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清領時期臺灣儒學參考文獻
本書所採擇之範疇,為清康熙廿三年(1684)明鄭降清至光緒廿一年(1895)臺灣割日,大約二百一十二年的期間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關於清代臺灣儒學的研究,雖然方興未艾,但是學界缺乏入門的參考書籍,以致真正用心投入者,並不太多。有鑑於此,林慶彰、蔣秋華教授特別編纂本書,提供學界認識此一領域的背景材料,希望出版之後,可以引發更多有志趣者加入研究的行列。
本書所採擇之範疇,為清康熙廿三年(1684)明鄭降清至光緒廿一年(1895)臺灣割日,大約二百一十二年的期間。內容分成上、下兩編:上編收錄清領時期臺灣各種受儒學影響的制度討論,包括科舉、府縣儒學、孔子廟、書院、義學、社學、社會教育、學規、藏書九項;下編收錄宦臺儒學家(陳璸、謝金鑾、鄭兼才、胡承珙、姚瑩、徐宗幹、林樹梅)和本土儒學家(章甫、鄭用錫、鄭用鑒、施瓊芳、黃敬、吳子光、楊浚、施士洁)的著作選集,一共收錄十五位。相信本書的刊印流傳,將激起研究臺灣儒學的風潮。
目錄
編者序
編輯體例
上編
一、科舉•第一
一、科舉•第二
述穀堂制藝 鄭用錫著
一、科舉•第三
瀛洲校士錄 徐宗幹編
二、府縣儒學
三、孔子廟
四、書院
五、義學
六、社學
七、社會教育
八、學規
九、藏書
下編
一、宦臺儒學家
1 陳璸(1656-1718)
2 謝金鑾(1757-1820)
3 鄭兼才(1758-1822)
4 胡承珙(1776-1832)
5 姚 瑩(1785-1858)
6 徐宗幹(1796-1868)
7 林樹梅(1808-1851)
二、本土儒學家
1 章 甫(1760-1816)
2 鄭用錫(1788-1858)
3 鄭用鑑(1789-1867)
4 施瓊芳(1815-1868)
5 黃 敬(?-1888)
6 吳子光(1819-1883)
7 楊浚(1830-1890)
8 施士洁(1856-1922)
清領時期臺灣儒學年表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