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不爆青筋、不吼罵──心理治療師媽媽38個見招拆招的教養技巧
強迫與高壓,是「最省事但最無效」的教養方式!
父母不焦慮,才能教出「情緒放鬆的孩子」!
硬碰硬的「逆勢教養法」,孩子不但感受不到「愛」,還會被激起「叛逆」的心態。
爸媽懂得拋開習慣性思考,重新觀察孩子的情緒,才能找到「順勢教養方法」。
◆比媽媽更深懂孩子!心理治療師的「順勢教養術」
本書作者張淑芬,是心理學博士,也是位心理治療師,是個教導無數媽媽「教別人怎麼帶孩子」的教養專家,堪稱是「最會解決媽媽困擾」的兒童心理權威。
他認為「不必每一件事都徵詢孩子意見,可以改掉孩子鬧彆扭、唱反調的個性」,他提出了爸媽的教養三大迷思:
迷思1:孩子摳腳、挖鼻孔時,一定要「打手」才會學乖嗎?
打孩子的手,斥責他「不可以」,即使孩子當時停下這樣的行為,但每一次只要孩子這麼做,就一定得打孩子。這不但無法收到成效,甚至可說是最差勁的應對方式。
迷思2:不好的習性,一定要從小就改過來嗎?
其實,這樣只會弄錯努力的方向,只要孩子一做錯事,就會忍不住責備孩子,最後陷入自我厭惡的壓力!
迷思3:習慣跟孩子「約法三章」,認為「訂規矩」就會讓孩子變懂事!
和孩子約法三章,看來像是媽媽認真育兒的證明。但並不是和孩子約法三章就夠了,如何運用和孩子約定的事項才是更重要的事!
◆強迫與高壓,是「最省事但最無效」的教養方式!
教育孩子的問題五花八門,愛說謊、不唸書、打同學、任性哭鬧等,父母經常問:「為什麼我家的孩子會這樣?」但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影響他們未來發展的重點在於「爸媽如何應對」。
如果每次都以破口大罵結束與孩子的對話,那要怎麼期望他將來長成一個懂事、貼心的孩子呢?有了理性,才能「教」孩子明白事理不是嗎?
◆從現在起不焦慮的「順勢父母」!讓你的孩子能夠放鬆情緒,快樂學習與成長!
教養孩子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書中以「這麼做比較好」的方式提出比「打罵教育」更好的建議,相信父母一定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教養方法。
始終覺得孩子「不打不成材」、「不罵不聽話」的爸媽,請停止這種做法吧!還給孩子一個沒有陰影的童年,這是他們應得的權利。
作者認為「口頭警告」已經失效,情緒性的嘮叨碎念只會讓孩子更沒大沒小,想讓教養「更有份量」,一定要從「具體行為」開始做起!本書將父母最頭痛的育兒問題分成四大部份,從孩子的「日常習慣的主動性」、「矯正壞毛病」、「讓孩子學會忍耐」、「未來人格養成」四方面,列出20個最多父母煩惱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解答,並從這些解答中提點正確的教養觀念。
目錄
序文 教孩子不必爆青筋
第一章 讓孩子的「學習」迎頭趕上的5大技巧
01 孩子「學習慢半拍」,不要催罵,要當他的「啦啦隊」
Q 孩子「學習慢半拍」,該如何補救?
A 「焦慮催罵」沒用,當他的啦啦隊,幫他迎頭趕上
拿掉焦慮感,順著孩子的程度引導他
「注意孩子的情緒」比逼他學習更重要
即使是微小進步,也要「用力拍手」
02 對孩子的「聰明能力」,不要要求「最高標準」
Q 我的先生老是認為,孩子學習能力不佳,都是我造成的!
A 只要孩子盡力去做,就要讚美「你很棒!」
你的一句話,足以決定孩子的智力
父母對孩子充滿信心,孩子的智力也會跟著成長
發揮「正面暗示力量」,幫孩子建立信心
03 孩子「說話能力差」,父母多點耐心又何妨?
Q 孩子說話能力很正常,但出了家門就一句話都不說。
A 平常心看待孩子「不說話」,他反而變得更積極!
關心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在乎他的「行為」
不鼓勵、不催促、不逼迫,隨時眼角餘光觀察
觀察孩子的表情和態度,並幫他把話說出來
正向看待「孩子不說話」,並私下幫他「舒解壓力」
04 孩子討厭「讀跟寫」,如何讓他「喜歡功課」?
Q 孩子討厭認字與寫字,上了小學後會不會跟不上程度?
A 讓孩子喜歡自己,比學「讀與寫」更重要
讓孩子覺得「讀寫」不是功課,是「好玩的遊戲」
即使孩子看不懂文字,也要肯定他認真的態度
05 用「才藝班」填滿孩子的時間,不如讓他自在遊戲。
Q 孩子從來不練習才藝班的功課,如何讓他「自動練習」?
A 確定孩子「喜歡」那些才藝班;不喜歡,就立刻停止。
才藝班的目的應是歡樂,不是填滿孩子的時間
孩子想逃,是因為父母「過度積極」
把時間還給孩子,他自然能學會「自律」
第二章 改掉孩子壞習氣,父母必懂的5種教養方法
01 接納孩子「拒絕上學」,才能讓他乖乖去上學。
Q 孩子連幼兒園的大門都不願踏進去?
A 向孩子保證「媽媽不會不見了」!
怕丟臉,會讓孩子認為你急著丟下他
了解孩子的感受,但決不動搖你的態度
多提他期待的事情,別提分離的事情
對他威脅利誘,就會開啟無止境的賄賂先例
02 孩子喜歡「動粗」,就教他如何「與人相處」
Q 孩子喜歡欺負玩伴!罵他,他也不在乎。是劣根性嗎?
A 讓孩子知道,「不動粗」,大家會更喜歡他!
千萬不要以「賞巴掌」,回報孩子的粗暴行為
稱讚孩子的乖巧行為,滿足他期待的關注
無法用「語言」表達,所以用「動作」溝通
告訴孩子「你可以來找父母幫忙」。
03 孩子個性「獨霸」,遊戲時總要玩伴聽他的使喚!
Q 我的孩子自我又霸道!希望他懂得「合群」是妄想嗎?
A 在幼兒的眼裡,我就是這個世界的「唯一主角」!
幼兒就是一隻「喜歡控制一切」的小野獸
強調「自主性」,會教出「唯我獨尊」的孩子
以「不刻意」的方式,使他漸漸融入團體生活
給他適度的關注,但不要受他控制
04 堅定讓「太頑皮」的孩子知道「不行就是不行」
Q 想讓改變孩子「頑皮又抗旨」的行為,希望他懂分寸!
A 「頑皮」雖然可愛,但仍要堅定的說「不行」!
放任孩子「頑皮」,父母就得幫他收拾爛攤子。
半途而廢的管教方式,讓孩子變得「目中無人」
「指示」不夠清楚,孩子不知道如何「遵從」
「不行就是不行」,讓孩子知道你不是在開玩笑
05 「被欺負」卻不願告狀時,給他一些時間去處理
Q 孩子被欺負時總是默默承受,我該不該教他反擊呢?
A 別急著為孩子討公道,給他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
動不動就興師問罪,會使孩子更難融入團體
孩子受了委屈,不一定都是別人的錯。
教孩子「維護自身權益」,而非「以暴制暴」
第三章 5大訣竅,教出「認知正確」的孩子
01 孩子在外面溫和、在家跋扈,該如何糾正他?
Q 孩子是個「土霸王」,動不動就對父母吼叫!
A 輕鬆看待孩子「作怪」,別隨他的情緒起舞
因為「愛」,孩子才敢在父母面前毫無顧忌
冷靜柔和的語調,能平靜忿怒尖叫的孩子
和發怒中的孩子「講道理」,是在對牛彈琴
02 「無犯意的」帶走別人的東西,也是「偷竊」
Q 孩子會「順便」把別人的東西帶回家!
A 教他分辨「我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
「偷竊」、「壞孩子」,是嚴重貶抑孩子的語言
讓孩子親自歸還並道歉,他才能真正學習
03 尊重孩子的「頑固意志」,只在重要時刻插手
Q 孩子凡事要自己動手、自己決定,不准別人插手!
A 父母要在重要時刻,做重要判斷,並立刻實行。
時間、地點、狀況,是機會教育的關鍵元素
雖然結果令人失望,但孩子的努力都會有價值
別問「你想要……」,讓他做「選擇性的決定」
04 用「關心」轉移孩子「愛陌生人」的心
Q 孩子對「陌生人」無防範能力,該如何改變他?
A 讓孩子在心理上有「安定感」,他才不會到處亂飛
孩子「不怕生」,是為了尋找較多的注意力
告誡孩子:「要先告訴父母,才可以和陌生人講話!」
告誡孩子:「絕對不可以離開爸父母媽身邊!」
05 孩子為了取悅父母而「說謊」,父母要自我檢討!
Q 我實在看不懂女兒,她怎麼可以那麼愛「說謊」!
A 向孩子保證:「只要說實話,父母絕對不生氣!」
與其逼問孩子,不如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幫寶寶了解全部的事實,才不會逼他進一步說謊
不要問「你是不是……」或「我看到你……」
父母要對孩子誠實,就算「善意謊言」也不該說
第四章 教出「心地寬大」孩子的4個方法
01 哥哥「欺負」妹妹,是要搶回「媽媽的愛」
Q 每次把妹妹弄哭後,都辯說他「只是想和妹妹玩」!
A 獨子變哥哥後的「失寵焦慮」,需要父母的充分的關注
你的寶貝真的會「惡意欺負」妹妹嗎?
和哥哥「單獨約會」,讓他知道沒有人能搶走你的愛
讓哥哥幫忙照顧妹妹,但不要強迫他做你的「幫手」
一句「生氣沒有關係」,可以讓他的怒氣消散
02 孩子「吵架」,先讓他們自己解決
Q 兩個兄弟每天都有吵不完的架,我怎麼判決都不對!
A 孩子吵架,大人不要插手,先讓他們自己解決
「誰不對?」這個問題不必有問必答
不偏袒,也不責備任何一方的不是
告訴孩子:「和很愛的人相處也會吵架!」
03 孩子「愛告狀」,是「聽話」的表現?
Q 孩子愛告狀,是「正義感」太強了,還是太雞婆?
A 孩子「愛告狀」,未必都是「正義感」使然!
是父母和老師說的:「有事情要告訴老師!」
「老師說」這句話,是孩子行事的「最高指導原則」
輕易處罰被告狀的孩子,會讓孩子更「愛告狀」
04 讓「戀家小宅男」安心,他才能自然地轉移注意力
Q 我的孩子是個「戀家男」,只喜歡待在家裡一個人玩!
A 找造機會帶孩子出去玩,但不要喊他「戀家小宅男」。
說「小孩子就應該出去玩」,只會使孩子更抗拒!
安排孩子和其他人單獨相處,不必非把他帶在身邊
不勉強,才能默默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暗示孩子「等一下要出門」,讓他有時間適應。
第五章 6個要領,教出「好性情」的孩子
01 「不理會」孩子的「滿口髒話」,就能讓他自動停止
Q 孩子最近整天滿口髒話,我越禁止他,他就越愛說!
A 對於他說髒話「不作任何反應」,或轉移他的注意力。
他就是等著看到你「吃驚的表情」
他想跟你進廁所就讓他跟,一二次後他就不想了。
不要對孩子的「髒話」大笑,也不
序/導讀
序
教孩子不必爆青筋
從幼兒園至小學一、二年級,也就是二到八歲左右的幼兒,是最可愛的時期,但是當教養方式不正確時,也是他們最容易變成「壞小孩」的關鍵階段。
原本,應該是很可愛的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惹人討厭的壞小孩。
爸爸媽媽們完全搞不懂孩子的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為什麼會變得這麼令人煩心和焦慮,焦慮、緊張到有時會忍不住的加速心跳,直冒冷汗,甚至因為孩子老是講不聽,而氣得爆青筋,破口大罵。這些令人煩心的問題像是:
․幫他報名許多才藝班,但他回家後都不練習,只顧著玩。
․個性「獨霸」,喜歡控制一切,連父母都得聽他的。
․頑皮又不聽話,連幼兒園的老師都搖頭。
․「無犯意的」帶走別人的東西,害父母得跟著去賠罪。
於是,爸爸媽媽們開始病急亂投醫,卻在經過各種不同的嘗試之後,反而更迷惑,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但是,我想告訴各位爸爸媽媽們:「不要再浪費時間盲目亂投醫了!」
身為臨床心理治療師,同時任教於大學,又是教養專家,我幫助過許許多多的父母解決了令他們頭痛的教養問題。這些家長們最不知所措的問題,包括:
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幫孩子改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
怎麼教導,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上不落人後。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合群。
該如何拿捏管教的上限。
其實,爸媽的焦慮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使得孩子也跟著無法放鬆情緒。教養孩子不應該以「問題為主」,而應該以「孩子個性為主」;也就是,不要依「問題」來教導孩子,而要順著孩子的「個性」,找到最佳的解決問題方法。
如此,才能教出「情緒放鬆」的孩子。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