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電子書】東西方電影【增訂版】

固定
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 336
    480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電影雖然是西方的發明,但在其誕生第二年已傳入東方。回望120年的發展,電影在亞洲地區與在歐美一樣有着深厚綿長的軌跡。然而,現時的電影教科書通常只側重西方,在講述世界電影的發展史時,亦少論及東西方電影之間的關係。

《東西方電影》第一版在2014年7月出版,目的就是彌補現有電影史和教科書中這經常被忽視的內容,並探究電影技術相對滯後的發展中國家出現的電影「新浪潮」,以及電影史中經常遺漏的各國先鋒女性導演的貢獻。

這本增訂版在上一版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各國重要的女導演及她們的作品,並納入到電影發展的表述之中,同時深入探討紀錄片發展中的大事件對於劇情片風格的影響。

本書文字上力求通俗易明,內容不拘一格,包含鮮為人知的電影大師、電影運動、片廠制度背後的傳奇故事,讓讀者不會再把電影看成是孤立的、只為教化或娛樂為目的的媒體。對於初次接觸電影歷史的學生和電影愛好者,本書是一個入門讀本。而電影與人類的社會文化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透過電影發展史,讀者更能了解東西方文化的相互影響與滲透。

作者

魏時煜

於2002年獲得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電影學博士。2001年起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業餘從事電影創作,電影劇本作品包括《明明》(2007)和《五顆子彈》(2007),導演作品包括音樂記錄短片《崔健:搖滾中國》(2006),以及獲得海內外媒體好評的紀錄長片《紅日風暴》(2009)。

她在2014年完成的獲獎紀錄片《金門銀光夢》,應邀參加了十多個國際電影節和十多個國際會議,受到《荷李活報導》等報刊雜誌的好評,以及電影研究、女性主義研究等領域學者的讚賞。

在學術研究方面,魏時煜出版了專著《女性的電影:對話中日女導演》(2009,與楊遠嬰合著)、《開始學動畫》(2010,與梅凱仁合著)、《東西方電影》(2014,第一版)以及《霞哥傳奇:跨洋電影與女性先鋒》(2016,與羅卡合著)。從2013年9月起,魏時煜還在《明報》世紀版開設「光影筆記」專欄,主要撰寫關於女性電影和華語紀錄片的文章,多為各大電影、評論網站轉載。

目錄

第一章 搖籃期的電影實驗
第二章 電影業的誕生
第三章 早期歐洲電影的潮流
第四章 蘇、中默片的鼎盛時代
第五章 荷李活的黃金時代:1929-1945
第六章 從起步到黃金時代的日本電影
第七章 華語電影的發展與分流
第八章 二戰後的電影新浪潮
第九章 華語電影新浪潮
第十章 獨立電影的時代

序/導讀

我大學讀的是科技英語專業,到讀博士的時候才專攻電影。加拿大的冬天十分漫長,每年有八個月下雪,我就是在這樣的天氣裏,有四年的時間,一面讀電影史、一面看電影。那時 DVD 都還沒有流行,我每個星期到暖和的電影院裏觀賞六、七部電影,有新上映的荷李活和歐洲藝術電影,但也有不斷重映的經典老片,讓我在聲光電影中度過了很多精彩的時日。2001 年到香港以後,自己竟能夠製作電影,卻是以前不敢想的;但是香港的確給了我很多機會。我憑着最初的興趣和後來的迷戀,跟着在香港城市大學教電影的同事們,從攝影到剪接,慢慢學會了做電影:除了三部電影的編劇,還製作和導演了兩部受到很多好評的紀錄片。

最早教授電影歷史,是 2003 年在香港科技大學,開設了一門叫做「電影中國」的通識課。科大請我去教課的高辛勇教授,原來是我在阿爾伯塔大學讀博士時候的教授,他說原來有訪問教授開過一門叫做「荷李活征服世界」的通識課,很多人選讀,科大學生很喜歡電影課,希望我也能開一門電影課。那是我第一次完整地教授中國電影史。雖然我博士論文做的是當時風靡世界的中國第五代電影,但是為了備課,還是重新讀了一次中國電影史,重看了各個時期的經典作品。我記得我的課有 134 位學生選讀,當時在科大讀研究生、現在已經很有名氣的作家鄧小樺,是我的兩位助教之一。因為學生反應極好,後來科大還幾次邀請我再開那門課,可是因為我自己開始拍紀錄片了,又要全職教書,未能分身再教科大的課程。

再後來我在香港城市大學教過這門課,也受到學生歡迎。2006 年城大開始規劃新的通識課程的時候,我應邀提交了「電影中國」的課堂文件,但是通識委員會鼓勵我更新課程、加入西方電影的內容,於是我發展、設計了「東西方電影」這門課,它是城大最早開設的五個通識課目之一。從我 2007 年第一次教授這門課以來至今,不論是我教授的四年,還是匈牙利電影人、創意媒體學院的訪問助理教授 Gyorgy Palos 教授的四年,一直受到學生的歡迎。2013 年我接受城大出版社的提議,開始把課堂內容整理編寫成書,《東西方電影》第一版於是在2014 年 7 月出版。到今年,竟然可以有機會出增訂版,我很高興可以把這兩年來新的研究和學生的反饋也納入其中。

本書旨在彌補現有電影史和教科書中經常忽視的內容。首先,通用的世界電影教科書常常只重視西方、而不重視東方。講述世界電影發展的書籍,其章節內容則往往各不相關,很少論及東西方電影之間的相互影響。第二,雖然電影十分依賴科技,而發展中國家的電影技術會相對發達國家滯後很多年。但像中國、伊朗等國家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電影「新浪潮」時,首先會在西方被認同和欣賞,其中文化的原因值得探究。第三,因為大部分電影史似乎總是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女導演,本書會自覺地把各國重要的女導演及她們的作品,納入到電影發展的表述之中,補充大部分電影史中常遺漏的女性導演的貢獻。最後,本書亦會討論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的關係,探討紀錄片發展中的大事件對於劇情片風格的影響。事實上,因為書中除了東西方交替出現的電影運動史這條主綫,還有相當完整的華語電影歷史介紹、女導演和女性電影的脈絡、以及從早期到今天的紀錄片發展等內容,我教授的兩門本科課程(東西方電影、紀錄片)和兩門媒體文化研究生課程(中國獨立電影、大眾傳媒中的性別)的部分學生,都曾以這本書為入門讀本,並且給我不少反饋。

我從 2002 年開始教授電影歷史、文化與製作,從 2003 年起開始紀錄片製作,在過去的十多年裏,也一直專注於電影研究,在女導演和女性電影、華語獨立紀錄片兩個領域出版了專著和論文。本書文字上力求通俗易明,內容不拘一格,包含鮮為人知的電影大師、電影運動、片廠制度背後的傳奇故事,同時討論促成各種電影運動的藝術、經濟、社會要因,讓讀者能夠做到諸類旁通,不會再把電影看成是孤立的、只為教化或娛樂為目的的媒體。電影與人類的社會文化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這本《東西方電影》也可以看成是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入門讀本。

魏時煜
2016年4月於香港

試閱

從電影1895年出現至今,電影的製作技術不斷進步,藝術表達亦趨多元。現今的觀眾能選擇各自喜歡的故事類型、明星組合,體驗日常生活以外的人生可能,並且在豐富的視像中尋求感官刺激、精神寄託、以及價值觀的認同。電影是一項結合很多科技元素的藝術,製作時需要一些技術上的準備,包括能夠製造聲音、光影、動感的機器,以及較為成熟的照相技術。本章從電影的誕生開始,回顧早期觀眾如何看待電影,先驅們如何展開電影實驗,還有電影這個「西洋玩藝」如何傳入東方並在此紮根,從此展開東西方無窮的互動。

一、活動影像史前史

電影誕生之前,19世紀的工業革命十分蓬勃,縫紉機(1846)、電話(1 8 7 6)、留聲機(1 8 7 7)等自動化、半自動化的設備和工具都已發明。在人們還未發明電影攝影機前, 就已經有不少人對如何創作具有動感的圖像作了許多嘗試。1 8 3 2年發明的費納奇鏡(Phenakistoscope)和1833年發明的西洋鏡(Zoetrope)被視作電影攝影機的雛形。

電影機的雛形

1829年,比利時人約瑟夫•布拉圖(Joseph Plateau)父子從數學家歐幾里德(Euclid)與牛頓(Isaac Newton)的研究中獲取靈感,於1841年發明了費納奇鏡。這種裝置包含一個安裝在手柄軸上的圓盤,圓盤均分成16個扇形區,在每個扇形區內按順序畫上有舞蹈動作的系列圖案。

每個圖案的邊緣均有相同的裂縫,沿盤周呈放射狀排列。觀看時,讓圓盤的圖案面對着鏡子,轉動圓盤,人們便可以在圓盤背面的裂縫中看見鏡子裏連貫的舞蹈動作。這個裝置還可由兩個圓盤組成,一個圓盤上是系列圖案,另一個圓盤上是裂縫。這種雙盤裝置在觀看的時候不需要鏡子,只需從裂縫那一面,盯住一個裂縫觀看。

1833年,英國數學家威廉•喬治•霍納爾(William George Horner)發明了西洋鏡。它是一個鼓狀的圓桶,桶內有一組事先排好序號的連續圖像,圖像之間也有裂縫。這個鼓狀的裝置會被安裝在一個可以旋轉的底座上,底座旋轉時,從旁邊看去,就會產生動畫效果。通過調節底座旋轉的速度,可以形成快速或慢速的動畫效果。西洋鏡和中國古代的走馬燈有相似之處。走馬燈是中間有燈,外罩上有圖案;圖案本身不動,但隨着外罩旋轉,便會投射出有動畫效果的光影。所以說,走馬燈與電影的類似之處,不在於影像本身的活動,而在於光影的投射。事實上,費納奇鏡和西洋鏡的原理相同。肉眼所看到的物體會有十分之一秒左右的保存時間,因此當新的圖片以少於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出現時,肉眼會誤以為圖片是連續的,最終形成了動畫效果。不論是早期活動影像裝置,還是現今的電影,都是利用了肉眼的視覺暫留特性,同時也利用了所謂的∮現象(Phi-phenomenon)來工作。也就是說,當兩個物體按一定空間間隔和時間間隔相繼出現時,肉眼看到的靜止的物體之間,便會產生連續變動的錯覺。

商業放映與拍攝的開始

第一位在活動影像中看到商機、並且實現活動影像的商業放映的人,是美國發明家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 1847–1931)。1888年,發明了留聲機的愛迪生想要發明一個裝置,能夠像留聲機留存聲音一樣留存影像。受僱於愛迪生公司的威廉•甘迺迪•迪克遜(William Kennedy Dickson, 1860 –1935)幫助愛迪生實現了這個想法,在1889年發明了卡尼風(Kinetoscope)。是他制定了35毫米菲林的尺寸,這個尺寸後來是電影菲林最常用的尺寸。迪克遜小組用了幾年時間進行實驗,終於在1893年5月9日在紐約第一次展示了他們的發明。翌年4月14日,首家卡尼風放映館在紐約開業,館內有十台放映機, 標誌着商業電影放映活動的開始。卡尼風其實是一個放置在櫥櫃裏的放映機,一次只能一人觀看電影。只要將一枚硬幣投入櫥櫃的投幣口中,電影菲林就能繞着一系列的滾軸轉動,觀眾通過窺孔便能看到活動影像。活動電影放映機引入了電影放映的基本方法,它通過在一個光源前高速轉動帶有連續圖片的電影菲林卷,從而產生活動錯覺。

後來,愛迪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影攝影棚,一開始被叫做警車,或是「黑色瑪利」(Black Maria),因為它的外形和當時美國鄉間警車非常類似。黑色瑪利具有傾斜並可以打開的屋頂,這個設計是為了有效控制進入攝影棚的陽光。整個攝影棚建在一個圓形的軌道上,只要太陽轉移,整個工作室就能如向日葵那樣跟着太陽走。

二、盧米埃兄弟的電影

法國的盧米埃兄弟─路易•盧米埃(Louis Jean Lumière, 1865–1948)和奧古斯特•盧米埃(Auguste Marie Louis Nicolas Lumière, 1862–1954)一直被認為是電影之父, 因為兩人建立了現代電影的觀看方式, 就是將活動影像投射到大銀幕上,讓很多人同時觀賞。他們將原來笨重的放映設備, 改造成小巧的新尼風(Cinématographe),還自創一套放映體系,將電影正式推向一直延續至今的商業放映模式。歐洲最早的電影拍攝
盧氏兄弟旗下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攝影師法蘭西斯•塔布利爾Francis Doublier, 1878–1948)曾在莫斯科拍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使具有國際新聞意義的盛典能夠以影像的方式流傳下來。下圖的畫像,塔布利爾手持的就是當時盧氏公司改造後的攝影機,外殼是木頭的。拍攝的時候要先裝上膠卷,然後手握盒子外面的搖把拍攝,因此攝影機一定要固定在三腳架上。即使如此,因人手操控的關係,拍攝的影片多少有在跳動的感覺。所以,早期的電影被稱作「flicker」,即「閃動」。當時每卷膠卷只能拍攝52秒左右,所以最早放映的電影,都在52秒以內。即使要拍攝較長的片子,每個鏡頭的長度也不會超過52秒。

電影作為一種媒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記錄。一開始,盧米埃兄弟帶着攝影機拍攝日常生活,並進行很多有關電影技術的實驗。可以說,是他們創造了電影語言中最常見的移動和推拉鏡頭。另外,他們大膽嘗試以不同角度取景,甚至把攝影機放在正在移動的物體上拍攝。在剪接鏡頭方面,他們還嘗試倒轉播放菲林,比如讓被拆掉的房子奇跡地從廢墟中拔地而起。初期的成功激勵着盧氏兄弟,他們渴望嘗試更多風格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他們對電影的類型進行了早期探索。紀錄片、劇情片、喜劇片、懸疑片、廣告片等為人熟悉的電影類型,都可以在盧氏兄弟的試驗中找到原型。

盧氏兄弟的電影放映

1895年3月19日,盧氏兄弟在自家工廠外的街道上,拍攝了《工廠大門》(Workers Leaving the Factory, 1895)這部全長僅有46秒的電影,這是最早的電影。法國著名的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George Sadoul)認為該電影「至今仍使人感到一種樸素的魅力」。影片中,工廠下班鈴聲響起,大門打開,工人魚貫而出;大多數人走路,也有人騎車。接着是一輛由兩匹駿馬拉着的馬車載着廠主馳進大門的情形。影片在構圖上十分講究,大門在畫面的右邊,佔據畫框中一半的空間,畫面左邊中間的地方有一個小門,大門和小門剛好形成黃金分割的比例;而從大門出來和從小門出來的人,都保持着一種視覺上的平衡。1895年12月28日,《工廠大門》等十部短片,在巴黎卡普辛大街14號的大咖啡館(Grand Café)的地下室放映,這是電影史上第一次的公開放映。巴黎的社會名流應盧米埃兄弟的邀請,來見證電影業的起步。觀眾在黑暗中看到白布上逼真的畫面,以為電影裏的一切正在發生。一位當時在場的記者這樣報導:「一輛馬車被飛跑着的馬拉着迎面跑來,我鄰座的一位女士看到這景象,害怕得突然站了起來。」

這些短片中,有幾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嬰兒的午餐》(Baby’s Lunch, 1895)呈現的是一個靜謐、晴朗的夏日中午。情節講述在盧米埃住宅的花園裏,長着大鬍鬚的奧古斯特認真地在給女兒餵粥;他的夫人則在一旁注視着二人。小孩子一邊天真爛漫地吃着粥,一邊玩弄着手中的點心。影片堪稱為日常生活中的即景小詩,具有親切感人的藝術效果。

最早的劇情片與紀錄片

盧米埃兄弟的《水澆園丁》(The Sprinkler Sprinkled, 1895)被視為喜劇片的鼻祖,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原始的演員表演。故事講的是在一個花園裏,樹木和草叢長得鬱鬱蔥蔥,一位園丁拿起一根長長的水管給花草樹木澆水。水從管子裏噴射出來,形成一片水霧。這時,一個男孩走到園丁的身後,趁他不注意,用腳踩住水管。因水源斷了,園丁低下頭檢查水管;此時,男孩惡作劇地把腳抬起,水猛地噴到園丁的臉上。園丁憤怒地追上這個小壞蛋,打他屁股。之後是這麽一個鏡頭:被園丁扔在地上的水管仍汩汩地流着水。儘管這部影片中演員的演技粗疏,它卻為觀眾熱愛。它被稱為電影史的里程碑,原因有二:

第一,它不是原始地攝錄生活,而是表現了一段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過的片段,拍攝者通過簡單的劇情製造矛盾衝突,並產生喜劇效果;

第二,它首次運用了戲劇手法,由演員演出故事,雖然片中都是非職業演員,但他們基本的身體語言都來自於日常生活,因此演得非常逼真。《水澆園丁》亦可說是電影史上第一套劇情片。在盧米埃兄弟的早期作品中,廣為人知的還有《火車進站》(The Arrival of the Mail Train, 1896)。因為攝影機安放的位置離鐵軌十分近,當火車進站,火車在攝影機前馳過,從畫面上感覺火車幾乎要撞到攝影機,營造出彷彿火車正向觀眾衝來的假象。影片在放映時,觀眾幾乎都被嚇得要逃跑。由此可見,拍攝者藉着平日的細緻觀察,加上拍攝時所採用的鏡頭角度,探索了電影獨特的表現力及可能性。

1897年,盧米埃兄弟把原先獨立放映的四部短片連成一部較長的電影來放映,並改名為《消防員》(Pompiers à Lyon, 1896)。《消防員》中表現了里昂街頭消防隊員救火救人的動人情景;電影把不同角度和在不同地點拍攝的鏡頭剪接在一起,從視覺上便產生了豐富的、戲劇性的層次與變化。

直至1903年,盧米埃兄弟大部分的短片,都把焦點放在各地風景或著名事件上,因為他們的夢想就是將「世界」完整地呈現給觀眾。

他們穿梭世界各地,派遣旗下員工去不同的地方進行電影短片的拍,來完成他們的「世界拼圖」。電影的產生為盧米埃兄弟帶來巨大的商機,並使最早的電影能夠在世界各地上映,令觀眾有了「看世界」的機會。根據上海和香港報刊的報導,1896到1897年間,這些短片已在上海和香港放映,使中國觀眾看到了盧米埃的短片。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62937265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8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香港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