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往事》是毛彥文晚年回首平生,述說她種種往事的回憶錄,但它並沒有公開出版,只是自印一些分贈知己及親友。
毛彥文為人所熟知的,恐怕是和吳宓的一段戀情。吳宓在詩中說:「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共驚聞。離婚不畏聖賢譏,金錢名譽何足云」。吳宓對她可說是魂牽夢縈,有時又是死死糾纏。但毛彥文在回憶錄中卻下筆省儉,言語謹慎。僅在〈有關吳宓先生的一件往事〉,糾正了一些關於兩人感情糾葛的錯誤傳聞,冷靜地表白了她對吳宓的看法。
回避談她和吳宓的情感糾葛,根本的原因在於她認為這是一場由吳宓單方面產生的「愛情」,從她自身的感受來說,「愛情」並不存在。
至於她和表哥朱君毅的戀情,儘管朱是負心之人,但毛彥文還是深情難抑。當一九六三年,她聽到朱君毅去世的消息,她「老淚縱橫」,寫下長文〈悼君毅〉。毛彥文後來嫁給在民國初期曾短暫擔任國務總理的熊希齡,可惜,結婚不到三年,熊希齡猝死,毛彥文接手香山慈幼院投身於慈善與教育事業。
本書特色
◎毛彥文曾是大學者吳宓魂牽夢縈的戀人、民初國務總理的熊希齡之妻
◎收錄熊希齡親筆求愛信件與詩詞手稿
目錄
【導讀】九死癡情原無悔──吳宓與毛彥文及其他/蔡登山
前言
第一章 家庭狀況及受教育經過
第二章 浮沉人海
第三章 與熊氏締姻
第四章 婚後生活
第五章 盧溝橋戰事爆發
第六章 接辦北平香山慈幼院及設立桂林、柳州、芷江分院 .
第七章 熊泉病逝天津及抗戰期中的北平香山慈幼院等
第八章 抗戰勝利香山慈幼院復員北平香山原址及其他
第九章 大陸變色開始流亡
第十章 回臺灣定居
第十一章 國事、教育、旅遊、家務、健康、及親友消息
結語
【附錄一】悼君毅
【附錄二】有關吳宓先生的一件往事
【附錄三】有關朱曦生平事跡
【附錄四】秉三公親筆信及詩詞等
【附錄五】慕爾堂中熊希齡續譜求凰曲
【附錄六】熊秉三先生事略
【附錄七】抗戰勝利祭告先夫熊三公秉三文
【附錄八】十年流水帳
【附錄九】母親百齡冥誕紀念
【附錄十】與弟媳姜培英書
【附錄十一】哭五妹同文
【附錄十二】哭三妹輔文兼略述其生平
序/導讀
【前言】
人是有惰性的,而我的惰性或許較任何人也厲害。遠在二十多年前,便想寫點往事,作為此生鴻爪雪印的紀念,把歷年來經過的事對我有影響的寫下來。之所以遲遲未寫,一則想寫的都是平生經歷的事跡,是否值得留下?寫出來給誰看?誰關心我的平生?二則雜務蝟集,忙於謀生。但是耳際常響起二十餘年前胡適之先生的聲音,有一天他對我說:「彥文,你應該寫自傳了。」我說:「我的自傳寫給誰看?」「給我看。」胡先生這樣回答。他認為任何人都應寫自傳,寫下在世上走一趟的記錄。因之我決定寫自己認為值得留下的已往事跡,命名《往事》。
我於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十二日開始執筆,乃寫了二頁便擱置。嗣後雖陸陸續續寫點,總是一曝十寒。集會頻繁、家事瑣屑、及人來人往都令我靜不下來寫。七十四年匆匆過去,《往事》還沒有寫成四分之一。翌年數度有遠客來訪,且相繼寄寓家中,我因忙於招待及導遊,幾乎一字未寫,直到七十六年初始克繼續,但仍時斷時續,未能一氣呵成。只覺精神日就煥散,注意力難以集中,目力益差,寫字困難。同時社會轉型,國事維艱,社會失安寧,令我憂心忡忡,不忍再寫,遂於是年八月間擱筆。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所寫的都是平凡的事,雖其中有幾件突出的記載;乃事過境遷,也成為平凡的了。《往事》前半部是按事情發生的次序寫的,到了我定居臺北後,便寫點有紀念價值的事。這似乎是一本流水帳,談不上格局,也沒有文采的,故本書將僅贈少數親友作為紀念。
毛彥文
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八月二十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