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徜徉於劇場與書齋:古今中外戲劇論集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研討中國戲曲,但是並不僅限於戲曲,而是跨多個學科、跨多種文化。試圖透過種種紛紜複雜的現象,探尋其背後隱含的問題,深究細析,發前人所未見, 表現出一種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強烈的問題意識。因而,書中諸多學術觀點具有原創性。例如,「中國戲曲源於印度梵劇說」之考證與辨析,關於傳統戲曲的生產方 式、師徒傳承的探討,對於中共戲曲改革運動、以及文化大革命緣起的解說等等,均不同於以往之流行觀點。
本書特色
1. 本書著重研討中國戲曲,但是並不僅限於戲曲,而是跨多個學科、跨多種文化。
2. 具學術原創性,如「中國戲曲源於印度梵劇說」之考證與辨析。
目錄
「秀威文哲叢書」總序 韓晗
自序
第1章 「中國戲曲源於印度梵劇說」考辨
第2章 「中國戲曲源於印度梵劇說」再探討
第3章 論戲曲的特殊藝術生產方式——演傳統戲
第4章 再論亞洲傳統戲劇的生產方式及其現代命運——以崑曲和京劇為討論重點
第5章 二十世紀世界戲劇中的中國戲曲
第6章 現代中國戲曲研究之進程
第7章 政治變遷與藝術轉型──略論新戲曲的形成與發展
第8章 交匯點還是轉折點——論瓦克坦戈夫
參考文獻
序/導讀
序
首先,非常感謝韓晗博士。由於他的盛情邀稿,催生了本書的問世。
選編論文集,重新閱讀舊作,特別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文章,仿佛是在同年輕的我對話。面對當年的稚拙,有時不禁汗顏。入選的舊作自然不能代表我現在的 觀點,如那篇作於1984年、兩年後正式發表的〈論戲曲的特殊藝術生產方式——演傳統戲〉明顯留有那個時代的印記和侷限。
抱著尊重歷史的態度,收入本書的論文均保留原貌,只作了以下三種更動:一,因統一全書體例所需的技術性處理;二,訂正錯訛之處;三,某些當年編輯未經 本人同意所作的改動,而這些改動又違背了本人的原意,例如,〈交匯點還是轉折點——論瓦克坦戈夫〉一文發表時,不知是否因排版困難,該文所有的英文註釋竟 然全都未能刊出。同樣,也是因為保留原貌之故,本論文集沒有刪除不同文章中某些相似的文字。對此,敬祈讀者諒解。
之所以從過去數十篇的論文中選出這八篇結集,主要是考慮:將這八篇論文集在一起,可以大略地看出這二十多年來本人所關注的一些學術問題,而這些問題至 今仍有繼續探討之意義。本人做研究,喜好從紛紜複雜的現象中發現隱含的問題,而儘量避免去做一些現成的題目。苦在其中,樂也在其中。正因為有一些問題長期 縈繞於心,如上述「戲曲的藝術生產方式」,又如「中國戲曲源於印度梵劇說」,所以本人才會不止一次地去探討它們。從作於不同年代、關注同一問題的論文中, 讀者不難看出這些年來本人知識結構、思想資源和學術路徑的變化。
本書的副標題——「古今中外戲劇論集」,並非是自詡如何淵博,而是提醒有心購買本論文集的讀者,該書的內容有點駁雜。事實上,這些年來,不管是古代 的、現代的,中國的還是外國,只要是和「戲」有關的問題,我都有興趣去關注。仍以上述〈交匯點還是轉折點——論瓦克坦戈夫〉一文為例,選它入集,不僅是因 為這是書中唯一一篇專門討論外國戲劇的論文,還因為它涉及二十世紀20年代瓦克坦戈夫導演《杜蘭多公主》之事。近年來,《杜蘭多公主》一劇曾被多次排演, 很是熱鬧了一陣子;然而,就我所知,當年瓦克坦戈夫導演《杜蘭多公主》之事卻沒有人再提起,所以,舊事重提,就很有必要了。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