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無求常安:鄧啟福口述歷史
內容簡介
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 臺灣電信史的見證人
不忮不求的胸懷 隨遇而安的境界
鄧啟福生長於日軍鐵蹄下的中國,為避烽火,千里迢迢從湖北來到雲南壘允,小小年紀就經歷千里逃難,途中痛別親人,失去所有手足,看遍生死流離,儘管環境艱困,仍能隨遇而安。來臺後勤奮向學,因緣際會趕上留美熱潮,進入美國最頂尖的貝爾實驗室工作。
在國科會期間,鄧啟福執行多個影響深遠的大型研究計畫,如:次微米元件中心計畫、MPC計畫、環境保護計畫,並籌設高速電腦中心、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其中也包括高爭議性的太空衛星計畫。而他在擔任「電信國家型計畫」主持人時,大力提攜年輕後進,發揮組織長才,樹立工作典範,為臺灣無線電信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鄧啟福是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任職期間致力於交大校園擴建,奠定今日交大校園的規模。整編新增系所,強調人文教育,成立全國第一個電機資訊學院,設置人文社會學院,建立e化圖書館,以求交大邁向完整綜合大學之目標,可謂引導交大走向世界一流大學之總舵手。
鄧啟福的人生閱歷豐富,成就斐然,在工作上不爭出頭,處處與人為善。但他自言是個「傻傻的、平平常常的人」,只是運氣特別好,其中最幸運的是與另一半楊永寧老師攜手大半輩子。如今已年近九旬的鄧啟福,矍鑠有神地將他的故事細說從頭,塵封的歲月彷彿又歷歷在目……
◎本書特色
1. 親身經歷中日戰爭與國共內戰,重現烽火下的民間視角。
2. 翔實記錄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的人生故事。
3. 走過風雨的人生,展現一代知識分子樸實謙讓的風範。
不忮不求的胸懷 隨遇而安的境界
鄧啟福生長於日軍鐵蹄下的中國,為避烽火,千里迢迢從湖北來到雲南壘允,小小年紀就經歷千里逃難,途中痛別親人,失去所有手足,看遍生死流離,儘管環境艱困,仍能隨遇而安。來臺後勤奮向學,因緣際會趕上留美熱潮,進入美國最頂尖的貝爾實驗室工作。
在國科會期間,鄧啟福執行多個影響深遠的大型研究計畫,如:次微米元件中心計畫、MPC計畫、環境保護計畫,並籌設高速電腦中心、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其中也包括高爭議性的太空衛星計畫。而他在擔任「電信國家型計畫」主持人時,大力提攜年輕後進,發揮組織長才,樹立工作典範,為臺灣無線電信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鄧啟福是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任職期間致力於交大校園擴建,奠定今日交大校園的規模。整編新增系所,強調人文教育,成立全國第一個電機資訊學院,設置人文社會學院,建立e化圖書館,以求交大邁向完整綜合大學之目標,可謂引導交大走向世界一流大學之總舵手。
鄧啟福的人生閱歷豐富,成就斐然,在工作上不爭出頭,處處與人為善。但他自言是個「傻傻的、平平常常的人」,只是運氣特別好,其中最幸運的是與另一半楊永寧老師攜手大半輩子。如今已年近九旬的鄧啟福,矍鑠有神地將他的故事細說從頭,塵封的歲月彷彿又歷歷在目……
◎本書特色
1. 親身經歷中日戰爭與國共內戰,重現烽火下的民間視角。
2. 翔實記錄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的人生故事。
3. 走過風雨的人生,展現一代知識分子樸實謙讓的風範。
目錄
推薦序
1. 交大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總舵手/國立交通大學代理校長 陳信宏
2. 啟迪後人 福澤廣被/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名譽教授 吳靜雄
3. 言教身教 承先啟後/前臺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 宣明智
4. 一個自稱「傻傻的平常人」的偉大凡人/臺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執行長 陳俊秀
前言
第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戰火下的少年生活
1. 湖北故居的記憶片段
2. 滇西邊城路迢迢
3. 戰爭下的受難者
4. 到柳州學國語
5. 三百公里大逃難
6. 北京都市生活大開眼界
第二章 書山有路勤為徑──在臺求學時期
1. 漂洋過海來臺灣
2. 屏東高中青春記事
3. 臺大歲月
4. 畢業後的人生規劃
5. 考入交大電子研究所
第三章 卻憶當年賦遠遊──留美散記
1. 公費留學開啟人生新頁6
2. 與永寧的相遇
3. 密西根大學見聞紀行
4. 完成終身大事
5. 在貝爾實驗室的日子
第四章 遊子思歸向風城──任教交大
1. 舉家返臺
2. 交大教讀生涯
3. 70年代的交大
4. 產官學的互動與合作
5. 參訪遊記與進修見聞
第五章 陳力就列展新猷──國科會六年紀略
1. 國科會借將
2. 六個大型研究計畫
3. 感念先進與同事之誼
4. 難忘的公務旅行
第六章 百年樹人之志業──行政服務交大
1. 重返學界
2. 打造世界一流大學
3. 校園危機事件處理
4. 建設交大
5. 校長任內重要記事
第七章 國家電信作推手──主持國科會電信國家型計畫
1. 擔任計畫主持人
2. 聚焦無線通訊時代
第八章 長得逍遙自在心──退休後記事
1. 慈母老去
2. 退休生活點滴
【側寫鄧校長I】自一個伴侶的角度
共享榮與茂 相伴簡與老/鄧啟福校長夫人 楊永寧
【側寫鄧校長II】自一個工作夥伴的角度
鄧校長與電信國家型計畫/國立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林一平
【附錄】鄧啟福年表
1. 交大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總舵手/國立交通大學代理校長 陳信宏
2. 啟迪後人 福澤廣被/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名譽教授 吳靜雄
3. 言教身教 承先啟後/前臺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 宣明智
4. 一個自稱「傻傻的平常人」的偉大凡人/臺灣交通大學校友總會執行長 陳俊秀
前言
第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戰火下的少年生活
1. 湖北故居的記憶片段
2. 滇西邊城路迢迢
3. 戰爭下的受難者
4. 到柳州學國語
5. 三百公里大逃難
6. 北京都市生活大開眼界
第二章 書山有路勤為徑──在臺求學時期
1. 漂洋過海來臺灣
2. 屏東高中青春記事
3. 臺大歲月
4. 畢業後的人生規劃
5. 考入交大電子研究所
第三章 卻憶當年賦遠遊──留美散記
1. 公費留學開啟人生新頁6
2. 與永寧的相遇
3. 密西根大學見聞紀行
4. 完成終身大事
5. 在貝爾實驗室的日子
第四章 遊子思歸向風城──任教交大
1. 舉家返臺
2. 交大教讀生涯
3. 70年代的交大
4. 產官學的互動與合作
5. 參訪遊記與進修見聞
第五章 陳力就列展新猷──國科會六年紀略
1. 國科會借將
2. 六個大型研究計畫
3. 感念先進與同事之誼
4. 難忘的公務旅行
第六章 百年樹人之志業──行政服務交大
1. 重返學界
2. 打造世界一流大學
3. 校園危機事件處理
4. 建設交大
5. 校長任內重要記事
第七章 國家電信作推手──主持國科會電信國家型計畫
1. 擔任計畫主持人
2. 聚焦無線通訊時代
第八章 長得逍遙自在心──退休後記事
1. 慈母老去
2. 退休生活點滴
【側寫鄧校長I】自一個伴侶的角度
共享榮與茂 相伴簡與老/鄧啟福校長夫人 楊永寧
【側寫鄧校長II】自一個工作夥伴的角度
鄧校長與電信國家型計畫/國立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林一平
【附錄】鄧啟福年表
序/導讀
前言
我今年(2019)已經八十八歲,現在回想我的人生,應該可以總括出兩點:第一,我就是一個傻傻的、平平常常的人;第二點的話,是我這一生的運氣非常好。小學到中學階段正好遭遇了中國與日本人打仗的時期,在戰爭的炮火下,我跟隨家人離開家鄉往南方逃難,現在想想當時竟能在那麼艱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真是幸運。
戰後我隨家人從文化水平較低的貴州來到北京,居然讓我考上當時北京最好的中學──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今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初中部;到了臺灣後,我以同等學力考進屏東中學高中部,後來又一路順利考上臺大電機系、交大電子研究所,甚至還考上了公費留學考試,得以前往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當然其中最幸運的是能與我的另一半楊永寧攜手往結婚六十年邁進中。這些總總如今想來,我覺得都是自己的運氣很好,幸運萬分。
我今年(2019)已經八十八歲,現在回想我的人生,應該可以總括出兩點:第一,我就是一個傻傻的、平平常常的人;第二點的話,是我這一生的運氣非常好。小學到中學階段正好遭遇了中國與日本人打仗的時期,在戰爭的炮火下,我跟隨家人離開家鄉往南方逃難,現在想想當時竟能在那麼艱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真是幸運。
戰後我隨家人從文化水平較低的貴州來到北京,居然讓我考上當時北京最好的中學──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今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初中部;到了臺灣後,我以同等學力考進屏東中學高中部,後來又一路順利考上臺大電機系、交大電子研究所,甚至還考上了公費留學考試,得以前往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當然其中最幸運的是能與我的另一半楊永寧攜手往結婚六十年邁進中。這些總總如今想來,我覺得都是自己的運氣很好,幸運萬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