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國慶」、「國旗」、「國歌」、「國號」、「國軍」、「國父」、「國語」,
台灣人知多少?
我們對於代表著流亡符號的「國慶」、「國號」、「國旗」、「國歌」……,
是否應該有所檢討而思變革?
若以台灣為主體來思考,台灣的「國慶」、「國旗」、「國歌」、「國號」……等,其實是沿用那個蔣介石所說的「已滅亡了」的國家的「國慶」、「國旗」、「國歌」、「國號」……等。這些都是流亡政權的符號,還蘊含著「一黨專政」的意涵。
1949年底以後,台灣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形成了兩個各自發展的政治實體(political entity)。台灣這個政治實體,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獨立存在至今。我們有必要對現行所謂的「國慶」、「國旗」、「國歌」、「國號」、「國軍」、「國語」、「國父」做全面性的理解。進一步讓台灣能以正常的現代民主自由國家的身分走進世界,盡全民之力避免以中國流亡政權的性質被併吞到專制中國。否則,這將是一大悲劇。
本書對現行所謂的「國慶」、「國旗」、「國歌」、「國號」、「國軍」、「國語」、「國父」提出歷史的追蹤、理解與檢討,也提出變革改易的方案與討論。
目錄
02自序
07「國慶」篇
015「國歌」篇
037「國旗」篇
069「國號」篇
119「國軍」篇
135「國父」篇
159「國語」篇
186結語
序/導讀
自序
本來,我這本小書的書名要訂為「『國慶』、『國旗』、『國歌』、『國號』、『國軍』、『國語』、『國父』,台灣人知多少?」,但是想了想,好像沒看過有這麼長的書名,萬一朋友問我最近出了什麼書,光是講書名就沒完沒了,於是決定簡化書名,把「國」字留著,書名就叫「台灣之『國』」。原訂的書名就作為點題,也好說明此書的主旨。
或許有人要問我,列了這麼多有「國」字的名詞,難道我們的「國慶」、「國旗」、「國歌」、「國號」、「國軍」、「國語」、「國父」有什麼問題嗎?有何不對勁嗎?要回答這個疑問之前,就要先反問:「我們」是誰?
如果「我們」是「黨國教育」所吹噓灌輸的「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巍巍的大中華」、「龍的傳人」……,還酣睡在所謂「秋海棠」的夢境中,那麼,大概沒有人會懷疑我們的「國慶」、「國旗」、「國歌」、「國號」、「國軍」、「國語」、「國父」有什麼不對勁;但是,如果「我們」是立足於台灣,堅定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價值,腳踏實地認同民主國家的現代公民,那麼,我們現行的「國慶」、「國旗」、「國歌」、「國號」、「國軍」、「國語」、「國父」就大大有討論的空間了。
1949年底,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政權面對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全面潰敗,逃離原來號稱「秋海棠」的領土,退入台灣。3個多月後的1950年3月13日,重新復出的蔣介石在陽明山莊演講〈復職的使命與目的〉時,坦言:「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已滅亡了,我們今天都已成了亡國之民。」(見國防研究院1960年版《蔣總統集》第二冊)
中華民國雖然滅亡了,但是逃到台灣的蔣介石的國民黨流亡政權仍拿著「中華民國」的名號在台灣繼續統治。這個「中華民國」的名號,就繼續在台灣使用至今。
我們若以台灣為主體來思考,則台灣的「國慶」、「國旗」、「國歌」、「國號」……,其實是沿用著那個蔣介石所說的「已滅亡了」的國家的「國慶」、「國旗」、「國歌」、「國號」……。換句話說,這些都是流亡政權的符號,而且其內容還蘊含著「一黨專政」的意涵。
其實,台灣自1949年底以後,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就形成兩個各自發展的政治實體(political entity),台灣這個政治實體,其實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獨立存在至今。如果我們認為繼續以流亡者的體制與符號發展才是正常,我將無言以對。否則,我們有必要對現行的所謂「國慶」、「國旗」、「國歌」、「國號」、「國軍」、「國語」、「國父」做全面的理解與檢討。目的無他,希望台灣能以正常的現代民主自由國家走進世界,不要以中國流亡政權的性質,最後被併入專制中國。
這本小書對現行所謂的「國慶」、「國旗」、「國歌」、「國號」、「國軍」、「國語」、「國父」提出歷史的追蹤、理解與檢討,也提出變革改易的方案與討論。
至於最後該如何變革改易?本書沒有最後的答案,最後的答案應由台灣全民公決。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