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運字的人:創作者的鑿光伏案史
第一手訪談實錄,十三位創作者的創作歷程與生涯專訪,讓讀者們能更深入地理解他們,那一顆顆獨特的心靈。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小小書房十年紀念書出版企劃書之三:《運字的人:創作者的鑿光伏案史》
*沒有創作者,在黑暗中我們將如何前進?
小說家、劇場工作者、紀錄片導演、詩人、音樂家、藝術家,沒有他們的伏案鑿光,就沒有深刻作品,以及提醒我們時刻應當返身思索的生活日常。
十年紀念的第三本書《運字的人:創作者的鑿光伏案史》,是一本第一手訪談實錄,收錄王墨林、胡台麗、零雨、黃庭輔、鍾永豐、駱以軍、黃錦樹、Liglav A-wu(利格拉樂.阿烏)、吳明益、林生祥、高俊宏、Yannick Dauby、蔡宛璇等十三位創作者的創作歷程與生涯專訪,透過訪視與深入的對話,了解這些創作者們,面對創作所專注的主題、議題,各自戮力地書寫與傳播的歷程,抑或轉化。企望藉此,讓讀者們能更深入地理解他們,那一顆顆獨特的心靈。
*誰需要這本書?
●對文字、音樂、影像、藝術充滿熱情的新手創作者。
讓你知道一位創作者的誕生過程,以及他們一路走來的自我砥礪。
●如果你已經是個創作者,相信你也正持續摸索創作方向、思索自身創作的意義,並且獨自面對各種困境與挑戰。別擔心,這本書讓你知道,你不孤單!
1.閱讀、嘗試、探索、積累,你想知道他們是如何一路成長的嗎?經過一個又一個的十年,他們的初衷與爆發、他們的妥協與低谷,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如此執著、堅持下來?
2.吃飽很重要!創作者們如何活下來,並且兼顧創作與生活? 面對創作環境的轉變,他們的對策?
●給編輯、發行人、藝術行政、和所有與創作者共同前進的相關工作者:你該如何理解,甚至幫助你的「合作對象」?
●也給單純的愛讀者:「這個作品,是這樣完成的啊!?」
1.在相對小眾的、卻又競爭激烈的藝文市場中,究竟藝文創作者,在現今的時代,該如何自我定位,在激烈的競爭中繼續「做自己」?
2.如果你是讀者,當然,你正捧著這本書,你想知道你喜愛的作品怎麼誕生的嗎?讓創作者親自來告訴你這個艱辛的歷程!
目錄
編輯室手記
專訪王墨林
王墨林大事記
專訪胡台麗
胡台麗大事記
專訪零雨
零雨大事記
專訪黃庭輔
黃庭輔大事記
專訪鍾永豐
鍾永豐大事記
專訪駱以軍
駱以軍大事記
專訪黃錦樹
黃錦樹大事記
專訪Liglav A-wu(利格拉樂.阿烏)
Liglav A-wu(利格拉樂.阿烏)大事記
專訪吳明益
吳明益大事記
專訪林生祥
林生祥大事記
專訪高俊宏
高俊宏大事記
專訪Yannick Dauby、蔡宛璇
Yannick Dauby大事記
蔡宛璇大事記
序/導讀
編輯室手記
虹風(小小書房店主,小寫出版總編輯)
倘若讀書會、課程不計入的話,每一個月,在小小的咖啡區,平均會有二~三場書友會、活動,一年累計大約三十場次上下。這些活動多是文學、人文社科、藝術相關領域的座談,或者音樂演出。會有初初發表作品的新人,也會有經營很久的創作者,來小小發表新作。一年一年過去,小小十週年時,突然興起一個念頭,想要知道這十年來,他們又經歷了哪些路,或者,他們曾經走過哪些路,才能一步一步,將自己與他們的作品,呈現在讀者眼前。
《運字的人:創作者的鑿光伏案史》是從二〇〇六年小小成立,到二〇一六年這十年間,在小小舉辦過座談、分享或者演出的創作者中,挑選不同領域、創作資歷超過十年的創作者,就其創作環境、背景養成、創作方法、作品、創作歷程,以及對臺灣創作環境的看法⋯⋯等等,加以訪談而成。一本書能夠容納的篇幅雖然有限,而未能選入的創作者肯定也會相當多,但我們期望能夠在文學、小說、詩歌、劇場、紀錄片、藝術、音樂等廣泛的藝文領域裡,讓這些資歷深厚的創作者暢談他們所處的時代、閱讀以及創作經驗,為下一個十年、甚至十年以後的創作者,提供珍貴的參照。
只要是曾經在小小舉辦過座談的創作者,我幾乎都記得他們第一次來到的情景,或者,與他們初識的記憶。書店搬過兩次家,用1.0-3.0作為區隔,1.0時期就出現過的有:小說家駱以軍、吳明益,彼時,前者已是知名的作家,後者才剛開始建立他的讀者群;之後,他們又分別因為新作、或者座談邀約來到2.0、3.0,在十年的時光裡累積了龐大的粉絲群。
音樂人林生祥、生祥樂隊的筆手╱詩人鍾永豐,則是在我開書店前便已經認識,小小成立不久之後,生祥也剛好發行《種樹》專輯,來小小舉辦說唱會。我還記得,1.0時期的咖啡區非常非常小,生祥的樂迷將這小空間擠得滿滿的,不到一公尺的近距離、純淨的不插電演出,回想起來還是非常超現實;而永豐與音樂人╱客家詩人羅思容來小小分享客語詩歌,更是打開、敲破我對於臺灣本土詩歌的懵懂、無知。
由於2.0的時期較長,在這段時間來到小小的,有小說家黃錦樹、人類學家╱紀錄片導演胡台麗、紀錄片導演黃庭輔、劇場導演王墨林、環境聲音藝術家Yannick Dauby與詩人宛璇、藝術家高俊宏、詩人零雨、原住民作家Liglav A-wu(利格拉樂.阿烏)。
零雨老師是臺灣當代詩人之中,我非常敬仰的,她在1.0時期便常私下來小小買書,或以讀者身分參加詩歌座談,非常低調。二〇一四年,我們出版了詩人宛璇的詩集《陌生的持有》,零雨老師非常喜歡,隔年,便將她的新詩集交付我們出版,即為《田園/下午五點四十九分》,於我們而言,是莫大的殊榮。甚至,絕少在公眾面前現身的她,為了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很難得地答應舉辦詩友會,詩迷莫不驚嘆歡喜;而Liglav A-wu老師還租居永和時,便是小小的書友,一次相認讓我大驚失色,在我青年時期,她的《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紅嘴巴的VuVu》、《穆莉淡-部落手札》便是我所珍藏的、也是很重要的、進入原住民女性世界的啟蒙書。
來到小小的每一個創作者,也可以說都是我的啟蒙者:胡台麗老師所引介的人類學民族誌、紀錄片;王墨林的身體氣象館、身體論;黃庭輔的實驗紀錄片;Yannick Dauby曾經蒐集、記錄臺灣多個社區的聲音計畫案;高俊宏的東亞藝術占領行動,以及他現在所進行的大豹社、日本隘勇線調查⋯⋯我想,對曾經參與過的讀者而言,也一定有像我一樣,因而更理解這豐富而廣大的世界多一點點的。
但我們這樣想:因為他們各自所屬不同領域,應該還會有非常多的讀者,還不認識他們。因而,我們期望這本書,能夠為臺灣的創作者群像,留下一些軌跡之外,也能夠讓關注不同領域的讀者、新一世代的創作者,得到更多前行的勇氣與陪伴。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