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歲末年終寫下的「新年新希望」,一不留神就又變成隔年的希望了嗎?
在嶄新行事曆中填滿的新計畫,經常列出的多、完成的少嗎?
為什麼明明許下了目標,失敗率卻總是高得驚人?
你或許落入了「知易行難」、「凡事只有3分鐘熱度」的陷阱之中……
學習新知,是改變的第一步。
知道了更有效的方法、找到了更好的解答,只是發動引擎,如果沒有穩定持續地踩下油門,車子還是無法前進,只會耗盡油料,停留在原地打轉。
精通腦科學與運動心理學的洪聰敏教授,
專業提出獨門系統──「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MGPS)的10大模組:
👍正向注意力模組
👍放大鏡模組
👍廣角鏡模組
👍驅動模組
👍魔鏡模組
👍吸引力模組
👍吸星大法模組
👍跨欄模組
👍遷移模組
👍正向循環模組
這是一種「可以習得、可以精進」的心理操作能力,
人的大腦、心理都和肌肉一樣,可以循序漸進的鍛鍊,效果看得見,
透過練習,讓你揮別知易行難的慣性惡夢,打破3分鐘熱度的模式,
開啟新行為的正向神經循環!
目錄
推薦序
微小改變帶來巨大影響/吳正己博士
信念與行動並行,邁向成功/宋曜廷博士
創造正向循環,你我共好/王鶴森博士
應用於不同場域的模組法寶/林靜萍博士
從此刻開始身體力行/相子元博士
知行合一:建構出穩定的神經迴路/陳美燕博士
兼具學術理論與解決方案的好書/阮啟宏博士
透過強化「心理技能」,突破人生關卡/林萃芬
如何翻轉不想改變的心/蘇文華博士
訓練,就從行為模式開始/莊煐逸
強大的成果總姍姍來遲,所以等到的人始終不多/曾荃鈺
別小看一個習慣的力量/李心怡
自序 回首初衷
第一章 前言
一、「知易行難」的通病
二、建置「建立新行為神經迴路」的科學方法
三、負荷與適應的概念與應用
四、心理技能概念
第二章 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MGPS):10大模組系統
一、「分子化」與「通用」的概念
二、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10大模組系統
(一)正向注意力模組
(二)放大鏡模組
(三)廣角鏡模組
(四)驅動模組
(五)魔鏡模組
(六)吸引力模組
(七)吸星大法模組
(八)跨欄模組
(九)遷移模組
(十)正向循環模組
第三章 模組系統的實際應用
一、運動場上:選手/教練
二、家庭中:考生/家長
三、職場上:業務員/管理者
第四章 從「知」到「行」的正向循環
一、練習啟動新行為循環
二、結語:分子化心理技能訓練帶來的蝴蝶效應
參考文獻
試閱
一、「知易行難」的通病
有報導指出美國公司在企業訓練和員工教育上的花費極大。光是2015年,就為此花掉1,600億美元,在全球更耗費近3,560億美元。但,出乎意料的是,這麼鉅額的投資,所換來的報酬率卻很差。一段時間之後,公司評估這個所費不貲的訓練計畫,發現員工在接受訓練當時,雖然確實受到了啟發,有更多的知識,但是卻很少能夠把這些知識用出來,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情況並沒有什麼改變。所以提昇一個人的知識只是改變的第一步,如果沒有實地持續去做,還是用處不大(HBR,October 2016)。
學習新知,是改變的第一步。
知道了更有效的方法、找到了更好的解答,只是發動引擎,如果沒有穩定持續地踩下油門,車子還是無法前進,只會耗盡油料,停留在原地打轉。
如同每到歲末年終,我們最常做的,就是許下「新年新希望」。買了一本全新的行事曆,寫下嶄新的計畫,對未來充滿信心!
今年要把英文學好!
今年要開始上健身房!
今年要養成閱讀習慣!
今年要開始寫日記、寫文章!
然而,現實卻往往不如預期。
根據我國著名周刊在2018年的調查發現,只有3.5%的國人,可以全部完成上個年度所訂下的新年願望。國外更有調查顯示,80%的新年新希望,往往會在新年的第二個月就以失敗告終,然後年復一年的循環……
既然「新年新希望」的失敗率如此之高,為什麼大家還是一直重複執行如此的儀式呢?
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去思考:
- 人們之所以會想在新年度的一開始,立下嶄新的計畫。起源於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期許著自己能變得更好,都想在某些時刻啟動改變、戒除陋習,創造出更好的自己。
- 之所以一再反覆,打掉重練,則是因為理想目標與真正能夠執行的狀態之間,有著過大的落差,而且過程中又沒有找到正確可行的有效計畫,所以往往會從一開始的興致勃勃,到最後變成不了了之……
達成目標的路太遠,沿途的干擾誘惑太多!
我知道!
我想要!
卻,做不到……
要解決大多數人「知易行難」的通病之前,可以透過認知神經科學來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不能輕鬆地「知易行易」?
人類每個外顯行為的背後,都是數以百萬計的神經元連結互動後的結果。在日常生活中,約有一半的行為源自於習慣。想想您每天早起刷牙,是用左手?還是右手擠牙膏呢?出門穿鞋,先穿左腳?還是右腳?用哪隻手拿水杯?坐捷運時,是不是幾乎都站在差不多的月台位置?走進便利商店,完全不需要看招牌就可以說出「熱美式不要糖」?這些看似沒有經過思考,就能順利運作的日常,是因為經過無數次反覆之後,在大腦中已經形成一套穩定的神經迴路,並以自動化的方式進行著。
明天開始,您可以試試以非慣用手拿鑰匙鎖門、試著提早一個路口過紅綠燈、試著換換咖啡口味、試著做一點跟平常不一樣的事情,您會發現之前做起來毫不費力的事,變得都要多想一下,感覺不太習慣,甚至可能覺得有點不順、有種腦袋在打架,卡卡的感覺。
那是因為,大腦裡面原本習慣的神經迴路路徑,被您改變了!
這種需要多想一下,卡住、不流暢的感覺,會讓人覺得不舒服;需要先停下來思考再行動的這個過程,會讓人覺得耗神疲累,無法堅持,會讓我們想要選擇回到改變前的習慣「舒適圈」,繼續原有不費力的慣性模式。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做事3分鐘熱度、虎頭蛇尾的原因。
如果將行為背後運作的神經網絡,想像成電腦的程式碼一般,只要啟動特定的指令,就會執行相對應的動作。上面那種卡卡的感覺,就是因為我們在原有的網絡中,加入或移除某些成分,這個動作會讓原本通行無阻的網絡,出現阻礙、降速,甚至停滯。
我們想要改變習慣(建構新行為),就是一種重新編碼的過程,需要建置新的神經迴路(例如:認知基模)。知易行難的原因也在此,當我們聽到一個訊息,(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讓您變得更年輕;維持運動習慣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預防阿茲海默症……等等),「知道」這些資訊往往只需要短短幾分鐘,這些振奮人心的訊息,也很容易觸發我們想要開始行動的強烈慾望。但是,如果沒有透過反覆執行、回饋、修正的過程,穩定建立起新的神經迴路路徑,那些激勵人心的點子,永遠只會短暫掠過腦海,無法得到具體實踐。
像參觀健身房之後,信心十足立志這次一定要改變,毅然決然買下整年度的課程之後;像每次聽完成長激勵講座,滿滿的感動與省思,決心重新思考人生方向,決心脫胎換骨之後。多數的人,最後還是回到了原點。
想要做,知道應該要做;
但路徑沒有改變,仍舊只會在同一個迴圈,
不會憑空抵達新的終點。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