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尚書後案》是清代乾嘉學者王鳴盛(1722-1798)的經學代表作,其主旨在於「發揮鄭康成一家之學」。本書從兩個層面論述:一、文獻考證,分析王鳴盛輯佚、疏解鄭玄注的原則、方法、得失等;二、學術史論,考察王鳴盛與不同學人之交往,先辨析其暗用他人之說,再論述其與戴震、焦循等人的學術關係,希冀揭示其學之緣起、變化、影響等。王鳴盛的《尚書》學研究集清初以來之大成,上承閻若璩、惠棟辨偽之業,由輯佚入手,獨尊「鄭學」,輯存馬融、王肅佚注,輔以偽孔,又不廢今文、朱子學,在清代《尚書》學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轉折地位。
目錄
如蝶振翼—《文史新視界叢刊》總序一 車行健 I
總序二 劉芝慶、邱偉雲 V
推薦序 張錦少 I
摘要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綜述 4
第三節 研究內容 8
第二章 王鳴盛之生平、學術與時代 11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 11
第二節 《尚書後案》與清代《尚書》學 16
第三章 王鳴盛輯佚鄭玄注研究 23
第一節 鄭玄《尚書注》之流傳、散亡與輯佚 23
第二節 王鳴盛輯佚之法 31
第三節 王鳴盛輯佚之失 68
第四節 小結 98
第四章 王鳴盛疏解鄭玄注研究 103
第一節 群書古訓 104
第二節 語義詮釋 139
第三節 歷史地理 152
第四節 闕疑存異 176
第五節 小結 188
第五章 王鳴盛引清人之說考辨 191
第一節 明引之例 192
第二節 暗引之例 197
第三節 小結 219
第六章 王鳴盛學術交往管窺 221
第一節 王鳴盛與戴震 222
第二節 王鳴盛與焦循 256
第七章 結語 301
第一節 王鳴盛《尚書》學之特色 301
第二節 清代學術史上的王鳴盛 312
附錄 《尚書後案》兩種整理本點校舉誤 323
主要參考文獻 367
後記 389
總序二 劉芝慶、邱偉雲 V
推薦序 張錦少 I
摘要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綜述 4
第三節 研究內容 8
第二章 王鳴盛之生平、學術與時代 11
第一節 生平與學術 11
第二節 《尚書後案》與清代《尚書》學 16
第三章 王鳴盛輯佚鄭玄注研究 23
第一節 鄭玄《尚書注》之流傳、散亡與輯佚 23
第二節 王鳴盛輯佚之法 31
第三節 王鳴盛輯佚之失 68
第四節 小結 98
第四章 王鳴盛疏解鄭玄注研究 103
第一節 群書古訓 104
第二節 語義詮釋 139
第三節 歷史地理 152
第四節 闕疑存異 176
第五節 小結 188
第五章 王鳴盛引清人之說考辨 191
第一節 明引之例 192
第二節 暗引之例 197
第三節 小結 219
第六章 王鳴盛學術交往管窺 221
第一節 王鳴盛與戴震 222
第二節 王鳴盛與焦循 256
第七章 結語 301
第一節 王鳴盛《尚書》學之特色 301
第二節 清代學術史上的王鳴盛 312
附錄 《尚書後案》兩種整理本點校舉誤 323
主要參考文獻 367
後記 389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