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中國抗戰文藝史
內容簡介
這是一九四九年之前的最後一部新文學史類著作,也是新文學研究中的第一部斷代史。史著保留了不少很有時代氣氛的史實,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震撼對於文藝的巨大影響。作者如此迅疾地完成對剛剛落幕的一段規模宏大的歷史記錄,這與他親自經歷了那個風風雨雨的偉大時代有關。如果後人研究抗戰文藝面對的是史料,那麼藍海面對的是生活,是親歷的見聞。這些生活經他的手才變成史料而保存下來,因而讀這樣的書,首先的收穫往往是瞭解到許多史實,並且增加對那個時代的感性認識。
目錄
編輯說明
緒論 英雄時代之再生
一、新文藝發展的路向
五四時代
從五卅到一九二八
「九一八」與「一二八」
向創作要求自由
沉渣的泛起
兩個口號
民族解放戰爭的爆發
二、抗戰文藝的動態和動向
由前線主義到地方文藝的興起
突進現實生活的密林
消沉的季節
內地恢復了繁榮
民主運動的高揚
三、通俗文藝與新型文藝
舊形式的利用
活報與街頭劇
街頭詩與朗誦詩
速寫與特寫
講演文學與小說朗讀
雜文
秧歌與秧歌劇
四、長足進展的報告文學
報告的產生
大時代的寵兒
戰爭的素描
敵人的泥腳
由事件到形象化
由前線到後方
偉大作品的等待
五、在生長中的小說
初期的脆弱
阿脫拉斯的創造
新舊時代的矛盾
黑暗的暴露
兵役問題的提出
邊疆生活的描寫
生產的歌頌
敵偽的暴露
競寫長篇
六、戲劇的高潮
戲劇的四個階段
從浮面到內部
兩種傾向
歷史劇的產生
平劇的改編與重寫
新歌劇的萌芽
七、在建立途中的詩歌
詩從來服役革命
格式在凝鑄中
一些遺留下來的缺陷
詩人與詩作
和人民共同呼吸
八、文藝理論的發展
文藝在抗戰中的作用
文學的藝術性與宣傳性
歌頌光明與暴露黑暗
提高與普及
中國化與民族形式
世界觀與創作方法
民主與文藝
後記
附錄一 《中國抗戰文藝史》修訂再版後記
附錄二 田仲濟傳略
附錄三 《中國抗戰文藝史》與抗戰時期的田仲濟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