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人:溫任平作品研究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研究天狼星詩社,誰也繞不開詩社的核心和靈魂人物——溫任平,如今川成兄將自己多年來關於溫任平研究的文章集成這部《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人:溫任平作品研究》隆重推出,必將有力地推進天狼星詩社研究和溫任平研究,爲我們樹起一座研究天狼星詩社的里程碑。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這部《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人:溫任平作品研究》的出版,天狼星詩社的「神話王國」必將解密,總社長溫任平的文學創作特色和成就必將爲世人所認知,這對於馬華文壇乃至世界華文文壇都是一件幸事。
──中國浙江越秀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教授 朱文斌
本書特色
1.溫任平為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的創辦人,之前天狼星詩社被抹上神秘色彩;這本書對於了解馬華文學具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2.前台灣文學館館長、中央大學教授李瑞騰,以及中國浙江越秀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教授朱文斌推薦
目錄
序 / 李瑞騰
序 / 朱文斌
│第一輯 溫任平詩歌研究│
現代屈原的悲劇─論溫任平詩中的航行意象與流放意識
論溫任平詩中的「屈原情意結」
文化母體的召喚─論溫任平詩中的中國性
│第二輯 散文/散文觀研究│
那一方褐紅色的古印─論溫任平散文〈暗香〉的主題與語言策略
溫任平散文觀的研究─以70、80年代為例
語言與文體:溫任平散文觀窺探
│第三輯 溫任平序文研究│
優劣並陳,啟發引路─論溫任平的序文
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論溫任平選集序文的方法
│第四輯 綜合評論│
論溫任平對馬華現代主義文學的貢獻
文學越界人─論溫任平的文字事功
後記
序/導讀
【序言】
出版《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者:溫任平作品研究》是我開始撰寫文學評論以來的心願。我的文學修養不足,在研究溫任平作品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在70年代末,我寫了〈詩人靈魂的多面性―論溫任平的詩風的特色〉,刊登在馬來亞大學1980年度的畢業刊。1那是我的第一篇研究溫任平的文章。那篇文章學術性不高,既沒有嚴謹的理論架構,也沒有很深入的探討,只是自己在閱讀溫任平詩作時候的一些觀感和體悟,並化為文字而已。
我在修讀馬大二年級的時候,曾立下一個志願,要在一年以內完成一本關於現代詩詮釋的專書。那一年,亦即1980年,我每天凌晨四點起床開始寫作,直到早上八點才吃早點趕到校園上課。上完課回來,晚上八點又再投入閱讀和寫作當中。經過幾個月奮鬥,《現代詩詮釋》一書的稿件宣告完成,並於一九八一年二月出版。這些書稿當中,其中四篇是關於溫任平詩歌的。首三篇屬實用批評,詮釋了溫任平的〈獵人〉、〈某新任議員〉和〈事件〉。另外一篇是比較長篇的論文,題為〈現代屈原的悲劇:論溫任平詩中的航行意象與流放意識〉。前三篇文章是短篇的詮釋文章,就沒有再收錄在這本書。
大學畢業之後,我繼續撰寫詩論,但是不知為什麼很少再論及溫任平的詩,只在一九八八年寫了〈海的呼吸與歷史的興衰―評溫任平的《聽海》〉2,和一九九六應南洋商報《南洋文藝》「溫任平特輯」之邀寫了短文〈不知是微喜還是悲傷―溫任平近作概覽〉3,之後就沒有再研究他的詩。不僅是詩,連他的散文我也甚少談論。一九八九年天狼星詩社結束所有的活動之後,我的文學創作幾乎熄火停工,只是偶爾寫一兩篇文學評論。
一九九七年,馬來西亞留台聯總主辦文學研討會,我也受邀參加,於是就寫了一篇關於溫任平為別人文集所寫的序文的論文,題目是〈優劣並陳,啟發引路―論溫任平的序文〉。溫任平的序文不止這種類型而已,還有好多篇是為詩選、文學選所寫的序文。於是就繼續研究他的的序文,寫成另外一篇論文〈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論溫任平選集序文的方法〉。
溫任平除了對現代詩關注以外,對現代散文也有意見,在創作上也頗有野心。他出版過兩本散文集,第一本《風雨飄搖的路》,風格比較保守,驚喜不多;第二本散文《黃皮膚的月亮》,收集的是他經過現代主義洗禮後所寫的散文。這些散文風格多樣化,內容也複雜,不容易分析。他的散文不容易讀,也不好理解,我只是在80年代中寫過一篇短文〈溫任平散文中的憂患意識〉。散文集中有好多篇文章都很不錯,可惜沒有能力去分析。印象中,評論他的散文的只有楊升橋寫過〈現代散文的奇峰―評溫任平的散文〉4。
2001年,我轉到馬來亞大學漢語語言學系執教,所授的課都是語言學專業的。當時,我有個想法,希望能夠從語言學的角度研究文學。開始的時候,我對這種想法信心不大,後來閱讀了竺家寧的《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5才瞭解這兩個學科是可以結合的。去函竺家寧表示自己有意往這方面進軍,他很快地回覆說他很高興知道馬來西亞也有人嘗試研究文學風格學。我於是寫了〈對質與對話:《大馬詩選》、《赤道形聲》(詩部分)量詞的比較研究〉,於二○○三年在新加坡的研討會上發表。這是我的第一篇文學語言學的論文。
2004年,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在中國山東大學主辦第二屆馬華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我參與了該研討會,並於會中發表了論文〈那一方褐色的古印―論溫任平《暗香》的主題與語言策略〉。這是我第二篇嘗試用語言學的理論來研究文學的論文。這篇文章在研討會上發表之後,獲得《華文文學》主編的青睞,刊登在1985年的《華文文學》。
《暗香》這篇散文很早就想研究了,苦於找不到切入的地方。語言學提供了一個角度,論文才得以完成。2008年,南寧中國民族大學主辦第十四屆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我寫了一篇研究溫任平散文觀的文章。文章過長,後來一分為二,第一篇寫溫任平七十年代到二○○○之前的散文觀;第二篇探討的是溫任平二○○年以後的散文觀《語言與文體》,發表在二○○九年的《亞洲文化》。
本書最後一篇文章《文學越界人》,本是應何國忠博士邀請而寫的。當時他的老師趙毅衡有意出版一本刊物,內容包括馬華作家的介紹,國忠找我介紹溫任平,這篇文章是在這樣的因緣下寫成的。後來,建議中刊物胎死腹中,我只好為這篇文章另謀出路。2011年,我得知老友陳富興主編霹靂文藝研究會的刊物,於是把文章寄給他,以示支持。這篇文章後來刊登在《清流》第86期和87期。
《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者:溫任平作品研究》的內容還不全面。我心目中還要寫的文章所在多有。然而,這幾年來,馬大要求我們攻讀博士學位,因此忙於收集資料和撰寫博士論文,心中要寫的文章只好放下。我不知道在半攻讀的情況下,何年何月才能夠完成論文。要等到完成博士論文之後再撰寫上述所列的幾篇文章,然後才出版《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者:溫任平作品研究》,我恐怕沒有時間等下去了。明年是溫任平的70歲華誕,選在明年出版《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者:溫任平作品研究》,時間是最適合的,至少我本身認為如此。
人生總會有遺憾,這是人生的實相,不完美自有其存在的意義。《馬來西亞天狼星詩社創辦者:溫任平作品研究》不是甚麼大書,不足難免,遺憾更多,但這是我對溫任平的尊敬,對他為馬華現代主義文學所做的貢獻略盡綿力,希望達到拋磚引玉之效。感謝臺灣文學館前館長暨臺灣中央大學的李瑞騰教授,中國浙江越秀外國語大學副校長的朱文斌教授在百忙中抽空賜序。
稿於二○一三年七月一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