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獲得快樂並不難,難的是,我們總是無法停止為難自己。
你,有多久不曾開懷大笑?
為了學業、為了工作、為了感情、為了生活……。
現代台灣人生活步調快,忙碌、緊張、壓力總是如影隨形的壓在身上。
幸福快樂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生活目標,誰不想每天睜開眼睛,就能開開心心的迎接新的一天呢?
問題是,
想要有個好工作,就得努力考上好學校,
想要職場上一路長紅,就得努力往上爬,以免被人往下踩,
想要日後衣食無虞,就得努力賣命賺大錢,才不會日後「老歹命」。
每天每天有這麼多需要努力的事,誰還有那個心力去想──我到底快不快樂?
本書作者與我們分享了28則俯首即拾的快樂小祕密,也引用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透過簡單雋永的文字,讓我們領悟了只要懂得放下、懂得捨得、懂得愛人……我們將會發現,快樂,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你,有多久不曾開懷大笑?
為了學業、為了工作、為了感情、為了生活……。
現代台灣人生活步調快,忙碌、緊張、壓力總是如影隨形的壓在身上。
幸福快樂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生活目標,誰不想每天睜開眼睛,就能開開心心的迎接新的一天呢?
問題是,
想要有個好工作,就得努力考上好學校,
想要職場上一路長紅,就得努力往上爬,以免被人往下踩,
想要日後衣食無虞,就得努力賣命賺大錢,才不會日後「老歹命」。
每天每天有這麼多需要努力的事,誰還有那個心力去想──我到底快不快樂?
本書作者與我們分享了28則俯首即拾的快樂小祕密,也引用了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透過簡單雋永的文字,讓我們領悟了只要懂得放下、懂得捨得、懂得愛人……我們將會發現,快樂,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快樂怎能缺少喜好
1做自己想做的事
2把熱情集中在你的喜好上
3讓工作成為愛好
4讓生活透出情趣
5你的喜好就是你的快樂
6不要墜入無聊的喜好之中
第二章 仁愛是傳遞幸福的基石
1用善良之心去愛他人
2自愛,使生命不斷創新
3愛要從點滴開始
4正確處理感情和理智的關係
5人與人應和樂相處
6愛是幸福的根基
第三章 放棄也是一種幸福
1放棄的智慧
2放棄不是無奈的選擇
3捨得,有捨才有得
4選擇還是放棄,決定幸福的方向
5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6放棄,讓自己活得更灑脫
第四章 低調一點,幸福一些
1做人「低調」是一種智慧
2幸福生活從謙遜開始
3勤奮,低調者的幸福搖籃
4淡泊名利,保持低調心靈
5敢於誠實地說出自己的錯誤
6放低姿態,感受幸福
第五章 因為知足,所以快樂
1無欲則剛,知足常樂
2遠離貪婪,享受快樂
3事能知足心常樂
4珍惜今天的幸福
第一章 快樂怎能缺少喜好
1做自己想做的事
2把熱情集中在你的喜好上
3讓工作成為愛好
4讓生活透出情趣
5你的喜好就是你的快樂
6不要墜入無聊的喜好之中
第二章 仁愛是傳遞幸福的基石
1用善良之心去愛他人
2自愛,使生命不斷創新
3愛要從點滴開始
4正確處理感情和理智的關係
5人與人應和樂相處
6愛是幸福的根基
第三章 放棄也是一種幸福
1放棄的智慧
2放棄不是無奈的選擇
3捨得,有捨才有得
4選擇還是放棄,決定幸福的方向
5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6放棄,讓自己活得更灑脫
第四章 低調一點,幸福一些
1做人「低調」是一種智慧
2幸福生活從謙遜開始
3勤奮,低調者的幸福搖籃
4淡泊名利,保持低調心靈
5敢於誠實地說出自己的錯誤
6放低姿態,感受幸福
第五章 因為知足,所以快樂
1無欲則剛,知足常樂
2遠離貪婪,享受快樂
3事能知足心常樂
4珍惜今天的幸福
序/導讀
前言
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梁上,有隻蜘蛛結了張網,由於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的祭拜的薰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裡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經意間地抬頭,看見了橫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來,問這隻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是有緣,我來問你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麼真知灼見,怎麼樣?」蜘蛛遇見佛祖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了。佛祖問道:「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點了點頭,離開了。
又過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風,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覺得這是兩千多年來最開心的幾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覺得失去了什麼,感到很寂寞和難過。
這時佛祖又來了,問蜘蛛:「這一千年來,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說:「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我讓你到人間走一走吧。」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位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了十六歲了,已經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長得十分漂亮,楚楚動人。
這一日,皇帝決定在後花園舉行慶功宴席。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新科狀元甘鹿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才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的文采吸引。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吃醋,因為她知道,這是佛祖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說來很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兩位長者在一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於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並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記得十六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妳很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妳的想像力未免豐富了一點吧。」說罷,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為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甘鹿為何對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幾天後,皇帝下詔,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這一消息對蛛兒如同晴天霹靂,她怎麼也想不通,佛祖竟然這樣對她。幾日來,她不吃不喝,窮究急思,生命危在旦夕。
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後花園眾姑娘中,我對妳一見鍾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我倆的婚事。如果妳死了,那麼我也就不活了。」說著就拿起了寶劍準備自刎。
就在這時,佛祖來了,他對蛛兒的靈魂說:「蜘蛛,你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由誰帶到你這裡來的呢?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最後也是風將它帶走的。甘鹿是屬於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兩千年,愛慕了你兩千年,但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他。蜘蛛,我再來問你,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
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後,好像一下子大徹大悟了,她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剛說完,佛祖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馬上打落寶劍,和太子深深地擁抱……
世界上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所擁有的。比如,我們今天有幸擁有朋友的友誼、同事的關懷、大家庭的溫暖,那就是一種緣分,是一種給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分,讓我們在工作、生活中快樂開心地度過每一天。
如果我們能把握現在的幸福,懂得取捨、懂得愛人、懂得知足,坦然接受生活的給予,就能把握自己心情的鑰匙,盡情地享受生活的樂趣、生命的精彩,快樂,也就會一直伴著我們走過未來的人生長路。
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梁上,有隻蜘蛛結了張網,由於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的祭拜的薰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裡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經意間地抬頭,看見了橫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來,問這隻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是有緣,我來問你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麼真知灼見,怎麼樣?」蜘蛛遇見佛祖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了。佛祖問道:「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點了點頭,離開了。
又過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風,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覺得這是兩千多年來最開心的幾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覺得失去了什麼,感到很寂寞和難過。
這時佛祖又來了,問蜘蛛:「這一千年來,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說:「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我讓你到人間走一走吧。」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位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了十六歲了,已經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長得十分漂亮,楚楚動人。
這一日,皇帝決定在後花園舉行慶功宴席。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新科狀元甘鹿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才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的文采吸引。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吃醋,因為她知道,這是佛祖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說來很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兩位長者在一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於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並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記得十六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妳很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妳的想像力未免豐富了一點吧。」說罷,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為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甘鹿為何對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幾天後,皇帝下詔,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這一消息對蛛兒如同晴天霹靂,她怎麼也想不通,佛祖竟然這樣對她。幾日來,她不吃不喝,窮究急思,生命危在旦夕。
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後花園眾姑娘中,我對妳一見鍾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我倆的婚事。如果妳死了,那麼我也就不活了。」說著就拿起了寶劍準備自刎。
就在這時,佛祖來了,他對蛛兒的靈魂說:「蜘蛛,你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由誰帶到你這裡來的呢?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最後也是風將它帶走的。甘鹿是屬於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兩千年,愛慕了你兩千年,但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他。蜘蛛,我再來問你,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
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後,好像一下子大徹大悟了,她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剛說完,佛祖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馬上打落寶劍,和太子深深地擁抱……
世界上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所擁有的。比如,我們今天有幸擁有朋友的友誼、同事的關懷、大家庭的溫暖,那就是一種緣分,是一種給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分,讓我們在工作、生活中快樂開心地度過每一天。
如果我們能把握現在的幸福,懂得取捨、懂得愛人、懂得知足,坦然接受生活的給予,就能把握自己心情的鑰匙,盡情地享受生活的樂趣、生命的精彩,快樂,也就會一直伴著我們走過未來的人生長路。
試閱
快樂怎能缺少喜好
幸福存於個人的喜好當中,而不在於事情的本身。無論你做什麼樣的事,只要你對它感興趣,你就會快樂,而且還會找到幸福生活的所在。最重要的是,要心安理得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好的喜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積極樂觀的作用,易產生正確的生活態度,對生活有理想、有追求。它能夠讓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振奮人的精神,催人奮進。遠離那些無聊的喜好,讓自己的生活透出情趣。
1做自己想做的事
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我們總是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們就不可能擁有真正幸福的生活。是的,不管你是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還是為世人矚目的天之驕子,甚至是顯赫的達官貴人……這都不是快樂人生的根源。「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你成就人生的原動力,才能使你體悟到快樂的真諦。
現在開始行動
每一個人總在平凡的生活中尋尋覓覓,不知怎樣能發現自己的幸福。如果你能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做自己想做的事,並全身心投入,你就會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偉大、創造出偉大,你就會從中領悟到人生的樂趣,而且會一步一步地走向幸福,從此讓平凡不再平凡。
在華盛頓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曾舉行過一場名為「摩西奶奶在二十世紀」的畫展。該展覽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還陳列了一些來自其他國家有關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在一九六○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
這張明信片是第一次公布於眾,上面有摩西奶奶畫的一座穀倉和她親筆寫的一段話: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八十歲了。
摩西奶奶為什麼要寫這段話呢?原來這位叫春水上行的人很想從事寫作,因為他從小就非常喜歡文學。可是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一家醫院裡工作,這讓他感到很彆扭。
馬上就三十歲了,他不知該不該放棄那份令人討厭卻收入穩定的職業,以便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呢?於是他給耳聞已久的摩西奶奶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她的指點。
對於春水上行的信,摩西奶奶很感興趣,因為過去的大多數來信,都是恭維她或向她索要繪畫作品的,這封信卻是謙虛地向她請教人生問題。雖然當時她已一百歲了,但還是立即給了回復。
摩西奶奶是美國維吉尼亞州的一位農婦,七十六歲時因關節炎放棄農活,開始了她夢寐以求的繪畫。八十歲時,到紐約舉辦畫展,引起了意外的轟動。她活了一百零一歲,一生留下繪畫作品六百餘幅,在生命的最後一年還畫了四十多幅。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們異常關注那張明信片呢?原來,那張明信片上的春水上行,正是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大名鼎鼎的作家渡邊淳一!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每當講解員向參觀的人講解這張明信片時,總要附帶地說上這麼幾句話:你心裡想做什麼,就大膽地去做吧!不要管自己的年齡有多大和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因為,你想做什麼和你能否取得成功,與這些沒有什麼關係。
幸福的人生對一個人來說,並沒有時間限制,處於各種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只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能讓自己的人生多姿多采。人到底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並沒有誰明確規定過。如果我們想做,就從現在開始。有人總說:「已經晚了。」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恰當的時候。對一個真正追求幸福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不要以為只有那些天才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他們也能不為世俗所動,安安靜靜地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活得自由自在,活得快快樂樂。
在現代社會裡,處處充滿著誘惑,能沿著自己的生活軌道毫不偏離地前進的人已經不多了,做自己想做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真正快樂的人!
生命的清單
人只要活著,就要做事,人生的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做事的過程。但做人跟做事不一樣,有些事是你喜歡做的,有些事是你不喜歡做的。喜歡做的事,你做起來會很主動、很賣力,不喜歡做的事,你做起來就缺乏激情,總感覺是一種心理負擔。
有一間病房裡同時住進來兩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甲說:「如果是癌症,立即去旅行,第一個目標去拉薩。」乙也同樣如此表示。結果出來了,甲得的是鼻咽癌,乙長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表離開了醫院,乙住了下來。甲的計劃表是:去一趟拉薩和敦煌;從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長江口;到海南的三亞以椰子樹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哈爾濱過一個冬天;從大連坐船到廣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門;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力爭聽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寫一本書……凡此種種,共二十七條。
他在這張生命的清單後面這麼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不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後幾年去實現還剩下的這二十七個夢。
當時,甲就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拉薩和敦煌。第二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大學學測。這期間,他登上過天安門,去了內蒙古大草原,還在一戶牧民家裡住了一個星期。現在這位朋友正在實現他出書的宿願。
有一天,乙在報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散文,打電話去問甲的病。甲說:「我真的無法想像,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麼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味到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沒有回答。因為在醫院時說的,去拉薩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腦後去了。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每個人都患有一種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們之所以沒有像那位患鼻咽癌的人一樣,列出一張生命的清單,拋開一切多餘的東西,去實現夢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還會活得更久。然而也許正是這一點量上的差別,使我們的生命有了質的不同:有些人把夢想變成了現實,有些人把夢想帶進了墳墓。
魯迅先生的獨生子周海嬰從小就喜歡玩瞿秋白送給他的「積鐵」,積鐵就像積木一樣,是一盒子各式各樣的金屬零件,可以用來拼裝小天平、翹翹板、火車、起重機等玩具。長大以後,他又學著裝礦石收音機,迷上了無線電,並考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一九五六年畢業以後,開始從事無線電技術工作。當有人為他沒有成為大文學家而遺憾的時候,他卻坦然地說:「我沒有選擇文學道路,主要是由於我缺少這方面的愛好。」
其實,一個人在生活上如何找到快樂是和興趣有很大關係的。如果你做自己一直喜歡做的事,你的內心便會充滿愉悅和快樂。所以,千萬別逼迫自己或別人去做不喜歡的事,那樣會事倍功半。
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幸福的。這樣的幸福不用你超越什麼,也不是你刻意追求的結果,它是自然而然的,與做事的過程相伴而生。因為喜歡,你會迸發出無窮的活力;因為喜歡,再大的困難你也敢於克服;因為喜歡,你會勇往直前,絕不輕言放棄;因為喜歡,你會永遠感覺前面水闊天高,陽光似錦。喜歡讓你放飛了自己,喜歡讓你盡情地享受自由與快樂。
做自己喜歡的事,使我們找到了人生的最高價值,我們怎能不感覺到幸福?
仁愛是傳遞幸福的基石
愛是人生的雨露甘霖,是人類溫暖心靈的火焰;愛是洞穿黑暗的陽光,是心與心的親和與信賴,是愛與愛的共振與交融。愛雖博大如東海之水,巍峨如萬仞高山,但又是那麼簡單而平易,有時,它是風雨中悄然為你撐開的一把傘;有時,它是黑暗中為你悠然點亮的一盞燈;更多的時候,愛是危難時毫不猶豫地向你伸出的一雙幫助的手。愛給了人們力量,它是生命的奇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之一。
1用善良之心去愛他人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法國作家雨果說是善良。「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
一個人可以沒有讓旁人驚羨的姿態,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銀」的日子,但離開了善良,卻足以讓人生擱淺和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多一些善良,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這是善良的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用善良的心去愛他人吧!
擁抱善良
善良不僅是精神上的關懷與給予,也是對人心靈與精神的洗滌。作為一種境界,做到善良其實不難,只是舉手之勞,於我們自身或許並無缺損。可我們總是把自己的需要放在他人的需求之前,因而常常在最需要表現善良的時候與它失之交臂。
善良的人對別人行善,自己的一生會生活在愛的幸福裡,因為我們的付出,可能幫助一個人走出困境,或者幫助一個人獲得新生。好比盛開的花朵,為世間提供了美麗和芳香,為蜜蜂蝴蝶提供了食物,也美麗了自己的一生,這樣難道不好嗎?
著名作家張愛玲有過這麼一句話:「因為慈悲,所以懂得。」其實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說,擁有一顆平和而善良的心,並以此善待社會、善待他人並不是一件多麼複雜和困難的事。給迷途者指條路,向落難者伸出一隻手,用會心的笑祝賀友人的成功,用真誠的話鼓勵失意的同事等等,這種看似輕而易舉的行動,其實並不僅僅是一種樸素的善良,而是用善良浸潤後的靈魂折射出來的人格的光輝,是一種經過善良沐浴後而散發出來的平和心態。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在田裡工作時,聽到附近泥沼裡有人發出求救的哭聲。於是,他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有一個小孩掉到了裡面,弗萊明趕忙把這個孩子從死亡的邊緣救了出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說他是那位被救的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兒子的生命。」農夫說:「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答。」
就在這時,農夫的兒子從屋外走進來,紳士問:「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驕傲地回答:「是。」紳士說:「我們來個協議,讓我帶走他,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小孩像他父親一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後來農夫的兒子從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青黴素)的發明者。他在一九四四年受封騎士爵位,並且得到諾貝爾獎。
數年後,紳士的兒子染上肺炎,是盤尼西林救活了他的命。那紳士是誰?上議院議員邱吉爾。他的兒子是誰?英國政治家邱吉爾爵士。
一個農夫一點點善良,竟然給世界帶來了如此重大的變化,善莫大焉。
擁抱善良,我們就會擁有一種美好的感覺,就會擁有一種亮麗的情懷,平凡的生命也會因此生動起來,普通的世界便會渲染出迷人的色彩。相對來說,如果你胸中沒有善良的情愫,也就失去了一顆平和的心,你便不會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你所遇到的人和事。
如果一個人的心中只有自私、狹隘,除了幸災樂禍或「我不幸天下人皆應不幸」的這種陰暗心理之外,我們很難在這種人身上找到其他更多的正向情感。因為這種人遠離了善良,隨之而來的嫉妒、仇恨會把他燃燒得焦躁不安。因此,面對社會,面對傷害,應以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去包容,唯有如此,才能體悟人生,懂得生活。
只有擁抱善良,我們才能擁有海的浩瀚和大地的寬廣。就連生命萬物也會因為善良的滋潤而顯得生動明麗,多彩的人生也會因為擁抱善良而更加豐盈。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須善良,不善良的人絕不會幸福。真正善良的人應時時處處以他人的幸福為樂,在他人得到幸福的同時,也會感受到一樣的幸福。
善良其實就是沙灘上的粒粒細沙,看似平凡瑣碎,但又無處不在,於細微處見精神。善良可以是千金饋贈、扶貧濟困的義舉,也可以是助人為樂、救苦救難的作為;它可以是在生死瞬間展示出壯美的驚心動魄的力量;它可以表現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也可以表現為忍辱負重、顧全大局。
傳播善良
我們需要與人為善是因為我們「欠」別人的,沒有人能說自己一路走來沒有人幫過我們,有的幫忙可能只是一句話,或者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但我們不能否認它存在過,所以我們應該隨時把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再轉達給別人,像採蜜的蜜蜂,把善良傳播開。
善良是人與人表達和溝通時的一雙翅膀,當這雙翅膀存在的時候,我們就能建立和別人的關係,付出的同時也得到幫助。缺乏善良就等於失去了這雙翅膀,無法建立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得不到幫助的你如何生存?
其實人們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而自己也需要善良。與人為善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同情心,它是一種無形的相助,一種博大的愛。與人為善的人像水一樣,能溶解萬事萬物,化解人間恩仇,滋潤萬物生靈。
一個人販子拐了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小男孩沒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樣哭,一直叫人販子「叔叔」,並且從口袋裡掏出一顆糖,說:「叔叔,我最愛吃這種糖了,你的孩子也喜歡吃糖嗎?叔叔,給你吃,挺甜的。」
孩子的話讓人販子想起自己的家和五歲的女兒,女兒也喜歡吃糖,每次吃糖,都要給他一顆,並輕輕地問:「爸爸,甜嗎?」這讓他總覺得生活在最困苦的時候,也有它甜的一面。
小男孩的一句話,喚醒了人販子還沒有完全泯滅的良心,他決定去投案自首。這宗拐賣案破了以後,除了他,別的共犯全判了死刑,只有他判了十五年。
是他心中那點殘存的善良救了他。
對惡人善良是一種慈悲。惡人其實更需要他人的善待,因為人性本善,你的真誠和善良可以喚醒他的良知,也許可以讓他從此改過遷善。在人生的旅途中,善良就是你生命的守護神,它會為你帶來幸運、友愛和人間最美的祝福。
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是美麗的源泉。和這樣心地善良的人交往,如春風輕撫在人們的心田,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過好平平實實的每一天。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善良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心存善良之人,他們的心滾燙,情火熱,可以驅趕寒冷,橫掃陰霾。善意產生善行,和善良的人接觸,往往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得高尚,靈魂變得純潔,胸懷更加寬闊。與善良之人相處,不必設防,心底坦然。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種人性美,一種道義美,一種良知美。它的美是內在的,是一種值得崇尚的美。真正的美,是來自於心靈深處的,心靈美才能讓世界充滿愛。這樣的美,才會使幸福的生活更加熱烈、持久。
因為知足,所以快樂
知足不是躲避,也不是安於現狀的停滯不前,而是一種積極向上地對待人生的得失、心平氣和地對待不幸和快樂,做到寵辱不驚。知足是一種了不起的、不為世俗、名利所動的境界。我們可以積極地進取和探求,但是內心深處,一定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做到知足常樂。
每個人只要擁有一分寧靜的心態,一定可以怡然自得。以一種平常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去感受春天般的氣息,去晚霞中的楓葉林獨自享受那份清新。人的一生,有很多坎坎坷坷,所有的困難都是自己的憂慮埋下的種子,如果能坦然處之地對待,相信成功就近在咫尺,幸福的收穫將會紛至沓來。
幸福存於個人的喜好當中,而不在於事情的本身。無論你做什麼樣的事,只要你對它感興趣,你就會快樂,而且還會找到幸福生活的所在。最重要的是,要心安理得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好的喜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積極樂觀的作用,易產生正確的生活態度,對生活有理想、有追求。它能夠讓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振奮人的精神,催人奮進。遠離那些無聊的喜好,讓自己的生活透出情趣。
1做自己想做的事
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我們總是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們就不可能擁有真正幸福的生活。是的,不管你是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還是為世人矚目的天之驕子,甚至是顯赫的達官貴人……這都不是快樂人生的根源。「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你成就人生的原動力,才能使你體悟到快樂的真諦。
現在開始行動
每一個人總在平凡的生活中尋尋覓覓,不知怎樣能發現自己的幸福。如果你能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做自己想做的事,並全身心投入,你就會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偉大、創造出偉大,你就會從中領悟到人生的樂趣,而且會一步一步地走向幸福,從此讓平凡不再平凡。
在華盛頓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曾舉行過一場名為「摩西奶奶在二十世紀」的畫展。該展覽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還陳列了一些來自其他國家有關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在一九六○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
這張明信片是第一次公布於眾,上面有摩西奶奶畫的一座穀倉和她親筆寫的一段話: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八十歲了。
摩西奶奶為什麼要寫這段話呢?原來這位叫春水上行的人很想從事寫作,因為他從小就非常喜歡文學。可是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一家醫院裡工作,這讓他感到很彆扭。
馬上就三十歲了,他不知該不該放棄那份令人討厭卻收入穩定的職業,以便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呢?於是他給耳聞已久的摩西奶奶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她的指點。
對於春水上行的信,摩西奶奶很感興趣,因為過去的大多數來信,都是恭維她或向她索要繪畫作品的,這封信卻是謙虛地向她請教人生問題。雖然當時她已一百歲了,但還是立即給了回復。
摩西奶奶是美國維吉尼亞州的一位農婦,七十六歲時因關節炎放棄農活,開始了她夢寐以求的繪畫。八十歲時,到紐約舉辦畫展,引起了意外的轟動。她活了一百零一歲,一生留下繪畫作品六百餘幅,在生命的最後一年還畫了四十多幅。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們異常關注那張明信片呢?原來,那張明信片上的春水上行,正是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大名鼎鼎的作家渡邊淳一!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每當講解員向參觀的人講解這張明信片時,總要附帶地說上這麼幾句話:你心裡想做什麼,就大膽地去做吧!不要管自己的年齡有多大和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因為,你想做什麼和你能否取得成功,與這些沒有什麼關係。
幸福的人生對一個人來說,並沒有時間限制,處於各種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只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能讓自己的人生多姿多采。人到底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並沒有誰明確規定過。如果我們想做,就從現在開始。有人總說:「已經晚了。」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恰當的時候。對一個真正追求幸福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不要以為只有那些天才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他們也能不為世俗所動,安安靜靜地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活得自由自在,活得快快樂樂。
在現代社會裡,處處充滿著誘惑,能沿著自己的生活軌道毫不偏離地前進的人已經不多了,做自己想做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真正快樂的人!
生命的清單
人只要活著,就要做事,人生的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做事的過程。但做人跟做事不一樣,有些事是你喜歡做的,有些事是你不喜歡做的。喜歡做的事,你做起來會很主動、很賣力,不喜歡做的事,你做起來就缺乏激情,總感覺是一種心理負擔。
有一間病房裡同時住進來兩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甲說:「如果是癌症,立即去旅行,第一個目標去拉薩。」乙也同樣如此表示。結果出來了,甲得的是鼻咽癌,乙長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表離開了醫院,乙住了下來。甲的計劃表是:去一趟拉薩和敦煌;從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長江口;到海南的三亞以椰子樹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哈爾濱過一個冬天;從大連坐船到廣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門;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力爭聽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寫一本書……凡此種種,共二十七條。
他在這張生命的清單後面這麼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不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後幾年去實現還剩下的這二十七個夢。
當時,甲就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拉薩和敦煌。第二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大學學測。這期間,他登上過天安門,去了內蒙古大草原,還在一戶牧民家裡住了一個星期。現在這位朋友正在實現他出書的宿願。
有一天,乙在報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散文,打電話去問甲的病。甲說:「我真的無法想像,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麼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味到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沒有回答。因為在醫院時說的,去拉薩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腦後去了。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每個人都患有一種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們之所以沒有像那位患鼻咽癌的人一樣,列出一張生命的清單,拋開一切多餘的東西,去實現夢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還會活得更久。然而也許正是這一點量上的差別,使我們的生命有了質的不同:有些人把夢想變成了現實,有些人把夢想帶進了墳墓。
魯迅先生的獨生子周海嬰從小就喜歡玩瞿秋白送給他的「積鐵」,積鐵就像積木一樣,是一盒子各式各樣的金屬零件,可以用來拼裝小天平、翹翹板、火車、起重機等玩具。長大以後,他又學著裝礦石收音機,迷上了無線電,並考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一九五六年畢業以後,開始從事無線電技術工作。當有人為他沒有成為大文學家而遺憾的時候,他卻坦然地說:「我沒有選擇文學道路,主要是由於我缺少這方面的愛好。」
其實,一個人在生活上如何找到快樂是和興趣有很大關係的。如果你做自己一直喜歡做的事,你的內心便會充滿愉悅和快樂。所以,千萬別逼迫自己或別人去做不喜歡的事,那樣會事倍功半。
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幸福的。這樣的幸福不用你超越什麼,也不是你刻意追求的結果,它是自然而然的,與做事的過程相伴而生。因為喜歡,你會迸發出無窮的活力;因為喜歡,再大的困難你也敢於克服;因為喜歡,你會勇往直前,絕不輕言放棄;因為喜歡,你會永遠感覺前面水闊天高,陽光似錦。喜歡讓你放飛了自己,喜歡讓你盡情地享受自由與快樂。
做自己喜歡的事,使我們找到了人生的最高價值,我們怎能不感覺到幸福?
仁愛是傳遞幸福的基石
愛是人生的雨露甘霖,是人類溫暖心靈的火焰;愛是洞穿黑暗的陽光,是心與心的親和與信賴,是愛與愛的共振與交融。愛雖博大如東海之水,巍峨如萬仞高山,但又是那麼簡單而平易,有時,它是風雨中悄然為你撐開的一把傘;有時,它是黑暗中為你悠然點亮的一盞燈;更多的時候,愛是危難時毫不猶豫地向你伸出的一雙幫助的手。愛給了人們力量,它是生命的奇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之一。
1用善良之心去愛他人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法國作家雨果說是善良。「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
一個人可以沒有讓旁人驚羨的姿態,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銀」的日子,但離開了善良,卻足以讓人生擱淺和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多一些善良,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這是善良的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用善良的心去愛他人吧!
擁抱善良
善良不僅是精神上的關懷與給予,也是對人心靈與精神的洗滌。作為一種境界,做到善良其實不難,只是舉手之勞,於我們自身或許並無缺損。可我們總是把自己的需要放在他人的需求之前,因而常常在最需要表現善良的時候與它失之交臂。
善良的人對別人行善,自己的一生會生活在愛的幸福裡,因為我們的付出,可能幫助一個人走出困境,或者幫助一個人獲得新生。好比盛開的花朵,為世間提供了美麗和芳香,為蜜蜂蝴蝶提供了食物,也美麗了自己的一生,這樣難道不好嗎?
著名作家張愛玲有過這麼一句話:「因為慈悲,所以懂得。」其實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說,擁有一顆平和而善良的心,並以此善待社會、善待他人並不是一件多麼複雜和困難的事。給迷途者指條路,向落難者伸出一隻手,用會心的笑祝賀友人的成功,用真誠的話鼓勵失意的同事等等,這種看似輕而易舉的行動,其實並不僅僅是一種樸素的善良,而是用善良浸潤後的靈魂折射出來的人格的光輝,是一種經過善良沐浴後而散發出來的平和心態。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在田裡工作時,聽到附近泥沼裡有人發出求救的哭聲。於是,他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有一個小孩掉到了裡面,弗萊明趕忙把這個孩子從死亡的邊緣救了出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說他是那位被救的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兒子的生命。」農夫說:「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答。」
就在這時,農夫的兒子從屋外走進來,紳士問:「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驕傲地回答:「是。」紳士說:「我們來個協議,讓我帶走他,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小孩像他父親一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後來農夫的兒子從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青黴素)的發明者。他在一九四四年受封騎士爵位,並且得到諾貝爾獎。
數年後,紳士的兒子染上肺炎,是盤尼西林救活了他的命。那紳士是誰?上議院議員邱吉爾。他的兒子是誰?英國政治家邱吉爾爵士。
一個農夫一點點善良,竟然給世界帶來了如此重大的變化,善莫大焉。
擁抱善良,我們就會擁有一種美好的感覺,就會擁有一種亮麗的情懷,平凡的生命也會因此生動起來,普通的世界便會渲染出迷人的色彩。相對來說,如果你胸中沒有善良的情愫,也就失去了一顆平和的心,你便不會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你所遇到的人和事。
如果一個人的心中只有自私、狹隘,除了幸災樂禍或「我不幸天下人皆應不幸」的這種陰暗心理之外,我們很難在這種人身上找到其他更多的正向情感。因為這種人遠離了善良,隨之而來的嫉妒、仇恨會把他燃燒得焦躁不安。因此,面對社會,面對傷害,應以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去包容,唯有如此,才能體悟人生,懂得生活。
只有擁抱善良,我們才能擁有海的浩瀚和大地的寬廣。就連生命萬物也會因為善良的滋潤而顯得生動明麗,多彩的人生也會因為擁抱善良而更加豐盈。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須善良,不善良的人絕不會幸福。真正善良的人應時時處處以他人的幸福為樂,在他人得到幸福的同時,也會感受到一樣的幸福。
善良其實就是沙灘上的粒粒細沙,看似平凡瑣碎,但又無處不在,於細微處見精神。善良可以是千金饋贈、扶貧濟困的義舉,也可以是助人為樂、救苦救難的作為;它可以是在生死瞬間展示出壯美的驚心動魄的力量;它可以表現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也可以表現為忍辱負重、顧全大局。
傳播善良
我們需要與人為善是因為我們「欠」別人的,沒有人能說自己一路走來沒有人幫過我們,有的幫忙可能只是一句話,或者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但我們不能否認它存在過,所以我們應該隨時把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再轉達給別人,像採蜜的蜜蜂,把善良傳播開。
善良是人與人表達和溝通時的一雙翅膀,當這雙翅膀存在的時候,我們就能建立和別人的關係,付出的同時也得到幫助。缺乏善良就等於失去了這雙翅膀,無法建立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得不到幫助的你如何生存?
其實人們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而自己也需要善良。與人為善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同情心,它是一種無形的相助,一種博大的愛。與人為善的人像水一樣,能溶解萬事萬物,化解人間恩仇,滋潤萬物生靈。
一個人販子拐了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小男孩沒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樣哭,一直叫人販子「叔叔」,並且從口袋裡掏出一顆糖,說:「叔叔,我最愛吃這種糖了,你的孩子也喜歡吃糖嗎?叔叔,給你吃,挺甜的。」
孩子的話讓人販子想起自己的家和五歲的女兒,女兒也喜歡吃糖,每次吃糖,都要給他一顆,並輕輕地問:「爸爸,甜嗎?」這讓他總覺得生活在最困苦的時候,也有它甜的一面。
小男孩的一句話,喚醒了人販子還沒有完全泯滅的良心,他決定去投案自首。這宗拐賣案破了以後,除了他,別的共犯全判了死刑,只有他判了十五年。
是他心中那點殘存的善良救了他。
對惡人善良是一種慈悲。惡人其實更需要他人的善待,因為人性本善,你的真誠和善良可以喚醒他的良知,也許可以讓他從此改過遷善。在人生的旅途中,善良就是你生命的守護神,它會為你帶來幸運、友愛和人間最美的祝福。
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是美麗的源泉。和這樣心地善良的人交往,如春風輕撫在人們的心田,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過好平平實實的每一天。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善良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心存善良之人,他們的心滾燙,情火熱,可以驅趕寒冷,橫掃陰霾。善意產生善行,和善良的人接觸,往往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得高尚,靈魂變得純潔,胸懷更加寬闊。與善良之人相處,不必設防,心底坦然。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種人性美,一種道義美,一種良知美。它的美是內在的,是一種值得崇尚的美。真正的美,是來自於心靈深處的,心靈美才能讓世界充滿愛。這樣的美,才會使幸福的生活更加熱烈、持久。
因為知足,所以快樂
知足不是躲避,也不是安於現狀的停滯不前,而是一種積極向上地對待人生的得失、心平氣和地對待不幸和快樂,做到寵辱不驚。知足是一種了不起的、不為世俗、名利所動的境界。我們可以積極地進取和探求,但是內心深處,一定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做到知足常樂。
每個人只要擁有一分寧靜的心態,一定可以怡然自得。以一種平常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去感受春天般的氣息,去晚霞中的楓葉林獨自享受那份清新。人的一生,有很多坎坎坷坷,所有的困難都是自己的憂慮埋下的種子,如果能坦然處之地對待,相信成功就近在咫尺,幸福的收穫將會紛至沓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