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朱嘯秋先生是文壇優異前輩,此書《劍集》為其近日摘選舊日佳文作品輯印成書,內容第一部份為其於1988年前後在《國際日報》發表的精彩社論,第二部份為與其早年主持《文壇》月刊有關之隨筆,最後的附錄收錄其雜誌封面製作和木刻作品選集。
這本書,從書名看,就知道是舊作品的彙集;舊作品會有歷史的反省,也會激發新意識。
1984年7月,作者在香港由丁伯駪先生介紹,認識了美國洛杉磯中文版《國際日報》的董事長陳韜先生。相談之下,原來是福州同鄉。《國際日報》在港,剛成立一個分社,不做業務,祇編輯報紙的部分版面。當時祇有七、八位工作人員,每日編輯大陸和港、澳、台的新聞兩版。
陳董請他要作者去幫忙。「我每天要先看小樣和大樣,還要和兩個助編,編輯兩大版和兩半版的四個副刊。到了1988年中,陳董到港,要我每週為報紙寫一篇千字左右的社論,以台、港、澳、大陸問題為範圍。」作者自序所言,「可是一直到我離開報社兩年多,才接到我寫的八十幾篇社論,我沒時間細讀,直到最近要編這本書,先全部把它發去打字,到校對了,才發現很多內容很生疏,因為當初寫好的時候,祇粗看一遍,不可能熟記,有的語彙都生疏,只好一次,兩次,三次的剔除,留下三分之一。」
本書最後的附錄,是作者給可敬的朋友,一點敬意、懷念和感恩。
這本書,從書名看,就知道是舊作品的彙集;舊作品會有歷史的反省,也會激發新意識。
1984年7月,作者在香港由丁伯駪先生介紹,認識了美國洛杉磯中文版《國際日報》的董事長陳韜先生。相談之下,原來是福州同鄉。《國際日報》在港,剛成立一個分社,不做業務,祇編輯報紙的部分版面。當時祇有七、八位工作人員,每日編輯大陸和港、澳、台的新聞兩版。
陳董請他要作者去幫忙。「我每天要先看小樣和大樣,還要和兩個助編,編輯兩大版和兩半版的四個副刊。到了1988年中,陳董到港,要我每週為報紙寫一篇千字左右的社論,以台、港、澳、大陸問題為範圍。」作者自序所言,「可是一直到我離開報社兩年多,才接到我寫的八十幾篇社論,我沒時間細讀,直到最近要編這本書,先全部把它發去打字,到校對了,才發現很多內容很生疏,因為當初寫好的時候,祇粗看一遍,不可能熟記,有的語彙都生疏,只好一次,兩次,三次的剔除,留下三分之一。」
本書最後的附錄,是作者給可敬的朋友,一點敬意、懷念和感恩。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