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來自天地的感動
內容簡介
本書是柯內爾繼以孩子為對象的分享自然著作之後,將自然教育推廣至成人的最新力作。
十五個從生活與心靈出發的活動,讓讀者感受大自然本有且無私的恩賜,進而找回身處現代水泥叢林難有的內心和諧與平靜。
目錄
推薦序
神馳天地 金恆鑣
體驗自然,現在正是時候 王鑫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廖天賜
照見深層的生命智慧 蕭淑碧
英文版序
雪莉•查爾斯博士
塔馬拉克‧宋
如何使用這本書
第一部
偉大的老師與治療者
自然之心
森林浴
*活動:分享自然的森林浴
自然與我
*活動:自然與我
天地觸動我
*活動:天地觸動了我
擴大能量圈
*活動:擴大能量圈
活在當下
生機盎然的靜走
*活動:生機盎然的靜走
我是山
*活動:我是山
生命的良善
*活動:與萬物共生息
一切美好源自寂靜
*活動:觀呼吸靜坐
*活動:心靜如湖
為生命付出
第二部
與朋友分享
照相機
*活動:照相機
結伴靜走
*活動:結伴靜走
美之步道
*活動:美之步道
探索大地之心
*活動:探索大地之心
藏頭詩
*活動:藏頭詩
空中之鳥(活動)
第三部
與大自然談心
活出合一的生命
附錄
線上資源
全球分享自然協會
序/導讀
【推薦序1】
神馳天地
「一個風雨交加的秋夜,我用床單裹住二十個月大的外甥羅杰,冒著雨絲,在漆黑中抱著他到了海灘。在我們視界模糊之處,海浪滔天般的襲來。不絕於耳的隆隆與咆哮聲中,隱約地許多白泡沫狀的東西迎面撲來。」這是一位畢生關心環境的作家瑞秋.卡森的文句,是她秉持幼兒環境教育要靠直接接觸自然之信念,而主張的啓蒙方式。
接受萬物以及對萬物保持新奇感是孩童的天性與天賦人權。兒童在自然中很容易融入環境,而忘了自身的存在。我記得有一次帶著三歲的兒子在陽明山公園的一個噴泉邊玩耍。我一個不留神,他已栽進池裡。幸好,我及時發現,把他拉了起來,他似乎噎進了幾口水,但沒有驚慌或不適的樣子。我驚訝地發現,水與空氣對幼兒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東西。
然而,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只看重自然界有形的物質,忽略了自然無形的所給予的心靈服務。更不幸的是,因而養成懼怕自然裡陌生的環境與不常見的種種東西。一旦我們和自然疏離,在某些時空裡,我們便不敢在自然裡獨處,而無緣吸收自然的菁華。這個結局正可能會導致,如華萊士.史特格納所說的:「我們可能會失去人之所以為人的某些特質」,甚至如愛德華.威爾森更擔心的:「人類失去適應環境與演化的能力,邁向滅絕之路。」
於是,大部分的國家知道環境教育的重要性,紛紛頒布了《環境教育法》。然而,環境仍然日益惡化,物種還是不斷消失。其中原因既多且複雜,不過全是歸因於「人」的問題。科學教育雖然製造了精通自然學與有技術的科學家,但,由於缺乏哲學與心理學的教育,我們依然維護不了環境與生命的多樣性。
有一位有心人,在過去四十年來,設計了許多教導人如何與自然互動的活動,扭轉了大家對愛護自然的觀念與做法。許多人遵照他的方法去做了之後,改變了人對環境的感知,從此感受到自然力的奇妙與博大。這個聞名全球的環境教育者約瑟夫.柯內爾,也是本書的作者。
柯內爾教導孩童如何親近並分享自然。他的《與孩子分享自然》一書,於一九七九年付梓以來,已是數百萬環境教育者用來教導孩童體驗自然的最適用的範本。這回在《來自天地的感動》一書裡,柯內爾設計了十五個給成人的自然體驗的活動。
這本書是以哲學與心理學為根據的論述,如何讓自然的旁觀者成為自然系統的一部分。柯內爾把「心流理論」放到他設計的活動中,使得人的精神能進入忘我的高層次中,真正愉悅地體會自然的大力量。人必須頓悟自然的奧祕,有如高僧得道,有如教徒與他的神並行,始能真正享受自然的菁華。這不是很容易達到的境界,也不是一蹴而成的學習。如果你不斷的切實而反覆地力行柯內爾的心靈活動設計,或許能進入「與自然心流」的境界。爾後,你不必親臨森林,只要腦中升起森林的圖像,就可以與森林心流了,而得到一種與自然成為一體的昇華之樂。
其實,在我們日常的活動中不乏可產生心流的情境。當人們聆聽交響樂或彈奏樂器時全神灌注、練習書法或篆刻時心無旁騖、吟詩時陶醉、欣賞畫作時旁若無人,這些皆是心流效應的表現。這些活動將人從現實中抽離出來,完全投入所從事活動的情境。這種心流的培養可作為柯內爾所說的「與自然心流」的入門功夫。他引導我們處在自然環境時,如何做到全心投入與集中思念,逐漸摒棄雜念,而達到忘我、忘記身處何處與何時的境界。
與自然心流所引發的喜悅是終身的福份。一旦有了與自然心流的體驗,便擁有個人終身享用自然菁華的通路。
靠著這本書,讓我們好好嘗試與自然心流的祕笈,提升我們的心靈層次,內化愛護自然的本能,享用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吧。
金恆鑣
本文作者為: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理事長
【推薦序2】
體驗自然,現在正是時候
柯內爾(Joseph Cornell)新書《來自天地的感動》是他繼《傾聽自然》、《與孩子分享自然》、《共享自然的喜悅》、《探索大地之心》、《學做自然的孩子──國家公園之父繆爾如何觀察自然》等之後,在臺灣出版的中譯作品。柯內爾來台多次,他倡導的「體驗自然教育」,也成為涂大芳體驗自然中心「體驗自然活動」(Nature-awareness program)的基礎,他們帶領各種團體進入自然、感受天人合一的體驗。這項「體驗自然活動」是親近大自然的教育活動,含有心靈感動的體驗歷程,不分老少,都能經由和自然的接觸獲得靈性的啟發,是「身心靈」或「德智體群美」完整人格成長的必備扎根學習元素。
野人出版社翻譯的《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曾得到國內教育學者高度的推薦。該書指出孩子認識及體驗大自然的方式已經徹底改變,他們跟大自然的肢體接觸和親密關係快速消逝著,這大幅縮減了人類環境經驗的豐富性。年輕人已經不認識自然環境,而只認識醜陋的都市環境。該書作者指出人與自然環境的隔絕,使現今在電子產品環繞中成長的下一代,大量出現過胖、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和抑鬱症狀等。作者也提出治癒這一斷裂的途徑,包括教育者如何將孩子從教室解放,藉由豐富的自然環境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讓孩子從小沉浸在大自然裡。本書在美國獲得廣大迴響,愈來愈多美國家庭正親身參與自然活動,也使美國國會通過「讓兒童走向戶外」的立法運動。
臺灣的民眾團體和六十位立委曾聯署要求教育部採取行動,防止我們的年輕一代成為「失去山林的孩子」,更要拯救我們的下一代,不要成為「大自然缺失症」兒童。去年(2014年),教育部發布「戶外教育宣言」,並啟動五年計畫,期能正常化戶外教育和校外教學。在這之前,「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已經辦理多年「推動國民中小學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其中也包含了大量且普及的戶外教育和校外教學。制度化自然體驗相關的戶外教育和校外教學,正是時候。
此外,英國人也提倡「教室外的學習」(Learning Outside the Classroom),定義是「利用教室以外的地方進行的教與學」(Beames, S. and Pete Higgins, Robbie Nicol, 2011)。
這些新倡議都是最近教育界的大事件,也都和柯內爾長期推行的「自然體驗教育」同調合唱。
自然體驗相關的戶外教育和校外教學都應該融入國民小學課綱,家長們更應該陪同你們的最愛一同體驗自然帶來的喜悅和啟示。
王 鑫
本文作者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兼任教授
【推薦序3】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今年的開始不久就拜讀柯內爾的大作《來自天地的感動》,內心也跟著泛起共鳴的陣陣漣漪,好像回到約二十年前初次接觸到柯內爾的第一本著作《傾聽自然》時的心境。
會和柯內爾邂逅的因緣,要追溯到上世紀八○~九○年代國內由森林學大師林文鎮博士引進森林浴、森林美學,尤其是大師的森林美學大作出版並回饋母校親臨教授,個人有幸能跟隨在大師座前學習,在大師幽默的講學風範及課餘私下風趣的研討中,使本人在潛移默化中進入森林美學與自然教育的鏈結中,其中的關鍵當然要歸因於大師所提倡的「原風景、原體驗」、「分享快樂、加倍快樂」,很大部分源自柯內爾的大作,因此,柯內爾的著作就自然進入個人的書房中了。
的確,自然教育要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定要深深感動人心,教條式的授業是無法奏效的,因此書中的每一單元雖然簡潔,但必須透過身體力行才能達標,這樣的教學與實作相輔相成,與個人在承續森林美學教學的經驗有殊途同歸之感。畢竟大自然是活生生的有機體,親近它且要得其中三昧,我們常說要用人的五感&mdash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