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科技社會人2:STS跨領域新挑戰
內容簡介
成令方(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隱形』的科技人需要被看見,只有被看見後,我們才能看到過去科技人的篩選機制、教育政策、研發認定的狹隘與限制。」-摘自本書〈導讀-隱形的科技人〉
傅大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兼人社院院長):「我們更看到廣義科技知識的流動與蘊含,從抽象的理論到物質的技術物,從全球系統性的問題到個人身體的認同與政治,都是STS可以分析與研究『科技知識』的對象。」-摘自本書〈導讀-STS與科技知識的前世今生〉
王文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科技與人性間的關係可以是箝制性的,也可具有解放性。至於如何改動這個關係,由誰來改動,往何處改動,『箝制性』或『解放性』又由誰定義,始終都不是單純的技術或專業問題,而是政治、社會或更貼切地說,STS的問題。」-摘自本書〈導讀-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林崇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從農業與工業的發展辯證、建築之綠色設計如何促進永續生活、生質能源計畫在諸多矛盾中顛簸、及將核四爭議跳脫替代能源議題而朝向能源民主思考等,皆討論了大學教育最忽略的適當技術、適當產業、適當社會等社會關鍵議題,並指出社群營造、社區公共性、民主參與等邁向公民社會諸多社會實踐的重要性。」-摘自本書〈導讀-以廣納式社會系統來建構新產業〉
吳嘉苓(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面對不確定性的年代,從來自科學社群的反思,體制外的社會運動挑戰,體制內的審議民主改革,到『公民╱科學的運動聯盟』,科技治理持續需要各領域的新思維與新行動。」-摘自本書〈導讀-科技治理:面對不確定的年代〉
本書是《科技 社會 人》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STS)案例集第二集,出版初衷是將STS異質觀點引入大專教學中,嘗試在專業分化以及隨之而來的「跨界」努力之外,培養學子直接面對世界的思考能力。全書共收錄20篇案例,牽涉主題多元,從居家技術物到大型科技系統,從工程師的思維到使用者的觀點,從科技知識到情感療癒,從產業、政策規劃到科技治理等,頗能補充國內近年新研究案例。藉由這些產生自具體案例的解答與疑難,本書邀請讀者追問一些更普遍的問題,包括科技創新與使用的關係、科技的內嵌政治、科技系統的風險內涵、富情感的科技如何可能、科技與民主等議題。
作者群:成令方、楊谷洋、謝小芩、林大森、陳佩英、秦先玉、林文源、傅大為、John Law、郭文華、邱大昕、施麗雯、王文基、張國暉、林宗德、林崇偉、駱冠宏、林崇熙、李丁讚、李宜澤、房思宏、洪靖、吳嘉苓、范玫芳、李河清、陳政亮、黃令名
傅大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兼人社院院長):「我們更看到廣義科技知識的流動與蘊含,從抽象的理論到物質的技術物,從全球系統性的問題到個人身體的認同與政治,都是STS可以分析與研究『科技知識』的對象。」-摘自本書〈導讀-STS與科技知識的前世今生〉
王文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科技與人性間的關係可以是箝制性的,也可具有解放性。至於如何改動這個關係,由誰來改動,往何處改動,『箝制性』或『解放性』又由誰定義,始終都不是單純的技術或專業問題,而是政治、社會或更貼切地說,STS的問題。」-摘自本書〈導讀-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林崇熙(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從農業與工業的發展辯證、建築之綠色設計如何促進永續生活、生質能源計畫在諸多矛盾中顛簸、及將核四爭議跳脫替代能源議題而朝向能源民主思考等,皆討論了大學教育最忽略的適當技術、適當產業、適當社會等社會關鍵議題,並指出社群營造、社區公共性、民主參與等邁向公民社會諸多社會實踐的重要性。」-摘自本書〈導讀-以廣納式社會系統來建構新產業〉
吳嘉苓(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面對不確定性的年代,從來自科學社群的反思,體制外的社會運動挑戰,體制內的審議民主改革,到『公民╱科學的運動聯盟』,科技治理持續需要各領域的新思維與新行動。」-摘自本書〈導讀-科技治理:面對不確定的年代〉
本書是《科技 社會 人》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STS)案例集第二集,出版初衷是將STS異質觀點引入大專教學中,嘗試在專業分化以及隨之而來的「跨界」努力之外,培養學子直接面對世界的思考能力。全書共收錄20篇案例,牽涉主題多元,從居家技術物到大型科技系統,從工程師的思維到使用者的觀點,從科技知識到情感療癒,從產業、政策規劃到科技治理等,頗能補充國內近年新研究案例。藉由這些產生自具體案例的解答與疑難,本書邀請讀者追問一些更普遍的問題,包括科技創新與使用的關係、科技的內嵌政治、科技系統的風險內涵、富情感的科技如何可能、科技與民主等議題。
作者群:成令方、楊谷洋、謝小芩、林大森、陳佩英、秦先玉、林文源、傅大為、John Law、郭文華、邱大昕、施麗雯、王文基、張國暉、林宗德、林崇偉、駱冠宏、林崇熙、李丁讚、李宜澤、房思宏、洪靖、吳嘉苓、范玫芳、李河清、陳政亮、黃令名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