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香港雖然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及國際城市,但一般香港人對周邊亞洲國家的認識卻相當片面。由於殖民地歷史和西方媒體的影響,香港人對英美的了解遠較對日本、南韓和東南亞諸國為佳。事實上,大專院校本科學生要在港找一本認識亞洲鄰國的入門書籍也不容易。
2004年開始陸續出版的「認識東亞及東南亞系列」,就是從這個目的出發,鼓勵市民,特別是大專學生,多了解本港周邊的亞洲國家,其中包括日本和東盟的十個成員國。
鑒於反應不錯,第二階段擴展為「認識亞洲系列」,計劃再出版10本,包括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西亞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以及南北韓、蒙古等,期望能逐步包括亞洲每一個國家。而由於東南亞各國近年發展迅速,早年出版的「認識東亞及東南亞系列」叢書亦決定逐步更新,新版中除補充各國近年政經各方面的發展外,亦會併入「認識亞洲系列」。
叢書以淺白的文字,輔以大量有趣的資料及圖片,每一本書針對一個國家作一概括性的介紹,讓大專學生、工商界人士、遊客、以至有興趣的市民,對該國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有一初步的認識。
2004年開始陸續出版的「認識東亞及東南亞系列」,就是從這個目的出發,鼓勵市民,特別是大專學生,多了解本港周邊的亞洲國家,其中包括日本和東盟的十個成員國。
鑒於反應不錯,第二階段擴展為「認識亞洲系列」,計劃再出版10本,包括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西亞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以及南北韓、蒙古等,期望能逐步包括亞洲每一個國家。而由於東南亞各國近年發展迅速,早年出版的「認識東亞及東南亞系列」叢書亦決定逐步更新,新版中除補充各國近年政經各方面的發展外,亦會併入「認識亞洲系列」。
叢書以淺白的文字,輔以大量有趣的資料及圖片,每一本書針對一個國家作一概括性的介紹,讓大專學生、工商界人士、遊客、以至有興趣的市民,對該國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有一初步的認識。
目錄
1. 暹羅灣的黃金地
2. 歷史的榮光
3. 向新興工業化國家邁進
4. 獨特的政治體制
5. 宗教與民族
6. 泰國傳媒的艱辛發展
7. 當今泰國王室
8. 泰國社會問題面面觀
9. 輕鬆泰國行
2. 歷史的榮光
3. 向新興工業化國家邁進
4. 獨特的政治體制
5. 宗教與民族
6. 泰國傳媒的艱辛發展
7. 當今泰國王室
8. 泰國社會問題面面觀
9. 輕鬆泰國行
序/導讀
序
泰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從一些文獻和媒體上常常可以看到對泰國的這一些描述:「微笑的國度」、「黃袍佛國」、「旅遊者的天堂」、「水果王國」、「蘭花之鄉」等等。誠然,這些說法確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泰國的情況。不過,泰國的實際情況比這些描述複雜得多。
十多年前,筆者曾有幸作為訪問學者在泰國法政大學從事學術研究,此後便與泰國往來不斷。不過,要用幾個單詞去說清泰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仍然十分困難。
為了使讀者更加了解泰國,筆者收集了一些資料,並加上自己對泰國的理解,寫成本書,期望讀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泰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泰國是地處中南半島腹地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國家,面積51萬平方公里。東部與柬埔寨毗連,東北部與老撾交界,西部和西北部與緬甸為鄰,穿過緬甸可到達中國的雲南省,南部與馬來西亞接壤,東南臨暹羅灣,西南瀕安達曼海。泰國位居東南亞大陸的中心,而且北和東北方有山地、高原,東南、西南面對大海,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在歷史上一直是大國覬覦之地。今天,許多重要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等都有在泰國設立支部。泰國是東盟的發起國之一,東盟成立的《曼谷宣言》就是在泰國發表的。泰國還主辦過亞歐首腦會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首腦會議、東盟首腦會議等國際重大會議。
泰國是一個地理條件優厚和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泰國既有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又有大片的平原;既有漫長的海岸線,也有多條內河。泰國全境大部分屬熱帶、亞熱帶氣候;再加上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地,不同品種的動植物均能在泰國生長繁衍。泰國發現的哺乳類動物達二百多種;亦擁有柚木、紅木、檀香木等名貴樹種;泰國享有「水果王國」美稱,又以「世界糧倉」而聞名。泰國的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境內的金屬礦、非金屬礦、燃料礦分佈全國。錫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2%,居世界之首。鉀鹽的儲量也居世界首位。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暹羅灣和內陸地區更先後發現了天然氣和石油。泰國擁有的豐富自然資源大大促進了其經濟及社會發展。
泰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也是東南亞地區唯一沒有成為西方列強殖民地的國家。
在13世紀統一泰國的素可泰王國建立前,在今天的泰國中部、北部、南部已經出現了一些部族和部落國家。而據一些考古學家對泰國東北部班清地區的考古發掘推測,五千年前就已有人類出現。在素可泰王國之後的阿瑜陀耶王朝掌權四百多年。16世紀西方殖民者東來之後,泰國社會出現了重大變化。1855年英國逼令泰國簽訂通商條約,此後法國、丹麥、荷蘭、德國、瑞士、挪威、比利時、意大利、俄國以及東方的日本等國均以該條約為藍本,威逼泰國簽訂類似條約,打開泰國閉關自守的大門。19世紀中葉,泰國朱拉隆功國王推行改革,與同時期日本的明治維新一樣,是當時亞洲地區具有影響力的事件,對後來泰國社會的發展造成極大影響。1932年6月,泰國一批在海外留學歸來的青年知識分子和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並實行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侵佔泰國。戰後,泰國才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泰國是一個多種民族共生,多元文化共存的國家,其中泰族和老撾族的總人口佔70%以上,撣族、馬來族、高棉族以及有中國血統的泰籍華人和華僑等民族,約佔人口的30%。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但大體上都能和睦相處。泰國的國教是佛教,全國有90%的居民信奉。由其信徒人數之眾可見,佛教在泰國的地位甚高,影響力亦頗大。但是,泰國並沒有遏止其他宗教發展。在泰、馬邊界附近,有幾百萬馬來族人信奉伊斯蘭教,有些在城市居住的泰國人亦信奉基督教,而北部山區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原始宗教。在「911」事件前,泰國的佛教徒與南部的伊斯蘭教徒從未發生過嚴重衝突。華人與泰人兩個民族相互融合,成為民族學家、歷史學家熱衷研究的課題。
另一方面,泰國是世界上軍事政變頻繁、軍方長期執政的國家。從1932年推翻封建君主專制以來到1992年的60年間,泰國平均每三年發生一次政變,約六分之五的時間由軍人執政。軍隊長期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直到1992年「五月事件」後,隨民主政治發展,軍隊才淡出政治舞台。泰國因此曾被稱為軍人獨裁政權國家。
泰國是一個正從傳統農業國向新興工業國邁進的國家。19世紀中葉,西方殖民者通過不平等條約打開泰國市場後,泰國不但沒有改變其農業大國的地位,而且經濟更只向單一的農業結構發展。稻米生產在農業中佔據主導地位。直到戰後初期,除了碾米、鋸木、採礦業外,幾乎沒有工業。直至20世紀60年代,泰國經濟才發生了巨變,以汽車工業、製造業、電子、電器業等為代表的新興工業迅速發展。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泰國已經成為中等收入國家。
泰國是一個民主化進程不斷發展,但民主制度仍不完善的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泰國人民為了爭取民主,進行了不屈的鬥爭,推動了泰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今天,泰國人民享有更大的民主權利,參與政治的熱情空前高漲。2006年軍事政變後至今,泰國「街頭政治」泛濫,政局動盪不已,固然並非好事,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人民充分參與政治、表達政治訴求的民主權利基本上得到保障。但是,從軍隊時隔15年後再次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到「黃衫軍」違法佔領總理府和機場,「紅衫軍」衝擊東盟峰會,癱瘓商業區,都反映了泰國民主制度欠缺完善。
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王室受民眾衷心愛戴擁護,國王和王室在泰國社會仍有巨大影響。這在其他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並不常見。現任泰王普密蓬.阿杜德是當今世界在位最長的君主。為了感謝泰王對泰國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國王的生日亦定為泰國的國慶日。普密蓬國王被泰國人民尊稱為普密蓬大帝。在泰國人民心中,他不是神化的君主,而是泰國人民的英明領袖,能凝聚全國力量,維護國家安定,維護民族利益。
泰國是一個有禮守序而又受眾多特殊社會問題困擾的國家。受佛教影響,泰國人民大多善良有禮,遵守秩序。但是,由於泰國特殊的經濟、社會、文化背景,其社會問題比較複雜。社會不公,貧富懸殊,毒品泛濫,色情事業屢禁不止,愛滋病肆虐,大城市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至今尚未完全解決。
泰國是一個與中國有上千年友好交往歷史的國家。根據中國史料的記載,中國東漢至隋唐時期,就與泰國境內的古國—墮羅缽底國有交往。素可泰王國建立後,多次遣使出訪中國。中國明代正值泰國阿瑜陀耶王朝,兩國往來最為頻繁。清朝的二百多年間,泰國的阿瑜陀耶王朝,繼起的吞武里王朝和現今的曼谷王朝的初期,繼續與清朝保持密切關係。這時,泰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是中國。1975年7月1日,中泰正式建交,兩國關係揭開了新的篇章。中泰建交三十多年來,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均有合作,而在科技、文化、衛生、教育、體育、司法、軍事等重大議題方面更共同取得顯著成果。1999年2月,中泰兩國又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於二十一世紀合作計劃的聯合聲明》,規劃了新世紀中泰關係的發展方向。中泰關係堪稱中國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互利合作的典範。「中泰友誼源遠流長」,「中泰一家親」成為兩國深厚淵源、世代友好的真實寫照。
這就是筆者對泰國的一些粗淺認識。儘管筆者力求把學術、知識、趣味融合起來,從多方面描寫泰國,把泰國的基本情況介紹給廣大讀者,但由於資料來源和筆者的水平所限,能否做到這一點,還要由讀者評定。
朱振明
雲南 昆明
泰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從一些文獻和媒體上常常可以看到對泰國的這一些描述:「微笑的國度」、「黃袍佛國」、「旅遊者的天堂」、「水果王國」、「蘭花之鄉」等等。誠然,這些說法確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泰國的情況。不過,泰國的實際情況比這些描述複雜得多。
十多年前,筆者曾有幸作為訪問學者在泰國法政大學從事學術研究,此後便與泰國往來不斷。不過,要用幾個單詞去說清泰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仍然十分困難。
為了使讀者更加了解泰國,筆者收集了一些資料,並加上自己對泰國的理解,寫成本書,期望讀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泰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泰國是地處中南半島腹地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國家,面積51萬平方公里。東部與柬埔寨毗連,東北部與老撾交界,西部和西北部與緬甸為鄰,穿過緬甸可到達中國的雲南省,南部與馬來西亞接壤,東南臨暹羅灣,西南瀕安達曼海。泰國位居東南亞大陸的中心,而且北和東北方有山地、高原,東南、西南面對大海,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在歷史上一直是大國覬覦之地。今天,許多重要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等都有在泰國設立支部。泰國是東盟的發起國之一,東盟成立的《曼谷宣言》就是在泰國發表的。泰國還主辦過亞歐首腦會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首腦會議、東盟首腦會議等國際重大會議。
泰國是一個地理條件優厚和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泰國既有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又有大片的平原;既有漫長的海岸線,也有多條內河。泰國全境大部分屬熱帶、亞熱帶氣候;再加上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地,不同品種的動植物均能在泰國生長繁衍。泰國發現的哺乳類動物達二百多種;亦擁有柚木、紅木、檀香木等名貴樹種;泰國享有「水果王國」美稱,又以「世界糧倉」而聞名。泰國的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境內的金屬礦、非金屬礦、燃料礦分佈全國。錫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2%,居世界之首。鉀鹽的儲量也居世界首位。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暹羅灣和內陸地區更先後發現了天然氣和石油。泰國擁有的豐富自然資源大大促進了其經濟及社會發展。
泰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也是東南亞地區唯一沒有成為西方列強殖民地的國家。
在13世紀統一泰國的素可泰王國建立前,在今天的泰國中部、北部、南部已經出現了一些部族和部落國家。而據一些考古學家對泰國東北部班清地區的考古發掘推測,五千年前就已有人類出現。在素可泰王國之後的阿瑜陀耶王朝掌權四百多年。16世紀西方殖民者東來之後,泰國社會出現了重大變化。1855年英國逼令泰國簽訂通商條約,此後法國、丹麥、荷蘭、德國、瑞士、挪威、比利時、意大利、俄國以及東方的日本等國均以該條約為藍本,威逼泰國簽訂類似條約,打開泰國閉關自守的大門。19世紀中葉,泰國朱拉隆功國王推行改革,與同時期日本的明治維新一樣,是當時亞洲地區具有影響力的事件,對後來泰國社會的發展造成極大影響。1932年6月,泰國一批在海外留學歸來的青年知識分子和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並實行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侵佔泰國。戰後,泰國才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泰國是一個多種民族共生,多元文化共存的國家,其中泰族和老撾族的總人口佔70%以上,撣族、馬來族、高棉族以及有中國血統的泰籍華人和華僑等民族,約佔人口的30%。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但大體上都能和睦相處。泰國的國教是佛教,全國有90%的居民信奉。由其信徒人數之眾可見,佛教在泰國的地位甚高,影響力亦頗大。但是,泰國並沒有遏止其他宗教發展。在泰、馬邊界附近,有幾百萬馬來族人信奉伊斯蘭教,有些在城市居住的泰國人亦信奉基督教,而北部山區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原始宗教。在「911」事件前,泰國的佛教徒與南部的伊斯蘭教徒從未發生過嚴重衝突。華人與泰人兩個民族相互融合,成為民族學家、歷史學家熱衷研究的課題。
另一方面,泰國是世界上軍事政變頻繁、軍方長期執政的國家。從1932年推翻封建君主專制以來到1992年的60年間,泰國平均每三年發生一次政變,約六分之五的時間由軍人執政。軍隊長期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直到1992年「五月事件」後,隨民主政治發展,軍隊才淡出政治舞台。泰國因此曾被稱為軍人獨裁政權國家。
泰國是一個正從傳統農業國向新興工業國邁進的國家。19世紀中葉,西方殖民者通過不平等條約打開泰國市場後,泰國不但沒有改變其農業大國的地位,而且經濟更只向單一的農業結構發展。稻米生產在農業中佔據主導地位。直到戰後初期,除了碾米、鋸木、採礦業外,幾乎沒有工業。直至20世紀60年代,泰國經濟才發生了巨變,以汽車工業、製造業、電子、電器業等為代表的新興工業迅速發展。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泰國已經成為中等收入國家。
泰國是一個民主化進程不斷發展,但民主制度仍不完善的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泰國人民為了爭取民主,進行了不屈的鬥爭,推動了泰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今天,泰國人民享有更大的民主權利,參與政治的熱情空前高漲。2006年軍事政變後至今,泰國「街頭政治」泛濫,政局動盪不已,固然並非好事,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人民充分參與政治、表達政治訴求的民主權利基本上得到保障。但是,從軍隊時隔15年後再次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到「黃衫軍」違法佔領總理府和機場,「紅衫軍」衝擊東盟峰會,癱瘓商業區,都反映了泰國民主制度欠缺完善。
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王室受民眾衷心愛戴擁護,國王和王室在泰國社會仍有巨大影響。這在其他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並不常見。現任泰王普密蓬.阿杜德是當今世界在位最長的君主。為了感謝泰王對泰國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國王的生日亦定為泰國的國慶日。普密蓬國王被泰國人民尊稱為普密蓬大帝。在泰國人民心中,他不是神化的君主,而是泰國人民的英明領袖,能凝聚全國力量,維護國家安定,維護民族利益。
泰國是一個有禮守序而又受眾多特殊社會問題困擾的國家。受佛教影響,泰國人民大多善良有禮,遵守秩序。但是,由於泰國特殊的經濟、社會、文化背景,其社會問題比較複雜。社會不公,貧富懸殊,毒品泛濫,色情事業屢禁不止,愛滋病肆虐,大城市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至今尚未完全解決。
泰國是一個與中國有上千年友好交往歷史的國家。根據中國史料的記載,中國東漢至隋唐時期,就與泰國境內的古國—墮羅缽底國有交往。素可泰王國建立後,多次遣使出訪中國。中國明代正值泰國阿瑜陀耶王朝,兩國往來最為頻繁。清朝的二百多年間,泰國的阿瑜陀耶王朝,繼起的吞武里王朝和現今的曼谷王朝的初期,繼續與清朝保持密切關係。這時,泰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對象是中國。1975年7月1日,中泰正式建交,兩國關係揭開了新的篇章。中泰建交三十多年來,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均有合作,而在科技、文化、衛生、教育、體育、司法、軍事等重大議題方面更共同取得顯著成果。1999年2月,中泰兩國又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於二十一世紀合作計劃的聯合聲明》,規劃了新世紀中泰關係的發展方向。中泰關係堪稱中國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互利合作的典範。「中泰友誼源遠流長」,「中泰一家親」成為兩國深厚淵源、世代友好的真實寫照。
這就是筆者對泰國的一些粗淺認識。儘管筆者力求把學術、知識、趣味融合起來,從多方面描寫泰國,把泰國的基本情況介紹給廣大讀者,但由於資料來源和筆者的水平所限,能否做到這一點,還要由讀者評定。
朱振明
雲南 昆明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