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人生的修行之道,藉由守戒、禪定,進而得智慧。
得到智慧,便可獲得斬斷世俗束縛、執著的力量。
隨後,將體會到解脫的滋味!
有鑒於一般人對佛教修行論的認識有著諸多錯誤,大川隆法先生在三十年前,出版了《沉默的佛陀》一書,內容以佛教的修行論為中心展開論述,並闡述修行的實際作為。即使到了今日其概念仍歷久彌新,仍可作為現代人修行時的參考。
.徹底講解佛教的基本教義──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意義。
.修行者常立的典型四大誓願為?其涵義包括?
.何謂戒律?作為拯救時代的理想僧伽,其樣貌又是如何?
.如何才能做好止心的五種修行,當止的部分確立後,又該如何進行下去?
.從世間的觀點來看所謂「智慧」,和從靈界的觀點來看又有什麼不同?
.「解脫」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樣的狀態才能被稱為「解脫」?
.釋迦降魔成道,了解「己心之魔」與「惡魔」的存在,以及避免惡魔附身的方法。
有人認為「人的生命侷限於此世」、「禪即是無神論、無靈魂論」……。結果,只顧盤腿打坐,並且認為鼓足氣力去生活即是釋迦的教義、佛教的全部?
有人採取斷食,對自己的肉體展開徹底的蹂躪。斷食期間,意識逐漸變得朦朧,進而周圍開始出現魔界的存在,卻誤認為是聽到了佛神的聲音……。結果,這些人仍被肉體給侷限著,僅靠否定肉體,覺悟是不會出現的。
佛陀入滅已二千五百年,雖然佛教的教義及其修行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了遙遠的過去,但在這沉默永恆的時間長河之中,真理永遠不滅,只要翻閱本書即可聽見佛陀的聲音。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沉默的佛陀
一、佛教中的修行論
二、佛教的基本教義——三法印
三、釋迦所講的無我思想
四、發現真正的自己
五、涅槃寂靜的覺悟
六、「真空無相」、「真空妙有」與「空」的覺悟
七、「沉默的佛陀」的教義
第二章 四弘誓願
一、 修行者常立的典型四大誓願
二、眾生無邊誓願度
三、煩惱無盡誓願斷
四、法門無量誓願學
五、佛道無上誓願成
六、總願與別願
七、誓願的雙重結構與「利他」之道
八、邁向「上求菩提、下化眾生」
第三章 何謂戒律
一、三學(戒、定、慧)與五分法身
二、戒與律的不同
三、三皈五戒
四、隨犯隨制與波羅題木叉
五、波羅夷法
六、僧殘法與不定法
七、捨墮法、波逸提法、悔過法
八、止持戒與作持戒
九、大乘佛教的十扇戒
十、戒的主體——七眾與近住
十一、戒的內容
十二、做為拯救時代的理想僧伽
第四章 五停心觀
一、「禪」、「定」、與「止」、「觀」
二、止心的五種修行
三、「不淨觀」——充滿貪欲之人的必修觀法
四、「慈悲觀」——易怒之人的必修觀法
五、「因緣觀」——愛發牢騷之人的必修觀法
六、「界分別觀」——自我意識強烈、驕傲自滿之人的必修觀法
七、「數息觀」——常常心煩意亂之人的必修觀法
八、五停心觀的核心——平鎮己心
第五章 何謂智慧
一、三學(戒、定、慧)中的「慧」
二、智慧的種類
三、識與般若
四、世間的觀點與靈界的觀點
第六章 解脫的意義
一、解脫與涅槃——自由與和平
二、信解脫——「疑」的克服
三、定解脫——克服物質的波動
四、慧解脫——無名的克服
五、心解脫——欲望的克服
六、俱解脫——煩惱障和解脫障的克服
七、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第七章 何謂魔
一、 釋迦降魔成道
二、 魔與「色、受、想、行、識」
三、「己心之魔」與「惡魔」的存在
四、 惡魔的本質
五、 避免惡魔附身的方法——驗證自己的謙虛之心和實際成績
六、 戰勝一切惡魔的決定性武器——信仰心與精進
後 記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