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無人地球:全面改寫經濟、政治、國際局勢的人口崩潰之戰

人類的淘汰機制,向來是由饑荒與瘟疫主宰;但這次我們選擇親手淘汰自己
固定
版型
Epub
流動版型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7 266
    380

內容簡介

★《寇克斯書評》「當代與社會議題類」年度最佳書籍★

全球人口衰退,已經衝擊著現在與未來的世界!
過去,人類的淘汰機制,向來是由饑荒與瘟疫主宰;
但這一次,我們選擇親手淘汰自己。


★ 丘美珍、沈榮欽、林靜儀、胡采蘋、曾啟瑞、鄭雁馨、劉必榮、史蒂芬.平克、路易斯.達奈爾、丹.賈德納、馬格納斯,好評推薦

不只是台灣,
全球人口都面臨災難性的衰退,衝擊著現在與未來的世界!
過去,人類的淘汰機制,向來是由饑荒與瘟疫主宰;
但這一次,我們選擇親手淘汰自己。

這背後絕非僅出於高房價、低薪資等眾人琅琅上口的因素。
這波人口急遽下降的趨勢,將比你我想像中來得更快、更猛、更危急。
全球經濟、政治等國際局勢與競逐版圖,更將遭遇徹底的顛覆與重塑!

過去多是因為氣候、瘟疫、戰爭等災難造成人口銳減;然而這一次,是我們人類自己選擇減少生育,造成經濟停滯、高齡化社會、缺乏新創活力與勞工力。

屢獲殊榮的記者和國際知名的社會研究人員走遍六大洲,親自採訪各國最重要的人口專家、深入當地人群與家庭,探究為什麼人們不願意生小孩,且人口崩潰的趨勢如此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在這場人口崩潰之戰中,中國因一胎化政策在崛起之路上大跌一跤、美國則受移民之賜重拾優勢、印度搖身一變成為新世紀經濟童話。但是加拿大早已認清人口崩潰的事實並做好準備,成為未來的明日之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本書將讓我們看清一個無法抵抗、阻止且不斷縮小的未來,但如果我們願意且現在開始行動,仍然可以塑造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你不須等個數十年,才能目睹一個正在變小或變老的世界。
你只須看看自己,因為這就是一個關於你的故事。

作者

達瑞爾.布瑞克 Darrell Bricker

卡爾頓大學政治學博士,並擔任社會科學與人文學院博士研究員。在加拿大前總理穆爾羅尼任職期間,曾以公眾意見研究總監的身分服務於加拿大總理辦公室。現任全球最大調查研究公司益普索的公眾事務(Ipsos Public Affairs)首席執行長,是企業聲望、社會調查以及政治選舉預測領域的專家。

約翰.伊比森 John Ibbitson

加拿大最大的全國性報紙《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自由作家。擁有3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其報導與專欄主要涉及北美的政治與全球人口統計趨勢。出版多本作品,並曾獲國家報紙獎、唐納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國家圖書獎、延齡草圖書獎和多倫多市圖書獎提名。

兩位作者本身都是成功的作家,第一本合著《大轉變》(The Big Shift)(暫譯)是對加拿大政治變化的一項研究,成為該國排名第一的暢銷書。

譯者

譯者簡介
李祐寧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旅居海外,目前從事專職翻譯工作。譯作包含《投資心理戰》《會計帝國》《被壓榨的一代》《說理》《金融投機史》《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等。

目錄

各界推薦
序:走遍六大洲,窺見人口衰退的真相
第一章 人口簡史
第二章 馬爾薩斯與後繼者們
第三章 歐洲一片白髮蒼蒼
第四章 亞洲經濟奇蹟的代價
第五章 寶寶經濟學
第六章 非洲問題
第七章 巴西的工廠關門大吉
第八章 移民的推力與拉力
第九章 印度象崛起,中國龍衰退
第十章 第二個美國人的世紀
第十一章 衰退時代下的文化滅絕
第十二章 加拿大的解決之道
第十三章 未來的挑戰
致謝
註釋

序/導讀

序:走遍六大洲,窺見人口衰退的真相

「是個女孩。」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日,在即將跨過午夜時,丹妮卡.梅.卡馬丘(Danica May Camacho)在擁擠的馬尼拉醫院裡誕生,正式宣告全球人口突破七十億大關。事實上,也有可能是幾個小時後在印度北方邦村落裡誕下的納吉斯.庫瑪(Nargis Kumar),帶領人類跨過這道門檻。或者,也可能是那名誕生在俄羅斯加里寧格勒的小男孩──彼得.尼可拉耶瓦(Pyotr Nikolayeva)。

當然,也有可能這一切跟他們無關。那個正式帶領我們邁向七十億人口大關的小生命,他/她的降臨並沒有任何鏡頭或儀式性演說為其留念,因為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事件發生的確切時間與地點。我們唯一能肯定的是,根據聯合國的最佳預測,全球人口將在該年的十月三十一日前後,突破七十億。各國也相應地選擇了幾名新生兒如丹妮卡、納吉斯和彼得等,做為這歷史性分水嶺的象徵。

對許多人而言,這並非值得載歌載舞的時刻。印度的衛生部長古拉姆.納比.阿札德(Ghulam Nabi Azad)認為,全球人口上升到七十億「不僅無法讓人喜悅,反而使人憂愁︙︙只有當人口穩定下來後,我們才能享受喜悅。」

這也是許多人的擔憂,他們警告著人口危機降臨的可能。智人隨心所欲地繁衍著,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估計,每年有至少一億三千萬名新生兒,而這些小生命正壓迫著我們在食衣住行條件上的應對能力。隨著人類擴散到全球各地,森林消失了,物種開始滅絕,大氣變得溫暖。

這些先知們宣稱,只有當人類願意拆除這顆人口炸彈,我們才不至於面臨愈來愈嚴重的貧困、糧食短缺、衝突與環境劣化。如同某位現代版馬爾薩斯(Malthus)所言,「除非出現劇烈的人口成長衰退、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或素食主義在全球廣泛興起──亦即所有與當代潮流為之相反的發展,否則人類將面臨富足時代的終結。」

然而,這一切都是徹頭徹尾的錯誤。

足以做為二十一世紀,同時也是人類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將在未來約莫三十年內,也就是人口開始減少時發生。一旦人口衰退開始,就無法停下腳步。我們面臨的不是人口爆炸的挑戰,而是人口驟減的隱憂──人類一族必須面對殘酷、且代代皆須承受其壓力的淘汰,而這樣的情況過去從未發生。

倘若你認為這聽起來過於聳動,我一點也不意外。聯合國預測在進入二十二世紀、人口開始穩定前,全球人口將在本世紀內從七十億,成長到一百一十億。然而,有愈來愈多世界各地的人口統計學家認為,聯合國的預測過高。他們認為,較有可能的情況是人口在二〇四〇年至二〇六〇年間,攀升到九十億的高峰,接著開始衰退,而這種情況甚至會促使聯合國,為這個趨勢選出代表性的死亡個案。在本世紀結束前,我們或許會退回此刻的水準,且人口成長也會穩定下跌。

全世界約有二十幾個國家已經出現人口衰退的情況;到了二〇五〇年,數量甚至會攀升至三十幾個。某些最富裕國家的人口,年年都在衰退:日本、韓國、西班牙、義大利以及多數東歐國家。「我們是一個瀕死的國家。」義大利衛生部長比阿特麗絲.羅倫辛(Beatrice Lorenzin),於二〇一五年時感嘆。

但這不是什麼大新聞。真正的大新聞是:人口最多的開發中國家也因為生育率愈來愈低,而變得愈來愈少。數年後,中國就會開始面臨人口流失;在本世紀中葉,巴西和印尼也會跟進。即便是很快就會成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的印度,其人口也將在一個世代後進入穩定,接著開始下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中東部分地區的生育率,目前仍舊很高。然而,即便在這裡,年輕女性獲得受教權和學會避孕方法的發展,也讓事情出現了改變。非洲國家那隨心所欲的嬰兒潮,很有可能用比聯合國人口統計學家預期還快的速度,畫下句點。

在學術研究與政府報告中,處處皆能看到生育率正在加速下滑的跡象,而其他現象只能透過與一般民眾的訪談得知。所以為了搜集本書的研究資訊,我們這麼做了。我們飛到六大洲的數個城市:從布魯塞爾到首爾,奈洛比到聖保羅,孟買到北京,還有棕櫚泉、坎培拉、維也納。當然,還有更多停留點。我們和學者及政府官員交談,而且更重要地──我們也和年輕人談:大學校園和研究機構,以及各地的貧民窟。我們希望知道他們對於自己這一生最重大決策的想法:是否、以及什麼時候生孩子。

人口衰退無法被歸類為一件好事或壞事,但其確實是一件大事。今天所生下的孩子,將在一個與我們當前處境和預期極為不同的世界裡邁入中年。她/他發現這個世界更為都市化,犯罪率更低,生活環境更理想,但也有著更多的老人。要找到一份工作並不難,但要滿足生活開銷卻變得不容易,畢竟醫療看護與老人退休金吃掉了她/他大部分的收入。學校變得更少了,因為沒有那麼多的孩子了。

要想感受人口衰退所造成的衝擊,不需要等到三十或四十年後。在已開發國家,我們早就置身其中:從日本到保加利亞,由於年輕勞動力與消費者數量銳減,導致提供社會服務,甚至是推銷冰箱都變得更難。日漸都市化的拉丁美洲與少數非洲區域裡,由於女性愈來愈能掌握自身命運,相同的情形也在上演。我們會發現許多家庭中的孩子變得愈來愈晚才搬出去,因為他們根本不急著成家立業,也絕對不想在三十歲前就生孩子。在動盪不安的地中海區域,我們也能看見為了逃離艱困局勢的難民們,湧入那已經開始變得空曠的歐洲領土。

很快地,我們或許就會目睹此一發展對全球國力角力戰所造成的影響。而人口衰退或許也會主宰數十年後的戰爭與和平本質──某些國家必須焦頭爛額地應付著人口縮減與老化問題,某些國家的人口卻依舊平穩。未來數十年所必須面對的地緣政治挑戰,或許將涉及該如何適應並協調那因為一胎化政策而被憤怒與驚惶包圍的中國。

某些擔憂人口衰退會導致災難的人,提倡透過國家政策來提高每對伴侶願意擁有的孩子數目。然而證據已經顯示此舉無效。「低生育率陷阱」告訴我們,一旦生一個或兩個孩子成為常態後,常態就會繼續下去。伴侶們不再視生孩子為實踐家庭義務或向神交差的一部分。相反地,他們視撫育孩子的舉動為一種個人成就,而就這個目的而言,一個孩子就滿足了。

解決人口衰退問題的其中一種辦法,就是輸入替代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兩位加拿大人想要寫下本書。數十年以來,與多數大型已開發國家相比,加拿大接受的移民人口數量最多(按人均數計算),同時種族對立、貧民窟問題或針對此議題爭執不休的情況,也比其他國家來得輕微。這是因為加拿大視移民為一種經濟政策──在擇優制度下,加拿大移民者平均受教程度比本地人還要高。此外,加拿大也採納了多元文化主義:在其文化馬賽克(cultural mosaic)之下,人人共享慶祝自己原生文化的權利,這也塑造出地球上少數幾個較和諧、繁榮且多語言的幸福社會。

並非所有國家都能以加拿大那般泰然自若的態度,接納湧入的移民潮。許多韓國人、瑞典人和智利人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法國堅持移民者必須有身為法國人的自覺(儘管許多老法國人根本不認為辦得到這種事),導致移民社群被孤立在邊緣地帶,與社會格格不入並低人一等。英國則預測該國人口會繼續成長,並在本世紀末時,從今日的六千六百萬成長到八千兩百萬──只要英國人願意繼續接納穩定的外來移民。但脫歐公投顯示,許多英國人希望將英吉利海峽變成一道護城河。為了應戰人口衰退,各國必須同時接納新移民和多元文化主義;前者很難,而後者對某些人而言,更是不可能。

在諸多強權中,美國獨特地因為人口衰退而受惠。數世紀以來,美國總是歡迎新移民,先是大西洋彼岸,然後是太平洋,接著是今日德州的格蘭河岸(Rio Grande)。數百萬人興高采烈地跳進這個大熔爐(美國版的多元文化主義),豐富了彼此的經濟與文化。移民讓二十世紀成為美國的時代,而繼續接納移民能讓二十一世紀依舊為美國的天下。

但凡事總有例外。近年來,高漲的陰謀論、本土主義者與美國優先者,威脅要切斷那曾經讓美國之所以強盛的移民潮,並在邊界築起一道與世隔絕的高牆。在川普總統(Donald Trump)的率領下,聯邦政府不僅嚴加遏阻非法移民,更同時遏阻了具有技術的移工。這對美國經濟而言,無疑是一道自殺政策。如果這樣的變化是永久性的,如果美國人毫無理智的恐懼讓他們背棄了原有的移民傳統,並將世界拒於門外,那麼美國在人口、權力、影響力及財富方面,也將步上衰退一途。這是每一位美國人都必須做出的決定:做一個開放、具包容力且歡迎外來者的社會,還是一個閉關自守並因為孤立而凋零的國家。

過去,人類此一種族的淘汰機制,向來是由饑荒與瘟疫主宰;但這一次,我們選擇親手淘汰自己。我們自發性地選擇減少人口,而這樣的選擇會是永久的嗎?答案是:非常有可能。儘管有時政府確實能透過慷慨的兒童照顧福利及各種補助,來提高夫婦願意撫養的孩子數量,卻怎麼樣也無法將生育率提高到足以永續維持人口數量的替代率──也就是每名婦女生下二.一個孩子。除此之外,這些政策的代價也非常高昂,因此在經濟不景氣時,預算往往會立刻被刪減。而讓政府去說服一對原本不打算生的夫婦生孩子,在道德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爭議。

在我們逐漸適應這個愈來愈小的世界時,我們該慶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905492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