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巧讀三國演義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196
    2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經典著作優秀改寫,全白話無障礙讀本,內含精美手繪插圖,人物、典故、成語、知識點隨文注釋,是一版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國學入門書。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它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五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作者

羅貫中(約一三三○~約一四○○)

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山西人。主要作品有小說《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演義》為其代表作,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目錄

第一回 桃園三結義/011
第二回 孟德獻刀/018
第三回 三英戰呂布/024
第四回 美人計/032
第五回 挾天子以令諸侯/039
第六回 孫策佔江東/047
第七回 轅門射戟/054
第八回 呂布殞命/060
第九回 煮酒論英雄/069
第十回 關羽降曹/078
第十一回 身在曹營心在漢/085
第十二回 千里走單騎/091
第十三回 官渡之戰/099
第十四回 躍馬過檀溪/107
第十五回 三顧茅廬/114
第十六回 敗走漢津口/124
第十七回 舌戰群儒/133
第十八回 草船借箭/142
第十九回 周瑜打黃蓋151
第二十回 火燒赤壁/159
第二十一回 劉備佔荊州/168
第二十二回 賠了夫人又折兵/176
第二十三回 氣死周瑜/184
第二十四回 馬超討賊/193
第二十五回 截江奪阿斗/202
第二十六回 劉備取西川/210
第二十七回 單刀赴會/218
第二十八回 定軍山之戰/227
第二十九回 智取漢中/235
第三十回 水淹七軍/243
第三十一回 大意失荊州/252
第三十二回 曹操之死/260
第三十三回 彝陵之戰/269
第三十四回 白帝城託孤/278
第三十五回 諸葛亮南征/287
第三十六回 平定南蠻/295
第三十七回 諸葛亮北伐/304
第三十八回 空城計/312
第三十九回 再次北伐/320
第四十回 司馬鬥諸葛/328
第四十一回 星落五丈原/337
第四十二回 司馬懿奪權/346
第四十三回 姜維北伐/356
第四十四回 司馬昭滅蜀/366
第四十五回 三分歸一統/375

序/導讀

經典 梅子涵

成年人文化多,知道得多,上下五千年,心裡著急,恨不得把一切有價值的書都搬來給小小的孩子看。

成年人關懷多,責任多,總想著未來幾千年的事,恨不得小小的孩子們都能閱讀著幾千年的經典,讓未來因為他們的經典記憶風平浪靜、盛世不斷,給人類一個經久的大指望。

我們要說,這簡直是一個經典的好心腸、好意願,唯有稱頌。

可是一部《資治通鑑》,如何能讓青少年閱讀?即使是《紅樓夢》,那裡面也是有多少敘述和細節,是不能讓孩子有興致的,孩子總是孩子,他們不能深,只能淺,恰是他們的可愛;他們不能沉湎厚度,而只可薄薄地一口氣讀完,也恰是他們蹦蹦跳跳的生命的優點,絕不是缺點!

這樣,那好心腸、好意願便又生出了好靈感、好方式,把很長的故事變短,很繁複的敘述變簡單,很滔滔的教誨變乾脆,很不明白的哲學變明白,於是一本很厚很重的書就變薄變輕了。是的,它們已經不是原來的那一本那一部,不是原來的偉岸和高大,但是它們讓孩子們靠近了,捧得起來了,沒讀幾句已經願意讀完了。於是,一種原本是成年後正襟危坐讀的書,還在小時候沒有學會把玩耍的手洗得乾乾淨淨的時候,已經讀將起來,知道了大概,知道了有這樣的經典和高山,留在他們的記憶裡當個「存目」,等他們長大了以後再去正襟危坐地讀,探到深度,走到高度,弄出一個變本加厲的新亮度來,當成教授和專家。而如果,長大了,實在忙得不可開交,養家糊口,建設世界,沒有機會和情境再閱讀,那麼那小時候的閱讀和記憶也已經為他的生命塗過了顏色,再簡單的經典味道總還是經典的味道,你說,一個人在童年時讀過經典改寫本,還會是一種羞恥嗎?還會沒有經典的痕跡留給了一生嗎?

所以經典縮寫本改寫本的誕生,的確也是一個經典。

它也許不是在中國發明,但是中國人也想到這樣做,是對一種經典做法的經典繼承。經典著作的優秀改寫,在世界文化先進、關懷兒童閱讀的國家,是一個不停止的現代做法,是一個很成熟的出版方式,今天的世界說起這件事,已經絕不只是舉英國蘭姆姐弟的莎士比亞戲劇的例子了,而是非常多,極為豐盛。

所以,我們也可以很信任地讓我們的孩子們來欣賞中國的這一套「新經典」,給他們一個簡易走近經典的機會;而出版者,也不要一勞永逸,可以邊出版邊修訂,等到第五版第十版時簡直沒有缺點,於是這個品種和你的出版,也成長得沒有缺點。那時,這一切也就真的經典了。連同我在前面寫下的這些叫做「序言」的文字。
為孩子做事,為人生做事,是應該經典的。

導讀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從它開始,歷史小說正式登上文壇,並成為一大文學潮流,經久不衰。不僅如此,《三國演義》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歷史小說,流傳最廣,影響最深,以至於普通民眾將小說中的世界當作真實的歷史,而真實的歷史則被忽略。作為一部小說,《三國演義》能樹立如此威信,在文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作者羅貫中(約一三三○--一四四○),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山西人。少年時,他隨父親在蘇杭一帶經商,開始接觸民間文學和戲劇。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滿懷政治抱負的羅貫中投靠起義軍張士誠門下,負責出謀劃策,與包括朱元璋在內的其他勢力抗衡。這期間,羅貫中與同為幕僚的施耐庵(《水滸傳》作者)過從甚密,二人以師徒相稱。張士誠剛愎自用,不納忠言,逐漸走向衰落。羅貫中心灰意冷,便離開張士誠,閒居蘇杭一帶,專心從事文學創作。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作為昔日仇敵的羅貫中,放棄了入仕為官的打算,更加專注於文學創作。七十歲那年,羅貫中死於江西吉安。

羅貫中一生著作頗豐,留下多部劇本和小說,大都取材於歷史。《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它以陳壽所著《三國志》中記載的三國時期的史實為依據,結合民間話本和傳說,生動地講述了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展現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畫面,描繪了上千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等形象,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典型。

《三國演義》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囊括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外交、兵法、權謀、道德觀念、哲學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書中四十多次戰爭的描寫,不僅場面雄偉壯闊,引人入勝,而且為後人提供了各種軍事知識和戰爭經驗。據說,《三國演義》成書以後,很快就被農民起義軍的將領們視為軍事教科書。

《三國演義》現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間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對舊版本進行辨析和增刪、評點,修改成如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本書就是以通行本為基礎編寫的。

試閱

第一回 桃園三結義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一統的秦朝滅亡以後,天下四分五裂,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爭奪天下,最終劉邦獲勝,建立了統一的漢朝。到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宦官1當道,天下大亂,分裂的徵兆又出現了。
中平元年正月,瘟疫肆虐,民不聊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鉅鹿人張角得到一本名為《太平要術》的奇書,調配出一種可以治癒瘟疫的藥水,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因為這個原因,各地百姓紛紛到鉅鹿投奔張角,張角藉機廣收門徒,用軍事化的方法管理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他向門徒和百姓宣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2,天下大吉」,號召他們揭竿起義,推翻漢朝的統治。
當時,張角自稱「天公將軍」,他的兩個弟弟張寶、張梁自稱「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率領門徒發動起義。張角對他們說道:「漢朝的氣數已經到了盡頭,上天派我來解救你們,你們應該聽從我的命令,反抗朝廷的壓迫。」各地百姓紛紛響應,有將近五十萬人參加了這場起義。由於他們在頭上裹著黃頭巾,因此被稱為「黃巾軍」。
起義之初,黃巾軍聲勢浩大,連續多次挫敗官軍的圍剿,佔領了很多地盤。當黃巾軍進犯到幽州地界時,幽州太守劉焉急忙貼出招兵告示,打算招募義軍對抗黃巾軍。涿郡也張貼了這樣的告示。就是這張貼在涿郡的告示,引出了一位曠世梟雄。
這位英雄名叫劉備,字玄德,天生形貌奇異,兩隻耳朵長長地垂到肩膀上,兩隻手臂也長長地垂到膝蓋下面,眼角很長,能看到自己的耳朵。雖然劉備性情溫和、沉默寡言,但他的身世卻極為顯赫,是漢朝宗室中山靖王的後代,漢景帝3的玄孫。不過,到了他這一代,家境已經敗落得和普通百姓差不多了,只能靠編織草鞋、草席養家糊口。
劉備在城門口看到招兵告示,想到自己身為皇室後裔,卻不能為國效力,忍不住歎了口氣。忽然,身後傳來一聲斷喝:「男子漢大丈夫,不想著為國出力,倒在這裡唉聲歎氣!」劉備回頭,見身後站著一位體型威猛的漢子。這漢子長得凶神惡煞,豹頭環眼,燕頷虎鬚,正圓瞪著大眼睛看著劉備。劉備拱手問道:「壯士是誰?」大漢告訴劉備,他名叫張飛,字翼德,是涿州當地的一個富戶,做著賣酒賣肉的生意。張飛準備到幽州參軍,見劉備也有這個打算,便說道:「我家裡有些錢,咱們拿出來招募鄉勇,做一番大事業!」劉備興奮不已,便與張飛到酒館裡喝酒慶祝。
劉備、張飛正在喝酒,走進來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漢,衝酒保喊道:「快上酒!我要趕到城裡參軍!」劉備向那大漢望去,見他穿著綠色布袍,長著一雙丹鳳眼、兩條臥蠶眉,臉色像棗子般紅潤,胸前飄著長長的鬍鬚,不禁連聲讚歎,心想這人必定是英雄豪傑。於是,劉備起身施禮,邀他一起喝酒。大漢也不推辭,大踏步走過來坐下。
大漢告訴劉備、張飛,他叫關羽,字雲長,因為在家鄉打死了惡霸,因此逃到外鄉躲避,聽說劉焉正在招募義軍,便趕來參軍。三人志向相同,又情投意合,很是有緣,於是決定結拜為異姓兄弟,共圖大業。
第二天,他們來到張飛家的桃園,在一片茂盛的桃花林中,殺牛宰馬,焚香跪拜,結為異姓兄弟,約定齊心協力,生死相依。三人之中,劉備年紀最大,做了大哥;關羽其次,做了老二;張飛做了老三。
僅僅幾天的時間,他們就招募到五百名鄉勇,又從中山客商那裡得到五十匹良馬、五百兩金銀和一千斤鑌鐵4。有了金銀鑌鐵,他們每個人置辦了一身鎧甲,又打造了稱手的兵器:劉備打造的是雙股劍,關羽打造的是八十二斤重的青龍偃月刀5,張飛打造的是丈八蛇矛6。
做好準備之後,劉備、關羽、張飛便帶領五百部眾到幽州投奔劉焉。他們剛到幽州,就遇上了黃巾軍,於是領命出征,首戰告捷,張飛殺了賊將鄧茂,關羽殺了賊將程遠志。由於劉、關、張的英勇善戰,黃巾軍不敢侵擾幽州,轉而侵擾臨近的青州。青州太守龔景向劉焉求救,劉焉便派劉備率兵解救青州,再次大獲全勝。
當時,中郎將盧植正在與張角激戰。劉備與盧植有師生之誼,便辭別劉焉,與關羽、張飛前往廣宗援助盧植。不久之後,盧植遭奸臣陷害,被皇帝下令革職查辦。劉備失去依靠,只得投奔中郎將朱儁()。投到朱儁帳下以後,劉備得到重用,作為先鋒攻打張寶。打敗張寶之後,劉備配合朱儁包圍黃巾軍最後一個據點宛城。在劉備等人的協助下,朱儁打垮了宛城的黃巾軍。
黃巾叛亂平定了,朝廷給立有戰功的朱儁、孫堅等人加官晉爵,唯獨沒有給劉備一官半職。郎中張鈞聽說了劉備的遭遇,憤怒不已,便給皇帝上書,請求誅殺禍亂朝政的十常侍7,重用劉備等有功之人,結果反而遭到了驅逐。十常侍擔心如果不安撫劉備等有功之人,可能招致更多人的抱怨,便讓劉備當了小官,任定州中山府安喜縣縣尉。劉備得到任命,遣散了鄉勇,只帶著關、張二人和十幾個親隨到安喜縣上任。
到了安喜縣,劉備勤懇理政,寬仁愛民,深得百姓擁護。關羽、張飛二位結義兄弟與他的感情也很好,他們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在同一張床上睡覺,劉備處理政務的時候,關羽、張飛就守在他的身旁。
四個月以後,朝廷委派巡視地方的督郵來到安喜縣,劉備畢恭畢敬,但督郵態度傲慢,並不把劉備放在眼裡,惹得關、張二人憤恨不已。督郵憑藉手中的職權向劉備索要賄賂,劉備從不搜刮百姓,因此沒有錢財給他,他竟然脅迫縣吏誣告劉備,張飛勃然大怒,將他揪到縣衙大門口,綁在馬樁上用柳條狠狠地抽了一頓。劉備饒過督郵,放棄官職,帶著關、張二人投奔代州太守劉恢去了。幾個月之後,漁陽人張舉、張純發動起義,皇帝令幽州太守劉虞率兵平定叛亂。在劉恢的推薦下,劉備得以隨劉虞出征,又立了戰功,在劉虞和公孫瓚的推薦下,擔任了平原縣令。
原本一無所有的亂世英雄劉備,終於獲得了一官半職,在關羽、張飛的協助下,走上建功立業、爭霸天下的道路。

1【宦官】又稱太監。東漢以前,宦官並非全是被閹割了生殖器的男性,東漢以後才全由閹割後的男性充任,因此又被稱為閹官。宦官專門服侍皇帝及皇室成員,負責處理皇宮雜務,不參與國事,但由於與皇室的密切關係,也能獲得參與甚至操縱國事的機會。
2【甲子】即甲子年,干支紀年中的第一年。干支紀年是中國傳統的紀年方法,由天干和地支按固定的順序依次相配組成,總共六十組,循環往復。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漢景帝】即劉啟,漢文帝劉恆的長子,漢朝第六代皇帝,在位十六年。漢景帝在漢朝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繼承和發展了漢文帝的事業,與漢文帝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漢武帝開創「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中山靖王名叫劉勝,是漢景帝的第七個兒子。
4【鑌鐵】古代一種表面帶有花紋的鋼,主要用於打造刀劍。鑌鐵打造的兵器鋒利無比,有「吹毛斷髮」的美譽。
5【青龍偃月刀】偃月刀是宋朝出現的一種用於訓練臂力的兵器,在實戰中沒有得到應用。《三國演義》中的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二斤,又被稱為「關刀」,成為關羽的象徵。
6【丈八蛇矛】又名「丈八點鋼矛」,是一種用鑌鐵打造的兵器,柄長一丈,矛長八寸,矛頭好像白蛇吐信的樣子,因此得名「蛇矛」。
7【十常侍】指東漢時擔任中常侍的十個宦官,他們控制年幼的漢靈帝,操縱朝政,史稱「十常侍亂政」。

圖說
他們來到張飛家的桃園,在一片茂盛的桃花林中,殺牛宰馬,焚香跪拜,結為異姓兄弟,約定齊心協力,生死相依。



第二回 孟德獻刀
中平六年四月,漢靈帝駕崩1。中常侍蹇()碩主張擁立劉協為帝,大將軍何進主張擁立外甥劉辯為帝,雙方爭執不下。在典軍校尉曹操、司隸校尉袁紹等人的幫助下,何進殺死蹇碩,擁立劉辯為帝。袁紹勸何進趁機誅殺十常侍餘部,遭到何進姐姐何太后的反對。於是,何進向地方諸侯發出密詔,命他們進京誅殺十常侍餘部。西涼刺史董卓認為有機可乘,便率兵挺進至澠池2,尋找合適的進京時機。
十常侍餘部得到何進打算誅殺他們的消息,決定先下手為強,將何進騙進皇宮殺死了。曹操、袁紹等人大怒,率兵衝進皇宮誅殺十常侍餘部。皇宮立刻陷入混亂,十常侍餘部劫持皇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逃出皇宮,躲到北邙山,曹操等人一路追殺。最終,十常侍餘部相繼被殺,皇帝和劉協流落野外,在饑寒恐懼中過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才與司徒王允、太尉楊彪等人會合。此時,嗅到良機的董卓才率兵趕來,以救駕為名護送皇帝回宮。
護送皇帝回宮以後,董卓以救駕功臣自居,飛揚跋扈,驕橫無禮,氣焰囂張。他將大軍駐紮在京城周邊,又收編了原本屬於何進的軍隊,每天率領鐵甲騎兵進出京城,到處耀武揚威,即使到皇帝面前也毫不收斂。朝政被董卓控制了。
在董卓以護駕為名第一次覲見皇帝時,皇帝還沒有從「十常侍之亂」的驚嚇中緩過神來,嚇得哆哆嗦嗦不敢說話,倒是陳留王劉協鎮定自若,不慌不忙,說話得體,給董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董卓當時就打定主意,要改立劉協為皇帝。因此,在把持朝政之後,董卓就迫不及待地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廢立皇帝之事。荊州刺史丁原怒罵道:「你有什麼資格廢立皇帝?難道你想造反嗎?」董卓也怒道:「順從我的活,反對我的死!」董卓本想殺掉丁原,看到丁原身後站著一位威風凜凜的部將,才沒敢動手。
丁原的這位部將名叫呂布,字奉先,使一條方天畫戟3,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丁原十分仰仗他,因此認他做了義子。董卓認為,要除掉丁原,必須收買呂布,讓他為己所用。於是,他派虎賁中郎將李肅帶著黃金珠寶和赤兔寶馬暗中勸降呂布。呂布生性見利忘義,而且有勇無謀,再加上十分鍾愛赤兔馬,便殺死義父丁原,隨李肅投靠了董卓。投靠董卓以後,呂布又認董卓為義父。
除掉了丁原,董卓氣焰愈發囂張,再次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廢立皇帝之事,眾人眼見丁原橫死,都不敢反對了。於是,董卓便擁立劉協登上皇位,稱漢獻帝,自己當了相國。董卓的權勢達到頂峰,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不僅姦淫宮女,甚至還睡在皇帝的龍床上。
董卓的驕橫行為引起文武百官的不滿。司徒王允出面召集眾人商議對策,眾人無計可施,只得抱頭痛哭。正在此時,驍騎校尉曹操卻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堂堂朝廷命官,竟然想不出一條計策誅殺董卓,只有抱頭痛哭的本事!」王允聽了,問道:「你有良策嗎?」曹操回答道:「董卓很信任我,我能夠靠近他,刺殺他易如反掌。聽說司徒大人有一口寶刀,請借給我,我以獻刀為名,潛進相府伺機動手。」王允大喜,當即就將寶刀取給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本姓夏侯,因為父親曹嵩做了曹騰的養子,因此改為曹姓。曹操自幼喜歡騎馬射箭,而且智謀出眾,見過他的人都認為他必成大器,汝南許劭4就斷言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黃巾叛亂時,曹操擔任騎都尉之職,率兵參加平亂,立下戰功,後來投到何進門下,親歷「十常侍之亂」。
第二天,曹操來到相府見董卓。董卓問道:「怎麼這麼晚才來?」曹操回答道:「馬走得太慢。」董卓聽了,便命呂布到馬廄裡為曹操挑選一匹好馬。呂布出去以後,董卓躺到床上面朝裡休息,曹操暗自得意,認為刺殺董卓的良機已到,便悄悄地拔出寶刀,準備刺向董卓。正在這時,董卓突然坐起身問道:「你要幹什麼?」原來,董卓從對面的鏡子裡看到了曹操拔出寶刀的動作。曹操立即跪倒在地,說道:「要將這口寶刀獻給恩相。」董卓見果然是一把寶刀,就收下了。等呂布牽著馬回來,曹操以試馬為名,騎上馬慌慌張張地逃出城去。曹操逃走以後,在謀士李儒和呂布的提醒下,董卓才察覺曹操原本打算刺殺他,被發現後才改口說獻刀。董卓大怒,下令通緝曹操。
曹操逃出城以後,馬不停蹄地連夜向家鄉譙()郡奔去,在路過中牟縣時被衙役抓獲。縣令陳宮敬佩曹操的忠誠和膽識,不僅暗中釋放了曹操,而且還追隨曹操而去。逃到成皋一帶時,他們投宿到曹嵩的結義兄弟呂伯奢家中。當天夜裡,曹操聽到門外傳來磨刀聲,以為呂伯奢打算殺了他們向官府請賞,決定先下手為強,與陳宮合力殺了呂伯奢的家人。等殺了人,才發現呂家人磨刀是為了殺一頭豬。既然誤殺了好人,他們只得立即逃走。
剛逃出呂家不遠,迎面撞見從酒店買酒回來的呂伯奢。呂伯奢問道:「賢侄怎麼連夜就走?」曹操回答道:「官府追捕得太急,不敢逗留。」呂伯奢又說道:「我已經讓人殺豬擺酒招待你們,就住一晚再走吧。」曹操沒有搭話,猛然說道:「後面來的是誰?」呂伯奢回頭望去,曹操趁機一刀,把呂伯奢也殺了。陳宮看得目瞪口呆,問道:「剛才是誤殺好人,怎麼現在又殺人?」曹操回答道:「如果呂伯奢知道我們殺了他的家人,必然追來,我們就危險了。」陳宮感歎道:「照你這樣的行為,天下人豈能服你?」曹操冷笑道:「寧可我辜負人,也不能讓人辜負我。」陳宮聽了,默然無語。
當天夜裡,兩人在客棧住下。陳宮望著熟睡的曹操,沉思道:「我以為他是好人,才棄官追隨他,沒想到他卻是個不義之徒。本來應該趁這個機會殺掉他,但如果殺了他,我也成了不義之徒。算了,我還是離開他吧。」於是連夜走了。曹操一覺醒來,發現不見陳宮的身影,明白了陳宮的心思,於是趁著夜色逃往陳留。
到了陳留以後,在當地財主衛弘的資助下,曹操得以籌集到大筆錢財,決定招募義軍討伐董卓,便發出告示招兵買馬。很快,曹操的族弟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以及陽平衛國人樂進、山陽鉅鹿人李典都來投奔他。曹仁、夏侯惇等人都是弓馬嫺熟、武藝精湛的勇將,成為曹操南征北戰的得力助手。
在招募到義軍之後,曹操發出檄文,號召各路諸侯會盟,共同出兵討伐董卓,以匡扶漢室,拯救國家。

1【駕崩】又稱賓天,中國古代對皇帝、皇太后、太皇太后死亡的說法。
2【澠池】位於河南省西部,戰國時發生過「澠池相會」的故事。秦國昭襄王與趙國惠文王在澠池聚會,昭襄王倚仗強大的國力,百般刁難凌辱惠文王,趙國大臣藺相如機智勇敢地與秦國君臣鬥智鬥勇,沒有讓秦國佔得絲毫便宜,傳為佳話。
3【方天畫戟()】又名「畫杆方天戟」,是古代的一種長柄兵器,頂端有「井」字形的長戟。方天畫戟是一種很難使用的兵器,對使用者的要求極高,因此通常只用於儀仗。根據《蕩寇志》的記載,「三國第一猛將」呂布使用的方天畫戟長一丈二,重四十斤。
4【許劭】字子將,東漢末年著名的人物評論家。據說他每個月都要對當時的著名人物做一次評論,稱「月旦評」。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問許劭「我是什麼樣的人?」許劭閉口不答,曹操再三追問,許劭才說道:「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圖說
曹操暗自得意,認為刺殺董卓的良機已到,便悄悄地拔出寶刀,準備刺向董卓。

第三回 三英戰呂布
各地諸侯接到曹操討伐董卓的檄文,紛紛率兵前來與曹操會盟。當時,回應曹操的有十七鎮諸侯,包括渤海太守袁紹、南陽太守袁術、長沙太守孫堅、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謙、兗()州刺史劉岱等人。袁紹,字本初,是司徒袁逢的兒子,袁家世代都是朝廷高官,四世三公1,聲名遠播,深受世人敬仰。當初,董卓要改立劉協為皇帝,袁紹大怒,與董卓鬧翻,憤而出走。為了籠絡人心,董卓讓他擔任了渤海太守。袁術,字公路,是袁紹的胞弟,擔任南陽太守。孫堅,字文台,是孫武2的後代,平定黃巾叛亂和區星叛亂時立下戰功,被封為長沙太守。
諸路諸侯到齊以後,推選袁紹為盟主,負責指揮諸路兵馬。孫堅自告奮勇擔任先鋒,率先向汜水關殺來。董卓得到消息後,急忙派驍騎校尉華雄前去汜水關迎戰。孫堅與華雄交戰,初戰告捷,掌管糧草的袁術心生嫉妒,故意不給孫堅提供糧草,孫堅軍中缺糧,軍心不穩,被華雄打敗。袁紹得知孫堅戰敗,急忙召集諸路諸侯商議對策。正在這時,華雄前來挑戰,袁紹連續派出數員猛將與華雄交鋒,都被華雄斬殺。眾人大驚失色,都不敢出戰。
當時,劉備跟隨公孫瓚前來會盟,因為皇室宗親的身分,被尊為最末一路諸侯。關羽見沒人敢出戰華雄,便挺身而出請求出戰。袁術聽說關羽只是一名馬弓手,呵斥道:「諸侯面前,哪有馬弓手說話的資格?亂棍打出去!」曹操勸道:「此人儀表非凡,華雄怎能知道他只是馬弓手?」於是,親自斟酒為關羽壯行,關羽說道:「等斬了華雄再喝不遲。」說罷,提刀上馬衝出陣去,只一刀就砍死了華雄,回來時那杯酒還冒著熱氣。眾人震驚不已,無不佩服關羽的勇武。
董卓得到華雄戰死的消息,大吃一驚,不敢怠慢,決定親自迎戰,令呂布為先鋒率兵先行。呂布來到虎牢關列陣挑戰,河內名將方悅、上黨名將穆順、北海名將武安國等接連出戰,都被呂布在幾個回合之內打敗。公孫瓚親自出戰,只幾個回合就敗逃回陣。呂布窮追不捨,眼見就要刺中公孫瓚的後心了,張飛猛地殺出來,叫道:「三姓家奴休要猖狂,燕人張飛在此!」說罷截住呂布廝殺,公孫瓚才得以活命。
張飛抖擻精神,挺矛躍馬與呂布大戰五十回合都不分勝負。關羽見張飛不能取勝,拍馬舞刀趕來助戰,與張飛一起夾擊呂布。呂布毫不畏懼,反而越戰越勇,又打了三十回合,仍然不分勝負。劉備擔心關羽、張飛被呂布傷害,抽出雙股劍趕來相助,三兄弟聯手圍攻呂布。劉、關、張三人圍著呂布,轉著圈地廝殺,諸路諸侯、兩軍將士從來都沒有見過如此精彩的打鬥,全都驚呆了,目不轉睛地看著,心中不住地喝采。在劉、關、張的圍攻之下,呂布漸漸落了下風,朝著劉備虛晃一戟,然後調轉馬頭退走了。劉、關、張揮軍掩殺,一直追到虎牢關前。
得知呂布也打了敗仗,董卓驚得六神無主,急忙與李儒商議對策。李儒說道:「呂布被打敗,我軍士氣必然低落,再打必敗,不如將都城遷到長安,避開盟軍的攻勢。」董卓說道:「妙計。」便召集文武百官商議遷都之事。眾人議論紛紛,極力反對遷都,因為長安已經荒廢破敗了,不適合作為都城,而且遷都勞民傷財,會引發百姓的抱怨。但董卓主意已定,沒有人再敢阻止。
董卓派兵以反賊逆黨的罪名殺死了洛陽一帶的商賈富戶,霸佔了他們的家產;又令部將李傕()、郭汜率領大軍驅趕洛陽百姓搬遷到長安。數百萬百姓浩浩蕩蕩地向長安走去,走得慢的都被殺死在路上,一時間哭聲震天,怨聲載道。臨走之時,董卓派人挖掘洛陽一帶的皇家陵墓,搜刮其中的財寶。最後,還命人燒毀了洛陽城,不論是民宅還是宮廟都無一幸免,好端端的洛陽城變成了一堆廢墟。
董卓離開洛陽之後,諸路諸侯殺進虎牢關,進入洛陽。此時,曹操提議乘勝追擊,一舉消滅董卓,但諸路諸侯各懷鬼胎,不願意繼續進兵,曹操大怒,罵道:「庸才飯桶!不配與我謀劃大事!」說罷,獨自率領本部軍馬連夜往長安追去。曹操剛剛追到滎()陽一帶,就中了滎陽太守徐榮的埋伏,受傷被俘,幸虧曹洪及時趕到才被救出,退回洛陽。
回到洛陽以後,曹操料定袁紹等諸侯不能成就大事,便去了揚州。公孫瓚見曹操退出會盟,認為諸侯之間會自相殘殺,便也回了北平。劉備也隨公孫瓚而去,依舊駐紮在平原縣。不出公孫瓚所料,後來果然發生了兗州太守劉岱吞併東郡太守喬瑁之事。袁紹見諸侯會盟成了一團散沙,心灰意冷,也撤走了。聲勢浩大的十八鎮諸侯會盟共討董卓之戰,就這樣草草收場。
袁紹回到河內以後,意欲佔領冀州,便邀公孫瓚共同攻打冀州,約定事成之後平分冀州領地。冀州牧韓馥懦弱無能,得知公孫瓚要攻打冀州的消息,主動將冀州讓給袁紹。公孫瓚派弟弟公孫越前來討要土地,卻被袁紹殺死。公孫瓚大怒,出兵討伐袁紹。兩軍對陣,公孫瓚親自出馬與袁紹部將文醜交戰,公孫瓚不是文醜的對手,落荒而逃,文醜窮追不捨。眼見公孫瓚命在旦夕,突然殺出一位少年將軍截住文醜廝殺,與文醜大戰六十回合,不分勝負。兩軍各自收兵。
這位少年將軍名叫趙雲,字子龍,是常山真定人氏,原本屬於袁紹管轄,見袁紹不是個忠君愛民之人,便離開袁紹陣營,慕名投奔公孫瓚而來,正遇上公孫瓚被文醜打敗,出手救了公孫瓚的性命。
第二天,兩軍再次交鋒,公孫瓚又被打敗,只得撤退。當時,趙雲率領的是後軍,見袁軍先鋒鞠義衝殺過來,便挺槍躍馬與鞠義交戰,幾個回合就殺了鞠義。隨後,趙雲孤身一人殺入袁軍陣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袁軍大敗。後來,董卓以皇帝的名義發來詔書,令二人罷兵,袁紹、公孫瓚便退兵了。
袁術得知韓馥將冀州讓給了袁紹,便寫信給袁紹,索要幾千匹戰馬。袁紹與公孫瓚交戰不利,正在氣頭上,便拒絕袁術的要求。袁術不甘心,又向荊州刺史劉表借糧,也遭到拒絕,憤恨不已,便慫恿孫堅攻打劉表。孫堅看了袁術的信,說道:「劉表欺人太甚,不趁這個機會報仇,還要等到何年何月?」於是立即整頓兵馬,帶著長子孫策及部將程普、黃蓋、韓當等向荊州進發。
原來,之前孫堅參與十八鎮諸侯會盟時,率兵進入洛陽,見皇宮裡到處都是火災,便立即率兵滅火。半夜時分,軍士報告說有口井裡透出彩色的光芒,孫堅令人下井打撈,撈上來一具女屍,腰間掛著一個匣子,裡面裝的竟是傳國玉璽3。程普對孫堅說道:「傳國玉璽在『十常侍之亂』時遺失了,現在竟然落到主公手裡,主公定能成就帝王之業。請主公立即返回江東謀劃大事。」
第二天,孫堅便藉口生病,要返回江東。袁紹已經知道了孫堅撈得傳國玉璽的事情,當場戳穿了孫堅的謊言,孫堅漲紅了臉,賭咒發誓說,如果私藏傳國玉璽就死在亂箭之下。與袁紹鬧翻之後,孫堅率兵回江東。袁紹不肯善罷甘休,寫信給劉表,令劉表攔截孫堅,奪下玉璽。劉表沒有細加考慮就貿然出兵,雖然打敗了孫堅,卻並沒有得到玉璽。不僅如此,還和孫堅結下了深仇大恨。
孫堅與劉表交戰,接連獲勝,打敗了劉表部將黃祖和蔡瑁,將劉表圍困在襄陽城內。一天,孫堅軍營中的帥旗被狂風吹折了,韓當說道:「狂風吹折帥旗是凶兆,還是撤兵吧!」孫堅不聽,認為應該趁勢佔領荊州,因此拒絕撤兵。
劉表被圍困在襄陽城中,只好派部將呂公突出重圍,向袁紹求救。為了防止孫堅的追擊,呂公率領五百名弓箭手殺出城,然後設下埋伏阻截追兵。孫堅得到呂公突圍的消息,親自率領三十多名隨從追來,結果中了埋伏,被亂箭射死。之後,呂公按照約定釋放連珠號炮4,劉表聽見號炮響,率兵殺出城來,程普等猝不及防,死傷無數。
孫堅被呂公射死以後,江東軍沒有了主帥,兵無戰心,只好用俘虜的黃祖換回孫堅的屍首之後便退兵了。後來,孫堅的長子孫策將家人遷居到曲阿,自己則投靠到袁術門下,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1【三公】古代的官職名稱,設置之初是實職,握有實權,後來成為榮譽性的虛職。「三公」並不是由固定的職務組成,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說法,三國時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國演義》中說袁紹家族是「四世三公」,是說袁家世代都是朝廷高官,地位顯赫。
2【孫武】春秋時期齊國人,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孫武是「兵家始祖」,被譽為「兵聖」,人稱「孫子」,他的著作《孫子兵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
3【傳國玉璽】古代皇帝的信物,皇權的象徵。傳國玉璽始於秦始皇。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得到美玉「和氏璧」,便命人雕琢成傳國玉璽,又命丞相李斯在上面寫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作為秦朝的象徵。秦滅亡後,傳國玉璽幾經流落,後來不知所蹤。
4【連珠號炮】能連續發射炮彈的信號火炮。號炮是古代打仗時用來傳遞訊息的火炮,一般用於傳遞進攻的命令或表示即將發生某個事件。連珠號炮能夠傳遞的訊息比一般的火炮更加豐富,發射炮彈的數量不同,所代表的訊息也不同。

圖說
張飛抖擻精神,挺矛躍馬與呂布大戰五十回合都不分勝負。關羽見張飛不能取勝,拍馬舞刀趕來助戰,與張飛一起夾擊呂布。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402302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8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