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回首一笑七十年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294
    42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個不會笑的童年
一位俠骨柔腸的明星
一段改變生命的婚姻
一腔熱情熱血的性格
一位傳奇性的人物
她是鄭佩佩


她自小習舞,初演《情人石》就獲得國際影評人協會頒發最有前途新人奬。《大醉俠》中“金燕子”一角奠定了她俠女的形象,成為中國電影武俠片女演員中第一翹楚。

她在事業如日中天時,嫁為人妻;又在事業破產、婚姻告吹、人生走到谷底之際,與星雲大師結緣,成為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潛心修行,並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弘揚佛法。
在佛法的因緣下,她以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華夫人”再次活躍螢幕,以李安電影《臥虎藏龍》碧眼狐狸一角,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殊榮。至今中國、國外演出的邀約不斷,堪稱長青演員。

鄭佩佩豪情、正義,正如她演過的俠女一般有情有義。她的弟妹,老師、導演、前夫、好友、後輩,以及獨立撫育長大的四位子女,她只有奉獻,從不求回報。

《回首一笑七十年》是鄭佩佩一生的回顧,所有愛、恨、得、失,只是一笑!

作者

鄭佩佩

一九四六年一月生於上海,著名影視演員,擅長舞蹈和表演。曾以《情人石》獲國際獨立製片人協會金武士獎。主演中國新派武俠電影開山之作《大醉俠》,又以《毒龍潭》被香港和台灣報界選為「武俠影后」,復出後以《臥虎藏龍》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參與近百部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及舞台劇表演,著有《擦亮心燈》、《戲非戲》等作品。

目錄

推薦序一 俠義人生  星雲大師
推薦序二 佩佩印象  蔡瀾
推薦序三 最親的人
推薦序四  繁華落盡的真覺  彭早慧
推薦序五  不說教的佩佩姐  甘鵬
簡體版自序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
正體版自序  回首走過第七十一年
 
第一章 不會笑的童年(一九四六-一九六一年)
與家人情深緣淺
弟妹們的小媽媽
從小跟著外婆去拜佛
美好的女中歲月
母親突然來電報
 
第二章 在邵氏的那些年(一九六一-一九七年)
舞蹈影響我一輩子
進「南國」,人生轉折點
最難忘「爛仔」方盈
偶像非江青莫屬
第一次反串,林黛姐誇帥
永誌不忘岳老爺教誨
潘壘導演的慧眼
何琍琍又嗲又真
我為焦姣當伴娘
永遠的白馬王子張沖
《香江花月夜》與輪迴
《豔陽天》,體悟人生如戲
我與《大醉俠》
墮馬事故有隱情
張徹找我拍《金燕子》
不倒翁何夢華導演
羅維、岳華和我鐵三角
 
第三章 十九年婚姻一個使命(一九七○-一九八九年)
夫妻不在同一條線上
四個孩子和四個流掉的孩子
教舞、養孩子同時進行
帶李翰祥看房子
把「健康舞蹈」帶到東方
是兒子才會生下來
我的媽媽經
 
第四章 在黑暗中看見佛光(一九八九-一九九二年)
我的第五個「嬰兒」??華語電視
為了「理想」竟離婚、破產
星雲大師引領我入佛門

第五章 生活考驗在度我(一九九二年- )
「華夫人」帶我復出
寫作啟蒙老師黃霑
用文字擦亮心燈
劃時代的《臥虎藏龍》
在電視劇裡輪迴
主持港台《佩佩悄悄話》
《邵氏大牌檔》重溫黃金歲月
《輕輕搖晃》搖上國際
真人秀《花兒與少年》

第六章 生死、輪迴、因果
在死別裡修行、看透
與你一起實現夢想
尾聲

序/導讀

推薦序

俠義人生/星雲

認識鄭佩佩是在一九八八年。那一天,美國西來寺落成,她帶著美國亞洲電視公司的工作人員前來採訪,從而見到了有「武俠影后」之稱的她。

後來應她的要求,將當時在台灣電視公司播出的《星雲禪話》節目錄影帶,交由她在南加州十八頻道主持的節目中播出,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播放一集。聽說反應不錯,鄭佩佩說受益最多的是她自己!

一九九一年,國際佛光會成立之後,她加入成為會員。二十多年來,她熱心參與佛光會舉辦的活動,也擔任檀講師,在世界各地弘揚佛法。由於過去拍電影時訓練出的口才、演技,她台風穩健,講說幽默、風趣,很受聽眾的歡迎和好評。

在中國電影武俠片女演員當中,鄭佩佩當為翹楚!她心性善良、質樸,做事認真負責,腳踏實地。身為演藝人員,在五光十色的環境中,即使曾經紅極一時,頂著「武俠影后」的光環,她也不曾迷失。難能可貴的是她非常重視家庭,事親至孝,對弟妹友愛照顧,對子女更是竭盡心力地養育守護。

接觸佛光山之後,她很快地把每個道場當作自己的家,和信徒、義工們一樣,搭著海青、縵衣在佛前虔誠誦經、禮拜;和大家一起用餐,自己拿碗筷,幫忙收拾善後。

她在各地拍片,每次回到香港,就住在佛香講堂的精舍,半個月、一個月,和我們一樣清茶淡飯;和幾個人一起共住,她也不計較,隨緣、親切、和藹。如此宛如修道人般,不貪圖榮華富貴的享受,讓她贏得了好名聲,可以說是優婆夷的典範。

十幾年前,她在佛光文化出版《擦亮心燈》這本書,一篇一篇的散文,寫出學佛的心路歷程。那時,我見她燃起寫作的熱忱,便告訴她可以從佛教徒的角度來寫她的「演藝生涯」。沒想到她真聽進去了,在第二年,一九九八年就寫出了第二本書《戲非戲》。

現在這一本《回首一笑七十年》,是她的回憶錄,從出生、童年、演戲、婚姻,寫到學佛、重出江湖再披戲服。鄭佩佩出生於上海,先後在中國、香港和美國、澳大利亞居住生活,可說人生閱歷豐富多彩。

當然,也不免有跌宕起伏、不順遂之時。幸好她有著堅韌的毅力,加上她待人有情有義,所以在遭逢逆境、跌入谷底時,總會有人伸出援手,鼎力相助。尤其學佛之後,可以感受到佛法已經在她心中生根,明白因緣法,她能知取捨,學會放下而歡喜自在。

一生熱愛表演,以演戲為職志的鄭佩佩,年近七十,仍然想做節目,仍然致力於表演藝術。這種生命態度令人敬佩!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鄭佩佩這一期的生命,無論戲裡、戲外,都在詮釋她「捨己為人」的菩薩情懷,都在演繹她「義無反顧」的俠義精神!

祝福這位菩薩俠女!
 

二○一五年中秋於佛光山開山寮


佩佩印象/蔡瀾

她的一生,好像是為了別人而活的。最初是為她的母親,一個名副其實的星媽,幹勁十足。後來又為丈夫,到現時還不斷為子女。佩佩像她演的女俠那麼有情有義。胡金銓導演在加州生活時的起居,他死去了的後事,她都做得那麼足。因精神失常,殺母後提著母親頭顱到處跑的邢慧,在美國被判刑。佩佩為她四處奔波,又常到監獄中探望。兩人在邵氏期間不是很熟,只是個同事,佩佩也做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實在是可敬的。

最親的人/鄭業成 原和琪 原和珍 原和瑪 原和玉

在我們十幾歲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處於被「放養」的自由狀態。在當時的情形下,如果沒有父母的引導,很容易誤入歧途。但好在還有我們的大姐,她確保我們不走彎路,教我們做個誠實的人,培養了我們對生活的正確態度。──弟弟 鄭業成(David Cheng)

「開心就好!」媽媽總是對我們這麼說。媽媽總是全身心地自我奉獻,讓我們大家都開開心心的。擁有這樣的媽媽,教會我善待他人、慷慨付出,以及頑強對抗逆境,讓我十分感激。媽媽所經歷過的一切,相當於別人活了好幾輩子。──大女兒原和琪(藝名:原麗淇,Eugenia Yuan,琪琪)

在有一個好媽媽這件事情上,我一定是中了頭彩。媽媽是一個充滿愛心、慷慨付出的人,總是盡她所能地關懷我們,同時也能照拂他人。她發自內心地堅強、美麗、樂觀,經歷過艱難困苦後仍面帶笑容。她努力、聰慧,總是令人倍受鼓舞,並且讓我感到非常驕傲,她是我的媽媽!──二女兒原和珍(Jennifer Yuan Martin,珍珍)

她可愛、風趣,又才華橫溢,她敬業、無私、可靠,是我所嚮往的唯一榜樣。能做這樣一個受人尊敬的偶像的女兒,我倍感驕傲!在我生命的方方面面,您都是我走向成功的靈感、動力和決心。我也要祝賀您取得了出版回憶錄這一新的成就!洛林.彼得森(Lorraine Peterson)曾經說過:「每個人都可能變得不俗,但真正的卓爾不凡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而您,就是我不同凡響的媽媽!──三女兒原和瑪(藝名:原子鏸,Marsha,妙妙)

我與母親相聚的時光並不多,一年也不過只有兩週到四週左右。不過每當我見到她的時候,我們之間的交流都會有獨特的內容。我們不斤斤計較於瑣碎小事,只專注於有關那些生命成長與前行的事件。她鼓舞著我,她是我生命中的頭一位人生導師。──兒子原和玉(Harry Yuan)

繁華落盡的真覺/彭早慧(馬來西亞資深媒體人)

不提她的回憶錄將會如何豐富香港電影的歷史篇章,光看命運給她安排的考驗與挑戰,肩負的各種各樣大小使命與責任,經歷過的波濤洶湧,就足令人感慨。身處世界上最璀璨也是最殘酷的演藝行業,佩佩姐一路走來跌宕起伏,在時代風雲中傲然屹立,如此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空乏身,復得在憂患中奮發而起的人生旅程,要不是女超人(典出請看第三章《四個孩子和四個流掉的孩子》篇),怎麼可能「跟」得了啊!

她的文章我手寫我心,坦率直白,待人接物親切隨和,尤其是守信守時、好學敬業的態度,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都無嗔自在的言行風度,除了贏得大家激賞,更讓我不由在下意識裡,視為學習楷模。

這些年來,我有更多機會看見佩佩姐放下我執,還原本我的睿智。她很傳統,例如:在婚姻裡執著從夫,執著無後為大,認定飲水就該思源,貫徹對師長們恭敬服其勞的倫理,從不吝惜提攜後輩──這可都是「以前的人」才會做的事。她也很開明,有現代思想,在精神與物質上卓然獨立,卻全力支持孩子們所需,百分百尊重孩子們的自主權;也從不批判逆意的人事,尤其對生老病死直面不諱。

刹那芳華,少年子弟江湖老,七十年人生也就一彈指。佩佩姐七十年回首一笑,笑裡是繁華落盡後的真覺、至淳。


二○一五年十二月


不說教的佩佩姐/甘鵬(媒體人、專欄作者)

朋友做網站,約一批明星寫專欄,佩佩姐也是作者之一。我定期瀏覽,發現只有一個明星是在認真寫這個專欄,這個明星就是佩佩姐。別的人幾百字交貨,她一寫就是洋洋灑灑千餘字、數千字,而且掏心掏肺。

她的文風別人很難模仿,太像她這個人,是行走江湖的俠女,磊落、乾脆。行文不用什麼辭藻,通篇「乾貨」,被歲月烤出的精華。當我看到胡金銓、李翰祥、張沖、岳華、林黛、樂蒂、葉楓、江青……的名字輪流登場時,眼睛都捨不得眨一下。這是任何文史資料者都編不出的香港影壇流年史記!佩佩姐是親歷者,以小我視角,記錄影壇風雲,背後是中國的大時代變遷。淺讀是電影圈的逸事,深讀則是在講生命歸於平淡的真諦。

我還注意到佩佩姐說人說事的一個習慣:她並不以誰的身分、地位、名氣如何而區別對待。比如她說「老師」,胡金銓是她電影界的恩師,胡蓉蓉教過她芭蕾,她都銘記在心。而說起市三女中時期的班主任郭老師,一樣滿懷感激,感恩郭老師教育了她早期的品德。筆墨與感情不比別的名氣響噹噹的恩師差半分毫。在說到「晚年代表作」《輕輕搖晃》時,她順著自己的心思講的都是搭檔老演員、女攝影師的事,並沒有特別提到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演她「兒媳婦」的,乃是譽滿全球的小本(本.威士肖)――這就是佛教裡說的「眾生平等」吧。

佩佩姐並不說教,但是讀她的文章,受益卻很多。
 

二○一五年十二月


自序

回首走過第七十一年

我喜歡給自己的未來定下計劃。六十歲時

試閱

從小跟著外婆去拜佛

說起來,我真的是與佛有緣。我想是因為我當時常隨著外婆去佛堂拜佛的原因吧。

我的舅舅和舅媽信仰基督教,住在他們家的話,外婆就不能很自由自在地禮佛,所以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她老人家就會住到我們家來。難怪在我記憶中外婆會「有時出現」。到了我們家,通常她老人家又只會帶我去佛堂,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認為外婆最疼我。

外婆也常常帶我們到她的弟弟家,也就是我們的舅公家。舅公家就跟伯公家完全不一樣,舅公是書香子弟,因為外婆的父親是開學堂的。但是外婆她老人家卻一定要說她不識字,我明明看到她常常拿出筆來寫些什麼,她說那是菩薩教她寫的。現在想來,或許她是在背誦《心經》,抄寫《心經》吧。

過了幾年,我母親帶著弟弟妹妹坐郵輪,隨著繼父移民澳大利亞之後,我搬進邵氏影城的宿舍時,我把外婆也接了進來。也就是說我們祖孫真正相依為命在一起過日子,是當年我在邵氏最輝煌的歲月裡。

外婆在外公過世後,就開始吃長素。我那時最拿手的是可以做出一桌子的素菜。要知道那年頭,做素菜的材料還沒有這麼多樣化,但為了表示我的一片孝心,我還是為外婆費盡心思地做出來。

可是偏偏舅舅批評我是愚孝,其實舅舅這麼說也不完全過分。因為舅舅為了外婆的健康著想,反對外婆抽菸。但是抽香菸卻是外婆唯一的嗜好,我當時非但沒有配合舅舅的指示禁止外婆抽菸,還特地為外婆買各種不同的香菸,我的歪理是,外婆都這麼大年紀了,不應剝奪她這唯一的嗜好,況且她老人家說她從來沒有把菸真正吸進肺裡去。

後來我嫁到美國,舅舅全家移民加拿大,我們家移民澳大利亞,當然我最希望外婆能跟我去美國。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我還是選擇把外婆帶了去澳大利亞。

記憶中的外婆除了每天燒香拜佛,還堅持吃長素。她老人家曾告訴我,她這樣做是為了求菩薩保佑她的兒孫,個個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從我開始懂事後常這麼想,不管外婆燒香拜佛是否真能讓她的兒孫健康、平安、快樂,至少她能這麼做已經是件很偉大的事了。外公過世時,外婆才四十歲出頭,為了要請佛菩薩保佑她的兒孫,她可以捨去美食,棄口福不享,就足以證明她對兒孫們的愛心。在那麼多孫兒輩裡,外婆最疼我,不單單是因為我從小最乖,或許她老人家早就知道,這麼多兒孫之中,就我會步上她的學佛路,還跟她一樣吃長素。

我開始吃長素,也剛好是四十出頭,可是當我「念起」時,卻沒像外婆那樣偉大,而只當作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罰」。這是後話了。

舞蹈影響我一輩子

舞蹈對我這一輩子可以說是受用不盡的寶藏。因為學舞,有舞蹈的底子,奠定了我這麼多年拍武俠片的根基。一直到現在我七十歲的人,還能活躍在工作中,都跟早期學舞蹈有著很直接的關係。

之前提過,我接觸的第一位芭蕾舞老師是位白俄,但我跟她學了沒多久她就回國了。我真正第一位老師應該是上海當年很有名的芭蕾舞蹈家胡蓉蓉,她是新中國第一代跳芭蕾舞的大家。後來上了中學以後,可能是班上有人去李葵老師那兒上課,我便又跟著李葵學。後來還因為受到李葵老師的鼓勵,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坐上火車去北京,想去考北京舞蹈學校。

或許大家都無法明白,我母親當年怎麼會把我一個人留在上海呢?後來我進了邵氏以後才發現,當年上海很多家長都是這樣做的,像我、王羽、岳華,都是被家裡留了在上海,好像大家也都是家裡排行最大的孩子,有可能我們是家裡的「抵押品」。但也就因為在家沒人管了,我們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所以當時我才會那麼大膽,十一、二歲的孩子,就敢一個人上北京。

雖然北京舞蹈學校沒錄取我,但是我這個脾氣是不可能就這樣放棄跳舞的。

我到了香港以後,還是繼續學我的芭蕾舞。

王仁曼老師是我到香港以後遇到的第一位芭蕾舞老師。那時候她剛剛從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畢業回來,和她妹妹一起開辦舞蹈學校,我就是送上門的第一個學生。我每天上課的任務是「示範」給那些家長看,「佩佩,做一個plie(屈膝)給小朋友看」。

我不記得我稱呼過她為王老師,一直管她叫Miss Wong,就這樣Miss Wong、Miss Wong地叫了幾十年。現在她舞蹈學校裡,上上下下,從學生到家長,從老師到秘書,甚至於幫她管行政的,她的那位親生女兒,都尊稱她叫「校長」。這似乎有點生疏,但是教學五十五年,分校遍布港九、新界,她是名副其實的校長,香港芭蕾舞界的權威。

曾經香港有個雜誌登了她一些負面的報道,說她打學生。我覺得這對她很不公平。沒錯,Miss Wong教學生的確非常嚴厲,但是我們都明白「嚴師出高徒」這一句話,如果她真的從不在意她的學生們,今天就不會高徒滿天下,她的學校就不會辦了五十五年,香港的家長們也不會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她的學校習舞。

不過剛開始在王仁曼老師那裡,我只是斷斷續續地在上課,考進南國實驗劇團後還曾經停了一陣子,反而進了邵氏公司,才又回到王仁曼老師那裡上課。不過這一回我可是很認真的,還參加了英國皇家芭蕾舞晉級考試。我想我開始比較懂事了,開始有思想了,知道做一個演員的前途是未知數,我告訴自己,應該為未來作好打算,說不定日後我也可以像王仁曼老師那樣,開班教舞呢!

如果我告訴大家,我從來沒有挨過Miss Wong的罵,別人一定會說,那當然,你那時是大明星,誰會罵你呢。

其實這並不是件好事,表示Miss Wong並不在意我這學生。當然我這麼說對她並不公平。她一直拿我做學生們的模範,一次又一次告訴大家,當年我收了工之後,是怎麼樣千辛萬苦轉幾趟車,又坐渡海輪,又換車地趕去跑馬地上課。或許就因為確實學舞蹈對我太不容易了,所以我始終都沒放棄。

用文字擦亮心燈

與馬來西亞《中國報》這段「緣」,該從一九九三年的聖誕節前說起。

拍完《唐伯虎點秋香》不久,我還在佛香精舍掛單,那時《中國報》的副總編彭早慧小姐帶了一組人,浩浩蕩蕩地來到香港,找我充當記者,和他們一塊做一系列的名人專訪。所謂的名人,都是我們電影界的新舊朋友們。

記得有一個晚上,我們等候某位大明星拍戲,但卻久等不至,最後早慧只能帶著她的那組人,來到我掛單的佛香精舍休息。

我們在精舍的佛堂,天南地北地聊起來,在佛前我們結下了佛緣。我們「傾」著佛偈,無形之中把我們的距離拉得好近、好近。

可是工作完畢,我們又各奔東西了。早慧她們回了馬來西亞,而我又開始中國香港和美國兩地來回馬不停蹄。我與《中國報》早慧她們像是風箏斷了線。

直到有一天,像是天上突然掉下那只風箏,我收到早慧的傳真。她是無事不傳真,開門見山向我約稿;我這邊是義不容辭一口答應。彭小姐希望我能為《中國報》的星期刊,每星期執筆寫一個專欄,為大家談談我學佛的歷程。就這樣斷了線的風箏,又接上了線。更沒想到的是,我在《中國報》的專欄《擦亮心燈》,居然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中國報》還特別為我舉辦了一場座談會,和觀眾現場來個接心。這也成了我日後成為國際佛光會檀講師的前奏曲。

第二年的六月,《中國報》在馬來西亞各地,再次為我一連主辦了六場的座談,一路上我舊話重提,我告訴早慧,我很有興趣把在《中國報》寫的三十二篇短文出單行本。哪知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正好讓佛光文化的執行祕書倪寶琴寶姑在一旁聽見,她立刻提議讓佛光文化出版社來出這本書。她認為這是我的學佛心得,我是星雲大師的皈依弟子,又是一個佛光人,沒有比由佛光文化來出版更合適的了。

沒想到當因緣成熟時,一切是推著向前走的。於是,我的第一本書《擦亮心燈》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出版了。

當《擦亮心燈》出單行本時,我請師父星雲大師寫序,師父說既然我那麼喜歡寫,應該再試著從佛教的角度去寫我的演藝生涯。

其實也曾有不少朋友建議過我,我總提不起興趣。或許對我來說,那些風光年華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久得像上輩子發生的事。

然而,當我開始用學佛的角度去寫的時候,我才發現在那些歲月裡,我在不知不覺中,曾學到很多很多東西。

那年,香港出了本一九六○年代《明星錄》,焦姣像尋到寶,捧了它世界各地找老朋友們簽名題字。每個人都在書上留下了肺腑之言。

其實,寫得最好的是焦姣她自己。她說,這本書裡每個人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都要比銀幕上的故事更為精采動人。

我的好朋友早慧,也是我寫作生涯的顧問。她幫我這一系列的文章取了個更貼題的名字:《戲非戲》。

好一個「是戲,非戲,仍是戲」。

人生像是一場戲。當我們一天天走過時光,我們很清楚那不是一場戲;但在回首往事時,卻會覺得這往事猶如一場戲。

尤其是我們這一群拍戲的藝人,扮上裝演的是戲中人;卸了裝又演回自己。在霎時間,突然迷惑起來。哪個是戲中的我,哪個是我演的戲?

我寧可是演戲中人,戲演完了,卸了妝,可以對戲中人不負任何責任。

最可怕的是戲終時,怎麼也卸不了妝。這才發現原來那不是一場戲,要對自己演過的、做過的一切因果都得負起責任。

這也是為什麼藝人們總認為,人活得好累好累、好苦好苦,就因為那是一場終不了的戲。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31125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12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