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耍心機、攻心計的人看似狠角色,其實下場大多是悲劇,
只有真正深入人心,才能為你贏得源源不絕的好人脈。
現在就幫你戳破自身的性格盲點,
為你量身訂做專屬的「做人成功學」,Go!
★這本書獻給很想做人成功,且渴望「對症下藥」的你。
★針對10種性格的人,提供10種成功人士最愛的必勝做人秘訣。
★不說教、不複雜,以故事代替理論,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趕快來看看那些被大家公認為「會做人」的人,都用了什麼秘招!
給公事公辦、堅持原則的你 →有技巧的「變」,輕鬆達陣!
給自我保護、防衛心強的你 →「讓」出一片天,吃虧才有機會!
給猶豫不決、擔憂多慮的你 →懂得「選擇」,學會放棄!
給喜歡表現、說多做少的你 →「低調」一些,反而容易成事!
給不懂爭取、老實正直的你 →運用「轉彎」哲學,借力使力!
給企圖心強、凡事求勝的你 →「忍」一時之氣,贏在未來!
給感性有餘、理性不足的你 →學會「防人」,勤練讀心術!
給聰明機智、精明幹練的你 →適時「糊塗」,才是高明!
給直來直往、單打獨鬥的你 →善用「分合」,智者的生存之道!
給能力過人、優越感強的你 →時時「自省」,勝率更高!
目錄
[前言】 為你贏得源源不絕的好人脈!
Chapter1──
給公事公辦、堅持原則的你
有技巧的「變」,輕鬆達陣!
‧成全別人的好勝心
‧妥協,讓你成為贏家
‧怎麼「幫」,學問很大!
‧來硬的,也要搭配軟的
‧記得給別人留面子
‧這一招讓你立於不敗之地!
‧逆向操作,效果奇佳!
Chapter2──
給自我保護、防衛心強的你
「讓」出一片天,吃虧才有機會!
‧接受差異,不勉強別人 ‧躲開禍事的妙招
‧和小人較勁?別傻了!
‧「退」是「攻」的第一步
‧吃小虧,占大便宜
‧「捨小」才會「得大」
‧有理,還是要讓人!
Chapter3──
給猶豫不決、擔憂多慮的你
懂得「選擇」,學會放棄!
‧該如何穿越人生「玉米田」?
‧成功的人都怎麼做選擇?
‧你的理想決定你的人生
‧下好離手,堅持到底
‧當新選擇不斷出現時……
‧一定要最多、最好的嗎?
‧斷捨離的智慧
‧最好的未必是最適合的
‧和別人不同,也是好選擇
Chapter4──
給喜歡表現、說多做少的你
「低調」一些,反而容易成事!
‧低調,離成功更近!
‧抬高別人,放低自己
‧先彎腰,才有好機會
‧安靜的力量,無限大!
‧默默做,會贏的更漂亮!
‧對自己負責,是最強的口碑!
‧自我要求,低調前行
Chapter5──
給不懂爭取、老實正直的你
運用「轉彎」哲學,借力使力!
‧拉下臉來,該耍賴就耍賴
‧耐性硬耗,死纏爛打
‧塑造「不可取代」的形象
‧將計就計撈好處
‧瞞天過海,取得有利形勢
Chapter6 ──
給企圖心強、凡事求勝的你
「忍」一時之氣,贏在未來!
‧機會藏在「忍」字之中
‧怒氣一來,保證壞事!
‧愛發火的人,容易衰事上身
‧輕率放縱,是災難的開始
‧約束欲望,反而快樂
‧忍耐有限度,是大智慧
Chapter7──
給感性有餘、理性不足的你
學會「防人」,勤練讀心術!
‧識人難,識小人更難
‧細細觀察,自有天機
‧進什麼廟燒什麼香
‧看對方的「眼」說了什麼?
‧關鍵時刻的真實人心
‧酒後的真言和假語
‧你有識人的遠見嗎?
Chapter8──
給聰明機智、精明幹練的你
適時「糊塗」,才是高明!
‧裝糊塗是聰明人的秘密武器
‧不懂得裝糊塗,安全不保!
‧小事糊塗,大事清楚
‧不露痕跡的裝糊塗,高招!
‧你以為聰明,卻慘敗!
‧看似糊塗,實則誘敵
Chapter9──
給直來直往、單打獨鬥的你
善用「分合」,智者的生存之道!
‧你應該知道「囚徒困境」
‧弱者的生存之道
‧善用小人,反將一軍
‧化被動為主動,出擊!
‧讓別人需要你勝於感激你
Chapter10──
給能力過人、優越感強的你
時時「自省」,勝率更高!
‧自以為聰明,必惹禍上身
‧福報會有用完的一天
‧別把自己當一回事
‧以為贏了,其實你才是輸家
‧你做的太多還是太少?
‧驕者必敗,黯淡下台
序/導讀
導讀
☆做人難不難呢?其實做人還真是一門精深的學問,確實不容易。
表現的謙虛些,被人說是矯情;表現的熱情些,被人說是張揚;
表現的安靜些,被人說是冷漠;表現的隨興些,被人說是敷衍;
表現的感性些,被人說是沒原則;表現的理性些,被人說是愛說教;
表現的周全些,被人說是管閒事;表現的低調些,被人說是愛擺架子,好像無論怎麼做都可能被人批評。
究竟,怎麼做才能搔到對方的癢處、直入對方的內心,達成「做人成功」這個超級目標?
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先找出自身性格盲點,然後對症下藥」,保證讓你一躍成為社交舞台上最耀眼的人氣王,從此頭上再也沒有烏雲、身邊再也沒有小人、心裡再也沒有陰影,人生之境永遠燦爛如花。
試閱
成全別人的好勝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也都有好勝心,若要有好的人際關係,應該學會重視對方的自尊心,而想要做好這件事,則必須抑制你的好勝心,並成全對方的好勝心。 漢初良相蕭何,曾任沛縣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職,持法不枉害人。秦末,蕭何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進入咸陽,蕭何把相府及禦史府的法律、戶籍、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讓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人口、財力、物力的分佈情況。
項羽稱王後,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養百姓,納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稅,積蓄力量,然後與項羽爭天下。為此深得劉邦信任,被任為丞相。
他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認為劉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後來,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才幹,證明蕭何慧眼識人。
楚漢戰爭中,蕭何留守關中,安定百姓,徵收賦稅,供給軍糧,支援前方的戰事,是劉邦最後戰勝項羽的重要支撐。
西漢建立後,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封他為侯,後被拜為相國。蕭何計誅了韓信後,劉邦對他更加恩寵,除了對蕭何加封之外,劉邦還派一名都尉率五百名士兵做相國的護衛。 當天,蕭何在府中擺酒慶賀。有一個名叫召平的人,穿著白衣白鞋,進來對蕭何說:「相國,您的大禍就要臨頭了。皇上在外餐風宿露,而您長年留守在京城,既沒有什麼汗馬功勞,又沒有什麼特殊的勳績,皇上卻給您加封,又給您設置衛隊,這是因為最近淮陰侯在京謀反,因而也懷疑您了。安排衛隊保衛您,這可不是對您的寵愛,而是為了防備您。希望您辭掉封賞,再把全部私家財產都捐給軍用,這樣才能消除皇上對您的疑心。」 蕭何聽從了他的勸告,劉邦果然很高興。
同年秋天,英布謀反,劉邦親自率軍征討。他身在前方,每次蕭何派人輸送軍糧到前方時,劉邦都要問:「蕭相國在長安做什麼?」使者回答,蕭相國愛民如子,除辦軍需以外,無非是做些安撫、體恤百姓的事。劉邦聽後總默不作聲。使者回來後告訴蕭何,蕭何也沒有識破劉邦的用心。 有一次,偶然和一位門客談到這件事,這個門客忙說:「這樣看來,您不久就要被滿門抄斬了。您身為相國,功列第一,還能有比這更高的封賞嗎?況且您一入關就深得百姓的愛戴,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百姓都擁護您,您還在想盡辦法為民辦事,以此安撫百姓。現在皇上所以幾次問您的起居動向,就是害怕您借關中的民望,而有什麼不軌行動啊!如今您何不賤價強買民間田宅,故意讓百姓罵您、怨恨您,製造些壞名聲,這樣一來,皇上看您不得民心了,才會對您放心。」 蕭何說:「我怎麼能去剝削百姓,做貪官污吏呢?」
門客說:「您真是對別人明白,對自己糊塗啊!」
蕭何又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為了消除劉邦對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侵奪民間財物的壞事來自汙名節。
不多久,就有人將蕭何的所作所為密報給劉邦。劉邦聽了,像沒有這回事一樣,並不查問。
當劉邦自前線撤軍回來,百姓攔路上書,說相國強奪、賤買民間田宅,價值數千萬。劉邦回長安以後,蕭何去見他時,劉邦笑著把百姓的上書交給蕭何,意味深長地說:「你身為相國,竟然也和百姓爭利!你就是這樣『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謝罪去吧!」
劉邦表面讓蕭何自己向百姓認錯,補償田價,可是內心裡卻暗自竊喜,對蕭何的懷疑也逐漸消火。
劉邦身為開國皇帝,當然不希望臣子的威信高過自己。所幸,蕭何採納門客的建議,成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人們在交往中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好勝心,何不成人之美,皆大歡喜。
給公事公辦、堅持原則的你
妥協,讓你成為贏家 仔細想想,你會發現每個人一生中做得最多的事恐怕就是「妥協」了。
人生就是不斷的妥協,人際關係更是一種妥協,一種沒有商榷餘地的妥協。可是,人們常常認為妥協是可恥的,因此不想承認和面對。殊不知,妥協是一種理性,一種策略,一種絕高的社交智慧,運用得當,成效驚人。
十九世紀中期的美國,在木材行業裡,經營規模大而成功者為數極少,其中經營得最好的莫過於韋爾浩澤。 一八七六年,韋爾浩澤發現,如果沒有伐木的權利,木業公司就會衰落,於是他開始實施一個大規模購買林地的計畫,他從康乃爾大學買進五萬英畝土地,後來繼續買進大量土地,到一八七九年,他管轄的土地大約有三十萬英畝。
此時,一個重要的木業公司——密西西比河木業公司吸引了韋爾浩澤的興趣。該公司具有很多的土地和良好的木材,由於經營者方法不對,導致公司效益不好。於是韋爾浩澤決心收購該公司。在接觸之後,雙方都認同這項生意。 在收購該公司的價錢上,雙方展開一場激烈的談判。
按該公司的要求,出價為四百萬美元,而韋爾浩澤則千方百計想把價錢壓得低一點。於是他派了一名助手直接與該公司談判,要求只給兩百萬美元,態度異常堅決,並大講道理。
經過激烈爭執後,韋爾浩澤閃亮登場,以一個中間人的身份出現,建議兩人都作出一些讓步,並提出自己的方案,聲明:如果連此方案都無法達成協議,就宣佈放棄談判了。賣方一聽,果然開始有些「鬆動」。最後,只作了一些小修改便達成了協定,以兩百五十萬美元成交。 韋爾浩澤的「妥協」策略運用相當成功,後來,果然讓他的木材事業蒸蒸日上,迅速成長。
妥協與讓步不是出賣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獲得更大利益而放棄小利益,可見讓步應該是必要的。
但是,妥協與讓步也要講究原則與尺度,不要過早妥協與讓步,若太早,會助長對方的氣焰,最好等到對方將要失去信心時再考慮讓步,因為這時候,哪怕只是一點點的讓步,都會使對方興起對於談判的期待。 你可以先在次要議題上作出妥協與讓步,讓對方在主要議題上讓步,這樣一來,你就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在沒有損失或損失很小的情況下,可考慮妥協與讓步。但每次讓步,都要有所收穫,且收穫要遠遠大於讓步。 讓步時要頭腦清醒,知道哪些可讓,哪些絕對不能讓,不要因為妥協與讓步而亂了陣腳。每次讓步都可能有所損失,所以務必拿捏分寸,以減少損失。 每次小幅度的妥協與讓步,獲利會比較多。如果讓步的幅度一下子很大,並不見得能使對方完全滿意。相反地,他看你一下子作出這麼大的讓步,也許會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一定要慢慢來。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後,為防止被人奪權,就在一次宴席上對昔日曾為他打下江山的功臣們說:「以前的日子多好!白天廝殺,夜晚倒頭就睡。哪像現在這樣,夜夜睡覺不得安寧!」
眾兄弟一聽,關心地問:「怎麼睡不穩?」
趙匡胤說:「這不明擺著嗎?咱們是一起拚過來的兄弟,我這個位子誰都該坐,而又有誰不想坐呢?」大家面面相覷,感到事態嚴重。
趙匡胤說:「你們雖然不敢,可難保手下人不這麼想。一旦黃袍加在你們身上,就由不得你們了。」大家一聽,明白趙匡胤已在猜忌大家了,嚇得在地上叩頭不敢起身,求趙匡胤想個辦法。
趙匡胤說:「人生短暫,大家跟我苦了半輩子,不如多領點錢,回家過太平日子,那多幸福。」大家忙點頭答應。第二天,舊日的那些功臣們一個個請求告老還鄉,交出兵權,領一筆錢回家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適當妥協,可以讓你避免許多麻煩。 大多數人往往只強調毫不妥協的精神,事實上,學會妥協在人際社交中十分重要。在低調對待的妥協社交中,才會有雙贏的可能,也才可避免兩敗俱傷的結果。其實,妥協就是以退為進的大智慧。
給公事公辦、堅持原則的你
怎麼「幫」,學問很大! 有時候,當你伸出援手幫助朋友,效果卻不如預期,會讓你感到特別沮喪。其實,你想幫助別人,看似一片好意,看似不求回報,看似真心付出,但其實是需要技巧的,否則往往吃力不討好,未必可以得到好結果。
戰國時代有一個名叫中山的小國。
有一次,中山的國君設宴款待國內名士,當時正巧羊肉羹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全都喝到。有一個沒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馬子期,此人懷恨在心,便到楚國勸楚王攻打中山國。
楚國是個強國,攻打中山易如反掌。
中山被攻破,國王逃到國外。他逃走時發現有兩個人手拿武器跟隨他,便問:「你們來幹什麼?」
兩個人回答:「從前有一個人曾因獲得您賜予的一碗食物而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父親臨死前囑咐,中山若有任何事變,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甚至不惜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君聽後,感歎地說:「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國矣。」意思是,給與別人的東西,不在乎數量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而亡國,卻又因為一碗食物而得到兩位勇士。
而如何有技巧地施恩於人,並讓對方為已所用,則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貞觀晚年,名將李勳患重病,名醫遍治,均用藥無效。有人提出惟有用鬚灰和藥才能治療。唐太宗聞訊,「乃自剪鬚以和藥」。李勳得到龍鬚,感激涕零。
突厥將領李思摩,原名阿史那思摩,因立軍功,唐太宗賜姓李,授職右衛大將軍。他於貞觀十九年隨駕出征,在進攻白岩城的戰鬥中,被弩矢中傷,唐太宗愛將心切,「親為之吮血,將士聞之,莫不感動」。
唐太宗就是懂得如何施恩,所以換來良臣的輔佐。 幫助別人是件好事,但同時要考慮到對方的自尊心,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給與幫助才會換來對方的感激。
紐約的冬天真是冷極了,暴風雪幾乎是家常便飯,有時幾尺厚的積雪迫使部分機關學校不得不停班停課。可是無論風雪多麼大,公立小學卻依舊照常開課。
接送小學生的公車艱難地行駛在風雪路上,按時接送孩子。許多家長對校方這種做法很不理解,抱怨著:有必要在這樣惡劣的天氣裡,非讓孩子們去學校嗎?
某位家長忍不住打電話給學校,想向校方提出停課的建議。但是當她聽了校方的答覆後,卻感動的說不出話來。
校方回答:「正如您所知,紐約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不少窮人家庭,冬天是用不起暖氣的,接送那些小孩到學校上學,他們不僅能享受一整天的溫暖,還能在學校裡享用免費的營養午餐。施恩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保持人的尊嚴,我們不能在幫助那些貧窮孩子的同時,卻踐踏了他們的自尊。」
施恩時,不要說得過於直白,太明顯或太刻意,會讓對方覺得沒面子,臉上無光;幫了別人之後,更不要四處張揚。
施恩於人,不要老是想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應該想我還能夠繼續給別人什麼,付出什麼樣的服務與價值,讓對方先獲得好處。
施恩不要一次過多,以免給對方造成負擔,甚至因為覺得被瞧不起而心生怨恨,這便是人們常說的大恩若仇。 人情就是財富,在人際交往中,遇到可以助人的機會,要盡力地、熱情地提供援助。當你能持續這麼做,並且幫助別人獲得價值時,也就是你成功的時刻。
給公事公辦、堅持原則的你
來硬的,也要搭配軟的 「剛柔並濟」是社交高招之一,它可以讓激烈的爭論停下來,也可以改善氣氛、拉攏彼此的關係和感情。
東漢初年,馮異治理關中甚見成就,有人向劉秀打他的小報告說:「馮異威權至重,百姓歸心,號為『咸陽王』。」劉秀雖然並不相信這樣的說法,但也沒有就此不理,而是將這份報告轉給了馮異。馮異大為驚恐,連忙上書申辯,劉秀便撫慰他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
果然,剛柔並濟的效果顯然比單獨施恩或施威要好得多,馮異從此忠心耿耿。
某次,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的部屬後藤犯了一個大錯。松下怒火沖天,一面用鐵棒敲著地板,一面嚴厲責駡後藤。罵完之後,松下看著鐵棒說:「你看,我罵得這麼激動,居然把鐵棒都敲彎了,你能不能幫我把它弄直?」 這是一句多麼絕妙的請求!
後藤接過鐵棒,兩三下就把它弄直了,鐵棒恢復原狀。松下說:「咦?你的手可真巧啊!」之後,松下臉上立刻出現了親切可人的微笑,高高興興地讚美著後藤。這時,後藤一肚子的不滿情緒,立刻煙消雲散。
而更令後藤吃驚的是,他一回到家,竟然看到太太準備了豐盛的飯菜等他。
「這是怎麼回事?」後藤問。「哦,松下先生剛剛打電話來說:『你家老公今天回家的時候,心情應該非常惡劣,你最好準備些好吃的,讓他解解悶吧。』」
此後,後藤的工作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效率也大大提升。 當年,劉備奪取四川後,諸葛亮在協助劉備治理四川時,立法「頗尚嚴峻,人多怨歎者」,當地的官員法正提醒諸葛亮,對於初平定的地區,大亂之後應「緩刑弛禁以慰其望」。
諸葛亮認為自己的做法並沒有錯,他對法正說:「四川的情況,與一般不同。自從劉焉、劉璋父子守蜀以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奉承,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現在,如果我用在他們心目中『已失去價值的官位』來拉攏他們,以他們已經視若無睹的『恩義』來讓他們心懷感激,是不會有實際效果的。所以,我只能用嚴法來讓他們知道禮義之恩、加爵之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
曾國藩認為,人不可無剛,無剛則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強,不能自強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業。「剛」是一種威儀,一種自信,一種力量,一種不可侵犯的氣概,因為有了剛,那些先賢們才能獨立不懼、堅韌不拔。
而人也不可無柔,柔是一種魅力,一種收斂,無柔則不親和,不和就會陷入孤立,四面楚歌,自我封閉,拒人於千里之外。若是以剛克剛,則兩敗俱傷,若能以柔克剛,則馬到成功。 剛烈的人情緒大多激動,情緒激動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僅憑一股衝動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這便是剛烈人的優點,但也恰恰是致命的弱點。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往往剛烈的人容易被柔和的人馴服與利用,所以學習以柔克剛之道,對自己的助益頗大。 但是,柔也要有一定的尺度,當你想施恩於對方,打算作出讓步之前,要先考慮你的讓步在對方眼裡有無價值。若是別人不看重的東西,沒必要送給他。如果一開始,你就作出許多微小的讓步,對方也許不僅不領情,反而會加強對你的攻勢,因為他知道你作出這些小讓步是有企圖的,而且他們並不看重這些讓步。
子路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剛強,孔子說:「你問的是南方人的剛強,北方人的剛強,還是你這樣的剛強呢?用寬厚溫和的態度教育別人,不報復別人的蠻橫無理,這是南方人的剛強,君子屬於這一類。頂盔貫甲,枕著戈戟睡覺,在戰場上拼殺至死而不悔,這是北方人的剛強,強悍的人屬於這一類。所以,君子溫和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剛強啊!君子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剛強啊!國家太平,政治清明時,君子不改變貧困時的操守,這才是剛強啊!國家混亂,政治黑暗時,君子一直到死不改變操守,這才是剛強啊!」
給公事公辦、堅持原則的你
記得給別人留面子 人人都愛面子,你給對方面子,等於是給他一份厚禮,有朝一日你若有求於他,他自然也會回你面子,這就是所謂的「人情帳戶」。
有一次,卓別林準備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者。正當他要上場時,一位實習生提醒他說:「老師,您的草鞋鞋帶鬆了。」 卓別林回了一聲:「謝謝你。」然後立刻蹲下,繫緊了鞋帶。 接著,他走到別人都看不到的入口,又蹲下來,把剛剛繫緊的鞋帶鬆開。
原來,剛才他是故意鬆開鞋帶的,因為他想用鬆開的草鞋鞋帶,來表達一個長途旅行者的疲勞狀態。沒想到,碰到不知情的實習生給了他提醒,他只好假裝沒事的接受,然後再到沒人的地方鬆開鞋帶。
這時,一位記者正在後臺採訪,親眼看見了這一切的過程。當戲演完,謝幕之後,記者問卓別林:「您為什麼沒有當場告訴那位實習生,這鬆開的鞋帶是你特意設計的演戲技巧?」
卓別林回答:「別人的好意必須誠心接受,要教導如何別人演戲,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謝的心去接受別人的好意,並給以回報。」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