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台灣談美第一人‧漢寶德
暢論書寫之樂,
剖析當今書法之繁花百態、侷限與因應對策,
書法藝術深度反思專文首度集結!
「中年之後,自度一生志業大抵不過如此,開始思考養生之道,以便輕鬆地度過老年。我想到了書法。」——漢寶德
向來「揮如椽之巨筆書寫人間」,台灣現代建築名家漢寶德年近六十轉而「舉輕若重」執起毛筆,成為書法界的新鮮人,從此一頭栽進書法的桃花源,更於七十四歲舉辦了生平的首度書法展「寫藝人間」。卻也在這段歷程中,體察到中國書法老化的窘境,並做出種種反思及建言,諸如:
書道的創新是否等同於拋棄傳統技法?
書法該如何融入民眾的生活,而非滿街刻板又缺乏美感的臨摹?
饒富藝術美感又易寫的草書為何始終無法流行?
兼談篆刻印章之美,
以及書法藝術家董陽孜的時代精神及魅力所在。
本書做為漢寶德一生書法藝術歷程的完整集結,從中除可感受漢寶德先生的藝術涵養與率真性情,更是書法愛好者、美育推展者的最佳參考書,一起跟著美藝生活家漢寶德,隨意運筆,從心挖掘書寫之樂境泉源。
目錄
01我的書法學習歷程
02寫藝人間
03不是書法家的書法
04中國書法往哪裡去
05書法的生活化
06書法與美育之間
07自由揮灑的草書
08草書之難
09漢字書寫之美
10印章的藝術
11書中有畫--談董陽孜的現代書法
12看「無中生有--書法‧符號‧空間」
※編後記
序/導讀
筆墨之間——《寫藝人間:漢寶德談書法藝術》編後記
1990年漢先生為賀陳詞教授七十壽辰祝賀,撰〈大乘的建築觀〉一文,直指現世主義與大眾主義的精神乃大乘信仰的結果。他剴切省思現代主義所肯定的理性價值,開始質疑將建築視為合理思考的成果未必是正確的。加以在經營《境與象》雙月刊雜誌,傾向感性的取向深獲讀者們回響;在擘劃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期間,更進一步體認作為教育機構,提供具美感的、讓民眾感到歡愉的展示是必要的。曩昔他所追求的嚴肅理論體系逐漸退位,雅俗共賞的美感文化隱然方是心目中念茲實踐的目標。這般的精神在漢先生學習書法的歷程暨反思書法的發展中歷歷呈現。
1994年10月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董陽孜書法展,作品集的專文〈書中有畫--董陽孜的現代書法〉是漢先生為老朋友所寫的藝評,這也是漢先生攸關書法文章的初現。該文收錄於《寫藝人間:漢寶德談書法藝術》,從字裡行間頗能體會對於現代與傳統的探索。事實早於1962年漢先生編輯《建築》雙月刊雜誌時期,他就多次撰文針對中國建築的傳統問題表達觀點。在《建築.社會與文化》書內的〈中國建築的傳統問題〉文章中,他認為「新建築因為承接上代的傳統而能提升其價值,且仍能具有國際的普遍性,其原因只是他所傳承的,乃是普遍性、永恆性的』,「只有明晰的思考,建立在普遍的審美原則之上,而衡之於合理主義的原則,才是對新傳統的最恰切、最積極的態度」。上述的文字縱然是以建築為對象,但是應用於書法的傳承與突破仍然很貼切適當,「我可以想像,當文字的使用者成為書法家,他們要用書寫的形式來發抒胸中之逸氣,他們振臂疾書,筆走龍蛇,生命的流動的美感傾洩而出,他們的四周應該是開放的自然的天地,溪水沿曲廊流過,池面漂浮著天光的倒影。因為建築家揮如椽之巨筆,以亭台為點,樓閣為面,曲廊為線,把園林寫在大自然之上,為書法家提供了相應和的生活環境。」這是漢先生為自身書法展的導覽說辭。
2008年6月漢先生離開世界宗教博物館,館方特舉辦「寫藝人間」書法展,展出35幅作品,並且印行專刊,專刊印刷精美,輯錄了9篇以書法為題的文章,其中的〈書法是生動的建築〉、〈建築是立體的書法〉與〈書中有畫--董陽孜的書法〉皆是歷次董陽孜書法展的藝評,這些文章早於2005年業已都輯錄於典藏藝術札記7《漢寶德談藝術》,避免重複所以未納入本書。「寫藝人間」書法展專刊印刷數量稀少,流通不廣,以致鮮少被知曉賞閱。編輯《寫藝人間--漢寶德談書法藝術》一書,乃將這些難得的作品納入再現,好讓讀者閱讀文章同時欣賞漢先生如形、如意、如畫的書法。
2014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為賀漢先生八十大壽,擬規劃展覽,洽商展覽主題與內容時,他認為建築有賴團隊眾志才能成就,既然是他的展覽,書法十足能代表他個人,所以他屬意舉辦書法展。不過相商之下仍決定以一生不同階段的功績為主從事展覽,從此點足可窺悉漢先生晚年寄情於書寫的深厚情懷。漢先生勤於書寫,爾今至少尚留存有九百餘幅作品,衷心深切地盼望未來能有機會辦一次漢寶德書法大展,也算是一償他生前之願望,也讓大眾瞭解漢先生如何嘗試、如何努力地寫出了書法新藝境。
本書編輯過程中蒙宗教博物館范敏貞、台北當代藝術館潘小雪與周文婷、「流變--兩岸院校書法名家聯展」策展人林明美與書法家董陽孜等協助,特表達謝忱!
繼前一本為漢先生所編輯的書,倏乎相隔四年--漢先生離世竟已四年矣。謹以此書誌念大家深深懷念難捨的漢先生!謹以此書作為漢寶德叢書著作再出發的起點,讓我們得以再炙漢先生如椽巨筆下的思想!
黃健敏2018/10/3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