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你在聖經中挖到寶了嗎?
跟著聖經挖寶領隊吳獻章教授,必定讓你入寶山滿載而歸!
在「聖經」這座寶藏中,你挖到多少寶?抑或入寶山卻空手而回?
如何才能在聖經中挖到寶?態度很重要!
本書作者任教神學院二十多年,即將退休之際,深感基督徒常是入「聖經寶山」卻空手而回,因此他效法聖經作者——往往在人生晚年,盡心竭力地將屬靈寶藏傳諸後世。他將自己多年自聖經中挖寶心得匯集成這本《跟著聖經去挖寶》,盼望每一位基督徒都能成為在聖經中挖寶的人,不斷地在上帝的話語中挖到人生寶藏。
跟著聖經挖寶領隊吳獻章教授,必定讓你入寶山滿載而歸!
在「聖經」這座寶藏中,你挖到多少寶?抑或入寶山卻空手而回?
如何才能在聖經中挖到寶?態度很重要!
本書作者任教神學院二十多年,即將退休之際,深感基督徒常是入「聖經寶山」卻空手而回,因此他效法聖經作者——往往在人生晚年,盡心竭力地將屬靈寶藏傳諸後世。他將自己多年自聖經中挖寶心得匯集成這本《跟著聖經去挖寶》,盼望每一位基督徒都能成為在聖經中挖寶的人,不斷地在上帝的話語中挖到人生寶藏。
目錄
推薦序一 讓神的心意成就在你身上/劉群茂
推薦序二 回應上帝的邀請/蔡志堅
推薦序三 作一個在聖經中挖寶的人/陳明正
推薦序四 開啟屬靈的胃口/莊育銘
推薦序五 既平易近人又鏗鏘有力的聖經神學/張宗培
推薦序六 牧會現場的寶典/柳子駿
自序 取用不竭的寶藏
自序
前言 學習神學的目的
第一部分 聖經教導我的事
從〈利未記〉反思通天之路──以聖潔進入應許
從〈申命記〉看達陣人生──以終為始的態度
從〈士師記〉看妥協效應──好不過三代?
從〈列王紀〉看政權興替──當大樹倒下
從〈傳道書〉看人生──屬靈六千萬
從〈耶利米書〉看影響力溯源──呼召與限制
從〈約拿書〉看上帝劇本──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從福音書看身分認同──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
從〈路加福音〉看穿透力──搖撼人間帝國的筆
從〈馬太福音〉看末世測不準原理──明天過後一
從〈啟示錄〉看安全感的挑戰──明天過後二
第二部分 信徒生活的實踐
從聖經談復興──聖靈的作為與異象
從聖經看世俗化──我們與惡的距離
從聖經看神義論──轉型正義?
從聖經看衝突──教義與教牧
從聖經看關係重建──你可以更靠近我一點了
從聖經看政治──權位與權威
從聖經看家庭──何日君再回?
從聖經看傳承──青春不留白,年老不空白
後記 耶穌聖誕卡
推薦序二 回應上帝的邀請/蔡志堅
推薦序三 作一個在聖經中挖寶的人/陳明正
推薦序四 開啟屬靈的胃口/莊育銘
推薦序五 既平易近人又鏗鏘有力的聖經神學/張宗培
推薦序六 牧會現場的寶典/柳子駿
自序 取用不竭的寶藏
自序
前言 學習神學的目的
第一部分 聖經教導我的事
從〈利未記〉反思通天之路──以聖潔進入應許
從〈申命記〉看達陣人生──以終為始的態度
從〈士師記〉看妥協效應──好不過三代?
從〈列王紀〉看政權興替──當大樹倒下
從〈傳道書〉看人生──屬靈六千萬
從〈耶利米書〉看影響力溯源──呼召與限制
從〈約拿書〉看上帝劇本──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從福音書看身分認同──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
從〈路加福音〉看穿透力──搖撼人間帝國的筆
從〈馬太福音〉看末世測不準原理──明天過後一
從〈啟示錄〉看安全感的挑戰──明天過後二
第二部分 信徒生活的實踐
從聖經談復興──聖靈的作為與異象
從聖經看世俗化──我們與惡的距離
從聖經看神義論──轉型正義?
從聖經看衝突──教義與教牧
從聖經看關係重建──你可以更靠近我一點了
從聖經看政治──權位與權威
從聖經看家庭──何日君再回?
從聖經看傳承──青春不留白,年老不空白
後記 耶穌聖誕卡
序/導讀
推薦序一
讓神的心意成就在你身上
什麼才是你生命中的引導呢?什麼才是你人生的標竿與準則呢?若說聖經是人生的寶藏一點也不為過,聖經隱藏著許多的奧祕與祝福,不但記載著上帝對人類的啟示以及國度救贖的計畫,也是一切智慧的源頭!聖經中提到「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也就是說,當我們敬畏神、遵行神的話,就會帶來天上來的智慧和聰明,使我們在列邦中被高舉,在萬國中有尊榮!
因為智慧、聰明是從神而來,遵行神的話就是智慧,當有神的話在我們裡面,就會使我們的人生有一個準則、引導。你在職場遵行神的話,你將成為一個有聰明、有智慧的工作者;你在家庭遵行神的話,你的家就會成為有智慧、有聰明的家庭,你也會養育出有智慧、有聰明的兒女,而你也成為一個有智慧、有聰明的個人。所以,摩西勸勉以色列百姓,當遵行神的話,就會叫我們存活、遠離惡事、脫離凶惡,因為神的話會成為我們的保護、人生的引導,使我們的生命走在穩妥的道路上,得著神一切的資源、豐富和供應。
本書作者吳獻章老師以其對經文的熟悉及深度的見解,帶領讀者透過新舊約經卷,更深入地去領受聖經中神對人的啟示。在書中,你會看見神正是那位與我們立約、說話的神,你也會發現聖經中隱藏的寶藏,並且能夠將神的話實際應用在你的生活中。特別書中有一篇〈從「申命記」看達陣人生〉,提及這卷書對於人類歷史產生的影響,遠超過其他聖經書卷;而當你跟著吳獻章老師一起從舊約、歷史書等角度來看這卷書時,更會發現其偉大精深之處,並且從中反思、檢視自己的人生,知道在變動的世代,如何安全達陣,勝過試探!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深明白上帝對人類的啟示與祝福,你也會很清楚如何去遵行神的話,而神的律例、典章,將會引導你臻至人生智慧和聰明的頂峰,進而使神的心意能夠成就在你的身上!
劉群茂(士林靈糧堂主任牧師)
推薦序二
回應上帝的邀請
這本書的內容跟它的書名一樣,讓讀者可以透過它挖掘到豐富的聖經寶藏。當你看到書籍的目次時,你會驚訝它所涉獵範圍的寬廣,而且當中所談論的議題與現代信徒日常生活的處境息息相關,不由得馬上挑起強烈的閱讀想望。
第一部分「聖經教導我的事」,透過舊約、新約不同書卷的經文,在宏觀中談論細節,所歸納的原則性發現極具啟發性;第二部分「信徒生活的實踐」,包含從聖經看待復興、世俗化、正義、衝突、關係重建、政治、家庭及傳承等重要議題,是目前信徒身處當代世俗文化影響下,一帖良藥苦口的生活解方。每一篇文章除了試圖釐清、端正信徒的價值和信念外,也重新恢復我們與神的關係,無論就知識或靈命的角度,都值得細細地咀嚼與品味。
美浸這幾年和吳老師搭配聖經講座,現場總是高朋滿座、叫好叫座。他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聖經學者,但是為人卻相當謙和、平易近人,著作總是不離開牧會的現場及對門徒生活的關切,分享內容有哲理、有釋經,並且教導能夠跟實際的信仰生活連結,深入淺出的信息帶給弟兄姊妹美好的領受。誠如吳老師在書中所言「信仰的本質在於人與上帝之間的距離」,這次他急切地鼓勵每位基督徒一同「跟著聖經去挖寶」,回應天父上帝對神兒女的邀請,讓我們可以更靠近祂一點。
蔡志堅(美崙浸信會主任牧師)
推薦序三
作一個在聖經中挖寶的人
謝謝吳老師邀我寫序,深感榮幸。讀了本書,收穫很多,有幾個感想:
首先是正確的神學教義:老師談論的真理很廣博,都是很正確、精闢的信仰教義與解經,這在靈命與服事上是今天教會最重要的。其實當我看到這本書的章題,眼睛就為之一亮;更是從內容中看到神學與實踐緊密的結合,事實上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牧養教會真需要這樣對聖經真理、信仰神學與服事的反思,才能掌握方向感,也能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每當我自己不自覺陷入牧養泥沼中,不能動彈時,這本書中的教導,幫助我從一片爛泥塘裡站了起來。
其次是可讀性與可用性:深入淺出,易讀易懂,建議讀者慢讀並深思,尤其是帶領教會的領袖。不要因為一讀就能了解,讓它輕輕掠過;要一再思想,並用在自己的生命與服事上。在最簡單的事上沉思再沉思,這一本好書就會為你我打開了一扇窗戶。這種學習將不再止於模仿某些事務的表象,而是掌握技巧與方法。這會開啟你的內在,深深明白這是神要你做的,你會開始熱愛你的服事與羊群。簡單生活從來不簡單,一旦熟練「仁義的道理」,它就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再來就是形塑心胸與服事的廣度和深度:吳老師用很多聖經人物的敘事來剖析服事價值觀等等真理。例如所羅門王費盡心力以七年建造聖殿(王上五–八章),卻花了十三年建造自己的皇宮,說明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更重要;將以利亞和以利沙的生平(尤其是交接傳承的典故。王上十九章;王下二章),擺在〈列王紀〉全書的核心,強調門徒造就遠比政治更迭重要。這對我們太重要了,因為內在的生命才是重中之重。宣信博士說:「生命中最令我們喪志、阻擋我們的,往往是極小的過失。撒但寧願用一根羽毛,而不用一把槍來擊倒我們。」造成最大問題的,往往是我們自己的個性與肉體——即使是極小的過失。今天我們面對的社會與教會中的人生百態,其實是我們學習的學校與爭戰的場域。唯有個性經常不斷地被修剪,眼光與心胸擴大,才能在生活與服事中成為祝福。
最後,正如吳老師對讀者的期許:作一個在聖經中挖寶的人。在本書看到吳老師對真理與人的熱情,也看到人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對上帝話語的態度—聖經對我是「寶」嗎?
將近二十六年前,吳獻章老師和我同時進入華神,他是老師,我是學生。他不單在神學課程上,也在服事的熱情與形象上給我極大的幫助。牧會以後,老師仍是不斷地鼓勵、扶持我,借此一隅特別說聲謝謝。願神使用本書,成為更多教會與信徒的祝福。
陳明正(石門浸信會主任牧師)
推薦序四
開啟屬靈的胃口
非常感謝吳獻章老師,在我就讀華神的時候,無論聖經、講道、牧會或神學實踐等方面,都給予我許多教導和鼓勵,幫助我在日後建立教會時,能夠真正派上用場。
吳老師對聖經的詮釋,不僅有學術的底蘊,他個人淵博的知識、遼闊的視野、前瞻性的向度、接地氣的實踐理路,都讓人覺得回味無窮。吳老師桃李無數,但面對特質和背景不同的學生,他總能找到最佳的切入點來加以引導。以我個人為例,即便我的神學光譜和釋經進路,比較偏向存在主義神學的思維模式,但仍能從與他的教導和著作當中,汲取豐富的啟迪與領受。這些都表現出吳老師的寬廣度,以及為何他一直是華人教會界極受歡迎的講員之原因。
這本新書仍然秉持吳老師一貫的風格與特色,無論是在聖經的教導、在對世俗價值觀的反思、在神學亮光的啟迪、在牧養關懷的心腸、在建立教會的洞見、在生活與職場上的實踐勇氣……都充滿了他寬闊的國度視野,將新舊約聖經融會貫通起來,不斷提出如何繼續往前冒險的思想熱情與天國志趣。比如說:「踏上未來難測旅途,必須先接天氣再接地氣」(頁46),用現代人易懂的語言來詮釋人神關係;又如:「大人物是優缺點都大的人物」(頁64),這麼一句話就道盡〈列王紀〉中許多如大樹倒下的風雲人物的關鍵問題;「千萬留心人生有著測不準原理」(頁88);從〈傳道書〉看屬靈的六千萬,人總是爭取著地上的「六千萬」,卻是虛空也是捕風。且讓吳老師細細錘鍊後的文字來開啟我們的屬靈胃口。
我相信這是一本能夠幫助許多讀者的「心」書,千萬不要錯過。
莊育銘(淡江教會主任牧師)
推薦序五
既平易近人又鏗鏘有力的聖經神學
挖寶是古器物學家、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他們的專業訓練,長年沉浸在該領域裡的經驗,使他們能夠在外行人看為不起眼的東西裡找到價值。吳獻章老師著作等身,有學術水準極高的專業舊約注釋書(例如:「天道注釋系列」的《以賽亞書卷二、三、四》),也有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的聖經單卷注釋兼培靈性質的佳作(像研究〈但以理書〉學術與應用兼顧的《獅子坑裡的職場戰士》)。手中這本《跟著聖經去挖寶》就是作者多年對聖經的專業訓練、研究與教學,培養累積對上帝話語的敏銳,往往在經文的字裡行間、別人所不經意之處,發掘出有價值的良語諍言。
作者文筆流暢,深入淺出,可讀性高卻又思路深刻,沉潛於經文水深之處,領讀者坐看真理雲起之時,以真理解惑。比如在論到〈利未記〉,作者藉古喻今為當前一些追求猶太節期的風潮把脈:
有些(尤其是極端靈恩)教會則踩在新約所警告的地雷上(加四10–11),看重並認真地過舊約節期,遠甚於蘊含著道成肉身教義和歷史意義的聖誕節(西二16)。雖然主其事者不見得了解「保羅新觀」(New Perspective on Paul)中,那將救恩論放在教會論來解讀的論述,但結果卻與保羅新觀不謀而合,聲稱教會應當走希伯來文化路線(而非希臘文化),讓救贖進程開倒車地走上回頭路(不是往舊約所預告的新約,而是走回猶太教路線),挑戰保羅和路德從聖經所萃取出來的「因信稱義」教義,著實讓人擔憂。(頁36)
又如本書的〈前言〉,就是一篇值得細讀玩味、擲地有聲、鏗鏘有力之作。短短數頁道出學習神學的目的是為教會信仰把脈,建立紮根於經文之上的教義以保信仰之純正,並帶出末世緊迫的視野來重新反省今天的生活。有人曾說,真正的神學,是必須能夠實踐出來的,才是神學。華人教會有過「反智」的傳統:認為神學無用,神學院畢業生的批評性太高而生命膚淺。也有「擁智」的偏頗:各式各樣領域都冠上「神學」一詞,以哲學方法來治神學,與生活抽離,難以應用,更遑論幫助信徒生命成長。吳老師這本書,正是以深入淺出的筆觸,把神學與教會生活、靈命成長,融會貫通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願主使用此書,祝福讀者,不單在神的話語上進深,而且靈命長進,脫離膚淺,往水深處行。
張宗培(中華福音神學校牧)
推薦序六
牧會現場的寶典
對於正在面對多元文化衝擊的第一線教會牧者來說,吳獻章老師的新作《跟著聖經去挖寶》,無疑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牧會現場最需要的寶典,尤其是我們牧會經驗有限、聖經也沒有老師那麼熟稔、身為一個青年牧者而言,這本書我是一邊讀,心中一邊吶喊:我們等這一本書等很久了!
我記得被喻為「廿世紀牧師的牧師」陶恕在他《神的居所》中提到,現今教會的信徒,因著社會、媒體、大眾文化等薰陶和影響,並世俗化的推波助瀾,對於看不見及永恆的事情,已顯得沒有興趣或索然無味;更可怕的是宗教領袖,沒有以聖經為權威來回應時代的需要,非但沒有用神的話引發信徒的興趣,進而讓他們明白,反而為了滿足他們,用花招和其他短暫的事物,為遲鈍的聖徒提供娛樂。
就像當摩西在西奈山上,因為神親自頒佈十誡而耽擱下山,以色列人對神的信心變得沉悶和不耐,他們呼喊和渴望,要有一位能看得見、觸摸得到的神。因此,他們對金牛犢表現出的熱情,多於對神。一個對神話語失去渴望的世代,必定轉向類似金牛犢的替代品,而失去了真正能夠幫助他的力量,漸漸走入敗亡的命運。
吳獻章老師的書中,針對牧會實務最會遇見的種種問題,例如傳承、教會衝突解決、關係重建,甚至最敏感的政治與家庭,都從聖經的角度一一解題,並給了我們一個清楚的方向。
這本書給我真實的感觸就是:
「有了神的話,我們何需金牛犢?」
當我們跟著吳牧師一章章讀下去,真的會有挖到寶的感覺,比精金更寶貴,勝過蜂房下滴的蜜。
柳子駿(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
讓神的心意成就在你身上
什麼才是你生命中的引導呢?什麼才是你人生的標竿與準則呢?若說聖經是人生的寶藏一點也不為過,聖經隱藏著許多的奧祕與祝福,不但記載著上帝對人類的啟示以及國度救贖的計畫,也是一切智慧的源頭!聖經中提到「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也就是說,當我們敬畏神、遵行神的話,就會帶來天上來的智慧和聰明,使我們在列邦中被高舉,在萬國中有尊榮!
因為智慧、聰明是從神而來,遵行神的話就是智慧,當有神的話在我們裡面,就會使我們的人生有一個準則、引導。你在職場遵行神的話,你將成為一個有聰明、有智慧的工作者;你在家庭遵行神的話,你的家就會成為有智慧、有聰明的家庭,你也會養育出有智慧、有聰明的兒女,而你也成為一個有智慧、有聰明的個人。所以,摩西勸勉以色列百姓,當遵行神的話,就會叫我們存活、遠離惡事、脫離凶惡,因為神的話會成為我們的保護、人生的引導,使我們的生命走在穩妥的道路上,得著神一切的資源、豐富和供應。
本書作者吳獻章老師以其對經文的熟悉及深度的見解,帶領讀者透過新舊約經卷,更深入地去領受聖經中神對人的啟示。在書中,你會看見神正是那位與我們立約、說話的神,你也會發現聖經中隱藏的寶藏,並且能夠將神的話實際應用在你的生活中。特別書中有一篇〈從「申命記」看達陣人生〉,提及這卷書對於人類歷史產生的影響,遠超過其他聖經書卷;而當你跟著吳獻章老師一起從舊約、歷史書等角度來看這卷書時,更會發現其偉大精深之處,並且從中反思、檢視自己的人生,知道在變動的世代,如何安全達陣,勝過試探!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深明白上帝對人類的啟示與祝福,你也會很清楚如何去遵行神的話,而神的律例、典章,將會引導你臻至人生智慧和聰明的頂峰,進而使神的心意能夠成就在你的身上!
劉群茂(士林靈糧堂主任牧師)
推薦序二
回應上帝的邀請
這本書的內容跟它的書名一樣,讓讀者可以透過它挖掘到豐富的聖經寶藏。當你看到書籍的目次時,你會驚訝它所涉獵範圍的寬廣,而且當中所談論的議題與現代信徒日常生活的處境息息相關,不由得馬上挑起強烈的閱讀想望。
第一部分「聖經教導我的事」,透過舊約、新約不同書卷的經文,在宏觀中談論細節,所歸納的原則性發現極具啟發性;第二部分「信徒生活的實踐」,包含從聖經看待復興、世俗化、正義、衝突、關係重建、政治、家庭及傳承等重要議題,是目前信徒身處當代世俗文化影響下,一帖良藥苦口的生活解方。每一篇文章除了試圖釐清、端正信徒的價值和信念外,也重新恢復我們與神的關係,無論就知識或靈命的角度,都值得細細地咀嚼與品味。
美浸這幾年和吳老師搭配聖經講座,現場總是高朋滿座、叫好叫座。他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聖經學者,但是為人卻相當謙和、平易近人,著作總是不離開牧會的現場及對門徒生活的關切,分享內容有哲理、有釋經,並且教導能夠跟實際的信仰生活連結,深入淺出的信息帶給弟兄姊妹美好的領受。誠如吳老師在書中所言「信仰的本質在於人與上帝之間的距離」,這次他急切地鼓勵每位基督徒一同「跟著聖經去挖寶」,回應天父上帝對神兒女的邀請,讓我們可以更靠近祂一點。
蔡志堅(美崙浸信會主任牧師)
推薦序三
作一個在聖經中挖寶的人
謝謝吳老師邀我寫序,深感榮幸。讀了本書,收穫很多,有幾個感想:
首先是正確的神學教義:老師談論的真理很廣博,都是很正確、精闢的信仰教義與解經,這在靈命與服事上是今天教會最重要的。其實當我看到這本書的章題,眼睛就為之一亮;更是從內容中看到神學與實踐緊密的結合,事實上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牧養教會真需要這樣對聖經真理、信仰神學與服事的反思,才能掌握方向感,也能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每當我自己不自覺陷入牧養泥沼中,不能動彈時,這本書中的教導,幫助我從一片爛泥塘裡站了起來。
其次是可讀性與可用性:深入淺出,易讀易懂,建議讀者慢讀並深思,尤其是帶領教會的領袖。不要因為一讀就能了解,讓它輕輕掠過;要一再思想,並用在自己的生命與服事上。在最簡單的事上沉思再沉思,這一本好書就會為你我打開了一扇窗戶。這種學習將不再止於模仿某些事務的表象,而是掌握技巧與方法。這會開啟你的內在,深深明白這是神要你做的,你會開始熱愛你的服事與羊群。簡單生活從來不簡單,一旦熟練「仁義的道理」,它就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再來就是形塑心胸與服事的廣度和深度:吳老師用很多聖經人物的敘事來剖析服事價值觀等等真理。例如所羅門王費盡心力以七年建造聖殿(王上五–八章),卻花了十三年建造自己的皇宮,說明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更重要;將以利亞和以利沙的生平(尤其是交接傳承的典故。王上十九章;王下二章),擺在〈列王紀〉全書的核心,強調門徒造就遠比政治更迭重要。這對我們太重要了,因為內在的生命才是重中之重。宣信博士說:「生命中最令我們喪志、阻擋我們的,往往是極小的過失。撒但寧願用一根羽毛,而不用一把槍來擊倒我們。」造成最大問題的,往往是我們自己的個性與肉體——即使是極小的過失。今天我們面對的社會與教會中的人生百態,其實是我們學習的學校與爭戰的場域。唯有個性經常不斷地被修剪,眼光與心胸擴大,才能在生活與服事中成為祝福。
最後,正如吳老師對讀者的期許:作一個在聖經中挖寶的人。在本書看到吳老師對真理與人的熱情,也看到人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對上帝話語的態度—聖經對我是「寶」嗎?
將近二十六年前,吳獻章老師和我同時進入華神,他是老師,我是學生。他不單在神學課程上,也在服事的熱情與形象上給我極大的幫助。牧會以後,老師仍是不斷地鼓勵、扶持我,借此一隅特別說聲謝謝。願神使用本書,成為更多教會與信徒的祝福。
陳明正(石門浸信會主任牧師)
推薦序四
開啟屬靈的胃口
非常感謝吳獻章老師,在我就讀華神的時候,無論聖經、講道、牧會或神學實踐等方面,都給予我許多教導和鼓勵,幫助我在日後建立教會時,能夠真正派上用場。
吳老師對聖經的詮釋,不僅有學術的底蘊,他個人淵博的知識、遼闊的視野、前瞻性的向度、接地氣的實踐理路,都讓人覺得回味無窮。吳老師桃李無數,但面對特質和背景不同的學生,他總能找到最佳的切入點來加以引導。以我個人為例,即便我的神學光譜和釋經進路,比較偏向存在主義神學的思維模式,但仍能從與他的教導和著作當中,汲取豐富的啟迪與領受。這些都表現出吳老師的寬廣度,以及為何他一直是華人教會界極受歡迎的講員之原因。
這本新書仍然秉持吳老師一貫的風格與特色,無論是在聖經的教導、在對世俗價值觀的反思、在神學亮光的啟迪、在牧養關懷的心腸、在建立教會的洞見、在生活與職場上的實踐勇氣……都充滿了他寬闊的國度視野,將新舊約聖經融會貫通起來,不斷提出如何繼續往前冒險的思想熱情與天國志趣。比如說:「踏上未來難測旅途,必須先接天氣再接地氣」(頁46),用現代人易懂的語言來詮釋人神關係;又如:「大人物是優缺點都大的人物」(頁64),這麼一句話就道盡〈列王紀〉中許多如大樹倒下的風雲人物的關鍵問題;「千萬留心人生有著測不準原理」(頁88);從〈傳道書〉看屬靈的六千萬,人總是爭取著地上的「六千萬」,卻是虛空也是捕風。且讓吳老師細細錘鍊後的文字來開啟我們的屬靈胃口。
我相信這是一本能夠幫助許多讀者的「心」書,千萬不要錯過。
莊育銘(淡江教會主任牧師)
推薦序五
既平易近人又鏗鏘有力的聖經神學
挖寶是古器物學家、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他們的專業訓練,長年沉浸在該領域裡的經驗,使他們能夠在外行人看為不起眼的東西裡找到價值。吳獻章老師著作等身,有學術水準極高的專業舊約注釋書(例如:「天道注釋系列」的《以賽亞書卷二、三、四》),也有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的聖經單卷注釋兼培靈性質的佳作(像研究〈但以理書〉學術與應用兼顧的《獅子坑裡的職場戰士》)。手中這本《跟著聖經去挖寶》就是作者多年對聖經的專業訓練、研究與教學,培養累積對上帝話語的敏銳,往往在經文的字裡行間、別人所不經意之處,發掘出有價值的良語諍言。
作者文筆流暢,深入淺出,可讀性高卻又思路深刻,沉潛於經文水深之處,領讀者坐看真理雲起之時,以真理解惑。比如在論到〈利未記〉,作者藉古喻今為當前一些追求猶太節期的風潮把脈:
有些(尤其是極端靈恩)教會則踩在新約所警告的地雷上(加四10–11),看重並認真地過舊約節期,遠甚於蘊含著道成肉身教義和歷史意義的聖誕節(西二16)。雖然主其事者不見得了解「保羅新觀」(New Perspective on Paul)中,那將救恩論放在教會論來解讀的論述,但結果卻與保羅新觀不謀而合,聲稱教會應當走希伯來文化路線(而非希臘文化),讓救贖進程開倒車地走上回頭路(不是往舊約所預告的新約,而是走回猶太教路線),挑戰保羅和路德從聖經所萃取出來的「因信稱義」教義,著實讓人擔憂。(頁36)
又如本書的〈前言〉,就是一篇值得細讀玩味、擲地有聲、鏗鏘有力之作。短短數頁道出學習神學的目的是為教會信仰把脈,建立紮根於經文之上的教義以保信仰之純正,並帶出末世緊迫的視野來重新反省今天的生活。有人曾說,真正的神學,是必須能夠實踐出來的,才是神學。華人教會有過「反智」的傳統:認為神學無用,神學院畢業生的批評性太高而生命膚淺。也有「擁智」的偏頗:各式各樣領域都冠上「神學」一詞,以哲學方法來治神學,與生活抽離,難以應用,更遑論幫助信徒生命成長。吳老師這本書,正是以深入淺出的筆觸,把神學與教會生活、靈命成長,融會貫通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願主使用此書,祝福讀者,不單在神的話語上進深,而且靈命長進,脫離膚淺,往水深處行。
張宗培(中華福音神學校牧)
推薦序六
牧會現場的寶典
對於正在面對多元文化衝擊的第一線教會牧者來說,吳獻章老師的新作《跟著聖經去挖寶》,無疑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牧會現場最需要的寶典,尤其是我們牧會經驗有限、聖經也沒有老師那麼熟稔、身為一個青年牧者而言,這本書我是一邊讀,心中一邊吶喊:我們等這一本書等很久了!
我記得被喻為「廿世紀牧師的牧師」陶恕在他《神的居所》中提到,現今教會的信徒,因著社會、媒體、大眾文化等薰陶和影響,並世俗化的推波助瀾,對於看不見及永恆的事情,已顯得沒有興趣或索然無味;更可怕的是宗教領袖,沒有以聖經為權威來回應時代的需要,非但沒有用神的話引發信徒的興趣,進而讓他們明白,反而為了滿足他們,用花招和其他短暫的事物,為遲鈍的聖徒提供娛樂。
就像當摩西在西奈山上,因為神親自頒佈十誡而耽擱下山,以色列人對神的信心變得沉悶和不耐,他們呼喊和渴望,要有一位能看得見、觸摸得到的神。因此,他們對金牛犢表現出的熱情,多於對神。一個對神話語失去渴望的世代,必定轉向類似金牛犢的替代品,而失去了真正能夠幫助他的力量,漸漸走入敗亡的命運。
吳獻章老師的書中,針對牧會實務最會遇見的種種問題,例如傳承、教會衝突解決、關係重建,甚至最敏感的政治與家庭,都從聖經的角度一一解題,並給了我們一個清楚的方向。
這本書給我真實的感觸就是:
「有了神的話,我們何需金牛犢?」
當我們跟著吳牧師一章章讀下去,真的會有挖到寶的感覺,比精金更寶貴,勝過蜂房下滴的蜜。
柳子駿(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