第二節 信
 第三章 惑與解
   第一節 惑
   第二節 解
 第四章 業與行
   第一節 業
   第二節 行
 第五章 報與證
   第一節 報境與證位
   第二節 發相
   第三節 報相與果理
   第四節 依正
   第五節 縛礙與德用

序/導讀

佛法名相浩繁,義類奧博,對於一大藏經律論著,每使人望洋興嘆,莫知何所適從。雖有《一切經音義》、《翻譯名義》、《佛爾雅》、《佛學小辭典》、《佛學大辭典》等編撰,僅解釋名句耳。雖有《大明三藏法數》、《教乘法數》、《諸乘法數》等撰編,僅錄列名數或略解句義耳。雖有《閱藏知津》、《法海觀瀾》等撰編,僅略序部類,少提綱要耳。雖有隋唐宋明清之教藏目錄及日本弘教書院藏、續藏、又續藏等目錄之編錄,僅次第錄列部帙之名題耳。至夫綜括佛學之一切法相義類,依一貫之條理而編次之,可為航教海之南針,且可憑之得明佛學之系統者,吾未之見焉。以之樂趨簡易者譏為入海算沙,鹵莽滅裂,執持其一二端,沾沾自喜。而聖教竟束高閣。或縱探經究論,窮年矻矻,亦往往以不能獲其要領終。而淺嘗輒止,不免糢糊汗漫,更無論已。故今寂照居士之《佛學次第統編》為不可緩,而將大有功於佛法之宏明者也。

或謂阿難四阿含之結集,及小乘有所撰《大毗婆沙論》、《俱舍論》等,大乘所撰《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等,亦何莫非統括佛教之一切法相義類,依一貫之條理而編次之,或加以判攝焉者,傳入中國?援引《大智度論》之例,若天臺之《法華玄義》、《文句》,清涼之《華嚴懸談》、《疏鈔》,其應用者宏矣!復何事後生初學之有此佛學次第統編為?

然一時有一時之機會,適宜而作,豈能以古擬今?且正由往昔諸大士先德曾為種種之編撰判攝,不啻於佛法中添出若干之名相義類,各成一門一宗一簇一聚之學說,及今已極形間錯雜糅,極需要有為之次第統合編集之者耳。故古師之作,雖云美備,較今或不妨有所增減。兼之古作之文勢辭氣,與今人之心理相去懸遠,每致艱於瞭解,則欲通古人之書,亦正須有為之門徑者。故此編之特長,即在但貫攝編次,使法義有一系統,而不加批判焉。

編凡有四,今為用分類法表列之:
        ┌外編(一)
  佛學次第統編┤  ┌正編(二)
        └內編┤  ┌餘編(三)
           └旁編┤
              └附編(四)

外編為敘列教外之各學派各教宗者。餘編為敘列教內各教相各宗致者。附編則佛教之歷史及地理也。故此四編為法義之集中者,唯在正編。正編復分七篇:一、世間相,二、出世間相,三、小乘,四、大乘,五、密教,六、人天乘,七、綜合。亦為用分類法表列如下:
                ┌世間相
             ┌法相┤
             │  └出世間相
             │
          ┌列舉┤       ┌小乘
          │  │    ┌顯教┤
          │  │  ┌主┤  └大乘
  佛學次第統編正編┤  └教乘┤ └密教
          │     │
          │     └附人天乘
          └綜合

今是為之序論者,意亦僅在其正編也。然手此一編,雖足窺佛學之法統,餘則望覽者用為深入經藏之探海燈,勿徒以是為足。且更望編者以不懈之搜討修訂,使益臻完美焉。

序論既終,更出其一例以與編者商之。
          ┌世間相
       ┌法相┤
       │  └出世間相
       │         ┌顯教
    ┌列舉┤      ┌大乘┤
    │  │  ┌大小乘┤  └密教
  正編┤  └教乘┤   └小乘
    │     └天人乘
    └綜合

此中次第系統之理,敘列法相,則由世間而及出世間,彰眾生上達之義,上達至究竟即佛。佛乃下化,故敘列教乘,則由大乘而小乘而天人乘,顯如來垂濟之義。佛自住大乘,但教化菩薩。若施慈悲方便,則由大乘而緣覺乘而聲聞乘而天乘而人乘,輾轉資為攝引,終而綜合,則無異法華之開權示實,涅槃之追說還泯耳。斯則法相為內證之門,教乘為外化之道,而內證外化之既圓,乃會歸而綜合焉。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079926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65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