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誠如柯華葳教授在書中所言,「閱讀是百年來被研究最多,也是許多跨領域學者投入的研究項目之一。研究結果豐盛,帶出今日所謂有研究證據支持的閱讀教學、共讀等活動」。的確如此,談如何「教」閱讀的書或是分享「閱讀經驗」的書很多。但是,一直沒有一本書,能將豐富的中英文研究文獻,寫成一本眾人都能讀的書。
在這本書裡,柯華葳教授將她長年在閱讀研究所累積的菁華,簡單卻完整的分享給讀者。這本書從語言發展談起,循序漸進的帶領讀者一窺影響閱讀發展的各種因素。接著為讀者介紹閱讀以學習及數位發展對閱讀素養的影響。
這是一本生手與專家都值得一讀的好書。從每章起頭都有的一段引文,以她特有的寫作風格所陳述之主文,到每章末尾都有的重點提要,都值得讓人回味再三,進而一窺閱讀理解的完整面貌。
目錄
柯老師留給眾人的遺產
從實證研究到國家教育政策:柯華葳教授的貢獻
搭起閱讀研究與教學的橋樑:柯華葳教授的宏觀與微觀
最後一哩路,有您們同行
前言
第一章 語言與閱讀
一、一切由語言開始
二、語言發展和認知發展
三、幼兒閱讀
四、閱讀發展階段
五、環境與語言及閱讀發展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認讀中文字
一、認字歷程
二、中文字研究
三、形音義處理器互動以認字
參考文獻
第三章閱讀理解的認知基礎
一、理解的運作
二、閱讀理解歷程
三、閱讀模式
四、文體結構
五、後設認知- 理解監控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與閱讀有關的語言因素、認知因素及環境因素
一、與識讀字有關變項
二、與閱讀理解有關的變項
三、與閱讀發展有關的環境因素、個人因素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眼動研究與閱讀歷程
一、眼動研究指標
二、眼動理論與假設
三、閱讀眼動發展
四、由眼球移動看閱讀歷程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閱讀是學習
一、學習歷程的特點
二、富者越富
三、背景知識促進與限制理解
四、閱讀學科
五、數位閱讀
參考文獻
後語
序/導讀
序
柯老師留給眾人的遺產
2020 年的夏天,如果您有機會看到柯老師,您會看到她在台灣各個角落,熱切地推動閱讀的各樣事。沒有人想到,她會在三個月後離眾人而去。
我也沒想到。
2020 年8 月28 日星期五上午,是我最後一次跟老師面對面說話。當天我們一起在國北教大開會。會議後,老師和我一起站在至善樓的走廊上,喜樂如她,與我分享她每天醒來時,如此真切體會每早晨都是新的。而我,也一如既往,相信健康喜樂如她,仍會以她滿有的基督馨香之氣,繼續帶領大家在閱讀教育的事上同心前行。
柯老師在2020 的5 月就已完成《語言、語文與閱讀》這本書的初稿。老師預計要在2020 年6 月將這份初稿送回科技部(現在的國科會),進行第二年的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期中審查。以柯老師的學術底蘊與治學之嚴謹,此一專書的具體進度,早已大大超前計畫原訂之期程。然而,謙讓如柯老師,仍在2020 年5 月16 日時,用〈野人獻曝麻煩你了〉為email的標題,將這本書的前言及完整的六章寄給我。信中,她要我大力指正。事實上,當我讀完老師此書的初稿,只覺得閱讀理解這個領域,終於有了一本用中文寫出來的好書。
2020 年10 月,柯媽媽說老師寫了一張紙條要給我。我到內湖拿這張紙條,紙條上仍是她慣有的謙和與英氣的字跡。紙條上,她慎重地稱我「明蕾同事」,她說她記得我們在6月時曾經對這本書最後完稿的樣子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她希望我能照著她6月時的想法,進行這本書最後的出版工作。
這本書在某個意義上並未完成,因為我來不及就老師對這本書的細節,與她一一確認。2020 年11 月18 日星期三下午,老師安息主懷。在這之前,我只來得及確認,老師要透過清大出版社出版此書。至於老師想呈現的腦專欄,或是老師在初稿中明確寫著要再重製的圖與表,都來不及和老師再確認。
老師離開後,閱讀研究中心的夥伴陪著我一起進行這本書最後的編排工作。我自己在這些工作的過程中,不論是規劃出版進度、回覆專書學術論文審查意見、圖表授權聯繫、版面設計與圖表重製、校稿的工作,都有相當複雜的情緒。每細讀一次老師的文字,總是有著見字如見人的真實感。文字裡,有老師的聲音,有老師的溫度,感覺老師仍在。每次再細讀,也總是看見老師所留下的智慧是何等豐盛,也總是讀著讀著潸然淚下。
老師將她學術生涯中與閱讀研究有關的所有智慧,以文字組織起來。在編排此書的過程中,我看見老師為閱讀理解建構了一座完整的知識系統,裡面迴響著老師一生的閱讀組曲。而我,或任何讀者,都會因為閱讀此書,引發我們對閱讀研究許多的共鳴。是老師的高度與深度,讓我們能透過這本書跟上老師的理想,在老師已擘畫完整的閱讀教育藍圖共同承擔。
2020 年11 月19 日星期四上午,老師離世的消息公開後,老師生前的朋友、同事及世界各地喜愛她的人,捎來許多思念的訊息,網路上滿滿是對老師的致意。從2020 年12 月5 日的追思禮拜、2021 年3 月26 日紀念研討會、與2021 年11 月18日逝世周年紀念會,都可以看見眾人對老師的想念。這本書的出版,可以讓更多人透過閱讀,和老師再次連結。
老師在《語言、語文與閱讀》裡的聲音,簡潔中有洗鍊,洗鍊中也有她為讀者的細心。編排此書的過程,我盡力保留老師2020 年6 月完成時的初稿,盡量不更動老師原本的敘寫風格。這樣,若是柯老師的故友,讀此書的文字,相當有機會「見字如見人」。若是新朋友,也可以聽見柯老師原有的聲音,這樣的聲音能帶領新朋友透過這本書認識閱讀也認識她。
老師的一生總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彌迦書六章8 節)。她留給世人的,不僅只是豐富的學術著作,更多的是她生命中見證出的屬靈德行,引領我們效法她,如她效法基督。
這本書有些地方的行文,難免仍略有滯礙之處,主要是來自我協助回應此書審查意見時,不得不編修重寫之處。老師的寫作總是鏗鏘有力且井然不紊,我難以望其項背。不足之處,謝謝各位讀者的包容。
要特別感謝柯媽媽(李清麗女士)、柯律師(柯君重律師)讓我有機會協助完成此書。本書的完成閱讀研究中心同仁的勠力合作功不可沒,先有陳家興博士候選人協助將老師電腦裡的電子檔完整備份,再有蔡宜蓁小姐與蔡幸錦小姐協助校對。最後的封面設計與內文的色彩計畫的安排,則要感謝美感細胞團隊引薦銀海設計在百忙中撥冗全力協助此書。
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副教授
陳明蕾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