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閱讀羅智成
-
336元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15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折抵無上限
-
分類:電子書>文學>文學總論/研究>華文文學研究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劉正忠、廖咸浩、翁文嫻、陳俊榮、李癸雲 、 陳芳明、田運良、鄭智仁、張 追蹤
- 出版社: 聯合文學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3/12/18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閱讀羅智成》一書的編輯,起源於聯合文學出版社周昭翡總編輯的提議,由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全球華文寫作中心舉辦「2022全球華文作家論壇:羅智成詩學研討會」,會後編選論文出版專書。
編選本書的論文時,批閱歷來的研究羅智成的評論文章,不難發現相較於前行詩人余光中、洛夫、楊牧、商禽、林亨泰等人的研究成果,鎖定羅智成作品為題目的碩博士生學位論文,尚不多見。加上羅智成持續出版作品,跨足多媒體劇場的製作,不斷開創新的研究議題,更讓研究者目眩神迷,《閱讀羅智成》一書的出版,展現出一群詩學專家正跋涉在詩的微宇宙邊緣,無論從心理分析、空間詩學、夢想詩學、意象論、敘事詩、後設詩學等研究框架,企圖深入羅智成作品的意義與指涉,宣示著一場華麗的研究歷程將啟航。
——須文蔚主編
羅智成秉賦一份傑出的抒情脈動,理解純粹之美,詩和美術的絕對權威,而且緊緊把握住創造神祕色彩的筆意。他珍惜人情和愛戀的詩意,一唱三歎無不極端動人;他多識草木鳥獸之名,通過象徵來揭發人際關係的美好和晦暗,動人和無奈。這些已充份足夠支持一個重要詩人的氣度。向前探索追尋,為生命和社會下定義,去讚揚,去批判……
——楊牧
目錄
[編者序]跋涉在詩的微宇宙邊緣/須文蔚
異教詩學——詩的定義或信仰/羅智成
羅智成小傳
[輯一]拆解微宇宙——心理分析與現象學
走向洛陽的路/楊牧
羅智成詩中的情人形象/孟樊
論羅智成詩中的「寶寶」/李癸雲
永恆的鄉愁——論羅智成的夢想詩學/鄭智仁
夢中輪迴——從七寶樓臺到夜半駛遠的垃圾車/廖咸浩
[輯二]異教徒符碼——意象與象徵論
初生星球的能量——讀羅智成詩/翁文嫻
詩密室的黑與亮、囚與逃——羅智成詩作的空間意象探究/田運良
美好的思想,是最好的修辭/張馨云
[輯三]總愛說故事——敘事、寓言與故事雲
倚著鯨魚顎骨討論文明的救贖/唐捐
虛擬與神入——論羅智成詩中的先秦圖象/陳大為
因為透明,所以無限/陳芳明
詩人晚期風格的潛意識迷宮——評羅智成詩集《荒涼糖果店》/須文蔚
[輯四]無窮跨界——評論、跨區域與跨藝術
從自轉到公轉——論羅智成《黑色鑲金》中的後設美學/曾琮琇
羅智成——微宇宙教皇的光華/鄭政恆
剪影現實之光——論羅智成《個人之島》的地景書寫/余欣娟
超乎現實的詭譎感——羅智成插圖意涵探析/佘佳燕
羅智成年表
羅智成作品提要
作者介紹
序/導讀
導論節錄
壹、評論界注目的天才詩人
羅智成還在師大附中就讀時,在1971年就已經開始構思「鬼雨書院」詩學世界,典故出自李賀〈感諷五首‧其三〉:「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長安夜半秋,風前幾人老。低迷黃昏徑,嫋嫋青櫟道。月午樹無影,一山唯白曉。漆炬迎新人,幽壙螢擾擾。」原詩抒寫死亡的墓葬的悲愴,更感慨生命的脆弱,以詭奇的意象抒發生存的焦慮感受,羅智成則進一步想在亡靈降下瀰天大雨的空淨草野,打造一個神秘的心靈與文字世界。
1976年6月,還在台灣大學哲學系就讀大二的羅智成,就入選《八十年代詩選》 ,羅智成也提出了詩觀:
詩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必須讓動機與生活維持健康的聯繫。因為詩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合情的詩、合理的生命,都是智力上的成就。不需要那些儀式。為了肯定人的尊嚴——這是我創作觀裏一根本預設――對於絕對價值體系之存在,我合理地信仰。相信透過人性(雖然他可變的範圍 正在不停擴展),我們和本體界的絕對法則互通聲息。我在詩中所尋求的,往往是那長久深賦於情緒之中的人性被偶而覺察到所產生驚喜,這雷同於一般對象的求知,但它意蘊了當下的改良――把自己更多的情緒納入意識領域。而且把我們的個性投入普遍人性裏,向它表同,而我們擴大 。
展現出他追求結合生活、經驗、知識與普遍人性於創作的理想,也展現出側重思維的詩學理念。隨後在1979年蕭蕭編選《現代詩導讀》,就將〈觀音〉一詩選入,並加以評論與詮釋 。
最早以專文評介羅智成的是楊牧,這段文學因緣肇因於1981年,羅智成參加時報文學獎敘事詩獎,長詩〈問聃〉僅得到佳作,楊牧是該屆決審評審,對於其他評審的不支持與不理解〈問聃〉一直很介意,於是答應寫下《傾斜之書》的序〈走向洛陽的路〉 ,文中回顧了羅智成的在詩壇起步的身影,作品多半受到悲壯和淒美的情緒感動,更點出在羅智成起筆時,就重視「戲劇角色」 (dramatic personation),也就是能以思想抽繹現實現象,以寓言式的筆法,虛實互換的手法,開創出具有自身生命情調的詩篇 ,預言了未來羅智成不但以抒情詩見長,更以敘事詩與故事雲系列,驚艷詩壇。而楊牧也精確描述出:「羅智成曾經以詩和美爲自己設計了一個小型的宇宙,在那宇宙中,他是全能全知無所不在的主宰,神秘智慧的自滿的哲學之王。」充分彰顯出羅智成青年時期的風格與特色。
林燿德在一九八○年代開始,就曾多次以專文評介羅智成,特別是1985年在《文藝月刊》中所發表的〈微宇宙中的教皇—初窺羅智成〉一文最著稱,此文標舉出羅智成〈畫冊〉時期受到紀德「蕪音累氣」的特質影響,隨後在〈傾斜之書〉中,則將自我隱身於中世紀基督教僧侶的意象,轉而呈現出深沉不迫的風格,並以俄羅斯頹廢派與神秘主義精神,剖析自我,展現深刻、陰森與善於哲思的性情,最著稱的論斷應當是轉化了楊牧的評價:「喜直覺、善隱喻的羅智成正是微宇宙中的教皇。他語言的驚人魅力,籠罩了許多八○年代詩人視野。 」其後「微宇宙中的教皇」就不斷獲得其他評論者與媒體引用。
在1980年代新生代詩評家中,董雅蘭在《曼陀羅詩刊》上,以兩期的專文評論與推介羅智成的《畫冊》與《光之書》,充分彰顯出羅智成青年時期的作品在形式上,能夠用詞典雅精緻,以縝密理路,深度表達人事物的內在精神,董雅蘭發現:「《畫冊》之風格,有著深厚的原創力,處處顯示流利精確的思索工夫,意識的搜尋、意象的描寫,皆可看出其創作人格與實際人格之調和,唯有技巧地執掌每一瞬間的生命情象,做完善的觀照及思考,才能有清晰明暢的表達。 」董雅蘭在評價《光之書》時,肯定了羅智成有著長足的進步,能以強大的自覺、省思與創造力,寫出精美的篇章,但也指出,羅智成的詩偶而沉溺於個人神秘經驗,奇句詭奧,不免困擾讀者,難以進入詩心 。董雅蘭明確指出,羅智成掌握了孤獨的思考,不斷省思自我,縱使不免因為生活領域的拓展,精神世界的躍升,文字不免力有不逮,依舊能以豐厚的原創動力,創造了思想馳騁的奇蹟 。董雅蘭的評論正反具陳,理路清晰,是難得一見的佳作,也展現出新生代詩人對羅智成的肯認與期待。
試閱
從2005年開始啟動「故事雲」書寫計畫,羅智成從吳興華的「古事今詮」,楊牧的「戲劇獨白體」的文體實驗中出走,捨棄他在《諸子之書》中所建構以現代思維品評人物,向漢語詩抒情傳統亦步亦趨的精美書寫,試圖開拓敘事與戲劇詩的邊界。繼《問津》之後,羅智成再接再厲推出了《荒唐糖果店》,希望能以展現細節敘事的豐美,敘說具有轉折的故事情節,乃至於導入劇場、電影、電玩或是虛擬真實(VR)的藝術形式,相較於《問津》中存有大段落的散文化句型,《荒唐糖果店》語言又回復到羅智成虛實並濟,寓哲理於詩情盎然的精緻文字狀態中,可說是他詩藝成就的另一高峰。
《荒涼糖果店》不妨視為羅智成開啟「晚期風格」的起點,薩依德提及「晚期風格」的概念時就強調,當死亡觸及大師之手,將死亡作為深層美學體驗的主題,折射在晚期作品中。詩人或藝術家固然呈現出死亡到來的必然,生命有限的無奈,但更重要的特質,莫過於藉由創作體驗、諷刺與超越死亡,灌注其哲學與情感,創造新的特徵或作風(a new idiom)。羅智成自少年時就敏於思索生死議題,隨著跨越自身的青春與中年,這本詩集原本取名為《忘川之旅》,正是他的一場詩(思)想實驗,如同詩中所說:
對,那是
我們實驗室的產品
一部想像的
死亡的過度之旅
最早是一首長詩
或一個電影故事
加上桌遊的結構
後來發展成VR技術
與催眠針劑的複合體
以文字打造一個滋味多樣的「糖果屋」,帶領讀者體驗潛意識迷宮,在層層疊疊的夢境中,體會生命、情愛、死亡以及其後的荒涼。羅智成以充滿智慧的定義方式界說「荒涼」:「它比死亡更後面/所以在死亡之前/認識它很困難」,也點出了詩人企圖挑戰的議題是超越死亡的狀態與情狀。
《荒涼糖果店》敘述主角「我」如同攸里西斯(Ulysses)一般,飄泊異鄉,生死疲勞,但這場奧德賽無盡的旅程,羅智成採取詹姆斯‧喬伊斯的《攸里西斯》一書筆法一樣,以主角一日的遊蕩,透過意識流手法,帶領讀者在交錯與層疊的夢境中,與糖果店女主人麗昔(Lethe)相遇。麗昔是敏於將回憶、空間、情感乃至滄桑收納到糖果中的女子,她神秘且迷人,侃侃而談,出入哲學、藝術與豐富的情感史,她羈絆住了造訪糖果店的旅人,帶領他們跨越死亡,望見死亡之後的荒涼。羅智成在詩中慨嘆:
啊這麼親密有趣的對話
為什麼只發生在我們之間?
為什麼我們的豐盈美好
永遠無人見證?
為什麼我們的心事
永遠無人見證?
如是親暱又隱密情愫,藉由將希臘神話冥界中流動的遺忘河女神麗昔延聘到詩中,更增添了更多懸疑的氣氛。
由於《荒涼糖果店》是一個層疊與交錯的潛意識遊程,讀者剛開始會跟隨主角與麗昔深談,隨後會見到優雅、聰明而友善的紳士R,他陷溺在荒涼糖果屋中,與麗昔熱戀,不忍離去,也逐漸失去記憶。當主角把珍惜的記憶拋去後,變得無比輕鬆,彷如新生,麗昔告訴他這一切的記憶其實來自詩人R,於是主角開始追索一位一直安居在自己詩作中的詩人,一度轉醒,望見關愛自己的女子「她」,解釋一切不過是一場三十分鐘的夢。隨後,又沈入另一場拜訪詩人R女助理Mnemosyne的旅程,記憶之神更像人工智慧一樣,朗讀了許多青年詩人R的詩篇,進一步探索人們對死亡的無知與無謂的恐懼。
羅智成過去擅長從中國古典傳統中,與古人比肩對話,辯難各式各樣哲學、政治、美學與文化的議題,在《荒涼糖果店》中他多以希臘神話為底色,以現代都會生活為架構,將現代人精神世界中的情愛、成就、記憶與生死等議題匯集在戲劇化的詩篇中。這讓人聯想起袁可嘉在「新詩現代化」與「新詩戲劇化」的系列主張中,就曾強調唯有將戲劇「從矛盾到和諧」的因素導入詩中,才能帶來「新詩現代化」的發展,而羅智成的故事雲實驗,確實引進了戲劇「包含衝突,矛盾,而像悲劇一樣終止於更高的調和」元素,也就是從過去的中國抒情傳統,趨向西方的敘事傳統,在詩中納入了更多華語罕有的悲劇性格。
《荒涼糖果店》也不斷吸納新穎的科技現象,無論讓人炫目的虛擬真實(VR)或AI人工智慧,也毫不留情地批判網路對於記憶的侵襲,無藥可解,進而導致文明逆行,詩人感嘆:
某種關於遺忘的病症
稱為DEF,或DMS
經由網路傳染的病毒
後來開始人傳人
患者會迅速忘記、
混淆特定的記憶
自己與他人甚至
整個人類的記憶
羅智成把嘲諷的對象疾病化,並不嚴詞咒罵,也不具體控訴,而不斷出入網路使用對人生與文明的連結,以哲學的沉思默想,轉而將數位的危害投射到人類精神世界危機的探索上,十分發人深省。
最讓人目眩神迷的是,羅智成不斷自我揭露創作的心靈機制,他稱之為「腦巢」(BRAINNEST),形狀如極簡風的現代美術館,以全息投影展現出各種光怪陸離的創作,以及未完成的奇思妙想。羅智成更企圖揭開死亡神秘的面紗,去除魅惑與恐懼,改變人們對於死亡的態度與想像,提出了改良死亡的宣言:
美滿的死亡
或將啟程於
一段不可知的旅行
途中是對未竟之夢
最後的實現與巡禮
但這些夢境都是在
逐步逐步消除旅者
原先的記憶
排除畏懼,讓人們相信這是以新經驗取代舊記憶的旅程,一場又一場置入的夢境,啟動了旅人的遺忘,就在臨終的剎那放下牽掛,羅智成的設想無異是令人震動的。
《荒涼糖果店》展現了羅智成不受拘束的文體實驗精神,汪洋閎肆的哲思語文采。少數較為扞格之處,如孟婆何以出現在一個以希臘神話為背景的故事中?是一時的失誤?還是要提點讀者故事終究發生在華語語系的國度?無論如何,《荒涼糖果店》既回顧了詩人過往的成就,突出了當下前衛跨界的努力,也展現許多未完成構思的光芒,期待作為羅智成「晚期風格」的起點,這本詩集讓讀者堅信:「唯有創作與自欺/可能帶我們擺脫/死亡預先投影的/黑暗」,也讓讀者期待「故事雲」端浮現更多新奇的長篇佳構。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