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究竟是藝術創造價值,還是商業模式帶動藝術產業?
▍做好生意才是最令人著迷的藝術。▍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彭博社》最佳藝術書籍
揭露當代藝術市場的大膽、創造力,與對金錢赤裸裸的野心
當代藝術是世界最大的、不受監管的金融市場;
畫商、藝廊、拍賣公司、藝評人、策展人、藝術家等,
他們如何打破職業與財富的藩籬,打造上千億美金的全球市場?
藝術──對畫商、對藝術世界公民而言—一切都是從熱情十足的冒險開始,終其一生皆如此。他們不盡然都是百萬或億萬富翁,買賣也不都是為了轉手獲利。然而,過去二十年富裕的新世代也愛上了當代藝術,若干畫商與藏家仿效頂尖的先進,願意支持沒沒無聞或新秀藝術家試試運氣。畫商買賣的藝術品可能原本就是他們所喜愛的,但選對了,便一本萬利。畫商與藏家組成一支行家大隊,隨身攜帶數百萬美元的交易,成群結隊地遊走於藝博會、拍賣會與閃亮的派對之間。
▍藝術成為身分地位的象徵,也成了一種國際通行的貨幣。
如果沒有畫商,沒有這些支持新興藝術家
並引導他們走向成功的品味製造者,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作者麥可.施納雅森(Michael Shnayerson)為《浮華世界》(Vanity Fair)長期撰稿者,他親自訪談全球四大畫商──格里姆徹(Arne Glimcher)、沃斯(Wirth)、卓納(Zwirner)與高古軒(Larry Gagosian)──寫下第一本關於當代藝術市場的紀實歷史。
▍不只藝術產業,商業相關人士都應該讀的一本書。
本書敘述的是一批超級畫商
如何創建出今天的當代藝術全球市場。
以唯妙唯俏的文筆刻劃交易細節、人物對話與時代氛圍,讓我們看見當代藝術市場從一九四〇年代淺嚐、摸索開始,歷經幾度經濟市場難以預測的大起大落、輕舟闖蕩鬆散的金融法規,創造與移動巨大的財富、範圍伸向全球。揭露了當代藝術市場的大膽、創造力,與對金錢赤裸裸的野心。
目錄
作者序
前言 諸王與眾朝廷
第一部 五十七街的奇蹟(1947-1979)
第一章 紐約先鋒畫廊(1947-1957)
第二章 市場龍頭溫文儒雅(1957-1963)
第三章 普普與極簡──蘇荷風起雲湧(1963-1979)
第二部 八〇年代大爆炸(1979-1990)
第四章 拼命三郎(1979-1980)
第五章 十年潮起潮落(1980-1983)
第六章 蘇荷之內與之外(1981-1984)
第七章 由盛而衰(1984-1990)
第三部 再造當代(1990-2008)
第八章 浴火重生(1990-1994)
第九章 歐洲畫商空降紐約(1994-1995)
第十章 雀兒喜魅力無邊(1995-1999)
第十一章 百萬畫商(1999-2002)
第十二章 洛杉磯興起(2003-2008)
第四部 末世未臨(2009-2014)
第十三章 驚人復甦(2009-2010)
第十四章 訴訟與倫敦(2010-2011)
第十五章 高古軒流年不利(2012)
第十六章 黑人藝術家出頭天(2013)
第十七章 哥倫比亞童話故事(2013-2014)
第十八章 藝術農人(2014)
第五部 群雄爭霸(2015-2019)
第十九章 誰來接班?(2015)
第二十章 藝術堡壘遇亂流(2016)
第二十一章 永遠的藝博會(2016)
第二十二章 圈內家醜(2016)
第二十三章 求新求變(2016-2017)
第二十四章 鯊鮣共生(2017-2018)
致謝
索引
註釋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